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51KB ,
资源ID:5166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1667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级高一历史教案1:3.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级高一历史教案1:3.doc

1、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案(人民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通过社会调查,学习认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

2、艰巨性和必要性。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及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意义,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方法】通过影像资料再现历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时间】 2010年5月13日【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出示邓小平的画面,引导学生回忆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功伟绩导入新课。新课讲授:一、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出示十一届三中全

3、会的资料片,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资料片:全会有哪些重大决策?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解决好思想路线,在全会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是“重新确立”?)(2)政治路线,“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全会上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通过表格来引导学生分析党的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l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背景内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在

4、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4)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以上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要的决策。讨论分析第二个问题,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历史性转折?教师概括如下:(1)两个转折:工作重心转移: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中心;体制转变。(2)三个标志:新道路开辟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时期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二、改革:从农村

5、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含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前提),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目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原因:【合作研究】思考一: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出示材料: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主要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材料中所说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指的是经济体制改

6、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必修二主要学习的是经济史,所以我们下面主要学习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思考二:这场改革为什么会从农村开始?出示材料:材料一: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材料二:到1978年还有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材料三: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材料四: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

7、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词引导学生分析后,然后总结:首先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农民没有经营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其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占人口总数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稳定。还有农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凤阳很穷,“穷则思变”。农民的首创精神也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原因。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导学生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什么?这种体制与人民公社有什么不同?讨论后教师总结: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经营,这样由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在分

8、配形式上,克服了平均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用农民的话简单概括:“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引导学生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讨论后教师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改革生产关系,改革农村的集体经济管理方式,但土地公有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这次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图片:(改革前后的小岗村的对比图片)作用: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拓展延伸】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大改造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材料三: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不健全,职责不清,考核不严,职工多生产和少生产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10、 分析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职工缺乏积极性,致使企业失去活力。措施:指导学生看书并分析: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教师提问:如何才能使企业有活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后总结:在所有制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管理体制方面: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分配制度方面:主要把分配中的平均

11、主义改为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用: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改革后城市。师总结: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改革那些不促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改革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要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总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又进行一次税费改革,今年又是取消农业税的第一年,这次改革协调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开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问:为什么要进

12、行对外开放?和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讨论后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1、经济特区:(1980年)师提问: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呢?出示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的谈话上述材料表明邓小平提出建立,1980年中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邓小平的倡议开始付诸实践,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出示对外开放格图,找出特区的位置)问:什么是经济特区?(引导学生讨论)师总结:经济特区是中国

13、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就是对外经济活动实现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在财政上试行中央统一领导大包干的办法。问:为什么设立这些地方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取得了哪些成果?学生讨论后总结:这些地方具有地理和人文条件:靠近港澳,是著名的侨乡。特区的设立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20多年来,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仅深圳就吸引65个国家的投资。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1988年又设海南为经济特区。出示图片:(深圳今昔对比图)让学生感受对外开放给特区带来的变化。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

14、的经验,1984年国务院决定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就是设立14个沿海港口城市(在图中依次找出位置)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活力。3、沿海开放区(1985年)1985年,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在图中找出位置)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步打开,推动着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从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长远战略着想,作出对外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联系过去浦东的状况,用“宁要浦西一张床,不愿浦东一间房”,让学生感受过去浦东的落后,但对浦东开放后

15、,给浦东带来巨大变化(出示图片)。现在的浦东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桥梁”。4、内地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背景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目的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

16、的需要。结果不同: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在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又一次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也是20世纪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第三次巨变。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在新的世纪,我们相信在新一代党中央集体的领导下,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为中国经济发展驻入强大活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播放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第二段: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布置预习第三节。【板书

17、设计】见课件【课堂练习】见课件【预习提纲】完成第三讲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导学案一、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二、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三、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课后作业】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史上的伟大转折?【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线索清晰,要求学生在玉溪基础上通过课堂探究,不仅掌握转折、改革、开放的基本事实,进而认识其意义,并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课堂上结合拓展延伸问题,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以形成历史思维。让学生认识三中全会后,我党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打下了基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效性不强:容量太大,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真正掌握;教学忙于赶进度,一刀切,忽视个体差异。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率不高。小组合作不够完善。提问、回答问题的是个别同学,大部分同学很少回答问题,少数同学从不回答问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