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淝水之战学案1文本研读1实词(1)通假字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_所陈策画:_不闲军旅:_兵甲无阙:_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_帅精兵五千趣洛涧:_(2)古今异义朝廷处分已定古义:_今义:_谢安石有庙堂之量古义:_今义:_摄书置床上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兵去信(4)词类活用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_融驰使白秦王坚:_栅淮以遏东兵:_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_使不得上:_时方与客围棋:_若败其前锋:_欲不战以老秦师:_击成,大破之:_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_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_2虚词(1)于(2)而3特殊句式(1)何为其然也:_(2)问计于谢安,安夷然:_(3)为晋兵所杀:_(
2、4)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_(5)非汝,谁与成之:_(6)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_(7)士卒死者万五千人:_梳理文本结构。_1淝水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这场战争以苻坚的强盛始,而又以苻坚的失败止。有人认为以前秦强大的军事力量,苻坚的失败是偶然,也有人认为苻坚的失败是必然的,你认为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偶然原因还是必然结果?_2对比手法的应用,是本文刻画人物的突出手法,谈谈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_3苻坚战前预封东晋君臣并“先为起第”,战事稍有失利又草木皆兵,“怃然始有惧色”,战败后受食于百姓则“潸然流涕”,慨叹“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这些表现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_
3、对比的妙用(二)突出主题文本回顾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战双方,形成两大阵营,在战争的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形成鲜明对比。战前前秦气势汹汹、国强兵众,与东晋兵微将寡、小心翼翼形成对比。前秦内部不稳、隐患很多,与东晋将帅同心、上阵父子兵形成对比。苻坚的来势凶猛、不可一世,与谢安的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形成对比。战后苻坚的落荒而逃、潸然泪下,与谢安的内心喜悦形成对比。另外,苻坚战前战后的表现,也形成对比。这些对比,鲜明地体现了强大的前秦失败,而弱小的东晋胜利的原因所在,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技法点拨对比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
4、物相关的两面并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手法,也叫对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展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五人墓碑记一文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五义士牺牲的光荣,写得极为生动有力。第二段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的死进行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伟大。第五段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对比,突出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第六段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重大。最后,作者假设五人保其首领与光荣而死后的影响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要。这样反复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技法运用以“人生”为话题,写一段话,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
5、字数在350字左右。【答案解析】自主梳理1实词(1)“已”通“以”。“画”通“划”。“闲”通“娴”,熟习。“阙”通“缺”。“陈”通“阵”,军队的行列,军阵。 “趣”通“趋”,奔向。(2)指处置谋划。指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处理。朝廷。供奉祖宗、神佛的处所。 榻床,坐具。供人睡觉的家具。(3)武器士兵军队离开距离信任确实随意(4)名词作状语,在草中,在露水中形容词作动词,告诉名词用作动词,设置栅栏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名词用作动词,渡上岸名词用作动词,下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失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失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视为讨厌和痛苦的事名词作动词,入侵
