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83KB ,
资源ID:51068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1068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地点是()A.延安B.南京C.广州 D.北平解析: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答案:D2.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C.到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全部完成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施的土地改革变封建土地制度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所以A项正确;B、D两项应该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C项错在“全部完成”,当时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答案:

2、A3.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出的重要外交原则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另起炉灶”解析: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他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答案:A4.在1955年的某一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赏与拥护。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C.亚非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赏与拥护。答案:C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3、表大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次会议召开于()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8年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毛泽东(1949年)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周恩来(1953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

4、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2)请分析实施材料二中的“原则”有何意义。答案:(1)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了国际关系健康发展。课堂建构基础巩固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

5、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了国家权力。答案:D2.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A.B.C.D.解析:1946年在重庆召开了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故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答案为D项。答案:D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

6、府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说是()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B.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C.解放军的剿匪能否胜利D.人民民主专政能否巩固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局面,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都关系到人民政权能否巩固。答案:D4.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农村停产闹革命D.农村实行“大包干”解析:19501952年,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答案:A5.和平共

7、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1953年代表中国首次提出该原则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刘少奇解析: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6.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的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解析:由材料“亚洲最大的国家

8、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可知,“此次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故选B项。答案:B7.下面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是()A.土地革命的开展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三大改造的完成D.工业建设的起步解析:从题干中“1957年”和图中“公私合营”“合作化”等关键词,可判断漫画反映的历史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所以选C项。答案:C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

9、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没有初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故A项错误;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前,故C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无法实现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产量增长统计表产品名称1952年1957年1957年比1952年增长的百分比(%)钢(万吨)135.0535.0296.3生铁(万吨)193.0594.

10、0207.8据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3年,随着全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加上灾民,使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近两亿。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棉油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超过了粮棉油的增产速度。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重要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民生问题出现的背景和解决的措施、结果。解析:第(1)问从国家政策和工业化建设角度分析原因及意义。第(2)问“背景”联系国家经济政策分析;“措施”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方面组织答案;“结果”从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

11、: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意义: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2)背景: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或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粮棉油供应严重短缺(或答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措施:一方面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对生活必需品实行凭票计划供应,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结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顺利进行。拓展提高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打击的对象是工商业资产阶级实质是争夺市场领导权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站稳脚跟A.B.C.D.解析:根据

12、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可判断,“银元之战”是为了打击金融投机,故打击对象主要是金融资本家和投机商人。所以是不准确的,可以排除。都符合题意。答案:C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A.“求同存异”的方针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解析:题干中提到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后来发展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答案:C12.1956年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

13、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这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应为1953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答案:A13.“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

14、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解析:“这个宪法”指的是1954年宪法。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我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D项正确;A、B、C三项均属于1954年宪法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继承,可排除。答案:D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

15、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材料二人的寿命是一个国家健康状况唯一的最佳标志,它(中国的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比当时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寿命长15岁。学龄前儿童的入学比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随着国家几乎完成了一亿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了。私人消费支出以不变价格计算也大有增加。工资实际上增加了几乎1/3,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约1/5。材料三农业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几乎90%拨给诸如冶金、机器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

16、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以上材料均摘自剑桥中国史(1)据材料一、二,作者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结果做出怎样的评价?(可用材料中原话回答)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依据。(不得摘抄原文)(2)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工农生产的发展情况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3)应如何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发展情况的差异?解析:第(1)问要充分理解和归纳材料一、二的主旨内容。第(2)问工农业发展情况差异的原因可从政策因素和国家投资倾向等方面归纳。第(3)问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分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也要关注其会引起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答案:(1)评价: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依据: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不同: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工业化为核心(或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国家对工业的投资远大于农业。(3)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但如果农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工业,引起比例失调,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也应注意农业的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