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71.50KB ,
资源ID:514879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1487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延庆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延庆区2017届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7年北京市延庆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一、本卷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虫媒病毒,通过伊蚊属蚊子的叮咬进行传播,能够让人患上寨卡病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础的结构层次B病毒是不含细胞结构的生物C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D病毒可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2下列过程可以“双向”进行的有几项()染色体染色质的形态转换 ATPADP的转化 遗传信息在DNARNA间的传递等位基因间发生的基因突变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方向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3我区作为

2、冬奥会的赛区已经正式启动了中小学冰雪运动项目,许多学生已亲身体验了冰雪课程的魅力在滑雪期间,同学们经常需要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此过程中正确的表述是()A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形成冷觉B寒冷刺激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C激素调节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发挥了主要作用D机体以反馈调节方式维持低温环境中的体温稳定4美国某森林中有一种粗皮渍螈,其制造的神经毒会阻塞神经细胞上某些通道,从而对掠食者造成致命瘫痪红胁束带蛇吃下粗皮渍螈之后,虽不能动弹,但之后仍会复原;其爬行速度与抗毒性呈反相关美国另一岛上的蝾螈没有毒性,吃它们的蛇对神经毒没有抗性,爬行速度也相对较快根据上述事实,不

3、合理的推测是()A红胁束带蛇与粗皮渍螈间是捕食关系,不利于维持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红胁束带蛇的遗传信息序列发生改变,产生出了不会完全被毒素阻塞的通道C与对神经毒无抗性的蛇相比,红胁束带蛇被鸟及其他天敌捕食的几率会升高D蛇和蝾螈间的这种“军备竞赛”在不同地域间存在的差异与其生存环境有关5研究人员对日光温室内的黄瓜补充不同波长的光,测得黄瓜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如图1为进一步探究补充不同波长的光对黄瓜光合速率影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基粒数,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据图1可知,适当补充红光,对黄瓜的生长最为有效B1416时,三组光合速率均降低

4、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补蓝光时,由于基粒数量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D补红光时,叶绿体中淀粉粒数减少是由于光合作用减弱导致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满分50分)6(16分)气孔开闭是植物重要生命活动,其机理比较复杂,科研人员为此进行相关实验(1)研究表明:乙烯作为可能参与调节气孔开闭科研人员对蚕豆的叶片使用不同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和乙烯光下处理3小时后,显微镜下观测气孔孔径,每次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中随机选取6个气孔,每个处理重复3次,所得数据取实验结果如表1 表1:ACC和乙烯对蚕豆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ACC浓度( mol/L)02550100150

5、气孔孔径/m11.9610.889.759.726.54乙烯浓度( mol/L)02.5510气孔孔径/m11.9511.009.636.88由表1可知,光下单独使用ACC或乙烯处理叶片,均能气孔关闭,且表现(2)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科研人员使用LNAME(植物NO合成抑制剂)研究其对乙烯诱导蚕豆气孔开闭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2 表2:LNAME对乙烯诱导气孔开闭的影响处理方式不处理ab200 mol/LLNAMEACC+LNAME乙烯+LNAMEACC乙烯气孔孔径/m12.326.657.1912.0910.4210.21请在上表a,b处填写使用的ACC和乙烯的浓度由表2可知,LNAME可

6、以(3)科研人员应用荧光染料DAF2DA对保卫细胞内的NO进行定量测定经过处理的叶片用DAF2DA保温后,DAF2DA进入细胞,转化为DAF2,无荧光的DAF2和NO发生反应生成绿色荧光物,根据荧光强度的高低可直接判断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由图可知,LNAME单独处理对细胞内的NO含量,却能够(4)综合上述分析,本实验研究证明了乙烯诱导气孔开闭的机理是7(18分)籼稻和粳稻为亚洲栽培水稻的两个亚种(品系),籼粳种间杂种具有较大优势让纯种籼稻和粳稻杂交得到F1,但F1存在不育或半不育现象,为探究F1杂种不育的原因,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探究(1)科研人员对F1杂种不育现象提出三种假说假说一:籼稻和粳稻

7、染色体的结构存在差异,使F1染色体配对不正常假设二:水稻细胞质中存在某种蛋白或酶,影响籼粳杂合核基因组的功能,从而引起配子发育异常假设三:水稻细胞中存在不育基因在显微镜下观察F1时期染色体的是正常的,否定假说一比较交后代可育程度,发现其差异不显著,否定假说二(2)我国科研人员的发现为假说三提供了证据支持他们发现水稻6号染色体S5位点存在紧密连锁的3个基因,分别为G3、G4和G5基因,G3、G4、G5基因分别编码3+、4+、5+三类蛋白其不育机制如图所示:分泌到细胞外的5+催化某底物生成某产物,进而产物与结合,当情况下,不能解除内质网的折叠负担造成内质网胁迫持续的内质网胁迫可能会一系列胁迫响应基

