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市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9月考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B)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B. 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1C. 已知在120 、101 kPa下,1 g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g)H242 kJm
2、ol1D. 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H57.3 kJmol1【答案】C【解析】A. 燃烧热对应的是H2O(l),故A错误;B. N2(g)3H2(g)2NH3(g)为可逆反应,0.5molN2和1mol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1molNH3(g),放热19.3kJ时生成的NH3(g)少于1mol,故B错误;C. 已知在120、101kPa下,1g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
3、O(g)H242 kJmol1,故C正确;D. 中和热对应1molH2O(l),故D错误。故选C。2. 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kJmol1、PObkJmol1、P=OckJmol1、O=OdkJmol1。根据下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A. (6a5d4c12b) kJmol1 B. (4c12b6a5d) kJmol1C. (4c12b4a5d) kJmol1 D. (4c5d4c12b) kJmol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原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新化学键生成的
4、过程。依据键能的数值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根据反应P4+5O2P4O10,并结合物质的结构式可知,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PP键,氧气中含有1个OO键,P4O10分子中含有4个PO键和12个PO键,因此该反应的H6a5d(4c12b),因此答案选A。考点:考查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3. 已知25 、101 kPa下,12 g石墨、金刚石完全燃烧分别释放出393.51 kJ、395.41 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
5、石的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金刚石比石墨稳定【答案】A【解析】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选A。4. 将V1mL 1.00 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D. 该实验表
6、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开始温度是21,A错误;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设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HCl + NaOH=NaCl+H2O1 11.0molL-10.03L n则n=1.0molL-10.03L=0.03mol,所以浓度是0.03mol/0.02L=1.5mol/L, C错误;只能说明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D错误。考点:考查中和热的测定,涉及反应过程中能量变
7、化形式。5. 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由此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KOH(aq)H2SO4(浓)=1/2 K2SO4(aq)H2O(l)H57.3 kJmol1B. 1/2Ba(OH)2(aq)H2SO4(aq)=BaSO4(s)H2O(l)H57.3 kJmol1C. HCN(aq)KOH(aq)= KCN(aq)H2O(l)H57.3 kJmol1D. HCl(aq)NaOH(aq)= NaCl(aq)H2O(l)H57.3 kJmol1【答案】D【解析】A项,因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与KOH反应生成1mo
8、l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A错误;B项,Ba(OH)2和H2SO4反应时生成BaSO4沉淀,形成沉淀时会放热,所以Ba(OH)2和H2SO4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B错误;C项,HCN是弱酸,弱酸电离时吸热,则HCN与NaOH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因此C错误;D项,在稀溶液中,稀的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中和热为H57.3 kJmol1,则HCl(aq)NaOH(aq)= NaCl(aq)H2O(l)H57.3 kJmol1正确,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9、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表示物质变化,还体现了能量的变化,所以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计量关系、吸热还是放热以及单位,对于燃烧热和中和热还要从其定义上注意。6. 在一定条件下,当加入80 g SO2气体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SO3气体时,放出热量98.3 kJ,已知SO2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为80%,据此,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SO2(g)O2(g)SO3(g)H98.3 kJmol1B. 2SO2(g)O2(g)2SO3(l)H196.6 kJmol1C. SO2(g)1/2O2(g)SO3(g)H78.64 kJmo
10、l1D. 2SO2(g)O2(g)2SO3(g)H196.6 kJmol1【答案】A【解析】参加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此时放出热量98.3kJ,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1/2O2(g)SO3(g)H98.3 kJmol1,故选A。7.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B.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C. 已知
