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4分)(2014海南)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2(4分)(2014福建)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A蛋白酶BRNA聚合酶CRNAD逆转录酶3(4分)(2014天津)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
2、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培养基中的添加物MRSA菌1100g/mL 蛋白质H生长正常220g/mL 青霉素生长正常32g/mL 青霉素+100g/mL 蛋白质H死亡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C实验还需设计用2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4(4分)(2014山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
3、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5(4分)(2015黑龙江模拟)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酸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体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6(4分)(2014四川)油菜物种甲(2n=20),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
4、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7(6分)(2014广东)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变化B植物细胞体积与胞内渗透压的关系C胰蛋白
5、酶的运输模式D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8(6分)(2014秋越秀区校级期中)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自土壤、水和空气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6分,满分64分)9(16分)(2014重庆)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
6、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10(16分)(2014安徽)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
7、之一(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导致香味物质积累(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
8、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11(16分)(2014四川)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所示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当兴奋达到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直接促进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12(16分)(2014秋越秀区校级期中)为了探究植物
9、矿质吸收是否与水分吸收同步(即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特设计如下实验(如图):通过光照控制大麦叶片的蒸腾作用(水分蒸发忽略不计),然后测定大麦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探究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实验设计】依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如表5实验条件检测参数Y1Y2Y3YnX1Z1Z2X2Z3Z4(1)表5中,如果实验条件X1代表光照,检测变量Y2代表大麦培养液中的Ca2+浓度,那么X2应为,而作为Y1的大麦根系水分吸收(或蒸腾量)可借助于测得(2)表5中的实验数据应按方式处理方可初步证实探究假设的成立与否A比较Z1:Z3和Z2:Z4两个比值 B比较Z1+Z2
10、和Z3+Z4两个加和C比较Z1一Z3和Z2一Z4两个差值 D比较Z1Z2和Z3Z4两个乘积(3)为了进一步调查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5中的Y3至Yn应为(4)实验条件X1的光照既有光能因素又有热能因素,为区分两者,增设一实验条件X3A将号杯置于晨光或夕照之下 B在号杯中加装散热搅拌装置C在光与号杯之间加装滤色玻片 D将号杯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5)在本探究中,检测变量Y2的初始浓度(大麦插入前)不宜过高,否则(6)【探究结论】依据实验数据,与假设对照判断是否相符,并得出结论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该实验的结论是:植物根系以(等比例或不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和水分(7)【实验分析】请分析支持该
11、结论的理论依据是2014-201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4分)(2014海南)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均为CHO,但是脂肪的碳氢比例高,因此等质量
12、的脂肪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解答:解: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故A选项正确;B、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属于固醇类物质,故B选项错误;C、脂肪的碳氢比例比糖类高,因此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故C选项错误;D、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脂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脂质的种类和其中的固醇的种类;识记并比较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和能量的释放;明确脂质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2(4分)(2014福建)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
13、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A蛋白酶BRNA聚合酶CRNAD逆转录酶考点:酶的概念;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解答:解: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剩余部分
14、为RNA,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RNA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3(4分)(2014天津)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培养基中的添加物MRSA菌1100g/mL 蛋白质H生长正常220g/mL 青霉素生长正常32g/mL 青霉素+100g/mL 蛋白质H死亡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B
15、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C实验还需设计用2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考点:真题集萃;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菌结构及其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图表,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故A选项错误;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故B选项错误;C、第3组缺少2ug/mL的对照组,故C选项正确;D、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故D选项错误故选
16、:C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生物及其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4分)(2014山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蛋白质鉴定、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
17、体加倍实验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滴加34滴CuS04溶液,溶液呈紫色,故A选项正确;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防止解离过度,再用龙胆紫溶液染色,故B选项错误;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故C选项错误;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后与底物溶液混合,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
18、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5(4分)(2015黑龙江模拟)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酸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体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
19、译 分析:本题是对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故A选项正确;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二者的DNA都可以复制,故B选项正确;C、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磷酸和脱氧核糖由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是由氢键连接,故C选项错误;D、甲基绿可以使DNA分子呈现绿色,吡罗红可以使RNA呈现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体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故D选项正确故选
20、:C点评:对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的综合性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6(4分)(2014四川)油菜物种甲(2n=20),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知
21、识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染色体组成的增加或减少解答:解: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A选项错误;B、油菜物种甲、乙(2n=20,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故B选项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选项错误;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
22、理隔离,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7(6分)(2014广东)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变化B植物细胞体积与胞内渗透压的关系C胰蛋白酶的运输模式D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物质
23、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为胞吞或胞吐,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3、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即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应为1,故A选项错误;B、细胞吸水膨胀后,其渗透压降低
24、,失水收缩后,其渗透压升高,与题图相符,故B选项正确;C、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其运输方式为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故C选项错误;D、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故D选项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胚胎干细胞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识记物质运输方式;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6分)(2014秋越秀区校级期中)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B范
25、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自土壤、水和空气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此为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解答:解: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A正确;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