6、2虚词(1)对,介词向,介词在,介词(2)并且,表并列表修饰却,表转折表顺承3特殊句式(1)倒装句,宾语前置(2)倒装句,状语后置(3)被动句(4)判断句(5)倒装句,宾语前置(6)省略句(7)定语后置,“死者士卒”预习思考文本探究1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原因。(1)性格决定命运。苻坚有善良、脆弱的一面,但其性格中更突出的是狂妄、专断,不听重臣,不得人心。从苻坚的轻信用人看,用人之时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这是战争失败的必然因素。误用鲜卑族、羌族首领慕容垂、姚苌。这些被压迫的异族分子时刻都在伺机反抗,夺取苻坚的江山。任用东晋梁州刺史朱序为度支尚书,朱序人在前秦心在东晋。在淝水之战苻坚“少却”时,故意
7、散布“秦兵打败了”的错误信息,引发秦兵退乱,乘机反抗苻坚。征用“良家子”即汉族富裕子弟参战也是一误,一来他们吃不了苦,不善作战;二来他们不愿与东晋汉人同胞作战。故此,只要有机会便逃跑,毫无战斗力。(2)偶然因素未尝不是致命要害。八公山草木皆兵。洛涧一战,苻坚损兵折将本已伤了锐气,然而八公山触“木”惊“心”,使他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负自信开始被自恐瓦解,变得更加狂躁。所以,当决战时刻东晋布下圈套,诸将皆看出不可信,而他却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根本看不出,听不进,作出急于取胜的错误决定。八公山上的草木在特定情况下,给苻坚的心理打击直接影响了他后面的决策。风声鹤唳丧胆气。在突然撤退,主帅被杀,晋
8、兵紧逼的非常时刻,恐怖的风声与凄厉的鹤鸣所形成的环境压力,对早已极度惊恐的前秦逃兵来说,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慑力,客观上加剧了前秦的败亡。误导瓦解军心。苻坚撤兵旨在让晋军过河至半时,猛力扑杀,一举歼之。前方刚撤,朱序便在阵后大喊“秦兵打败了!”在众兵不知真相的关键时刻,如此误导,牵一发而动全身,立马动摇了秦兵之心,瓦解了斗志,打乱了全局。这么多的偶然因素同时产生也是必然因素。必然带出偶然,偶然导致必然。战争无小事,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2对比手法的应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开端部分,写前秦出兵前的准备,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
9、,可先为起第”表现了苻坚的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动作描写“坚不听”“坚默然”体现了苻坚的人物特征为刚愎自用。“洛涧之战”前“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轻敌、轻率;战后“见晋兵部陈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又恐慌畏惧:“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淝水之战,苻坚“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狂妄而指挥失当,战后中矢流亡,遇民进壶飧,潸然流涕。作者对谢安的描写也运用了对比手法,淝水之战前,“秦兵既盛,都下震恐”之际,谢安却在下围棋,“游陟,至夜乃还”。同时,担忧朝廷安危的桓冲,认为“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用桓冲的话来说就是
10、我们要做亡国奴了,谢安却还在“游谈不暇”。作者用众人的“震恐”和桓冲的担忧来反衬谢安的镇定自若。谢安接到了军报,知道秦国的军队已经失败,那时他正和客人下围棋,把军报收起来放在坐床上,脸上却没有露出一点欢喜的神色,依旧下围棋。客人问他军报里写的是什么,他才慢慢地回答说:“小儿辈遂已破贼。”下完了棋,走回内室,过门槛的时候,心里高兴得不觉把木屐底上的木齿都碰断了。接到战报时的镇静,过门槛时的折屐齿,难掩内心的狂喜,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苻坚与谢安两个人物之间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苻坚的狂傲、自命不凡来映衬谢安的沉着冷静。3课文中的苻坚确乎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但似乎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从课文的前半
11、部分可以看出,苻坚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但从课文中战事失利后的“草木皆兵”来看,他又是一个色厉内荏的人。而从战败后他的“潸然流涕”及“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来看,他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写法探究在正确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史铁生在二十几岁即遭遇了下肢瘫痪,他想到了自杀,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从死亡边缘挣扎出来。如果他不从死亡的边缘跨出一步,他的一生可能要因此改写。司马迁遭受宫刑,这真是奇耻大辱,他也想到了死,可是,他又想到:“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最终,他从屈辱中跨出了一步,写了鸿篇巨制史记,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在错误的道路上
12、迈出一步,你只能品尝苦果。成克杰身为人民公仆不想着兢兢业业地工作,却贪图享受,生活腐化。如果他不在腐化的生活道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马家爵作为一个贫穷人家走出的大学生,不思学业有成,从而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却因为一点点小恩怨伺机报复。如果他不在报复的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有伏法抵罪的结局?学案2训练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苌(chn)羌虏(qin) 仇雠(chu) 陛下(b)B龙骧(xin) 窦冲(du) 张蚝(c) 运漕(co)C颍口(yn) 别墅(y) 谢琰(yn) 游陟(b)D郧城(yn) 左衽(r
