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田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题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 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卷 选择题(共140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2、目要求的。来源:Zxxk.Com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右图所示,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国界 省界 热量带 干湿区A B C D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一定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影响 下表为三个国家2003年的产业结构表,读表回答 3、与表中、三个国家对应的顺序,正确的是()A、美国、中非、中国 B、中非、中国、美国C、美国、中国、中非 D、中国、美国、中非 4、我国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
3、格局,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差异 B、气候条件差异C、经济水平差异 D、饮食习惯差异 5、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A、成都、长沙、福州 B、包头、武汉、南昌 C、包头、太原、苏州 D、成都、桂林、杭州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个环节施加影响的例证() A、 蒸发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下渗 7、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河北省可大面积种植水稻 B、根本上解决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C、促进北京、天津等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北京市的居民可以淡化节水意识 8、右图为某国四地某种重要自然
4、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从资源的合理配置角度看,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 B、 C、 D、 来源:学科网9、下列工业分布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驱动的是()A、国际品牌服装生产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建炼钢厂 来源:Zxxk.ComD、美国的汽车企业去瑞士建齿轮厂 10、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渍化 森林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右图
5、是我国建成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据此完成下题 11、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分别别是() A、吸烟除尘;美化环境;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B、美化环境、绿化平原;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C、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海风海浪 D、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第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36、(26分)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年来,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河南省加大投资力度,主动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阅读下列关于河南省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河南省简图 来源:Z_xx_k.Com材料二:中部六省相关
6、省情比较图表材料三:河南省部分产业投资数据比较表注:区位商:本地某一产业比重与全国相应产业比重之比,其数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梯度系数:表示一个地区的产业所处的水平层次,数值越大,表示水平越高材料四: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图(1)河南省的地形以_和_为主,地势特点是_。(6分)(2)承接产业转移需要与自身的产业势相结合,根据材料三分析河南省具有势的产业部门是_和_,判断理由是_和_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分)(3)读材料四,可知该图显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以_为主。(2分)(4)简述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地理条件有哪些?(4分)(5)山西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煤炭的开发给山西带来哪些不利影响?(6分)37、(24分)珠江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为该区域的流域综合开发、资源调配、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产业转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珠江流域图(1)除了西电东送,我国为了解决资源的区域分配不均还建设了_和_两大工程。这三大工程中同时存在中线工程的是_和_(8分)(2)读材料一,分析西电东送工程对红水河流域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3)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珠三角地区的部分产业向粤北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