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绝密启用前2016年高考冲刺卷(7)(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
2、:“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25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26清代沈垚在落帆楼文集中写道:“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
3、。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亦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作者这里所说的变迁是由于()A科举制的实行 B宰相制的废除C行省制的确立 D抑商政策的松动27李贽提出了“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论断,该论断A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全面否定B表达了对道学家虚伪说教的无情嘲讽C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有力鞭挞和批判D反映了思想家对传统道教的极力排斥28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鸦片战争前夕国内主要商品流通量统计表商品量商品值商品量占产量(%)银(万两)比重(%)粮食245.0亿斤16 333.342.1410.5棉花255.5万担1 277.53.326.3棉布3151
4、7.7万匹9 455.324.3952.8丝7.1万担1 202.33.1092.2A商品经济取得全面发展 B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政府改变重农仰商政策 29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30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
5、,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对中国革命的目标认识摸糊 B.从时局出发做出了正确决策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摒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31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后,我国与前苏联范围的各国都保持正常关系。这些事实说明A.中国十分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B.我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周边环境C.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D.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32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中指出:“在(
6、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这表明古代希腊( )A城邦体制造就了民主政治生活 B民主政治的运行得到法律保障C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公民的政治权利没有受到重视33“1688年至1689年的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革命中,不仅解决了与英国内战有关的长期的宗教和王朝问题,还出现了新的历史力量,这种力量预示着现代的到来。”“这种力量”是指A新贵族阶层 B“至上”的议会C信仰新教的国王 D辉格党和托利党34英国外交人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在
7、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35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幅漫画。其表明( )A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搁浅 B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C美国依然主导着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开始体系化、制度化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
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4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描述如下图:运用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对上图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组关系或多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上图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构建新图,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
9、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
10、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材料二 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
11、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14分)(2)综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对今天有什么启示?(11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一一郭志祥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
12、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1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刑、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
13、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一一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9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材料二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这些都为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14、”中东黑血: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10分)47(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孙中山认为:“美国纠察权归议院掌握,往往擅用此权,挟制行政机关,使它不得不频首总命,因此常常成为议院专制;除非有雄才大略的大总统,如林肯、麦坚尼、罗斯威等,才能达行政独立之目的。”在孙中山所制定的革命程序中,第一阶段为“军法之治”,由军政府总摄政权,不需要设立议会;第二阶段为“约法之治”;第三阶段为宪法之治。1908年,章炳麟认为
15、,议员必要选举,但无论单选(直接选举)还是复选(制限选举)都会造成“上品无寒门,而下品无膏粱,名曰国会,实为奸府”的结果。那么,在一个没有代议制的国家里如何实现共和呢?章炳麟的设计是:由总统总掌行政、国防、外交,但有外交“宣战诸急务或因事加税时,须商之于民”。办法是外交诸急务,则临时遣人与政府抗议。他认为这些人无政党背景,“民得直以其意授之”,如因事加税,则因各地情况不同,由地方官“各询齐民”。章开沅、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1)指出孙中山与章炳麟议会制度设计思想的相同点。(6分)(2)指出章炳麟反对代议政治的最主要理由并简评章炳麟议会制度设计的思想。(9分)48(15分)【中外历史
16、人物评说】材料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他在传统训练中深受湖南籍的清初异端思想家王夫之的影响。1847年中进士后,曾于翰林院任职。他在曾国藩手下参与过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实际经验。郭嵩焘担任过多种官职,包括署理广东巡抚。然而,他于1877年成为中国第一位驻西方国家的公使。作为一位外交官,郭嵩焘在工作中密切联系并极度依赖李鸿章。1862年他曾经在李鸿章的幕府中短暂任职。虽然两个人在外交事务中的观点接近,但郭嵩焘的改革主张比李鸿章激进得多。郭嵩焘的欧洲之行激起了轩然大波,使得他回国时(1878年末)没有照例去北京,而是直接回到了湖南。他被提前罢职后,继续在湖南以通信方式向李鸿章提建议。(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成为第一位驻西方国家公使的时代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受冷遇的原因。(9分)-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