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006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解析》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年福建省高考化学模拟练笔试卷(6月份)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同时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B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C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海水中含有钾元素,经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可以得到钾单质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分析: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B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有化合价变化;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D根据钾的化合价的变化来解答;解答:解:A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但不

2、能制造出新的元素,故A错误;B化合反应不一定有化合价变化,例如氧化钙与水反应,所以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所以一定会有能量的变化,故C正确;D在海水中钾是以K+的形式存在,要转化为钾单质,钾元素必然降价,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需要经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特点,明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特征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与淀粉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C实验室只需用乙酸与乙醇共热就可制得乙酸乙酯D

3、将葡萄糖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并加热至沸腾,出现红色沉淀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分析:A蛋白质溶液与淀粉溶液均为胶体分散系;B蔗糖不含CHO;C制备乙酸乙酯,需要浓硫酸;D葡萄糖含CHO,具有还原性解答:解:A蛋白质溶液与淀粉溶液均为胶体分散系,则不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故A错误;B蔗糖不含CHO,不属于还原性糖,而麦芽糖、葡萄糖均为还原性糖,故B错误;C制备乙酸乙酯,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故C错误;D葡萄糖含CHO,具有还原性,则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并加热至沸腾,出现红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

4、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有机物中官能团的判断、性质及发生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刚好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D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会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NaHSO4溶液,沉淀不消失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乙醇易溶于水;B石蕊在碱性条件下变为蓝色;C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D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可溶解氢氧化铝解答:解:A乙醇易溶于水,应用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故A错误;

5、B石蕊在碱性条件下变为蓝色,故B正确;C当有大量固体析出且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C错误;D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可溶解氢氧化铝,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及制备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中等4甲、乙、丙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不可能是()ASiO2BSO2CNH4ClDAl2O3考点:硅和二氧化硅;铵盐;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分解生

6、成二氧化硅;B二氧化硫与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C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氨;D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四羟基合铝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铝解答:解:A若甲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硅酸钠,硅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丙硅酸,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故A正确;B若甲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与盐酸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分解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故B正确;C若甲为氯化铵则,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氨气,氨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氨,

7、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若甲为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四羟基合铝酸钠,四羟基合铝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丙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铝,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特征转变、物质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量不同产物不同的常见物质的性质应用,难度中等,等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5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属于酸或强酸弱碱盐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C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D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

8、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考点:pH的简单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常温下,酸溶液、强酸弱碱盐、部分酸式盐的pH7;B、根据pH=lgc(H+)来计算回答;C、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酸的电离程度大于盐的水解程度,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D、氯离子对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起到抑制作用解答:解:A、常温下,酸溶液、强酸弱碱盐的pH7,此外硫酸氢钠是强酸强碱盐,溶液显示酸性,故A错误; B、根据pH=lgc(H+),pH=4.5的番茄汁中c(H+)是104.5,pH=6.5的牛奶中c(H+)是106.5,pH=4.5的

9、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故B正确;C、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酸的电离程度大于盐的水解程度,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所以c(Na+)c(CH3COO),故C错误;D、氯离子对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起到抑制作用,氯离子浓度越大,抑制程度越大,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前者较大,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以及pH有关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10、等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难度不大6某种可充电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Li1xCoO2+LixC66C+LiCoO2,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xC6发生氧化反应B充电时将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C充电时,L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D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1xCoO2+xLi+xeLiCoO2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正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充电时,阴极、阳极反应式与负极、正极反应式正好相反,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放电时的反

11、应为Li1xCoO2+LixC6=6C+LiCoO2,C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A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放电时LixC6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充电时负极与阴极相连,将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故B正确;C充电时,为电解装置,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L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右向左移动,故C错误;D正极上Co元素化合价降低,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1xCoO2+xLi+xeLiCoO2,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电池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可解答,注意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7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由甲醇和CO2直接合成碳酸二

12、甲酯:CO2+2CH3OHCO(OCH3)2+H2O某研究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研究催化剂用量分别对转化数(TON)的影响来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计算公式为TON=转化的甲醇的物质的量/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根据该研究小组的实验及催化剂用量TON的影响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甲醇和CO2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可以利用价廉易得的甲醇把影响环境的温室气体CO2转化为资源,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B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合适的吸水剂,将提高该反应的TONC当催化剂用量为1.2105 mol时,该反应的TON达到最高点D当催化剂用量高于1.2105 mol时,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

