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训练卷历 史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解析】材料中明确提及“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都反映出国民精神所受压迫奴役,最终必然导致其思想上的麻木不仁,这里强调的是思想启蒙和解放的重要性。【答案】D2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我国虽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3、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当时中国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生主义为三民主义核心C民生主义为全体人民谋福利 D当时中国不关注民生主义【解析】“解决社会问题”“平均地权之方法”即民生主义的内容。其目的用孙中山的话说即是“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应防微杜渐不是说在中国难以实现民生主义,A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B项错误;强调民生不等于不关注民生,D项错误。【答案】C3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不到一年,同盟会员便扩展到1万人以上。材料反
4、映出A革命的群众基础逐步扩大 B清王朝统治危机日益加深C理论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D革命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革命理论的指导下,革命派势力迅速壮大,这说明理论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故C项符合题意;参加革命的属于何种阶层,仅从同盟会员的人数不能推知,A项错误;同盟会在举行武装起义之前,不会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很大冲击,B项错误;三民主义当时尚存在很大缺陷,D项错误。【答案】C4孙中山认为把政治革命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同时认为可以争取汉族地主阶级反对皇帝和封建专制。材料表明孙中山A对政治革命整体性认识不足 B缺乏推翻封建专制的勇气C在当时尚无完整的理论体系 D认为民族革命高
5、于政治革命【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在推翻君主专制的同时,通过借力民族革命还可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这表明他忽视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属性,因而可知孙中山对政治革命整体性认识不足,故A项符合题意;孙中山借力民族革命虽有缺陷,但他确实在致力于推翻封建君主专制,B项错误;孙中山希望同时实现民族、民主革命,不能推知哪一个更重要一些,D项错误。【答案】 A5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祭祀朱元璋的一份文告中指出,“满清乘间入据中夏”武昌起义后,“天下响应,既光复十有七省,(然)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材料说明孙中山 A尚有帝王残余思想 B带有种族革命色彩C侧重实现民族主义 D对
6、旧势力存在妥协【解析】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告知明太祖朱元璋,满清政权已被推翻,但西北“未尽昭苏”,自己仍然有愧疚之意,这说明辛亥革命带有种族革命色彩,故B项正确;满清政权被推翻后,没有表达汉人政权仍要实行皇帝制度,A项错误;实现民族革命不意味着就是侧重实现民族主义,C项错误;由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可知,辛亥革命准备彻底推翻“满清政府”,D项错误。【答案】 B6在在研究改组国民党的规划中,孙中山说:“目前革命工作情绪低沉需要新血刺激,所以这次党中吸收了更多的知识青年共同从事革命工作。”“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这表明孙中山 A希望国共两党共同领导革命 B希望实现国共两党的合作C欲彻底地
7、改造国民党组织 D找到革命屡败的根源所在【解析】材料“改组国民党”“吸收了更多的知识青年”“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说明孙中山要对国民党进行改组,途径是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孙中山要与中国共产党共同领导革命,A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7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 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 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 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 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解析】
8、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革命想要成功,必须发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强调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故C项正确;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朝误;民主革命的对象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B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民主革命失败根源的信息,D项错误。【答案】C819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 A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 B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束缚C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 D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结合【解析】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中,“要耕
9、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这样就把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同民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故D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不会走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道路,A项错误;封建专制统治在辛亥革命时已被推翻,B项错误;生产资料的平均分配不符合孙中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排除C项。【答案】 D9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把分清革命的朋友和敌人看作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并对社会各阶级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做了精准的梳理。这一分析有利于A澄清革命中的模糊认识 B调动中间阶级的积极性C确立农民阶级领导地位 D缓和当时中国社会矛盾【解析】通过分析各阶级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可以有效制定革命路线,使群众对革命中的模糊认识有所澄清,故A项
10、正确;这一分析只是理论,不意味着已经执行,B项错误;在中国革命各阶级分析中,毛泽东并未把农民阶级确立起领导阶级,C项错误;无论分析与否,中国社会的矛盾、中间阶级对中国革命的态度都是客观存在的,D项错误。【答案】A10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的深刻的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由此可以推知毛泽东思想A在中国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B已关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C在中国的群众基础日益广泛 D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这一主张表明他已注意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故B项正确;仅从这一主张不能推知毛泽东
11、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当然也谈不上是走向成熟的“开始”,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如何,C项错误;在当时,毛泽东是在强调将革命的进攻与退却进行巧妙结合,没有论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D项错误。【答案】 B 11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论证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毛泽东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主要依据应是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共革命理论的成熟C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 D工农群众力量的发展【解析】在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各阶层(汉奸除外)利益均受到影响,阶级矛盾也就下降到次要地位,建立以国
12、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具有了必要性与可能性,故A项正确;中共革命理论的成熟主要表现在能根据形势制定适合形势的策略,这还主要是因为主要矛盾的变化,B项错误;抗日属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反帝任务,因而革命任务并未发生变化,C项错误;工农群众力量的发展与建立统一战线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答案】A 12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有利于国共两党共同抗日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解析】
