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1391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3(人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5题)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从世袭、财产共有、阶级制、封建制、宗庙议事到尚贤、财产私有、齐民化、郡县制、庙堂议事,反映此时出现私有制、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局面。【答案】B2.(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2题)宗法制萌芽于原始氏族时期,在周朝形成了完整制度。下列对其制度理解正确的有( )内容是严嫡庶之辨、明长幼之分 按照血统远近以分享权力的制度力图避免权力、财产继承的纷争 以周王姬姓贵族排斥异姓贵族A B C D【解

2、析】考查宗法制。说明错误。【答案】A3(2012湖北百所重点中学10月联考1题)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解析】据材料“养异姓子为嗣”判断与宗法制有关联。这么做是为了维系血缘的传承。【答案】D4.(2012山西大同高三学情调研1题)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依附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封弟周公”说明周公是分封的对象,而周王是分

3、封者,周公是大宗,鲁国是小宗。【答案】D5(2012潍坊北四县高一期中监测1题)“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而中国将进入封建社会是春秋战国;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确立。【答案】A6(2012潍坊北四县高一期中监测2题)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 )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B宗法制下大宗和

4、小宗之间缺乏政治隶属关系C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实行分封制D西周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根据所学宗法制和分封制都是在贵族集团内部故应排除A项;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故应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建立故应排除D项;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宗法制是分封制内在的纽带,故正确选项是C。【答案】C7.(2012潍坊北四县高一期中监测3题)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 B继承祖先的成法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消除诸侯割据局面【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不使庶孽疑焉”和所学

5、史实,宗法制的目的在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答案】A8(2012潍坊北四县高一期中监测4题)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 B等级制度比较严格 C青铜制造业较为发达 D中央集权空前强化【解析】根据提干提供的信息“天子、诸侯、大夫”说明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等级序列的工具。【答案】B9.(2012河南豫南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题)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突出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风行

6、 D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制形成 【解析】注意材料时间“春秋时期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形成是在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故B、D不正确;古代主要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故C不正确。“克敌者”即获军功,可因军功授爵受赏,“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显然,原先按血缘的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答案】A10.(2012江西吉安三校联考1题)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嫡妻的地位日渐下降 B家庭成员关系已经平等

7、C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解析】本题属新材料情景选择题。从题干中的“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可以界定是考查家庭内部权力的演变,而家庭内部的权力从材料看有两种,一是法律即宗法礼制,一是家父长权,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可以得出宗法礼制具有控制权,而后庶子及非婚子参与财产继承权,说明宗法礼制权力下降,而家父长权巩固。【答案】C11(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题)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对这幅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8、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封了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辅佐周天子的义务,而 A、B体现的是封建王朝君主专制的特点,而D项也没有反映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所以选C。【答案】C12(2012江苏盐城摸底1题)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 )A君主封地 B帝王赐姓 C居住村落 D生活部族【解析】宋姓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因此选A。【答案】A13(2012山西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1题)钱穆指出:“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一最要的

9、核心而家与族之所以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首要机能,则在礼”。这一说法( )A认为孔子的“礼”是社会组织的核心B指出“礼”是家族形成和维系的核心C认为宗法制度的维系纽带是“礼”D认识到“礼”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片面性【解析】钱穆的观点家与族的结合,就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其核心是礼,是维护其的纽带。【答案】C14(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3题)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

10、针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故B正确。【答案】B15.(2012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2题)“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庻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目的。关键信息:“不使疑”“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等则朝廷乱”。所以目的在于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稳定秩序。【答案】D16(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一次联考1

11、题)下图是安徽某地的古代建筑,与此相关联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国制【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从图片中的秦氏家庙即可判断选择B项。【答案】B17(2012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题)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传统的影响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解析】本题属于简单题,较容易选出主要原因是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

12、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答案】A18.(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2题)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 )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C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 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功臣、子弟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在各地建立诸侯,诸侯又可以再分封,故A不正确。诸侯有相对独立性,缴纳赋税可以归自己支配,但要向周天子提供一定的军赋,故B不正确。分封制在战国时期最终瓦解,故D不正确。【答案】C19(2012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题)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

13、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解析】根据所学,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等。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反映出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答案】B20.(2012河南豫南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题)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

14、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解析】 班固认为古代建国,等级森严,下位的人不会有逾越的念头。但是到春秋战国后五霸、六国、四豪此起彼伏,冲击了古代等级制度,故选D 。【答案】D二、非选择题21(2012内蒙古赤峰优质高中一模24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

15、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 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16、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8分)【解析】第(1)问考查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阁权益重”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变化指的是明初,在废丞相,权分六部的基础上,设内阁,内阁的地位日渐上升。第二问趋势结合明清废丞相反映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第(2)问考查对对近代中国资

17、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原因及主张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原因可以从经济发展、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思想启蒙加以归纳;第二问结合材料二政治主张可以从政体:君主立宪制;国家权力分配原则:三权分立加以概括。第(3)问考查对孙中山民主革命实践和与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比较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主要观点可以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等方面加以概括;第二问可以结合政体和方式上加以归纳即可。【答案】(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内阁地位日渐上升。(4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2)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

18、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6分)(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4分)不同之处: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政体。(4分)22(2012江苏盐城摸底21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简图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

19、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发刊词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

20、观点,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2分)【解析】明朝中央机构的重大变化是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反映的趋势是皇权的加强,相权的削弱直至消亡。康有为设想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源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孙中山号召以三民主义为旗帜,推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孙主张革命,康主张改良。政治思想由专制走向民主。【答案】(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2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2)政治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2分)(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2分)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2分)(4)从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转变。(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