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中国之政 得秦始皇而后行这是我在通识教育中听得第一堂课,也是我觉得最有兴趣的一堂,我没有如讲师那般渊博的知识,亦没有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我只是凭我自己的理解做出如下的见解:在讲师的授课中提到,秦始皇是一位残暴的君主,修筑长城,兴建灵渠,焚书坑儒暴行之多数不胜数,但我不以为然:首先,在周的分封制下,形成了而后诸侯割据,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天下百姓本苦不堪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谁不想有一个安定的家,而嬴政确实凭秦一国之力剿灭六国,结束了战乱的生活,从一定角度上讲,嬴政后期的“残暴”比起在战火中的颠沛流离是微乎其微的吧;其次,要攻占天下本身需要强大的国力,而得到这样国力,则必须使用计划经济,至于计
2、划经济的作用和实施效果,在苏联的壮大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而这种方式的实现与强大的国家约束力是离不开的,因此,很多百姓被迫放弃自己想要的,这也形成了百姓对始皇的不满,有了后来的反抗;另外,修筑长城等劳民伤财,很多无辜的百姓都被迫拉去做苦力,最后埋骨长城下,这也成了始皇帝被后人指责的污点,但换种角度想如果没有修建那道长城,凶悍的匈奴就可能攻陷中原,到时就恐怕不止是修长城这么简单了吧再说其实那时修建长城的人中也不乏曾经作奸犯科的人,始皇并没有立即处死,而是给了他们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这样的埋骨长城难道不比午门斩首来得更有意义吗?再说焚书坑儒,在这方面上我觉得始皇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在诸子百家中确实有
3、很多治国的良策,但始皇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毁灭,的确不对,但换而言之,在一个国家新建,正处于摇摆不定之中,而此时让百家盛行,势必引起思想上的动乱,此时刚刚组建的国家可能顷刻间毁于一旦,我个人认为这是秦始皇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而且始皇若真的决心要毁百家,真是那么残暴的话,后来的儒家思想又如何兴起,应该早被扼杀在摇篮中了。焚书坑儒不过是始皇杀鸡给猴看的一中手段,只是为了让百家消停点,才能建起国家并安定它。始皇其实也有其难言之隐,时隔千年后的我们又怎能凭自己的主观思想评价其是好是坏,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上面所写也不过是我的揣测而已再谈谈起源于卫国的法家思想为何能在秦国盛行,而
4、不是儒,道之类:这是因为法家要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也就是严邢峻法,用强硬手段更容易让秦国迅速强大,战胜六国;而儒家强调“仁”和“礼”,主要是用来巩固统治的,也就是说得先有统一这个前提。用法家思想得天下,用儒家思想守天下才是正确的。儒家思想并不有利于统一,而是有利于保持统一,是从统一到统一,而秦始皇的统一是从分裂到统一,这是有质的区别的,看看孔老夫子游说六国的结果就知道要统一还得靠实力,整天满口仁义道德是不够的。因此当时的儒家,道家在不仅仅在秦国,在其他六国也得不到重用,在战乱的年代里,诸侯需要的是强国,不是安国,而法家正符合了这一要求。法家进入秦国要追溯到秦孝公时期,商鞅姓公孙,名鞅,因是
5、卫国破落贵族的后裔,故亦称卫鞅,他在卫国不得志,而在好友景监推荐下来到秦国,他三见,秦孝公,谈了帝道,王道,霸道,最后以法学为代表的霸道说服秦孝公从此法学进入秦国,强调以法治国是法家学说的核心。他们主张一切按法办事,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至上性。在全国要人人知法、守法。要严刑重罚,使人们不敢犯法,以达到令行禁止,信赏必罚。绝对尊君,强化独裁。法家主 张国 君必须是至高无上的,臣民都只 能是 君主进行统治的工具和材料。 国 君说一不二,他的话就是法。他们还主张采取一切办法加 强国 君的权力,大权完全集中于一人之手,保证君主绝对地成为国家之“主”,有效地进行专制和独裁。,他们主张治国之道,不能因循
6、守旧,止步不前,而要有所变化,勇于革新。治国的方略必须是“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在这样的思想下秦国确实达到了强盛。终成战国之霸主。而后世对法家治国的缺陷指责那就只是个人观点了,但她依旧为中国早期的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就我而言,我还是比较推崇法家,自古成王败寇,帝道王道固然受百姓推崇,但身为一国之君,或现实中的领导阶级都有自己需要考虑的苦衷,这不是寻常百姓能理解的,王道也好,霸道亦罢,能为当时社会做出贡献就是最好的。就算现今叱咤风云,谁又能保证自己不被历史扭曲,背上千古骂名,即使现在的你全心全意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服务,但总会有那么些不同意你的人存在,或多或少,多了,你的观点对的也会变错,正如谎话说的人多了,你也会认为他是对的一样,因此秦始皇是无辜的,至少我这么认为,也许在两千年前的某天他也在为国家百姓深思,而不是现世传闻的暴君,但身为后人的我们无从得知。浩浩乾坤数千载,多少帝王尘土中,走好自己的路,就是最完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