11、2C(s)2O2(g)=2CO2(g)Ha 2C(s)O2(g)=2CO(g)Hb,则abD. 已知P(白磷,s)=P(红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答案】B【解析】A. 燃烧热对应的是H2O(l),故A错误;B.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由于醋酸电离吸热,所以放出小于57.3kJ的热量,故B正确;C. 已知2C(s)2O2(g)=2CO2(g)Ha 2C(s)O2(g)=2CO(g)Hb,则ab,故C错误;D. 已知P(白磷,s)=P(红磷,s)H异丁烷C. 乙烷燃烧的热
12、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H1 560.8 kJmol1D.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答案】A【解析】A. 从表中数据可知,碳原子数一定的烷烃,正烷烃的燃烧热最小,所以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是3540kJmol1,故A正确;B. 碳原子数一定的烷烃,正烷烃的燃烧热最小,说明正烷烃能量较高,较不稳定,所以热稳定性:正丁烷0表示放热反应,HH2 D. CO(g)H2O(g)=CO2(g)H2(g)H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石墨的总能量低于金刚石的总能量,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正确;白磷的总能量高于
13、红磷的总能量,所以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红磷比白磷稳定性强,B不正确;气态S的总能量高于固态S的总能量,所以气态S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放热越多反应热H越小,所以C中H2H1,C不正确;D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和应用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然后结合图像灵活运用即可。15.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l)2O2(g)=2CO2(g)2H2O(l) H187
14、0.3 kJmol1C(s)O2(g)=CO2(g)H2393.5 kJmol1H2(g)O2(g)=H2O(l)H3285.8 kJmol1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H为()A. 488.3 kJmol1 B. 191 kJmol1C. 476.8 kJmol1 D. 1 549.6 kJmol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2)2+(3)2-(1)可得反应2C(s)2H2(g)O2(g)=CH3COOH(l) H=2H2+2H3-H1=-488.3 kJ/mol。选项为:A.考点:考查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的知识。16. 已知:C(s)H2O(g)=CO(g)
15、H2(g)HakJmol12C(s)O2(g)=2CO(g)H220 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496 kJmol1和462 kJmol1,则a为()A. 332 B. 118 C. 350 D. 130【答案】D【解析】2得到:2H2O(g)=2H2(g)O2(g) H=(2a220)kJmol1,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22462(2436496)=2202a,解得a=130,故D正确。17. 在25 、101 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1、285.8
16、 kJmol1、870.3 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 488.3 kJmol1 B. 488.3 kJmol1 C. 191 kJmol1 D. 191 kJmol1【答案】A【解析】在25、101 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285.8 kJ/mol、670.3 kJ/mol,C(s)+O2(g)CO2(g)H=-393.5kJmol1;H2(g)+1/2O2(g)H2O(l)H=-285.8kJmol1;CH3COOH(l)+5/2O2(g)3H2O(l)+2
17、CO2(g)H=-670.3kJmol1;根据盖斯定律-(+2)得CH4(g)=C(s)+2H2(g),H=(-670.3KJmol1)-(-393.5KJmol1)+(-285.8kJmol1)2=688.3KJmol1;故选A。18. 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 kJ。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盐酸时,放出的热量为2.2 kJ。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Ba2(aq)SO422(aq)=BaSO4(s)H2.92 kJmol1B. Ba2(a
18、q)SO42(aq)=BaSO4(s)H18 kJmol1C. Ba2(aq)SO42(aq)=BaSO4(s)H73 kJmol1D. Ba2(aq)SO42(aq)=BaSO4(s)H0.72 kJmol1【答案】B学 考点: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的计算的相关知识。19. 某温度下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盛6.5 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 mL 2.5 molL1的硫酸溶液,将产生的H2收集在一个注射器中,用时10 s时恰好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50 mL(若折合成0 、101 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 mL),在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9、)A. 可以通过测定锌粒减少质量来测定反应速率B. 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 molL1s1C. 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D. 用H2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 000 2 mols1【答案】C【解析】A. 可以通过测定锌粒减少质量来测定反应速率,故A正确;B. H2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022)/(0.0410)molL1s1=0.01molL1s1,故B正确;C. 消耗Zn的物质的量等于H2的物质的
20、量为0.002mol,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来表示10 s内该反应速率为0.005molL1s1,故C不正确;D. 用H2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02/10)mols1=0.0002mols1,故D正确。故选C。点睛:可以选择反应中不同物质在单位时间内不同物理量的变化如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质量的变化、气体体积的变化等表示反应速率。20. 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X(g)=2Y(g)Z(g),若Y浓度由0.048 molL1增加到0.12 molL1需18 s,那么由0.12 molL1增加到0.2 molL1,需要反应的时间是()A.
