1、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12月阶段检测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高二历史 2022.12第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公众号高中僧试题下载1.下表反映了
2、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古国始封国都今地存灭始置州郡县时期莒少昊后嬴姓国,周武王封之于莒。莒县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秦因置(莒)县薛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 夏车正,禹封为侯。滕州市东薛城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单有虞氏舜帝师所封单县春秋时为鲁单父邑西汉因置单父县对上表所反映情况的合理解释是A.分封制使周文化扩展至黄河流域 B.秦汉有些县渊源于先秦的封国国名C.春秋战国时列国已经出现郡县制 D.县是古代最低层级的地方治理单位2.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关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搭配对应错误的是选项朝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A夏商周
3、世袭制血缘B汉察举制门第声望C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D隋唐宋科举制考试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课时,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图表。由此可知朝代赋税制度意义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前期保证了农时,后期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明朝一条鞭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清朝“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A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呈现增强的趋势B缴纳赋税由以实物为主到全部征收货币C征税标准由以土地财产为主向以人丁为主转变D赋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4.下表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部分地区粮仓统计(单位:个)元明清地区大都通州顺天府北京官仓22135216
4、义仓4162A.常平仓制度确保了粮食安全 B.义仓和社仓的设置已较为普遍C.都城是救灾备荒的唯一重点 D.社会救济仍然依赖于封建政府5.明朝万历年间的歙志(安徽省歙县)记载:“成、弘以前,民间重土著,勤穑事,敦愿让,崇节俭。而今家弦户诵,夤缘(攀附)进取,流寓五方,轻本重末。”当地甚至出现一些士大夫纷纷外出经商的现象,“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材料表明A.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商品经济影响人们观念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D.经世致用思想广泛流行6.从清代中期开始,“石骨尽露、山头无复有土”的情况已屡见不鲜。为解决此类问题,嘉庆初年,浙江开始下令“不得仍种苞芦”;道光初年,陕西
5、西乡下令“永将北山封禁”,以“禁止玉米种植”;道光十三年,更有御史上奏朝廷,请求通过禁止“棚民开山”“种植包米”。这些做法表明A.玉米种植开始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B.物种交流促进世界经济联系增强C.新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关注 D.官员有效遏制了玉米种植的危害7.下表为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该表反映了“三三制”原则身份家庭成分社会出身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绅士商人学生军界工人务农数量7174126915102253A.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C.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 D.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8.下表是人民日报(195
6、0-1951年)关于“青年劳模”事迹的报道(部分) ,这些报道时间地区人物标题1950年3月山东赵桂兰共产党的好女儿一赵桂兰1950年4月河北王青梅妇女劳动模范王青梅当选县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9月黑龙江梁军新中国的女施拉机手梁军1950年11月辽宁张子富劳模张子富怎祥进行宣传鼓动1951年6月安徽甘彩华治淮女英雄甘彩华A.有助于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B.反映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C.激发了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D.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9.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十二铜表法规定,在无遗嘱死亡且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其遗产由宗亲继承,无宗亲时再由族亲继承。扩大
7、了继承人的范围B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与广袤土地,还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维护和强化了世俗王权的统治C1787年美国宪法中明确警告那些扰乱社会的人,政府将创建由总统领导的联邦军,以“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取消了州政府的自治权D拿破仑法典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法国政府用立法巩固大革命成果10.长久以来,英国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上风,其自身聚集了贵族、僧侣、商人、骑士等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枢,各方势力都有机会争得自身利益。该传统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深受法
8、国启蒙思想影响C.促使行政权力不断地膨胀 D.得益于1832年议会改革11.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已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段材料的核心内容为A.君主制定条约可以保证世界的和平B.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C.确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D.开创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2.下表内容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二战后文官分类的最大变化是一战末期二战后行政级
9、(若干职级)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行政人员行政、执行、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一等书记级与高中毕业程度相当二等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专业人员法律、统计等女书记级A.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 B.文官分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C.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 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13.下表为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的规定。这些规定普通工作日从每天早上6点准时开始,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早餐时间、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以及下午半个小时的喝茶时间;工人迟到2分钟将会被扣除半个小时的薪水工作期间禁止聊天。A.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提升了工厂的机械化水平C.适应了工业化生产需要 D.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14.