13、,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逐渐降低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A、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由甲醇和CO2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CO2+2CH3OHCO(OCH3)2+H2O,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添加合适的吸水剂,导致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右移;C、由图象得出当催化剂用量为1.2105 mol时,TON的变化;D、结合TON=,计算分析判断解答:解: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由甲醇和CO2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CO2+2CH3OHCO(OCH3)2+H2O,A依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甲醇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DMC和水,由甲醇和CO2直接合成DMC,可以利用甲醇把影响环境的温室

14、气体CO2转化为资源,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故A正确;B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合适的脱水剂,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将提高该反应的TON,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当催化剂用量等于1.2105mol时,该反应的TON达到最高点,故C正确;D当催化剂用量高于1.2105mol时,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TOM减小,即TOM的分母(催化剂的用量)增大,但是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图象分析方法,平衡影响因素,中等难度,充分运用题中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5分)8I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15、XYZW其中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列举一个事实说明W非金属性强于Z:2HClO4+Na2SiO3=2NaClO4+H2Si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II运用所学化学原理,解决下列问题:(3)已知:Si+2NaOH+H2ONa2SiO3+2H2某同学利用单质硅和铁为电极材料设计原电池(NaOH为电解质溶液),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i4e+6OH=SiO32+3H2O;(4)已知:C(s)+O2(g)CO2(g)H=a kJmol1;CO2(g)+C(s)2CO(g)H=b kJmol1;Si(s)+O2(g)SiO2(s)H=c k

16、Jmol1工业上生产粗硅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SiO2(s)=Si(s)+2CO(g)H=(a+bc)kJmol1;(5)已知:CO(g)+H2O(g) H2(g)+CO2(g)右表为该反应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温度/400500800平衡常数K9.9491则:该反应的H0(填“”或“”);500时进行该反应,且CO和H2O起始浓度相等,CO平衡转化率为75%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热化学方程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I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X处于第二周期,Y、Z、W处于第三周期,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Y为Al,可推知Z为Si、X为N

17、、W为Cl;(3)负极发生氧化反应,Si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SiO32、H2O;(4)已知:C(s)+O2(g)CO2(g)H=a kJmol1;CO2(g)+C(s)2CO(g)H=b kJmol1;Si(s)+O2(g)SiO2(s)H=c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2C(s)+SiO2(s)=Si(s)+2CO(g),反应热也进行相应的计算;(5)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令CO和H2O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mol,设平衡时参加反应CO的物质的量为xmol,利用三段式表示出各组分物质的量变化量、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

18、生变化,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列方程计算解答解答:解:I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X处于第二周期,Y、Z、W处于第三周期,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Y为Al,可推知Z为Si、X为N、W为Cl(1)N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2)说明Cl非金属性强于Si的方程式为:2HClO4+Na2SiO3=2NaClO4+H2SiO3,故答案为:2HClO4+Na2SiO3=2NaClO4+H2SiO3;(3)负极发生氧化反应,Si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SiO32、H2O,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i4e+6OH=SiO32+3H2O,故答案为:Si4e+6OH=SiO32+3H

19、2O;(4)已知:C(s)+O2(g)CO2(g)H=a kJmol1;CO2(g)+C(s)2CO(g)H=b kJmol1;Si(s)+O2(g)SiO2(s)H=c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2C(s)+SiO2(s)=Si(s)+2CO(g)H=(a+bc)kJmol1,故答案为:2C(s)+SiO2(s)=Si(s)+2CO(g)H=(a+bc)kJmol1;(5)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该反应的H0;令CO和H2O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mol,设平衡时参加反应CO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CO(g)+H2O(g)

20、H2(g)+CO2(g)开始(mol):1 1 0 0转化(mol):x x x x平衡(mol):1x 1x x x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可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9,解得x=0.75,故CO平衡转化率为100%=75%,故答案为:;75%点评:本题属于拼合型题目,涉及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影响因素及应用等,难度不大9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化工集团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如图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1)钛铁矿进入氯化炉前通常采取洗涤、粉碎、烘干、预热等物理方法处理,请从原理上解释粉碎的作用: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1、(2)已知氯化炉中反应氯气和焦炭的理论用料物质的量比为7:6,则氯化炉中化学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其中还原剂是C、FeTiO3(3)Ar气通入还原炉中并不参与反应,通入Ar气的作用是:Mg和Ti都有强还原性,在Ar气氛围中可防止被氧化(4)向FeCl3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2.7103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5)欲用FeCl3固体配制稀的FeCl3溶液,请简述操作步骤将氯化铁固体溶于较浓的盐酸,然后再加水稀释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22、分析:(1)粉碎反应物,可以增大其表面积,从而提高反应速率;(2)根据“氯化炉中反应氯气和焦炭的理论用料物质的量比为7:6”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原剂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然后根据化合价变化情况判断还原剂;(3)根据氩气性质不活泼及Mg和Ti等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方面考虑;(4)当两种沉淀共存时,Ag+离子浓度相同,根据溶度积常数可得:c(Br)=,c(Cl)=,据此计算出;(5)铁离子易水解,所以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解答:解:(1)粉碎反应物,可以增大其表面积,从而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