21、等于20 s B. 等于18 s C. 大于20 s D. 大于18 s【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降低,所以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因此有,解得t20s,答案选C。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应用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关系,然后灵活运用即可。21. 一定条件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10 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2 min时测得剩余N21 mol,下列化学反应速率
22、不正确的是()A. v(N2)0.25 molL1min1 B. v(H2)0.75 molL1min1C. v(NH3)1 molL1min1 D. v(NH3)0.5 molL1min1【答案】C【解析】2min时测得剩余N2为1mol,消耗氮气2mol1mol1mol,氮气浓度变化量是0.5mol/L,所以用氮气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5mol/L2min0.25mol/L,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氢气、氨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75mol/L、0.5mol/L,答案选C。22. 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
23、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 06 min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B. 610 min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C. 反应到6 min时,c(H2O2)0.30 molL1D. 反应到6 min时,H2O2分解了5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2H2O22H2O+O2,A06min产生的氧气的物质的量n(O2) = 22.4mL22.4L/mol = 0.001mol,n(H2O2) = 2 n(O2) = 0.002mol,v(H2O2) = = 0.002mol0.0
24、1L6min3.310-2 mol/(Lmin),正确B22.46 = 3.73,(29.922.4)(106) = 1.88,3.731.88,故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06min大于610min,故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正确;C6min时,c(H2O2) = 0.40-(0.0020.01) = 0.20mol/L,错误;D6min时,H2O2分解的分解率为:(0.200.40)100% = 50%,正确。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的知识。23. 把2.5 mol A和2.5 mol B混合盛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
25、应:3A(g)B(g)xC(g)2D(g),经5 s反应达平衡,在此5 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 (Ls)1,同时生成1 mol D,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50%B. x4C. 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65D. 5 s内B的反应速率v(B)0.05 mol (Ls)1【答案】A【解析】A. 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1molD,同时消耗1.5molA,所以A的转化率为1.5/2.5=60%,故A错误;B. 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s)12L5s=2mol,所以x4,故B正确;C. 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增加1mol,气体的压强
26、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2.5+2.5+1):(2.5+2.5)=65,故C正确;D. 5s内B的反应速率v(B)v(C)/4=0.05 mol(Ls)1,故D正确。故选A。24. KClO3和KHSO3可发生下列反应:ClO3HSO3SO42ClH(未配平),已知酸性越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越快。如图为反应速率v(ClO3)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KClO3和KHSO3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B. 反应开始阶段速率逐渐增大可能是c(H)逐渐增高导致的C. 反应后期速率逐渐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ClO3)、c(H
27、SO3)降低D. 纵坐标为v(HSO3)时的vt曲线与原图曲线完全吻合【答案】D【解析】A. KClO3中Cl的化合价降低6,KClO3作氧化剂,KHSO3中S的化合价升高2,KHSO3作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得KClO3和KHSO3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A正确;B. 反应开始阶段速率逐渐增大可能是c(H)逐渐增高导致的,故B正确;C. 反应后期速率逐渐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ClO3)、c(HSO3)降低,故C正确;D. KClO3和KH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对应KClO3和KHSO3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所以纵坐标为v(HSO3)时的vt曲线与原图曲线不
28、会完全吻合,故D不正确。故选D。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从而使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大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D. 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个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说法正确;B、增大压强,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个数,反应速率增大,故说法错误;C、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
29、数,反应速率加快,故说法正确;D、催化剂降低活化分子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说法正确。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2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 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D.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答案】A【解析】A. 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A不正确;B. 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
30、,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B正确;C.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C正确;D.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D正确。故选A。27. 将m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mg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粉末状碳酸钙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率更快,所以质量损失也更快,故虚线应该在实线上面,由于两次实验的碳酸钙质量与盐酸浓度质量都一样,故最终的质量损
31、失一样,实线与虚线叠合在一起,故选D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点评:对该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偏,属于易错题。需注意接触面积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28.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并向a中加入少量硫酸铜,下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锌和硫酸反应,加入硫酸铜,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铁和硫酸反应的速率,所以反应速率是:ab,速率越大,锌完全反应时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a所用的时间小于b的时间;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金属锌的质量,而a中,金属锌一部分用于
