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61.50KB ,
资源ID:51073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107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曹魏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分封制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曹魏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D项不是选官制度,故选B项。答案:B2.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 300年,其选官标准主要是()A.门第 B.军功 C.才学 D.声望解析:科举制度是以才学为选拔标准的一种选官制度,因此C项正确。答案:C3.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他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

2、解析:据材料“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可以判断,他供职的部门应该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主要负责草拟、审议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的户部掌管户籍财经。答案:A4.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A.中书省是中央的审议机构B.门下省是中央的决策机构C.唐太宗旨在减少决策失误D.唐中央行政效率大大下降解析:“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故选C项;中书省职能是草拟皇帝诏令,排除A项;门下省是审议机构,排除B项;三省分权且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答案:C5.下列关

3、于租庸调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征收对象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B.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D.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解析: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是两税法的重要内容,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关于租庸调制的正确论述。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汉朝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存孝悌清公之行。”材料二唐人沈既济说:“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1)材料一中的

4、选官标准是什么?这种选官制度有哪些弊端?(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历史作用。答案:(1)标准:品德和才能。弊端:缺乏具体标准,容易被权势家族控制,致使官场腐败,不利于政局稳定。(2)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进入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课堂建构基础巩固1.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历经变化,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那么“第”指的是()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世袭制的对应标准是血缘,故A项错误;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故C项正确;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故D项错误。答案:C2.隆平集取士载:“隋

5、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B.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D.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解析:由材料中“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可以看出,这指的是科举制,这种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答案:D3.下表是唐朝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科举制()名称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比例71%16%13%A.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B.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解析: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拔标准,科举制选拔人才范围扩大到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故A项错误;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故B项错误

6、;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科举制人才选拔以士族为主体,同时兼顾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但商人等阶层仍被排除在外,故C项正确;科举制为选拔人才而设立,而非专门选拔士族子弟,故D项错误。答案:C4.“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解析:由材料“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可知这是既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的三省六部制,故选C项。答案:C5.在唐朝的政治运行中,门下省(对)诏书之出

7、,有不便者得以“封还”。这里的“封还”指的是门下省()A.将不合理的决策交付皇帝审议B.重新拟定诏令以备皇帝的审核C.将未通过的诏令发中书省重拟D.与中书省重新拟定皇帝的诏令解析: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从三省的职权分工来看,既然门下省是审核诏令,那封驳之后当返回中书省重拟,故选C项;负责草拟诏令的是中书省,因此封还当交付中书省,排除A项;门下省没有拟定诏令的职权,排除B项与D项。答案:C6.唐朝的赋税制度中,具有减轻人身依附关系作用的是()庸调徭役两税法A. B. C. D.解析:男子不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代

8、役,称为庸,以庸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因此正确,故选C项。答案:C7.与以前所实行的赋税制度相比,唐朝两税法的特点主要在于()A.减轻了农民负担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执行了新的征税标准 D.统一了极端混乱的税制解析:两税法的实行使唐朝中期以来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A、B、D三项都是作用而非特点。两税法以资产和田亩为标准征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体制,自秦建立,经汉、唐、宋、元不

9、断发展完善,至明清达到顶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1975年发现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云梦秦简共1155枚,有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等,内容极其丰富。材料二在唐朝,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书敕令、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批驳,甚至将其封还重拟。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认可才成。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

10、材料一中的核心信息“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为玺”“帝位世袭”再结合所学进行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二信息“司掌起草诏书敕令”“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提炼即可。答案:(1)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定权由皇帝掌控。地方上,秦朝推行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亭等。秦朝法律有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等相对丰富的内容。(2)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

11、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拓展提高9.据晋书记载,孙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A.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出任高官B.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C.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D.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解析:中正评定推荐的人才不一定能够出任高官,故A项错误;中正是人才选拔官员而非监察官员,故B项错误;材料“

12、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体现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官员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故C项正确;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材料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C10.当代某学者说:唐朝那是个火热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途径是()A.秉承祖上权位 B.参加科举考试C.投入豪门家族 D.依赖高官举荐解析:科举制打破了世族门阀垄断官位的局面,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故选B项;“秉承祖上权位”是世袭制,排除A项;“豪门家族”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排除C项;依赖举荐是察举制,排除D项。答案:B1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

13、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解析: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这一做法削弱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由材料“武则天时期”“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而非为了官员的晋升;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官员的品级并未改变,故B项错误。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

14、更替频繁”可知通过增加宰相数量,分割宰相权力以达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宰相职权被削弱而非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C12.唐朝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朝()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解析:唐朝皇亲国戚和宗室子弟屡试不中,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故D项正确;唐朝科举考试重视考生诗才,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没有阻止贵族入仕,故B项错误;材料表

15、明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故C项错误。答案:D13.据吐鲁番、敦煌出土文书,武周时出现了“括户逃使”和“括户采访使”等新职衔,其职责是调查登记逃离本土的农户情况。这说明下列哪些制度已受到破坏()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租调制A. B. C. D.解析:题干中已经提及“武周”这一时代背景,农民逃离本土反映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受到破坏,此前租调制已经被租庸调制取代,A项符合题意。“武周”时期,两税法还未出现。答案:A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

16、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郑樵通志材料二杜佑通典中记载:“(唐朝科举制度)乃考核资绪,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贾殊类(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代诗人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吏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共分三层,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第二层是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就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

17、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学导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之前重视谱系之学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蕴含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哪些信息?(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省略号之前的“官之选举家之婚姻”解答。第(2)问材料蕴含信息通过“考核资绪,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和“太宗皇帝真长策”进行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目的,根据“天子门生”从加强君主专制方面论述;第二小问特色,根据材料“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得出策问的特点。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在这一制度下,选拔官员完全按照门第高低,在此基础上逐渐兴起了谱系之学。(2)信息:有一定的出身方面的限制;录取人数少,以明经科为主;符合长远统治需要(唐朝统治者选拔了优秀的人才)。(3)目的:防止结党营私;方便皇帝控制科举,加强君主专制。特色:既测试举人对经义的掌握,又测试历史及时政;同时注重举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