23、,提高反应速率;(2)已知氯化炉中反应氯气和焦炭的理论用料物质的量比为7:6,则发生的反应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C和FeTiO3为还原剂,故答案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C、FeTiO3;(3)氩气性质不活泼可以防止Mg和Ti等具有强还原性的物质被氧化,故答案为:Mg和Ti都有强还原性,在Ar气氛围中可防止被氧化;(4)当两种沉淀共存时,Ag+离子浓度相同,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c(Br)=,c(Cl)=,则=2.7103,故答案为:2.7103;(5)FeCl3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水

24、解而使其溶液呈酸性,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根据方程式知,为防止铁离子水解,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从而抑制铁离子水解,然后再加水稀释,故答案为:将氯化铁固体溶于较浓的盐酸,然后再加水稀释点评:本题考查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计算、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书写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试题知识点较多,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0银氨溶液可用于检测CO气体,实验室研究的装置如图:已知:银氨溶液制备反应为:Ag+2NH3H2OAg(NH3)2+2H2O反应结束后试管C底部有黑色沉淀生成

25、,分离出上层清液和底部黑色固体备用(1)甲酸(HCOOH)遇浓硫酸分解生成CO和H2O,该反应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填“强氧化性”或“脱水性”)(2)装置A中软管的作用是恒压,使甲酸溶液能顺利滴下(3)为验证上层清液中产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a测得上层清液pH为10b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Ba(OH)2溶液,发现有白色浑浊出现,同时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实验c的目的是对比试验,排除银氨溶液对产物检验的干扰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上层清液中产物成分为(NH4)2CO3或NH4+、CO32(填化学符号)(4)设计实验证明黑色固体的成分

26、是Ag: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浓硫酸、浓硝酸、NaOH溶液、NaCl溶液取少量上述黑色固体,用蒸馏水洗净,滴加浓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滴加NaCl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黑色固体为单质银,说明黑色固体是Ag单质(补充必要的实验内容及实验现象)(5)从银氨溶液中回收银的方法是:向银氨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向沉淀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充分反应后可得银,羟氨被氧化为N2写出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Cl+Ag(NH3)2+2H+=AgCl+2NH4+若该反应中消耗6.6g羟氨,理论上可得银的质量为21.6g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1)甲酸(HCOOH)遇

27、浓硫酸分解生成CO和H2O,C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甲酸脱水;(2)A中软管可使下方生成的气体的气压转移到液体的上方;(3)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与b对比;由a可知溶液为碱性,由b、c可知b中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气体为氨气,即试管C中反应生成碳酸铵;(4)Ag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银、二氧化氮;(5)银氨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AgCl和氯化铵;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电子守恒解答:解:(1)甲酸(HCOOH)遇浓硫酸分解生成CO和H2O,C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甲酸脱水,则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答案为:脱水性;(2)A中软管可使

28、下方生成的气体的气压转移到液体的上方,即其作用为恒压,使甲酸溶液能顺利滴下,故答案为:恒压,使甲酸溶液能顺利滴下;(3)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为b、c的对比试验,排除银氨溶液对产物检验的干扰,故答案为:对比试验,排除银氨溶液对产物检验的干扰;由a可知溶液为碱性,由b、c可知b中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气体为氨气,即试管C中HCOOH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铵,所以上层清液中产物成分为(NH4)2CO3或NH4+、CO32,故答案为:(NH4)2CO3或NH4+、CO32;(4)Ag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银、二氧化氮,则证明黑色固体的成分是Ag的方法为取少

29、量上述黑色固体,用蒸馏水洗净,滴加浓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滴加NaCl 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黑色固体为单质银,故答案为:滴加浓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滴加NaCl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黑色固体为单质银;(5)银氨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AgCl和氯化铵,该离子反应为Cl+Ag(NH3)2+2H+=AgCl+2NH4+,故答案为:Cl+Ag(NH3)2+2H+=AgCl+2NH4+; 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6.6g羟氨,n(NH2OH)=0.2mol,由电子守恒可知,理论上可得银的质量为 108g/mol=21.