32、置换金属铜,导致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所以氢气的体积是:ab,故选D。29. 对于反应:3AB=2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A、B、C何种物质表示,其数值都是相同的B.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D. 若增加或减少A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用A、B、C物质表示的数值之比等于系数之比;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增大压强只有引起物质的浓度的增加时,才会加快反应速率;D、固体物质的量增加时,不会加快反应速率解:A、化学反应速率用A、B、C物
33、质表示的数值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其数值都是不相同的,故A错误;B、升高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加快,故B正确;C、增大压强只有引起物质的浓度的增加时,才会加快反应速率,即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故C错误;D、固体物质的量增加时,不会加快反应速率,A的状态不确定,所以增加或减少A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故D错误30. 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升高温度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不断分离出生成物加入MnO2A. 全部 B. C. D. 【答案】C31. 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途径:C3H8(g)5O2(g)=3CO2(g)4H2
34、O(l)H1akJmol1途径:C3H8(g)=C3H6(g)H2(g)H2bkJmol12C3H6(g)9O2(g)=6CO2(g)6H2O(l)H3ckJmol12H2(g)O2(g)=2H2O(l)H4dkJmol1(a,b,c,d均为正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放出的热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放出的热量。(2)由于C3H8(g)=C3H6(g)H2(g)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是_
35、。(3)b与a、c、d的数学关系式是_。【答案】 (1). 等于 (2). 小于 (3). 吸收 (4). 加热 (5). 2bcd2a【解析】4.4g丙烷是0.1mol,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a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是C3H8(g) + 5O2(g) = 3CO2(g) +4H2O(l) H-10a kJmol-1。(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2)反应C3H8(g) =C3H6(g)+ H2(g) 是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所以反应需要加热。(3)根据盖斯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10a。32. 某同学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36、响的实验时,将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并按下表中物质的量进行实验,记录下的时间数据是16 s、28 s、33 s。请将3个数据填入下面的适当位置,并写出实验结论。 (1)将对应、的时间分别写出:(a)_,(b)_,(c)_。(2)实验结论: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33 s (2). 28 s (3). 16 s (4).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解析】(1)、图表中主要是改变了反应物的浓度,从而对反应速率产生了影响,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浓度,则反应速率最大,时间最短,反应速率最小,时间最长
37、,因此答案是33 s;28 s;16 s。(2)、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答案是: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3)、Na2S2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单质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33. 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3 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已知2 min内v(Q)0.075 molL1min1,v(Z)v(Y)12。(1)试确定:起始时n(Y)_,n(Q
38、)_。(2)方程式中m_,n_,p_,q_。(3)用Z表示2 min内的反应速率_。【答案】 (1). 2.3 mol (2). 3 mol (3). 1 (4). 4 (5). 2 (6). 3 (7). 0.05 molL1min1【解析】2min钟内v(Q)0.075 molL1min1,则n(Q)=0.075molL1min12min2L=0.3mol,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min内X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X)=0.8mol0.7mol=0.1mol,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Z)=1mol-0.8mol=0.2mol,根据反应速率v(Z)v(Y)12可知,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为n(Y)=2n
39、(Z)=0.4mol,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其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m:n:p:q=0.1mol:0.4mol:0.2mol:0.3mol=1:4:2:3,所以m=1、n=4、p=2、q=3,反应方程式是:X(g)4Y(g)2Z(g)3Q(g)。(1)、2min内生成0.1molX,根据X(g)4Y(g)2Z(g)3Q(g)可知,2min内生成Y的物质的量是0.4mol,则起始时Y的物质的量为:2.7mol-0.4mol=2.3mol;Q在2min内减少了n(Q)=0.075molL1min12min2L=0.3mol,所以Q的起始物质的量是2.7mol+0.3mol=3mol,故答案是
40、2.3 mol;3 mol。(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1、n=4、p=2、q=3,故答案是:1;4;2;3。(3)、2min内消耗的Z的物质的量是n(Z)=1mol-0.8mol=0.2mol,则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是:v(Z)=0.05molL1min1,故答案是:0.05molL1min1。34. 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
41、,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偏小”)。(4)该实验常用0.50 molL1HCl和0.55 molL1NaOH溶液各50 mL进行实验,其中NaOH溶液浓度大于盐酸浓度的作用是_,当室温低于10 时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5)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0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得的中和热_(填“相等”或“不相等”),(1分)简述理由: _。(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
42、2).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4). 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5). 体系内、外温差大,会造成热量损失 (6). 相等 (7).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8). 偏小【解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要做好保温工作,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求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减小,故答案是:偏小。(4)、
43、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会使盐酸完全中和,;当室温低于10时进行实验,体系内、外温差大,会造成热量损失,故此题答案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体系内、外温差大,会造成热量损失。(5)、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0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均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中和热相等。故答案是: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6)、因NH3H2O是弱碱,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NaOH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所以此题答案是: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