13、n) 硖石(xi) 勍敌(q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谄谀颍口运漕游陟B西藩 洛涧 怃然 崩溃C蹈籍 摄书 铁骑 屐齿D鹤唳 仇雠 兖州 露宿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却:退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引:率领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走:走路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草:小草客问之,徐答曰 徐:慢慢地A BC D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见晋兵部陈严整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C此亦勍敌,何谓弱也D皆以为晋兵且至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
14、火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C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二、文本阅读(16分)阅读淝水之战选段,完成610题。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
15、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陈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
16、“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
17、南太守郭褒。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6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逼肥水而陈逼使晋军在淝水列阵B蔑不胜矣藐视敌人就不能胜利C麾兵使却指挥军队向后移动D融驰骑略陈苻融使骑兵迅速布开阵势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反映晋兵以少胜多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18、()晋兵部陈严整(秦王坚)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秦兵)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不可复止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秦兵)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A BC D8下列叙述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本文段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文段中有很多成语今天仍然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B谢玄遣使对阳平公苻融的一段话,意在引发敌人的速胜心理。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将晋军消灭,无奈事与愿违,导致的却是自己军
19、队的溃败。D秦兵因后退而引发溃败,加上自相蹈藉,许多人受伤,在逃跑的路上,因为担心,又因为饥冻,死了十七八个人。9下面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3分)()A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B栅淮以遏东兵C欲不战以老秦师D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1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执:_(2)栅淮以遏东兵 栅:_(3)融驰使白秦王坚 白:_(4)欲不战以老秦师 老:_三、类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115题。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每出入下殿门,
20、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事发觉,光尽诛之。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昭帝崩,亡嗣。迎昌邑王贺。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太后诏归贺昌邑。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咸称述焉。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迎曾孙,是为孝宣皇
21、帝。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薨,谥曰宣成侯。四年秋,云、山自杀,禹腰斩,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臣光曰: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十五汉
22、纪十七)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甚谊之 谊:认为很对B诏增此郎秩二等 秩:官吏的俸禄C桀党有谮光者 谮:说坏话D根据于朝廷 根据:依据,依靠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时,一直小心谨慎,不曾犯过过失。在辅佐昭帝十三年中取得了百姓充裕厚实、四方各族称臣的小康政绩。B霍光天资禀性端正。郎仆射曾暗中观察他出入皇宫下殿、出门、站立、行进的地方,居然每次不差分毫。C昭帝虽年少,却能明察是非,成年后,就正式委托霍光执政。上官桀与长公主阴谋
23、废帝,被霍光一举铲除。从此霍光更是威风显赫。D自昭帝至宣帝初,霍光执政二十余年,权倾朝野,富其子孙。病重,宣帝亲临家中探问病情,并为之流泪哭泣。死后不到三年,霍家权势渐消,终因祸事而宗族夷灭。14联系全文,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认为霍族夷灭,是因为霍光作为人臣久执大权不归,而致人主蓄愤使然。B借霍光之事故,告诫天下臣子,不可自视功高,目中无人,结党连亲,为所欲为。C在司马光看来,孝宣帝若能及时限制霍氏之权势并加恩劝善,霍氏之死是可以避免的。D提醒后世君王治国应该恩威并重,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众庶莫不多光。(1分