26、自土壤和水,B错误;C、沃森和克里克以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的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双螺旋结构,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发现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识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构建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6分,满分64分)9(16分)(2014重庆)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
27、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碳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NADPH(H)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降低(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C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输出减少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CABD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
28、脱落(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赤霉素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利用外源激素处理,因变量为叶片和幼龄的放射性强度图中A组不用激素处理,作为空白对照,而BC作为实验组,并且BC之间又可以进行相互对照解答:解:(1)题中研究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光合作用产物一般用碳元素标记首先标记CO2,CO2被固定为C3,C3被光反应提供的H还原为糖类和C5原光饱和点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若提高温度,酶活性减低,能固定的CO2量和利用的
29、光能减少,光饱和点降低(2)由题干可知,幼铃脱落是光合产物不足导致,对比A、B、C三组,发现C组幼铃中有机物占比最高,因而幼铃脱落显著减少B组中叶片的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较高,说明有机物占比较多,输出较少由题中数据可知,激素可抑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有机物的输入,因而用激素处理叶片,导致叶片有机物输出明显较少,且小于B组,因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ABD(3)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但不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故答案为:(1)碳; NADPH(H); 降低; (2)C; 输出减少 CABD;(3)赤霉素;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的激素调节以及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
30、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够通过实验过程图解的分析并结合题意确定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组别;识记赤霉素的生理作用等10(16分)(2014安徽)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消失,导致香味物质积累(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
31、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32、:图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后代中:抗病和不抗病的比为50:50=1:1,无香味和有香味的比值为75:25=3:1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由于a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a基因纯合,即为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2)用分解法来看,无香味和有香味的比值为3: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抗病和不抗病的比为1:1,故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所以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香味相关的基因型为AA、Aa、aa,分别去自交得到aa的概率为,子代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为Bb和bb,
33、所以自交得到BB的概率为,所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香味抗病植株的比例为(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进行杂交,理论上讲,正常情况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为无香味,所以后代都应是无香味植株在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因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可能是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也可能是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幼苗时期有丝分裂活跃,因此若要获得二倍体植
34、株,应在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故答案为:(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消失(2)AabbAaBb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物质 幼苗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16分)(2014四川)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所示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传入神经当兴奋达到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伤
35、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直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考点:真题集萃;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
36、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解:(1)a点所在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外判断为传入神经,也可根据a与刺激相连接来判断;当兴奋到达b点时,因Na+内流导致膜两侧电位为内正外负;c点指突触位置,信号从局部电流的电信号转变成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蛋白即诱发后膜出现局部电流的电信号(2)机体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出肾上腺素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属于神经调节范畴,而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心脏使其心率加快属于体液调节,全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机体对水的重吸收是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受下丘脑分泌的垂体储存的抗利尿激素调节(4
37、)细菌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后进入内环境,首先是作为第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发起攻击,然后才是特异性免疫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生,其中抗原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两种,发生体液免疫反应故答案为:(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2(16分)(2014秋越秀区校级期中)为了探究植物矿质吸收是否与水分吸收同步(即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特设计如下实验(如图):通过光照控
38、制大麦叶片的蒸腾作用(水分蒸发忽略不计),然后测定大麦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探究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实验设计】依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如表5实验条件检测参数Y1Y2Y3YnX1Z1Z2X2Z3Z4(1)表5中,如果实验条件X1代表光照,检测变量Y2代表大麦培养液中的Ca2+浓度,那么X2应为黑暗(或不同光照强度),而作为Y1的大麦根系水分吸收(或蒸腾量)可借助于容器上的刻度测得(2)表5中的实验数据应按A方式处理方可初步证实探究假设的成立与否A比较Z1:Z3和Z2:Z4两个比值 B比较Z1+Z2和Z3+Z4两个加和C比较Z1一Z3和Z2一Z4两个差值 D比较
39、Z1Z2和Z3Z4两个乘积(3)为了进一步调查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5中的Y3至Yn应为其它矿质元素(或至少三种以上的矿质元素名称)(4)实验条件X1的光照既有光能因素又有热能因素,为区分两者,增设一实验条件X3DA将号杯置于晨光或夕照之下 B在号杯中加装散热搅拌装置C在光与号杯之间加装滤色玻片 D将号杯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5)在本探究中,检测变量Y2的初始浓度(大麦插入前)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植株失水(6)【探究结论】依据实验数据,与假设对照判断是否相符,并得出结论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该实验的结论是:植物根系以不等比例(等比例或不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和水分(7)【实验分析】请分析支
40、持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植物吸收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方式不同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本题借助实验设计考查了我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细胞吸水原理我们抓住探究植物矿质吸收是否与水分吸收同步(即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这个目的,设置对照试验,我们要注意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和分析解答:解:(1)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X1表示光照,则X2应表示黑暗或者不同强度的光照,以形成对照;大麦根系吸收水分(或蒸腾)会导致容器中液面的下降,可通过容器上的刻度来表示大麦根系水分吸收(或蒸腾量)的量 (2)不同条件下Z1和Z3、Z2和Z4表示对应的水分吸收量和矿质元素吸收量,若Z1:Z3和Z2:z4两个比值相同
41、,则说明水分的吸收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同步的,否则则说明二者是不同步的,本题选A(3)为了使得到的结论更有说服力,需要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进行测定,则Y3至Yn应为其他不同的矿质元素(如N P K等)(4)为了将光能因素和热能因素分开,保持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可通过使光能因素相同或者热能因素相同来实现通过D选项的途径,使得两组实验装置的温度相同,排除了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题选D(5)在探究实验中Y2的初始浓度不宜过高,当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浓度时,会导致植物根系细胞失水,不能正常的吸收水分,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实验结果(6)植物根系以不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和水分(7)【实验分析】请分析支持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植物吸收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方式不同故答案为:(1)黑暗(或不同光照强度) 容器上的刻度 (2)A(3)其它矿质元素(或至少三种以上的矿质元素名称) (4)D(5)会导致植株失水(6)不等比例(7)植物吸收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方式不同点评:本题通过探究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两个过程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了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植物细胞吸水失水条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等内容,难度中等练习了我们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