13、根据材料“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可知,毛泽东主张全面抗战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可以并存与合作,这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B项正确;二者是求同存异,并非是对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回归”,A项错误;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始终存在,C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毛泽东思想是否成熟,D项错误。【答案】 B13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当时“不懂”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革命觉悟程度不高 B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C党对基本国情认识不足 D党的工作重心根于城市【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中共在成立初期,由于缺乏革命经验,其革命纲领目标和中心工作的制定都受到了苏俄的影响,对中国国情认识不足,故C项正确;当时“不懂”的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因而主观原因才应该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更不应该把革命中心放在城市,B项错误;照搬苏俄经验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其根源还是对中国国情认识不足,排除D项。【答案】C 14建国初期,毛泽东明确指示,应排挤和限制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而不是正当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之后,他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合法”经营的工商业者。材料反映出毛泽东A尚未打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注重对私营工商业的调整C在积极协调不同企业的关系 D改变了对私营
15、工商业的态度【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根据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说明毛泽东注重对私营工商业的调整,故B项正确;对私营工商业的不同政策与毛泽东是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且也与事实不符,A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显示了毛泽东对私营工商业的思想,没有显示其他不同性质的企业,因而不能得出毛泽东“在积极协调不同性质企业的关系这一结论”,C项错误;对私营工商业不同政策不代表毛泽东对私营工商业态度的改变,D项错误。【答案】B15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做了探讨和论述。这一报告A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存
16、在的矛盾B遏制了当中国的“左”倾苗头C强化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D推动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解析】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紧要关口,毛泽东经过调查写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故D项正确;这一报告不能完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矛盾,也不能由此得出“左”倾苗头就已经被遏制,A、B两项错误;仅从这一报告不能推知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否被强化,排除C项。【答案】 D 16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毛泽东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 由此可以推知毛泽东主张 A艺术应与意识形态完全脱钩 B在艺术问题上
17、应该百花齐放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改变中国文艺发展的现状【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共中央并不赞同对我的丈夫的批判,中共中央认为,既要有反映革命题材的上甘岭,也需要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故B项正确;在中国,艺术与意识形态不可能完全脱钩,A项错误;材料没有论述艺术的领导问题,C项错误;当时中国已经提出了双百方针,因而材料不能说明毛泽东主张改变中国文艺发展的现状,排除D项。【答案】B 17在中共十三大上,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为,若没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切发展就会停止;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动力。材料表明邓小平理论具有A批判继承性 B反复印证性C
18、辩证统一性 D相对独立性【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邓小平精准阐述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由此可知邓小平理论具有辩证统一性,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仅显示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没有显示它对何种理论的批判继承,也不能说明它对中国社会的反复印证,排除A、B两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显示邓小平理论的相对独立,排除D项。【答案】C18邓小平理论认为,中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阶阶段,不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材料反映出邓小平理论的特征之一是A与时俱进 B继往开来C侧重发展 D顺应国情【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邓小平通过对中国
19、社会的了解,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判断,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发展的措施,故D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推知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的特征,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历史上下之间的联系,不能得出继往开来的特征,B项错误;邓小平理论对哪些领域侧重发展,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C项错误。【答案】 D 19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 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结合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全面阐
20、述了国家统一的伟大构想【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邓小平鼓励进出口贸易、发展市场经济。由此可知,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市场进行了结合,故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信息,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项错误。【答案】B20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东西,经济模式与社会制度不具有等同性,社会主义也应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已优化资源配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A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B实现了经济体制迅速的变革C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兴起 D扫除了经济体制改革
21、的障碍【解析】由材料可知,邓小平有关经济体制模式的论述解开了经济模式与社会制度挂钩的束缚,深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故A项正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但不能由此推知其实现了经济体制迅速的变革,B项错误;在南方谈话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已经在进行了,C项错误;仅凭邓小平这一谈话是不能扫除经济体制改革的障碍,D项错误。【答案】A21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改革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要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材料表明邓小平改革的指导思想是A勇于担责 B实事求是C依靠群众 D全面改革【解
22、析】由材料可知,邓小平在改革中对农村和城市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并要求要走一步看一步,这说明他注意到了城市的具体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改革的具体操作,没有论及责任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依靠群众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论述了城市改革的方法,与是否全面改革不是同一个概念,D项错误。【答案】B 22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个党员成为今天拥有近9千万党员的大党,战胜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尽管犯过错误,有过曲折,但始终经住了各种考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A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策略 B在思想建设中不断与时俱进C对社会主义从未放弃过追求 D始终代表了