8、因的表达,进而造成程序性细胞死亡提前,最终导致胚囊提前败育(配子致死)(3)在籼稻中G3和G5基因有功能,G4基因没有功能(可表示为3+45+);粳稻则相反,为34+5在雌配子(卵子)形成过程中,有功能的G5+和G4+基因一起,构成杀手基因,而携带G3基因(3+)的配子则不会被杀死,则行使保护者的作用,此过程对雄配子形成无影响现用纯合NJ11(籼稻品种)和Ba(粳稻品种)为亲本(不考虑交叉互换),预测其F1小穗结实率为,解释原因(4)在水稻中存在一类特殊的种质资源,可与籼粳品种杂交,得到的F1能正常结实,此种质资源称为“广亲和品种”研究发现其S5位点的G5基因为无功能的G5n,成为广亲和基因研

9、究该基因的存在,对于水稻作物的研究具有哪些实际应用价值(至少两点)8(16分)很多癌症只有当个别细胞脱离主要的肿瘤,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中其他的地方才会形成继发性肿瘤,造成致命的危害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活体实验,将癌细胞通过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发现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均能“杀死”血管壁中的特定细胞(内皮细胞)并跨越内皮细胞屏障,从而离开血管建立起转移癌(如图1所示)(1)为证实该发现,研究者在离体条件下做了细胞培养实验加以验证: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加入培养瓶中,该培养基往往还需添加等特殊物质,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贴附向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单个的细胞和一定数量的内皮细胞;向对照组中加入,

10、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两组细胞的死亡率(2)研究者进一步揭示了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在血管壁内皮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叫做死亡受体6(DR6)的分子,当癌细胞接触到内皮细胞时,癌细胞表面的便会激活DR6,这标志着癌细胞开始对血管壁进攻,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与坏死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由死亡受体介导,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需要依赖(细胞器)参与才能完成细胞自吞噬(3)研究者推测: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过程为程序性坏死,且该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欲证实该推测成立,研究者利用两种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中应分别添

11、加试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实了研究者的推测2017年北京市延庆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虫媒病毒,通过伊蚊属蚊子的叮咬进行传播,能够让人患上寨卡病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础的结构层次B病毒是不含细胞结构的生物C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D病毒可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考点】1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

12、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解答】解:A、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础的结构层次,A错误;B、病毒无细胞结构,B正确;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D、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在内环境中不能完成增殖,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2下列过程可以“双向”进行的有几项()染色体染色质的形态转换 ATPADP的转化 遗传信息在DNARNA间的传递等位基因间发生的基因突变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方向A二项B三项

13、C四项D五项【考点】G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3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92:基因突变的特征;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都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不分裂的细胞或分裂间期、后期的细胞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因此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2、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3、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其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突变率很低;多数

14、有害【解答】解: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可以相互转换,正确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正确; HIV是逆转录病毒,其侵染T细胞后,首先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其次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因此HIV病毒的遗传信息在DNA和RNA之间可以双向流动,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A可以突变为a,a也可以突变为A,正确;生长素在枝条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只能单向进行,错误;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方向具有单向性,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植物激素运输、ATP与ADP

15、的相互转化、基因突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理解和掌握植物激素运输过程,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我区作为冬奥会的赛区已经正式启动了中小学冰雪运动项目,许多学生已亲身体验了冰雪课程的魅力在滑雪期间,同学们经常需要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此过程中正确的表述是()A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形成冷觉B寒冷刺激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C激素调节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发挥了主要作用D机体以反馈调节方式维持低温环境中的体温稳定【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

16、,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的缘故,因此,无论是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值,都同时具有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调节的都有神经和激素参与调节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B错误;C、神经调节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发挥了主要作用,C错误;D、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负反馈调控方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

17、节的过程4美国某森林中有一种粗皮渍螈,其制造的神经毒会阻塞神经细胞上某些通道,从而对掠食者造成致命瘫痪红胁束带蛇吃下粗皮渍螈之后,虽不能动弹,但之后仍会复原;其爬行速度与抗毒性呈反相关美国另一岛上的蝾螈没有毒性,吃它们的蛇对神经毒没有抗性,爬行速度也相对较快根据上述事实,不合理的推测是()A红胁束带蛇与粗皮渍螈间是捕食关系,不利于维持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红胁束带蛇的遗传信息序列发生改变,产生出了不会完全被毒素阻塞的通道C与对神经毒无抗性的蛇相比,红胁束带蛇被鸟及其他天敌捕食的几率会升高D蛇和蝾螈间的这种“军备竞赛”在不同地域间存在的差异与其生存环境有关【考点】B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

