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1济南模拟)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对近代电报、电话、电灯等科技产品的赞美,说明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答案】D2(2011湛江模拟)“西洋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如不变通,战守皆不足恃
2、,而和亦不可久之。”上述一段文字,为清代哪一历史事件之背景描述 ()A革命运动 B保路运动C维新运动 D洋务运动【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向西方学习“器物”的愿望,应为洋务运动。【答案】D3(2011泰安模拟)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解析】 从服饰的变化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解放。【答案】C4(2011盐城模拟)“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时期所送的嫁妆
3、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被”、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21世纪初被褥、“红包被”、高档组合家具、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解析】 “送嫁妆”仍说明保留我国传统的婚礼风俗,故选A。【答案】A5(2011大连二模)电影喇叭裤飘荡在1983年以山清水秀的小镇为背景,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流行的迪斯科。当时喇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B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受
4、到西方影响C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获得成功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文化侵略【解析】 迪斯科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世界的舞蹈,在中国的流行恰好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生活方式上开始受到西方影响。【答案】B6.(2011杭州期中)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5060年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图表中的C点相对于B点呈现出剧降的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灾害严重破坏农业经济 B毛泽东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 C“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泛滥 D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解析】 根据所学,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又一哄而起,
5、大办人民公社。到1958年底,全国99%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结合本题C点相对于B点呈现出剧降的趋势,正反映了“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泛滥,“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恶化,本题选C项。【答案】C7.(2011天津卷)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
6、37年【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在政治制度、教育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能够推动这一变革的重大事件是辛亥革命,故选择C项。A项约在维新变法时期,政治制度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是在清朝末期,辛亥革命之前,排除;D项约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答案】C8.(2011浙江卷)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解析】 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
7、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答案】A9. (2011潍坊模拟)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 )唐代的“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业“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中国近代报业最初是由欧美传教
8、士和商人创办的A. B. C. D. 【解析】 中国古代报纸,无论是官报还是民报,都是以官府文书为主,编报人自己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所以不能说“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答案】B10. (2011枣庄模拟)“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 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 B. C. D. 【解析】 报刊具有普及知识文化、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等功能,扫除文盲,提
9、高国民素质关键是教育,不符合题意。【答案】B11. (2011徐州模拟)李宇春,因电视选秀节目而产生的偶像明星,2005年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生体现的电视的功能是( )A. 传播资讯 B. 播报新闻C. 艺术欣赏 D. 娱乐【解析】所列四项都是电视的功能,超级女生属于大众娱乐节目。【答案】D12. (2011泰安模拟)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
10、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A. 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B.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C. 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 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解析】 从电脑产生到个人电脑普及再到互联网风靡全球,主要反映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而且影响越来越大。【答案】B13.(2011潮州市二模)1789年7月14日巴黎巴士底狱遭市民攻陷,这个消息在十三天之内已经传抵西班牙的马德里,但在距离法国首都只有133公里的皮隆尼(P6ronne),却是在第二十八天才获悉这件事情。当时导致消息传播速度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 )A巴黎与其他地区的革命
11、分子意见不合,有意封锁消息B城市间的海上交通比城乡间的陆上交通更为便利快速C巴黎革命分子为迅速获得西班牙支持,积极向外求助D法国各地区发生的许多暴动和革命行动影响交通传播【解析】本题考察世界近代通讯的传播。根据题干信息“1789年”分析,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消息传递主要是传统的方法。A项说法错误,法国大革命是各阶层参加个革命活动。C项史实错误,D项在材料中分析不出。【答案】B14(2011珠海质检)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是( )A电话 B电报 C电视 D互联网【解析】根据
12、材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可以排除电视和互联网,中国出现电视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互联网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应是电话,本题选A项。【答案】A15(2011江门一模)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坐轮船游历了伦敦的泰晤士河D同盟会会员准备趁李鸿章出访之际暗杀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记忆。关键词1896年
13、,民报创办于1905年;客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同盟会建立与1905年,故选择C项。【答案】C16(2011海口调研)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 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解析】考材料信息提取、理解能力。题干中叙述了“此路一开”的后果,从这一角度来看,毛鸿宾是反对建铁路。因此
14、,A项正确。【答案】A17(2011南京二模)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条铁路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D中国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顺利通车【解析】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采取欺骗手段在上海擅筑,擅自修建了淞沪铁路(从吴凇到上海),于1876年7月建成通车,全长15公里,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这是中国最早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第一条铁路。后来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全部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答案】A18(2011三明质检)
15、2010年11月12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 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 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 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解析】显然D的说法是错误的,网络经济还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答案】D19(2011聊城一模)伊朗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这突出反映了(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 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解析】考查媒体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多
16、的官员的丑闻以及其它政治相关问题通过媒体披露,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答案】D20(2011汕头一模)我国休闲活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休闲方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民国时期:戏曲、逛游艺场、电影、集邮、聚赌、茶馆B新中国初:卡拉OK、蹦迪、健身、泡吧、电视、收藏、旅游、探险C文革时期:体育、交谊舞、集邮、电影、样板戏、喝咖啡D改革开放后:看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不同时期的休闲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回答本题可采取排除法,B项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初,物质生活水平较为落后,不可出现卡拉OK、蹦迪、健身等休闲方式;C项说法错误,文革时期,阶级斗争是日
