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知识梳理】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措施(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3影响(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
2、强。宰相制度的兴衰(1)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统一管理全国的政府。秦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可以说是一套相当完善的宰相制度。(2)汉初因袭秦代的官制,我国的中央体制,在秦汉时已经奠定了基础。(3)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和发展,出现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4)唐代的三省下设六部,总管国家事务,制度严谨,对后世的中央制度影响深远。(5)宋代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用意是分割相权,以抬高君权。(6)明太祖废丞相。天子直领六部,而成祖之后,置内阁大学士辅政,于是内阁制度产生。由于国无宰辅,遂演变成君主专权的局面。清军入关后,初期亦沿用明制,设置内阁;其后雍正用兵西北,特设军机处参赞军
3、务,逐渐发展而成定制,而内阁已名存实亡。由于军机处完全由皇帝一人控制,所以清代的君主独裁,比明代更甚。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2过程(1)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3)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4)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评价(1)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原因:阁臣的
4、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丞相与内阁内阁阁臣和丞相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但是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阁臣也只是皇帝的侍从。丞相在一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设内阁、六部:清初承明制,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州贵族组成,掌管军国机要。议政王大臣会
5、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3)设南书房: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2设立(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2)组成: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3职能(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4影响(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重点问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
6、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是另一个重要特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制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巩固练习】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
7、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废丞相B.在中央设内阁C.创设八旗制度D.设军机处2.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立皇权绝对权威皇权控制中央机构削弱地方权力注重思想控制:A.B.C.D.3.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4.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清顺治时D.清康熙时5.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D.皇权与相权协调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8、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7.当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B.开辟新航路C.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8.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9.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D.康熙帝设南
9、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10.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ZXXK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1.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12.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13.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农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
10、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1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不可能把堂堂宰相称作“罗锅” D这个剧名只不过是哗众取宠,为了吸引观众15.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称:接折(阅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
11、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第4课 【巩固练习】DBDBA BCCCD DABBA16(1)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2)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影响: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官场 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