18、成;G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分析题干信息,红胁束带蛇产生了抗毒性,这是由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出了不会完全被毒素阻塞的通道;而“其爬行速度与抗毒性呈反相关”,表明抗毒性越强,其爬行速度越慢,因此容易被天敌捕食【解答】解:A、捕食关系有利于维持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其抗毒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基因突变就是遗传信息序列发生改变,B正确;C、抗毒性越强,其爬行速度越慢,因此容易被天敌捕食,即与对神经毒无抗性的蛇相比,红胁束带蛇被鸟及其他天敌捕食的几率会升高,C正确;D、蛇和蝾螈间的这种“军备竞赛”在不同地域间存在的差异与其生存环境有关,D正确故选:A【

19、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项5研究人员对日光温室内的黄瓜补充不同波长的光,测得黄瓜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如图1为进一步探究补充不同波长的光对黄瓜光合速率影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基粒数,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据图1可知,适当补充红光,对黄瓜的生长最为有效B1416时,三组光合速率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补蓝光时,由于基粒数量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D补红光时,叶绿体中淀粉粒数减少是由于光合作用减弱导致【考点】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分析图1:在

20、10:00前适当补充红光对黄瓜的生长最有效,分析图2补充红光有利于增加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数量,但是每个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减少,每个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减少,补充蓝光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数量基本不变,但是每个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减少,每个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增加,据此答题【解答】解:A、依据图1结果分析,若采取在10:00前适当补充红光措施,对黄瓜的生长最有效,A正确;B、1416时,三组的光照强度均下降,三组黄瓜光合速率均降低,B正确;C、补充蓝光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数量基本不变,但是每个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C正确;D、依据图1、2结果分析,补充红光时叶绿体中淀粉粒数减少,说明促进光

21、合产物运出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通过曲线图、柱形图的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满分50分)6(16分)(2017北京一模)气孔开闭是植物重要生命活动,其机理比较复杂,科研人员为此进行相关实验(1)研究表明:乙烯作为信息分子(信号,植物激素)可能参与调节气孔开闭科研人员对蚕豆的叶片使用不同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和乙烯光下处理3小时后,显微镜下观测气孔孔径,每次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中随机选取6个气孔,每

22、个处理重复3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表1 表1:ACC和乙烯对蚕豆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ACC浓度( mol/L)02550100150气孔孔径/m11.9610.889.759.726.54乙烯浓度( mol/L)02.5510气孔孔径/m11.9511.009.636.88由表1可知,光下单独使用ACC或乙烯处理叶片,均能显著诱导(促进)气孔关闭,且表现明显浓度依赖效应(气孔关闭程度与ACC和乙烯浓度成正相关)(2)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科研人员使用LNAME(植物NO合成抑制剂)研究其对乙烯诱导蚕豆气孔开闭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2 表2:LNAME对乙烯诱导气孔开闭的影响处理方式不处理

23、ab200 mol/LLNAMEACC+LNAME乙烯+LNAMEACC乙烯气孔孔径/m12.326.657.1912.0910.4210.21请在上表a,b处填写使用的ACC和乙烯的浓度由表2可知,LNAME可以显著地逆转缓解(抑制)乙烯和ACC引起的气孔关闭(3)科研人员应用荧光染料DAF2DA对保卫细胞内的NO进行定量测定经过处理的叶片用DAF2DA保温后,DAF2DA进入细胞,转化为DAF2,无荧光的DAF2和NO发生反应生成绿色荧光物,根据荧光强度的高低可直接判断NO含量的多少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由图可知,LNAME单独处理对细胞内的NO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却能够抑制ACC和乙烯诱导的N

24、O的产生(4)综合上述分析,本实验研究证明了乙烯诱导气孔开闭的机理是乙烯通过诱导蚕豆保卫细胞产生了内源的NO进而诱导气孔关闭【考点】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C7: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据表1可知,光下单独使用ACC或乙烯处理叶片,均能显著诱导气孔关闭,且表现明显浓度依赖效应,即气孔关闭程度与ACC和乙烯浓度成正相关据表2可知,LNAME可以显著地逆转缓解乙烯和ACC引起的气孔关闭由柱形图可知,LNAME单独处理对细胞内的NO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却能够抑制ACC和乙烯诱导的NO的产生【解答】解:(1)乙烯作为植物激素,可能参与调节气孔开闭科研人员对蚕豆的叶片使用不同浓度的ACC和乙烯光下