24、)译文:_(2)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2分)译文:_(3)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2分)译文:_四、语言运用(12分)16仿照给出的句子,以“我喜欢”为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5分)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但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英豪;我喜欢_,_,_;我喜欢_,_,_。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3分)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答
25、:_18学校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按照顺序,春江花月夜之后是蜀道难的朗诵,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两首诗之间的过渡词。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至少引用一句原作中的诗句;不超过80字。(4分)答:_【答案解析】1C“墅”读sh,“陟”读zh。2C蹈籍蹈藉。3C逃跑,在草中。4B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5AA项都表转折。B项用/来。C项到/被。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6CA项“逼”是“靠近”的意思。B项“蔑”是“没有”的意思。D项“略”是“巡视”的意思。7A不是晋兵以少胜多的原因。8D死了十分之七八的人。9BCB、C两项都是“来”,目的连词。A项是“用”。D项
26、是“把”。10(1)捕获(2)设置栅栏(3)告诉(4)使疲惫11D根据:盘根错节地占据。12CC项都是副词,才;A项乘机/凭借;B项表被动/通“现”;D项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A文中提到的“十三年”是指昭帝既冠之后的十三年,并非“辅佐昭帝十三年”。14D由“光之忠勋不可不祀”“孝宣亦少恩哉”推之,后世君主治国时,应大施恩惠,讲仁义。15(1)众人没有不称赞霍光的。(2)大将军是忠臣,先帝所托付来辅佐朕的,敢有毁谤者判他的罪。(3)然而死了以后却不能保护他的宗族,为什么呢?参考译文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皇帝出行便伴随车驾,入宫就在左右
27、侍奉,出入宫禁二十多年,小心谨慎,不曾犯有过失,很受汉武帝的喜欢信任。每次出入皇宫下殿门,站立行进都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观察,居然不差分毫,他的天资禀性的端正就像这样。当初辅佐年幼的昭帝,政令从他发出。召见保管玺印的尚符玺郎(要他交出玺印),这位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取,郎官按剑说:“臣下的头可以得到,但皇帝的印玺决不可以得到!”霍光认为他很对。第二天,诏令提升这位郎官为二等爵禄。众人没有不称赞霍光的。后来上官桀党羽凡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便发怒道:“大将军是忠臣,先帝所托付来辅佐朕的,敢有毁谤者判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说坏话。于是密谋让长公主摆酒宴请霍光,埋伏士兵击杀他,乘机废
28、黜昭帝。事情被发觉,霍光将他们全部诛灭。霍光威势震盖天下。昭帝举行成年的冠礼后,就正式委任霍光执政,前后达十三年,百姓生计充裕厚实,四方各族称臣归服,汉昭帝去世,没有继承人。迎接昌邑王刘贺。刘贺到达宫中以后,即皇帝位,胡搞淫乱。霍光为之忧愁气愤,谒见禀白太后,具体陈述昌邑王不可以继皇位的情形。皇太后诏令刘贺回归昌邑。皇室近亲只有卫太子的孙子,号称“皇曾孙”的,还在民间,受到一致称道。霍光派遣宗正刘德到尚冠里皇曾孙的家迎接他,这就是孝宣皇帝。从汉昭帝时起,霍光的儿子霍禹以及其兄霍去病的孙子霍云都任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西宫的卫尉,霍光兄弟的其他女婿、
29、外孙都有资格参加朝会。远近亲戚连成一体,盘根错节地占据了朝廷。霍光从后元年间起主持朝政,直到宣帝即位,才归还朝政。宣帝谦让不肯接受,各种事情都先通过霍光,然后进奏天子。地节二年春天,霍光病重,宣帝亲临家中探问霍光病情,宣帝为之流泪哭泣。霍光去世,谥号为宣成侯。地节四年秋,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霍显和女儿、兄弟都在闹市斩首示众。司马光说:霍光辅佐汉室,算得上忠心耿耿了;然而死了以后却不能保护他的宗族,为什么呢?至高无上的权势,是皇帝名位的标志性器物;臣子掌握它,许久不归还,很少有不篡夺的。难道仅仅是霍氏家族自己招致灾祸吗?实际也是孝宣帝时逐渐演变而造成的。以显、禹、云、山的罪过,虽然应该诛杀,然而霍光的忠勋不可以不彰表;竟然使霍家不留活口,孝宣帝也真是寡情啊!16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峻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也倾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衷肠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胸怀“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17成年累月的战事,动荡不安的政局,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清幽的景色,淡淡的哀愁,柔婉的格调,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惊险景象,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请欣赏同学朗诵的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