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0 ,大小:149.50KB ,
资源ID:518188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1818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回扣与预测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课件(共20张PPT).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回扣与预测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课件(共20张PPT).ppt

1、高频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命题角度破题思路角度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涵、关系及影响内涵要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具体规定和统治者的意图等角度分析;关系要结合两种制度在维护统治秩序方面所起的作用来分析;影响可从两种制度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来分析角度二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特点要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础、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等方面思考一看如何考查 二背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周王通过分封制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与小宗服从大宗。(4)宗法制有

2、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三试热点命题 1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A刑法严酷,宗法制瓦解B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C法律上出现公开的不平等D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解析: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视为罪大恶极并不能说明刑法的严酷性,严酷性要通过具体的处罚方式来体现,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公开的不平等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这种刑罚对各个阶层都适用,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可看出

3、,这些都是违背西周宗法制的现象,将这些现象视为罪大恶极,说明政治(法律)关系与宗法关系密切结合,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 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主要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C宗族组织管理国家D“天下为私”开始取代“天下为公”解析:根据材料“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可知,这是封建等级制度;再根据“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宗族组织”,并结合宗法制度的基本特征,可判断A项正确。答案:A 高频考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

4、看如何考查 命题角度破题思路角度一 创设皇帝制度的意图及其突出特点意图要结合秦朝建立的客观背景和秦王嬴政的主观目的来思考;特点从皇帝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传承三方面归纳角度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结合从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演变来分析角度三 内阁设置的背景和职能结合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中枢机构的变化思考角度四 军机处的设置与皇权空前加强的关系纵向思考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脉络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二背答题术语(1)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使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影响深远,被历代王朝所沿用。(2)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3)秦汉

5、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4)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三试热点命题 3“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朝以后,“陛下”一词专指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下()A皇权独尊 B皇权专制C君权神授D皇位世袭解析:从材料关键信息“谦卑”“不敢直接靠近”“站在台阶下”等可以看出,“陛

6、下”一词带有强烈的尊卑观念,体现了皇权独尊。皇权专制指国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君权神授指皇帝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皇位世袭主要指父死子继,这三个概念都不符合材料的本意。答案:A 4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管地方。这说明宋朝()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宋朝的地方长官“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管地方”,可知宋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B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C、D两项与史实不符。答案:B 5明史记载:

7、“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入阁由皇帝选任 行使宰相权力 取得决策大权地位逐渐提高ABCD解析: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可知正确。从“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可以看出内阁大学士地位逐渐提高,故正确。说法明显错误。由“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可知错误。答案:C 6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

8、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解析:清朝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故A项中“专管军务”与D项中“专理刑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中“设有官衙”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由题干信息“谕军机大臣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得旨则与”可知,清朝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但无决策权,得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 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一看如何考查 命题角度破题思路角度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趋势及实质结合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分析演变过程及趋势;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来理解其实质角度二

9、 对科举制的评价可从进步性(如打击士族特权、提高行政效率、体现一定的公平性等)和局限性(重才识忽视品行、缺乏具有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等)两方面分析二背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由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演变过程。(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三试热点命题 7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

10、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二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登科后)解析:根据材料“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可以了解到这是指科举制度。A项指世官制;B项指汉武帝时确立的察举制;C项指魏晋时实行的九品中正制;D项孟郊登科后“科”指科举制,反映了士人科举高中后的心情。答案:D 8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反映了科举制()A缺乏有效监督机制B考试内容脱离实际C未能提高行政效率D忽视对品行的考察解析:唐太宗认为:今天专以才学取士,而不注重官员的品行,官员失职后虽受刑罚,但已危害民生。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意在强调选官应注重品行,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监督机制,故排除A项;B项说法太绝对,因为材料只是提到科举制度忽视对官员品行的考察,而并没有认为其考试内容脱离实际;C项中的“提高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