25、处理3小时后,显微镜下观测气孔孔径,每次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中随机选取6个气孔,每个处理重复3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由表1可知,光下单独使用ACC或乙烯处理叶片,均能显著诱导气孔关闭,且表现明显浓度依赖效应,即气孔关闭程度与ACC和乙烯浓度成正相关(2)据表1可知,表2中a处使用的ACC的浓度为150,b处使用的乙烯的浓度为10由表2可知,LNAME可以显著地逆转缓解乙烯和ACC引起的气孔关闭(3)经过处理的叶片用DAF2DA保温后,DAF2DA进入细胞,转化为DAF2,无荧光的DAF2和NO发生反应生成绿色荧光物,根据荧光强度的高低可直接判断NO含量的多少由柱形图可知,LNAME单独处理

26、对细胞内的NO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却能够抑制ACC和乙烯诱导的NO的产生(4)综合上述分析,本实验研究证明了乙烯诱导气孔开闭的机理是乙烯通过诱导蚕豆保卫细胞产生了内源的NO进而诱导气孔关闭故答案为:(1)信息分子(信号,植物激素) 平均值 显著诱导(促进) 明显浓度依赖效应(气孔关闭程度与ACC和乙烯浓度成正相关)(2)150 10 显著地逆转缓解(抑制)乙烯和ACC引起的气孔关闭(3)NO含量的多少 没有显著影响 抑制ACC和乙烯诱导的NO的产生(4)乙烯通过诱导蚕豆保卫细胞产生了内源的NO进而诱导气孔关闭【点评】本题结合气孔开闭的情况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植物激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27、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和识图能力以及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7(18分)(2017北京一模)籼稻和粳稻为亚洲栽培水稻的两个亚种(品系),籼粳种间杂种具有较大优势让纯种籼稻和粳稻杂交得到F1,但F1存在不育或半不育现象,为探究F1杂种不育的原因,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探究(1)科研人员对F1杂种不育现象提出三种假说假说一:籼稻和粳稻染色体的结构存在差异,使F1染色体配对不正常假设二:水稻细胞质中存在某种蛋白或酶,影响籼粳杂合核基因组的功能,从而引起配子发育异常假设三:水稻细胞中存在

28、不育基因在显微镜下观察F1减数第一次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或行为变化(能否正常配对)是正常的,否定假说一比较正反交后代可育程度,发现其差异不显著,否定假说二(2)我国科研人员的发现为假说三提供了证据支持他们发现水稻6号染色体S5位点存在紧密连锁的3个基因,分别为G3、G4和G5基因,G3、G4、G5基因分别编码3+、4+、5+三类蛋白其不育机制如图所示:分泌到细胞外的5+催化某底物生成某产物,进而产物与细胞膜上的4+结合,当3或者不存在3+情况下,不能解除内质网的折叠负担造成内质网胁迫持续的内质网胁迫可能会促进(诱导、诱发、引导)一系列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进而造成程序性细胞死亡提前,最终导致胚囊

29、提前败育(配子致死)(3)在籼稻中G3和G5基因有功能,G4基因没有功能(可表示为3+45+);粳稻则相反,为34+5在雌配子(卵子)形成过程中,有功能的G5+和G4+基因一起,构成杀手基因,而携带G3基因(3+)的配子则不会被杀死,则行使保护者的作用,此过程对雄配子形成无影响现用纯合NJ11(籼稻品种)和Ba(粳稻品种)为亲本(不考虑交叉互换),预测其F1小穗结实率为50%,解释原因F1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G4+和G5+基因表达产生4+和5+,但只有一半卵细胞含有G3+基因产生3+,能保护雌配子,因此有一半的雌配子可育(4)在水稻中存在一类特殊的种质资源,可与籼粳品种杂交,得到的F1能正常结

30、实,此种质资源称为“广亲和品种”研究发现其S5位点的G5基因为无功能的G5n,成为广亲和基因研究该基因的存在,对于水稻作物的研究具有哪些实际应用价值为籼粳稻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桥梁;可利用籼粳稻之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在水稻品种改良中将有重大应用前景;能够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不育性(生殖隔离)(至少两点)【考点】9A:杂交育种【分析】根据题干和图示分析可知,分泌到细胞外的5+催化某底物生成某产物,进而产物与细胞膜上的4+结合,当3或者不存在3+情况下,不能解除内质网的折叠负担造成内质网胁迫持续的内质网胁迫可能会促进系列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进而造成程序性细胞死亡提前,最终导致胚囊提前