30、6g,故答案为:21.6点评: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把握甲酸中含CHO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及产物的检验设计为解答的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小题,满分13分)11(1)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3种(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硅元素为+4价,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Si(3)Fe3C晶体中碳元素为3价,则其中基态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1(4)甲醇(CH3OH)分子内的OCH键角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H2CO) 分子内的OCH键角(5

31、)BF3和NF3都是四个原子的分子,B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的原因是BF3中B的杂化类型为sp2,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无孤对电子为平面三角形;NF3中N的杂化类型为sp3,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因而为三角锥形(6)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其分子内不含有AC(填序号)A离子键 B极性键 C金属键D配位键 E氢键 F非极性键其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和sp3 杂化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分析:(1)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

32、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第A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第A元素,第A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A族元素;(2)根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进行解答;(3)Fe3C晶体中碳元素为3价,则其中基态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1;(4)根据键和孤对电子数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以及键角;(5)根据价电子对数判断其杂化类型,根据形成的杂化轨道判断其空间构型;(6)根据图可知,碳氮之间为双键,其中之一为键,氮和镍之间电子对由氮原子单方面提供为配位键,其它都为共价键,据此答题;其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和sp3解答:解:(1)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第A元

33、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第A元素,第A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A族元素,所以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顺序为:LiBBeCON,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故答案为:3;(2)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则电负性CH;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电负性HSi,所以C、Si、H的电负性大小关系为:CHSi,故答案为:CHSi;(3)Fe3C晶体中碳元素为3价,则其中基态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1,故答案为:Ar3d64s1;(4)甲醇分子内碳原子形成4个键,杂化方式为sp3杂化,键角小于120,甲醛分子内碳原子形成3个键,杂化方式为2杂化

34、,键角为120;所以甲醇(CH3OH)分子内的OCH键角 小于甲醛(H2CO)分子内的OCH键角;故答案为:小于;(5)BF3中价电子对数为:=3,形成了三条杂化轨道,即B的杂化类型为sp2,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无孤对电子为平面三角形;NF3中价电子对数为:=4,形成了四条杂化轨道,即N的杂化类型为sp3,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因而为三角锥形;故答案为:BF3中B的杂化类型为sp2,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无孤对电子为平面三角形;NF3中N的杂化类型为sp3,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因而为三角锥形;(6)根据图b可知,碳氮之间为双键,其中之一为键,氮和镍之间电子对由氮

35、原子单方面提供为配位键,其它都为共价键,故答案为:AC;其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和sp3,故答案为:sp2和sp3点评:本题考查电离能、电负性、核外电子排布,分子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应根据价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共价键数判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共1小题,满分0分)12某课题组拟采用苯酚和化合物B为主要物质合成有机中间体M(C16H14O4)已知:IRCOOHRCHO;经红外光谱检测研究确认,有机物M含有2个“COC”结构且lmol M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4molAg(1)有机物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溴原子(2)有机物B在X溶液作用下可生成乙二醇,则X为NaOH(填化学式)(3)

36、有机物C分子苯环上有两个对位的取代基,写出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4)有机物D中不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b(选填序号,下同)a取代反应b消去反应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有机物Y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Y的结构简式i含有苯环,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1molY最多能与2mol NaOH溶液反应(5)写出由有机物B与有机物D合成M的化学方程式考点:有机物的推断;有机物的合成分析: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2BrCH2BrC发生结合信息中的反应生成D,可知C中含有COOH,D中含有CHO,(3)中有机物

37、C分子苯环上有两个对位的取代基,结合C的分子式C7H6O3,可知C中还含有酚羟基,故C为,则D为有机物M含有2个“COC”结构,lmol M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4molAg,说明M分子中含有2个醛基,结合M的分子式可知,因此生成M的反应可以看作CH2BrCH2Br中Br原子被,故M为,据此解答解答:解: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2BrCH2BrC发生结合信息中的反应生成D,可知C中含有COOH,D中含有CHO,(3)中有机物C分子苯环上有两个对位的取代基,结合C的分子式C7H6O3,可知C中还含有酚羟基,故C为,则D为有机物M含有2个“COC

38、”结构,lmol M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4molAg,说明M分子中含有2个醛基,结合M的分子式可知,因此生成M的反应可以看作CH2BrCH2Br中Br原子被,故M为(1)有机物B为CH2BrCH2Br,含有的官能团为溴原子,故答案为:溴原子;(2)卤代烃发生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醇,有机物B在NaOH水溶液中水解生成乙二醇,故答案为:NaOH;(3)由上述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4)D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和醛基,所以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选:bb;D的同分异构体符合:i含有苯环,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醛基;.1molY最多能与2moINaOH溶液反应,说明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故F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因此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B为CH2BrCH2Br、D为、M为,所以B、D转化为M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官能团结构与性质、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充分利用有机物的分子式与M的结构特点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