10、下表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这反映了时间体系简介18801914年金本位体系金银是唯一的信用担保1918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恢复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19731976年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信贷额度、增强特别提款权等A.世界经济全球化 B.世界格局多极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 D.美元的霸权加强15.下表展示了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在西方国家时期主要内容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全体
11、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近代1835年,英国规定地方市级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美国建国后乡镇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卫生保健等,还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A.以教会为中心进行基层自治 B.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是基层自治C.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D.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实现了下移16.下图是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图(单位:10亿法郎),据此可知A.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12、C.垄断组织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 D.世界贸易组织推动经济全球化第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就基层管理制度而言,在秦朝已经确立了一个模式,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管理结构。二千余年以来,典型意义上的乡官逐渐沉沦,但基层治理的基本结构依然保持不变。专制政府在利用乡民治理乡民方面似乎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历朝政府都试图建立一种机制,最早便是秦汉的什伍组织,邻里监督,善恶相告,甚至有罪连坐明中期王守仁巡抚江西时更是以书面化表达了邻里监督。摘编自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材料二 宋代兴起的乡
13、约组织,在当时还是同约之间德业相劝的民间组织,其出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乡村行政组织教化功能相对较弱的局限。明清时期,乡约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大清通礼中专门规定“宣讲圣谕之礼” 与吕大钧、黄佐倡办乡约的身份不同,王阳明、吕坤、刘宗周等儒者本身就是封建王朝的巡抚、知县等地方官吏,他们兴办乡约是为了治理自己管辖下的乡村社会。在这些体制内政治精英的倡导与政府的扶助下,乡约的管辖范围得以扩大,约束力度得以加强,实施效果亦更容易得到证。摘编自吴倩宋明基层乡约治理的特点与启示材料三 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
14、度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朝乡级基层组织“管理结构”的具体内容。指出王守仁“以书面化表达了邻里监督”的措施。(4分)(2)列举宋代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乡约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德国的现代社会保
15、障制度。(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
16、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
17、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 在汉朝国内,除了王侯贵族和奴隶,其他人都是“编户齐民”,编入户籍,地位一样。在汉代中国,汉族居于主要地位。汉族是由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和夷狄各族融合而成的,这个华夷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到了汉朝就称为汉人,也就成为汉族的开端。汉族不仅在人口上是国家的主体,而且在文化上也是国家的中坚。汉族统治者把儒家学说定为正宗,用统一的思想来维护国家的统一。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1
18、)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主要特点。(4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与罗马帝国相比,在国家治理上有何特色?并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6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
19、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材料二 1860年食品掺假法授予地方政府自愿设立“公共分析师”的权力,此前,英国政府和议会对食品生产和销售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1872年英国中央政府开始介入食品安全,制订食与药品掺假法。189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授权中央政府可以干预地方政府强制实行,地方政府官员玩忽职守将被追责;1906年的“芝加哥牛肉事件”迫使英国议会授予英国政府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权。至此,英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基本形成。摘编自温小辉、
20、冯杰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演进材料三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演变过程。(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1、,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3分)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12月阶段检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2022.12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DDBCAAD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CCABA二、非选择题17【答案】(1)内容: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3分,每点1分)措施:推行十家牌法。(1分)(2)范本:吕氏乡约。(1分)特点:乡约的兴办者多为地方官吏(或体制内政治精英);内容以宣讲圣谕为主;以治理管辖为目的;管辖范围扩大;与法律合流;更具有约束力(或实施效果更容易得到保证)。(3分,任答3点得3分)(3)积极:提高了德国人
22、的平均寿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3分,任答3点得3分)消极:限制私人医保的做法不利于发扬社会互助;过度的社会保障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2分,任答2点得2分)18【答案】评分等级10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
23、确答案示例1新中国以来外交政策在变,但外交宗旨没有改变。(2分)新中国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国内政治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有所调整,但维护国家利益的宗旨从未改变。新中国初期,国际上两极格局对立,国内政权新立,经济落后。为了保卫新中国,我们在独立自主的方针下采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政策。随后,中国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国际会议上积极作为。1953年至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际上美苏争霸,但欧洲一体化、日本等国崛起,第三世界发起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产生冲击。国内,十
24、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但国内缺乏资金、技术、经验,为了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尽快把人民生活水平提上去,中国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8分)总之,新中国以来,中国外交政策与时俱进,但外交宗旨都是为了中华复兴、人民福祉,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目的从未变化。(2分)答案示例2新中国外交政策“变”中有“不变”(2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随着国际形势、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是,变化中有些因素始终未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两极格局对立,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新政权需要稳定、需要发展经济。因此,在独立自主的方针下采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
25、请客”的外交政策。随后,中国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国际会议上积极作为。1953年至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上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受到欧洲一体化、日本等新兴力量的冲击,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为了给国内改革开放提供高质量的外资、技术、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8分)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外交政策与时俱进,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原则没有变,为全球治理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智慧的积极态度没有变。(2分)其他角度,如“新中国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26、“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亦可。19【答案】(1)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重视法律的作用;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且帝国行省权力较大;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对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4分,答出4点即可)(2)特色:各民族融合成民族共同体汉族; 通过编户齐民同等对待各地民众;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汉族文化是国家中坚(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强调伦理教化的作用,维护国家统一。(4分,答出4点即可)意义: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发展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2分
27、,答出2点即可)(3)认知:国家治理模式应与现实国情、历史背景、民族愿望相吻合;国家治理须坚持德法并治,加强多元化的政治管理体制;国家治理要尊重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差异; 要彼此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治理模式差异,互相学习,求同存异。(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0【答案】(1)特点:将食品安全上升到人伦天理;统治者高度重视;以法律强制力严格规范;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4分)目的:规范市场秩序,稳固统治。(2分)(2)过程:从自由放任到多层级全面深入监管;由地方政府自愿到中央政府强制干预;由食品生产环节发展到生产销售环节;由侧重国内食品监管到国内外食品监管并重。(4分)(3)意义: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