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学科地理必修3年级高二姓名王帅军 教学背景(一)课标要求: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表述: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二)学生情况分析优势: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研究区域自然资源(第三章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优势)、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对比(第一章长三角、松嫩平原地理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分析区域特征、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我校学生还具有绘画的特长。不足: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学生对区域地理
2、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不牢固(三)教学方法和媒体以启发教学为主的学案教学。依据上节课对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和布局特点的分析,本节课对东北地区的三个农业生产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这三大方面展开的。利用学案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和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本节课板书采用的是框架式,把区域农业的分析思路清楚地呈现给学生。为了强化学生对区域农业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在最后环节,选取了研究“北京市的农业发展”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一)教
3、学目标:(1)结合资料和已有知识,通过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针对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3)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研究,学会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重点难点确定依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
4、本方法。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从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和农业布局特点,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板书东北地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回顾、回答问题复习2分钟新课讲解我们分别来分析东北地区的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出示图片、文字资料、表格小结板书阅读学案中的文字资料、分析,回答、归纳总结、填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5、力15分钟拓展提高知识应用:运用本课知识,分析北京市是如何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北京农业的发展”根据视频内容,学案上提供的文字资料和课前同学们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分成四个组,分别来研究一下北京市大兴区、通州区、房山区、顺义区农业的发展。同学们可以采用绘画或者口头表述的形式表现出来。分组,阅读文字资料、讨论、分组展示思维拓展、培养迁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0分钟归纳总结总结:这节课我们是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了当地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应该学会用这种分析方法来分析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渗透发展观和可
6、持续发展理念3分钟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复习导入;合作探究;整合提升;本课延伸。其中“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在学案上提供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对于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思路根据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发展方向。例如:1、问题: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解决方法:植树造林、秸秆还田;2、问题: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解决方法:草业经济,集约化畜牧业。此外,书上还提到了很多专有名词:例如舍饲畜牧业、围栏限牧等,我认为不必要求学生去记,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因为农业活动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为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我在课件中提供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如:鸭稻米和玉米变成黄金粒、北京农业的发展等板书:板书的设计:采用结构式板书,重点突出分析思路。东北地区只是某区域中的一个,不要局限于教材本身的案例,要让学生能“进得去、跳的出”。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某区域东北地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存在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合理利用发展方向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