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巴中市恩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 世袭制替代禅让制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转型”是指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即从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选项中只有B项最恰当,其他选择不符合题意。2.“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
2、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一运动是指A. 太平天国运动B. 辛亥革命C. 义和团运动D. 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嚣张气焰,也改变了列强对中国的认知,使列强认识到中国是不可战胜的,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对列强的打击比较有限,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使列强认识到中国的巨大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故A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
3、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并没有达到广泛的社会动员,这和题目材料“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不吻合,故B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它并没有改变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联系所学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3.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 第一
4、届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说明是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故C项正确。考点:现代代中国的政治新中国初期政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4.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 官方交流B. 高层互访C
5、. 以民促官D. 经贸引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乒乓球代表团为民间团体,中美之间是国家关系。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后,美国作出改善与中国关系决策,说明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体现了民间推动的特点,故C正确;中美关系缓和是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后出现的,不是官方交流、高层互访、经贸引路的结果,故ABD错误。5.在中国封建法典中,从来没有专门的私法典,在公法中涉及私法的条例数量也较少。远比不上人们熟知的罗马法那样大量而又明确地表现私法的内容和性质。主要原因是中国A. 缺乏民主政治生活环境B. 统治者不重视法律的完善C. 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D. 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
6、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注重维护王族利益的王权主义、王法主义的政法体制,中国古代私法没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低,人与人之间的财产纠纷较少,因而私法比较少,故C选项正确;材料问的是中国封建法典中私法较少的原因,与民主政治的生活环境无关,故A选项错误;中国古代私法较少的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缺乏足够的发展,而不是统治者不重视法律的完善,故B选项无关;中国古代私法较少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没有直接关系,故D选项错误。6.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A.
7、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B. 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C. 利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D. 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说明徽商除了自己的发展,还要照顾到家族成员的发展,这是仁义的体现,故B项的理解正确;传统的价值观就是重义,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徽商的价值取向,但并不能代表全体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当时经济政策的情况,且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7.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
8、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A. 排除资本家的管理B. 变私有制为公有制C. 提高了生产效率D. 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答案】B【解析】【详解】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这种形式的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符合;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被排斥,故A排除;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而题干是询问原因,故C排除;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不是仅仅归企业工人所有,故D排除。8.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
9、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包括西方国家阶级分化加剧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福利国家”日渐完备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福利国家”日渐完备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与工业革命没有关联,故排除;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正确。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9.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白搭车”型相互依存、“
10、乘机”型相互依存、“摩擦内含”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 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C. 导致美日关系恶化D. 促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答案】B【解析】【详解】世界多极化格局迄今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贸易竞争摩擦加剧,使得美日经济战略和政策有所调整,故B项正确;美日同盟是美日关系的基轴,摩擦只是局部的,“关系恶化”表述欠妥,故C项错误;日本尚未成为政治大国,故D项错误。10.“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11、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 八佾舞于庭,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是在主张强有力的君主的出现,A项主张社会变革,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正确;“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属于道家,“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属于儒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属于道家学派,排除BCD。11.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
12、。”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C.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D【解析】A选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想,没有包含“关注夷情”的内容;B选项错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体现出的是进化论的思想,虽有改革思想,但没有涉及到“关注夷情”。C选项错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只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D选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包含了对外国的态度,也涉及到改革,故本题选择D选项。点睛:解答本题可以从材料中对新的经世致用思想的解释出发,我们可以从“批判现实、倡言改革”和“关
13、注夷情”这两个角度入手,结合材料中的选项,一一比较,最后得出结论。12.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A.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C.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D.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希腊思想复活”指的是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旗号的文艺复兴。“原始基督教复活”指的是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回归基督教传统,否认教会权威的宗教改革,故正确答案为C。智者学派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启蒙运动是一次反专制反宗教神学的思想运动,排除ABD三项。点睛:注意题干的信
14、息是“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在中世纪,当教会在堕落时,宗教改革者们本着回归圣经的原则,兴起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使教会重新找回了原教会的面貌,又引导信徒们能够按照圣经的教导坚持信仰。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
15、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成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
16、“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原因:宋明理学宣扬的伦理纲常偏离了正统儒学追求伦理道德与现世人生相协调的精神;城镇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世俗生活繁荣;君主专制统治强化,旧制度走向衰落。积极影响:面向现实人生、反对理学的蒙昧和禁欲倾向,具有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提倡正统儒学的民本思想,强调经世致用,促
17、进了儒学的新发展。(2)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卒前严重,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孔子代表特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是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主流;将孔子符号化,视“孔教”与“保国”同等重要,能够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建构文化民旗主义意识形态。评价:康有为当时尚未认识到西方基督教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但他将宗教理性力量作为政治改革的精神土壤,将孔子符号化并赋予宗教性色彩,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激发了文化民族主义意识。同时,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导致孔子形象神秘化,违背了儒学的世俗化倾向。【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明朝时期经济发展、政治腐败以及思想变化等角
18、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一“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结合所学,从思想启蒙以及促进儒学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并结合康有为变法寻求舆论支撑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康有为思想特点以及利用孔子思想变法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析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人民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
19、间,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58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大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会议通过了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摘编自孙健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
20、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发展成就举世公认。摘编自贾国雄论改苹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原因。【答案】(1)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影响:引发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
21、比例失调,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2)原因: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1949-1978年的建设成就为之后的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解析】【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结合所学从工业化水平提高及奠定经济建设条件进行回答,二问根据材料一“要求大大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会议通过了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从左倾错误的发展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2)根据材料“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22、经济体制”结合所学从国内外环境、国家政策变化、1979年之前经济建设奠基及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概括阐述。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中国服务业改革起始于1978年。与农业、工业领域的改革不同的是,服务业改革是从集市贸易、个体经济等开始的,对原有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存量所有制关系等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冲击。服务业领域的改革是因为就业压力与需末动力推动的,在放开所有制限制、放松行业准入等方面;并不滞后于农业、工业。在服务业改革开始启动时,思想解放已经开始,党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但从1976年开始,增长潜力逐渐显现出来。正是源于以上认知,在19
23、78年开始的就业压力下,政府选择服务业开始,以允许个体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边际上的改革。从改革的具体路径看,改革伊始主要是通过放开个体经济、间接促进服务业改革,随即对服务业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针对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改革。摘编自李勇坚、夏杰长中国服务业改革的起源与动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服务业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服务业改革的特点。【答案】(1)背景:思想解放潮流兴起;党和国家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领域;全国就业形势严峻;服务业自身增长潜力凸显。(2)特点:以个体经济为切入点;起初并未基于服务业自身和计划经济体制;从个别推进到全面展开;渐进市场化。【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因为就业压力与需末动力推动的”“思想解放已经开始,党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等并结合所学,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国服务业改革的历史背景可以从思想解放角度、国家重视方面、经济发展角度、国际大环境角度进行分析。 (2)特点:根据材料“通过放开个体经济、间接促进服务业改革,随即对服务业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等可从国家切入点、行业改革角度、理论与实践角度、市场化角度等进行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