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了解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表现,识记“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等基础知识。能力培养:通过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2、过程与方法:课前同学通过实践学习法采访年长者。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再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认识社会生活的变迁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2、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教学重点】: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教学难点】: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情景创设提出问题讨论回答合作总结练习巩固”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运用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自主学习)1、近代(1840-1949年)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A级)衣:食:住:风俗: (小组讨论)2、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会发生重大变化?(B级)(合作探究)3、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征?农村变化小的原因
3、何在?现在这一特征是否完全改变?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何种举措?(B级)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自主学习)1、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从20世纪50-70年代,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供应,总体水平较低。(合作探究)2、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B级)(自主学习)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级)衣:食:住:风俗:(小组讨论)4、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习俗发生转变的原因有哪些?(B级)(能力提升)5、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分析,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C级)
4、【课堂小结】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在变迁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征?总体发展趋势如何?(D级) 【补充资料】菜篮子工程 shopping basket program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1994年,“菜篮子工程”已处在由过去以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转入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并举的新阶段。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主要有四
5、大特点:加大基地建设,向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和高档化发展;城乡协手共建“菜篮子工程”。 2002年7月,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宣布,“三绿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三绿工程”是指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以提高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随着“三绿工程”的实施,全国“菜篮子”卫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筑起一道道食品安全防线,有效防止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安居工程 Comfortable Housing Project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知识巩固】: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
6、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民国 C清朝 D新中国2、下列对不同时期人们的衣着描述错误的是( )A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也发生了变化,人们随处可见穿着绿色军服的青少年B“开国大典”时有不少穿着旗袍的妇女观看C 20世纪50年代的机关干部大多穿着中山装D 20世纪80、90年代随处可见穿着西服、夹克衫的男子3、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4、近代中国社会在动荡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列对这一时期农村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广大农村仍然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 农民依旧过着贫
7、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更是坚若磐石 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为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的生活增添了些新的因素A B C D5、以下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样婚礼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西方思想的传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6、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汇
8、,是近代社会习俗、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习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完全肯定。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正确不正确 D不正确正确7、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上出现了新生活和新风尚,其根本原因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国家比较稳定C农民的土地问题得以解决 D社会的不断进步8、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穿着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经济的发展C思想的解放 D中外交流9、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新变化的是( ) A粮食、日用品和副食凭票限量供应 B时装表演成为引导社会衣装新潮流C城镇居民住上漂
9、亮的单元楼 D科学卫生的饮食习俗正在形成10、国家在城镇实施“安居工程”是为了( )A向下岗工人发放最低生活保证金 B改善城镇居民的膳食结构C确保城镇居民菜篮子充实 D使低收入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住房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1859年)我在群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颌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癣是引人注目的。 英太平
10、天国亲历记 材料三 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 王慎之清代海外竹枝词 材料四 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作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 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文明。嗳呦!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 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人人唾骂。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出近代中国民间对西方文化持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行动上有什么表现? (3)材料四反映出近代中国官方对西方文化持有怎样的态度?你是
11、否认可他们的这种态度?为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教师参考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自主学习)1、近代(1840-1949年)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A级)衣:皇帝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百姓粗食布衣-中山装、西服、旗袍、学生装、裙子食:地方特色西餐、面包、咖啡住:传统民居-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风俗: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制度、社交礼仪、历法、新节日。(小组讨论)2、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会发生重大变化?(B级) 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随着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也随之传入我国。);历
12、届政府的影响; 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的兴起。;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合作探究)3、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征?农村变化小的原因何在?现在这一特征是否完全改变?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何种举措?(B级)答: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不平衡;自然经济,与外界联系少;没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自主学习)1、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票证计划 -供应,总体水平较低。(合作探究)2、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
13、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B级)这些票证主要适用于当时城镇有商品粮户口的居民。由于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而其时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于是,国家就对粮食、食用油、棉布等主要日常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一方面限制粮油需求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粮、棉、油完全可以满足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已经没有必要用粮票、油票和布票来限制人们的需求,所以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废除了这些购物票证。到1987年,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自主学习)3、改革开放以
14、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级)衣:颜色从灰蓝色-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食: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餐桌丰富。饮食结构住:安居工程,面积、内部陈设、外部环境。风俗: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小组讨论)4、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习俗发生转变的原因有哪些?(B级)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人民当家作主; 党和政府的调整和发展政策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基本保障;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了生产力; 改革开放后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民的
15、建设热情高涨(能力提升)5、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分析,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C级)在启示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要重视发展科技和社会经济;要开放,向世界文明靠拢,与世界接轨;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弘扬继承。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社会才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巨变,所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人了生活水平,需要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增长,有为民谋利的政府,需要建立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因素有哪些?(1)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
16、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我国;(2)一些先进的中国人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也积极主动的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3)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课堂小结】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在变迁过程中体现出怎样的特征?总体发展趋势如何?特征:带有半殖民地色彩,城乡反差大,仅限于少数富人,对西方文明被动接受。现代变迁呈现跨越式,城乡差距缩小,主动与世界接轨。中西融合,民族特色。反封,保留传统。更趋科学、合理。趋势:民国初开始变化,建国后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后是“天翻地覆”【补充资料】菜篮子工程 shopping bask
17、et program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1994年,“菜篮子工程”已处在由过去以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转入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并举的新阶段。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主要有四大特点:加大基地建设,向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和高档化发展;城乡协手共建“菜篮子工程”。 2002年7月,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宣布,“三绿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
18、成果。“三绿工程”是指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以提高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随着“三绿工程”的实施,全国“菜篮子”卫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筑起一道道食品安全防线,有效防止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安居工程 Comfortable Housing Project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知识巩固】: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穿着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B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经济的发展C思想的解放 D中外交流2、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新变化的是(B ) A粮食
19、、日用品和副食凭票限量供应 B时装表演成为引导社会衣装新潮流C城镇居民住上漂亮的单元楼 D科学卫生的饮食习俗正在形成3、国家在城镇实施“安居工程”是为了(D )A向下岗工人发放最低生活保证金 B改善城镇居民的膳食结构C确保城镇居民菜篮子充实 D使低收入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住房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1859年)我在群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颌下打了一个结
20、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癣是引人注目的。 英太平天国亲历记 材料三 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 王慎之清代海外竹枝词 材料四 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作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 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文明。嗳呦!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 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人人唾骂。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答: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
21、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出近代中国民间对西方文化持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行动上有什么表现? (2)媚外心理。在生活习俗上向西方看齐。(3)材料四反映出近代中国官方对西方文化持有怎样的态度?你是否认可他们的这种态度?为什么? (3)仇外心理。不认可。冈为他们闭目塞听,抗拒外来的先进事物。(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 (4)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外来先进文化的传入和影响(先进性);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部分人士开风气之先;政府政策的鼓励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