23、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尽管曲折艰难,但仍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是中共取得辉煌胜利的主要原因。【答案】D 23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做出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讨论加强党建问题;1999年,又在干部中开展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三讲”教育;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由此可推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充分加强了党群的血肉联系 B使我党重新获得群众支持C植根于党建丰富经验的积累 D改变了中共执政的被动局面【解析】由材料可知,党在一系列党建经验的基
24、础上,最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植根于党建丰富经验的积累,故C项正确;正确思想理论提出后,还要看执行力度,因而仅从理论层面不能得出党群血肉联系已充分加强,A项错误;中共本就获得群众支持,B项错误;中共在此之前,执政局面也并不被动,D项错误。【答案】C 24中共十六大确立了主题,那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材料反映出“三个代表”A已成为中共指导思想 B开始指导中国战略部署C改变了中国发展轨迹 D实现了中国小康梦想【解析】由材料可知,十六大确立的主题之一就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而可以推
25、知“三个代表”已成为中共指导思想,故A项正确;十六大之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已经提出并付诸实践,因而材料不能体现“开始”之意,B项错误;三个代表顺应了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不会改变中国的发展轨迹,C项错误;当时中国尚未实现小康梦想,排除D项。【答案】A 第II卷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
26、912年9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给后人留下了深邃的思想。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其思想。请对孙中山思想的演变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解析】本体属于高考题42题模式,其答案组织具有开放性。第一问“见解”尽量从简,为以后理由陈述减少“麻烦”,就本题而言,我们结合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蕴含了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思想”这一见解,见解写出,理由根据材料信息就可以得出。【答案】见解:
27、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蕴含了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思想。(4分)理由: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这说明孙中山希望实现民族统一。通过革命涤荡旧时代的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最后,改变旧的民族关系,“使不平等归于平等”。所以,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蕴含了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思想。(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毛泽东在领导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党建理论。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要求党员不但要从组织上入党,而且还要从思想上入党,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各种错误思想。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并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
28、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问题。材料二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如何在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个全新课题解决这课题之前,首先有个如何对待苏联经问题,毛泽东客观分析了中国国情并结合苏联经验,在三大改造中,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民族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采取了赎买政策,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了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措施。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健毛泽东思想与理论创新(1)根据材料一,指出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特点。(6分
2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的意义。(9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分)【解析】第一小题考查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特点。“特点”类设问的特点就是答案具有较高的概括性。由材料“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党建理论”这一信息可知其特点之一是具有完整的党建理论。由材料“强调把思想建设改造各种错误思想”这一信息可知其特点之二是强调思想入党的重要性。由材料“成功地解决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问题”这一信息可知其特点之三是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小题考查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的意义类设问属于影响类设问,但其答案的组织一般只要求写出积极
30、的方面。通过阅读材料信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有助于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推动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从社会主义运动上来说,则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第三小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一问较为简单毛泽东思想以及后来的邓小平理论等思想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答案】(1)特点:具有完整的党建理论;强调思想入党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6分)(2)意义: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避免了因社会主义改造而出现的剧烈的社会动荡;推动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学说。(9分)(3)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往开来。(3分)27阅读
31、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察。他先后发表了六次重要谈话,核心内容是冲破禁区,破除僵化,开动脑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著名的“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过程中,指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准,而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整理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江泽民同志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间思考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
32、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摘编自江泽民论三个代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谈话”的相关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个代表”提出的历史价值。(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步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关系。(4分)【解析】第一小题考查邓小平“谈话”的相关背景。背景指的就是发生于这个事件之前的相关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北方谈话”发生于1978年,此时的中国虽然“文革”已经结束,但“左”的思想仍禁锢着人们头脑,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发展经济,改善生活。邓小平“北方
33、谈话”发生于1992年,此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一进入关键时期,但人们仍然把经济体制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思想仍未获得彻底解放。第二小题考查“三个代表”提出的历史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是其价值之一。紧接着成为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其价值之二。从社会主义运动层面来讲,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三小题考查进步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关系,这个需要在平常学习中进行积累。社会实践需要进步理论和理论创新,同时理论创新又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答案】(1)背景:“北方谈话”,“文革”结束后,“左”的思想仍禁锢着人们头脑;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南方谈话”,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人们仍把经济发展体制与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思想仍未获得彻底解放。(8分)(2)价值: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6分)(3)关系: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往往会促使理论出现创新,从而出现先进理论;进步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