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线长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教学程序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1、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要研究切线长定理,是在学生已学过直线图形以及有关圆的定义、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后进行的。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同时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有重要作用。(2)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课本的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 使学生能在图形中识别切线长;2) 会推导切线长定理;3) 掌握切线长定理,并会利用它解决相关的计算和证明。(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计算和证明的重要依据,并有
2、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重点是切线长定理及应用。因为学到此处的几何已经综合性很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则是本节课的难点。2、 教学方法及教材处理鉴于教材及初三学生基本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我选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演示、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考,进行创造性的学习。3、 教学程序(1) 画图引入 点学生上黑板画图。在圆内、圆上、圆外一点能作圆的几条切线?学生通过亲手绘制,不仅加深了对上节课的切线的画法问题的理解,而且身临其境地感受切线的定义。从而引出切线长的概念,并将切线与切线长两个定义加以比较,加深对切线长概念的理解。(2) 参与发现 通过与
3、学生讲解切线长定义,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有一个猜想,再进一步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否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证明。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既能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应用到全等、切线的性质等知识,同时三条辅助线中,两条运用切线性质添加、一条构造全等。证明后用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并不断完善。(3) 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切线长定理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定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例1、例2。例1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深对切线长定理的理解,老师进行点评,对于例2,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交进行示范板书。(4) 巩固与提高此训练题分为二个层次,目的在于巩固新学的定理,并将所学的定理应用到旧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补充和完善。(5) 归纳与小结 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系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