17、常生活主题,各种娱乐活动基本消失;D项说法错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活动不断增多,“看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出现在文革时期。本题正确的应是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21(2011聊城月考)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3年。这30多年的辉煌改革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识读“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呈弓箭状。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2)重庆是弓箭的“箭尾”,20世纪末,党中央为促进重庆发展采
18、取了哪一重大举措?(3)30多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如离弦之箭,异常迅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以一幅图示展现了我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特点。联系近代史和现代史中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回答即可。第(1)题需要将图中所示城市与改革开放中的特区和开放城市作对比,然后得出答案。第(2)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宽能力,需要知道重庆已被设为直辖市这一知识点。第(3)题需要答出改革开放这一根本原因。【答案】(1)经济特区:汕头。开放城市:天津、烟台、青岛、南通、上海、宁波、福州、广州。(2)设重庆为直辖市。(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功。22(2011温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1905年5月,全国
19、(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 据大公报(天津)之最近报界调查表(1905年)整理材料二: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 4%经济/财政/商务8719 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 2%资料来源: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材料三: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于社会问题。举其
20、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它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城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概括材料所示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7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9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10分)【解析】第1问需认真分析材料一,材料一反映上海的报纸数量众多;办报者多元;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下去。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政治方面: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
21、族危机严重;经济方面: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的呼声高涨;思想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逐步展开。第3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可从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或“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等角度来回答。【答案】(1)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者多元;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下去。(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或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设厂
22、自救”的呼声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逐步展开。(3)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或“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23(2011宣城三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普鲁士的带动下,全德兴起了私人和国家联合建设铁路的热潮,对煤炭、铁轨、机车、车厢等巨大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创办企业的热潮。当时,人们开发新矿山、建设新工厂、修筑新铁路、向股份制公司投资,几十家新式银行陆续开业,社会游资被大量集中起来投入生产,同时,英、法、荷等外国资本源源不断进入莱茵区工业革命迅猛前进。 世
23、界经济通史材料二 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公司借款兴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卢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1906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张之洞从1889年起,以武汉为中心,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在湖北新建了卢汉铁路,督办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由于诸多的因素,粤汉、川汉铁路激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被迫调集湖北地区的新军前往镇压。材料三下列左图为光绪元年(1876年)为兴建川汉铁路所发行的股票;右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分布图材料四 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主张仿效欧美,建立“全国四通八达、
24、流行无滞”的铁路交通网。辛亥革命以后,他更强调“民欲兴其国,必先修其路”,“振兴实业,当先以交通为重要;计划交通,当先以铁道为重要。 孙中山思想与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 请回答:(1)世界上最早的铁路出现在哪个国家?(2分)据材料一归纳当时德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清末铁路发展的特点。(4分)有学者提出“川汉铁路搞倒了一个王朝”,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8分)(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孙中山在当时为什么大力倡导修筑铁路网?(4分)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请简要说明主要理由。(4分)(4)综合以上材料,就铁路交通与国家经济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5、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世界上最早的铁路出现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概括材料一,回答德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一主要分析有:私人和国家联合建设铁路;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金融业的革新;外国资本的涌入等。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末铁路发展的特点,有统一领导机构;资金来源多样化;有些地方督抚强力推进;铁路布局主要集中在东部。理解“川汉铁路搞倒了一个王朝”这一观点,根据所学,可联系到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为筹建川汉铁路,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金;20世纪初,清政府准备把川汉铁路修建权转让给外国,激起民众收回铁路利权的斗争;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湖北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成功提供有利因素。
26、第3问分析材料四,孙中山先生主张大力倡导修筑铁路网,主要原因是交通先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列强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顽固势力与封建迷信思想的阻碍。这一设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能实现,主要理由可分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缺乏资金和技术,列强对华经济控制。第4问可联系有关所学,就交通与经济的关系展开论述。【答案】(1)英国。(2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私人和国家联合建设铁路;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金融业的革新;外国资本的涌入。(4分,答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特点:有统一领导机构;资金来源多样化;有些地方督抚强力推进;铁路布局主要
27、集中在东部。(4分)理解:清政府为筹建川汉铁路,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金;20世纪初,清政府准备把川汉铁路修建权转让给外国,激起民众收回铁路利权的斗争;(4分)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湖北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成功提供有利因素。(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交通先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列强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顽固势力与封建迷信思想的阻碍;等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不能实现,理由:辛亥革命后,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缺乏资金和技术,列强对华经济控制。(4分)(4)交通运输是联系社会生产的重要纽带;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着国民经济的活力;解决好铁路交通问题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交通问题的解决。(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