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试卷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特权,但必修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 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C制造人为的
2、迷信思想 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3.唐代婚俗中流行“陪门财”观念,即新贵与旧门攀亲,门望不够要花巨额钱财;而宋代则“婚姻不问阀阅”,“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成为士人的美好愿望。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门第观念已经消逝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C.社会风气自由开发 D.女性地位得到提高4.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 ,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3、“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6.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7.1956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上,4703人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此次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是“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规定指标”“达到优等质量指标”“在
4、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等。这次评选表彰活动( )A折射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有力于构建崇尚劳动和技术的社会氛围C旨在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反映广大民众对新生政权认同感增强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9.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硬要注重
5、培养身心和谐的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10.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11.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
6、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12.齐世荣指出:“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这意味着经济区域集团化( )A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影响力C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II卷本卷包括13、14、15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13.(25分)阅读材料完
7、成下列要求。材料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明朝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让民间推荐年高德劭之人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诰 大明律等,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各地还普遍设立了“旌善亭”,以为表彰劝善之用。最终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 一一据陈鹏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材料二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
8、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 一一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材料三 从1950年开始,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婚烟法、土地改革法、工会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选举法等法律法令,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前,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同制定法律、法令、
9、决议及法律问题的决定127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等几部重要法律。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写入宪法。 一一摘编自许安标新中国70年立法的成就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
10、步之处。(6分)(3)阅读材料三,概括指出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立法的侧重点有何变化。并分析改革开放时期立法的积极意义。(9分)14.二战后,国际关系经过分化组合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现代国际关系史目录(节选)第十九章 美苏冷战的爆发第二十章 马歇尔计划和大西洋联盟第二十一章 共产党“情报局”和华沙条约组织第二十二章 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第二十三章 亚洲冷战与万隆会议第二十四章 东西方关系的第一次缓和第二十五章 苏伊士运河事件第二十六章 第二次柏林危机第二十七章 古巴导弹危机第二十八章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第二十九章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戴高乐的独立外交第三十章 不结盟运动
11、第三十一章 20世纪七十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第三十二章 中东“六五”战争和“十月战争”第三十三章 中美关系的改善和越南战争的结束第三十四章 苏联入侵阿富汗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第三十五章 中导谈判和中导条约第三十六章 德国的重新统一一一摘编自张培义、周兴春现代国际关系专题史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上述书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现代国际关系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你的理由。(12分)15.(15分)【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育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
12、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 材料二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
13、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 一一以上材料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太学教育改革涉及的主要方面并分析其影响。(9分)123456ADBDCC789101112BAABDC历史答案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特点: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条文中;礼法并用;以德辅法(重视德治);法律制度具有延续性。(6分,任答3点) 作用:推动儒家学说法典化;规范人们行为,稳定了社会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4分,任答2点)(2)进步:制定宪法作为
14、法治的前提(反对人治);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6分)(3)变化:从侧重政治立法到重视经济立法与健全法律体系。(2分)意义:我国立法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需要,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任答三点即得7分)14(12分)(每阶段4分)第一阶段: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时期。理由:二战后美苏逐渐走向对抗,以冷战为对抗形式,美国方面表现为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苏联方面表现为共产党“情报局”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同时
15、存在热战,如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等。第二阶段:美苏两极格局动摇时期。理由:美苏争霸,双方势力削弱,如古巴导弹危机;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兴起,70年代初期西欧和日本岷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第三阶段:美苏两极格局逐渐瓦解时期。理由: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德国重新实现统一,多极化趋势加强。15.(15分)(1)背景:人才的匮乏;社会发展要求多元化人才:汉唐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6分)(2)方面:教授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教育对象。(任三点6分)影响:培养实用型人才,有利于社会进步;革新教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师德师能,有利于人才培养;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任三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