31、败育,即配子致死【解答】解:(1)在显微镜下观察F1减数第一次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或行为变化是正常的,而假说一中“籼稻和粳稻染色体的结构存在差异,使F1染色体配对不正常”,因此能否定假说一比较正反交后代可育程度,发现其差异不显著,而假说二中“水稻细胞质中存在某种蛋白或酶,影响籼粳杂合核基因组的功能,从而引起配子发育异常”,因此否定假说二(2)根据题干和图示可知,分泌到细胞外的5+催化某底物生成某产物,进而产物与细胞膜上的4+结合,当3或者不存在3+情况下,不能解除内质网的折叠负担造成内质网胁迫持续的内质网胁迫可能会促进系列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进而造成程序性细胞死亡提前,最终导致胚囊提前败育,即

32、配子致死(3)纯合NJ11(籼稻品种)和Ba(粳稻品种)为亲本,产生的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G4+和G5+基因表达产生4+和5+,但只有一半卵细胞含有G3+基因产生3+,能保护雌配子,则有一半的雌配子可育因此预测其F1小穗结实率为50%(4)研究发现其S5位点的G5基因为无功能的G5n,成为广亲和基因研究该基因的存在,可以为籼粳稻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桥梁;可利用籼粳稻之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在水稻品种改良中将有重大应用前景;能够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不育性等故答案为:(1)减数第一次 形态结构或行为变化(能否正常配对)正反(2)细胞膜上的4+3或者不存在3+促进(诱导、诱发、引导)(

33、3)50% F1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G4+和G5+基因表达产生4+和5+,但只有一半卵细胞含有G3+基因产生3+,能保护雌配子,因此有一半的雌配子可育(4)为籼粳稻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桥梁;可利用籼粳稻之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在水稻品种改良中将有重大应用前景;能够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不育性(生殖隔离)【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8(16分)(2017北京一模)很多癌症只有当个别细胞脱离主要的

34、肿瘤,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中其他的地方才会形成继发性肿瘤,造成致命的危害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活体实验,将癌细胞通过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发现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均能“杀死”血管壁中的特定细胞(内皮细胞)并跨越内皮细胞屏障,从而离开血管建立起转移癌(如图1所示)(1)为证实该发现,研究者在离体条件下做了细胞培养实验加以验证: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加入培养瓶中,该培养基往往还需添加动物血清等特殊物质,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贴附向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单个的肿瘤细胞和一定数量的内皮细胞;向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内皮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两组细胞的死亡率(2)研究者进一步揭示了癌细胞诱导

35、内皮细胞死亡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在血管壁内皮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叫做死亡受体6(DR6)的分子,当癌细胞接触到内皮细胞时,癌细胞表面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便会激活DR6,这标志着癌细胞开始对血管壁进攻,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与坏死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由死亡受体介导,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需要依赖溶酶体(细胞器)参与才能完成细胞自吞噬(3)研究者推测: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过程为程序性坏死,且该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欲证实该推测成立,研究者利用两种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中应分别添加DR6阻断抑制剂、APP阻断抑制剂试剂通过

36、观察,实验现象内皮细胞的坏死和癌转移出现得更少证实了研究者的推测【考点】5C: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2、该实验中包括两个实验,证明“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均能“杀死”血管壁中的特定细胞(内皮细胞)并跨越内皮细胞屏障”,以及证明“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过程为程序性坏死,且该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

37、,在涉及实验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解答】解:(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均能“杀死”血管壁中的特定细胞(内皮细胞)并跨越内皮细胞屏障”,因此根据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应向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单个的肿瘤细胞和一定数量的内皮细胞;向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内皮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两组细胞的死亡率(2)分析题图可知,在血管壁内皮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叫做死亡受体6(DR6)的分子,当癌细胞接触到内皮细胞时,癌细胞表面的APP便会激活DR6,这标

38、志着癌细胞开始对血管壁进攻,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需要依赖溶酶体参与才能完成细胞自吞噬(3)研究者推测: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过程为程序性坏死,且该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欲证实该推测成立,研究者利用两种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中应分别添加DR6阻断抑制剂、APP阻断抑制剂试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内皮细胞的坏死和癌转移出现得更少,证实了研究者的推测故答案为:(1)动物血清 肿瘤;等量的内皮细胞(2)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信息交流 溶酶体(3)DR6阻断抑制剂、APP阻断抑制剂 内皮细胞的坏死和癌转移出现得更少【点评】本题考查了恶性肿瘤的防治,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在设计实验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