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单元)(90分钟100分)【合格性考试】(60分钟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大陆法系,源自欧洲大陆文明源头之一的古罗马法,其特点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无数司法实践和法学精进,一步步制定并完善了一整套成文法典,法官断案完全依法而行。这表明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治有利于维护公共管理秩序 法治决定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发展A.B.C.D.【解析】选B。大陆法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无数司法实践和法学精进,一步步制定并完善了一整套成文法典,表明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符合题意;法官断案完全依法而行,表明
2、法治有利于维护公共管理秩序,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不符合题意;法治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是决定作用,错误。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我国,我们必须按照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法治道路。这条道路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回归中华法系的道路【解析】选B。我们按照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B符合题意;A不是法治道路,不符合题意;C是法治建设的任务和成就,不符合题意;D“回归
3、中华法系”是错误的。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解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大课题,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和具体方式。这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条件保障公民权利,推动我国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A.B.C.D.【解析】选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和具体方式,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符合题意;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公民权利,推
4、动我国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符合题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基础,错误;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法治保障,不是前提条件,错误。4.从“五四宪法”到2018年新修订的宪法;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这是因为 ()A.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B.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C.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根本的保证D.法治是保证人民当
5、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解析】选B。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是因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B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错误;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C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D错误。5.党中央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这表明()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全面依法治国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A.B.C.D.【解析】选B。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表明在
6、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符合题意;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也没有强调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符合题意。6.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和集中反映。这说明我国宪法和法律 ()体系完备、规范系统、协调统一,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得到每位公民的认同和遵守,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7、是法治的主要功能A.B.C.D.【解析】选A。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并转化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和集中反映,说明我国宪法和法律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体系完备、规范系统、协调统一,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符合题意;我国宪法和法律得到公众的认同和遵守,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不可能是每位公民都认同和遵守,表述太绝对;材料没有体现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不符合题意。7.我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置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载入我国宪法法律。我国执法司法机关也坚
8、持和落实“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原则和宗旨。这表明()A.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和根本利益B.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C.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D.良法是国家通过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制定出来的【解析】选B。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置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载入我国宪法法律,执法司法机关也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原则和宗旨,表明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B符合题意;A强调尊重和遵从宪法法律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强调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不符合题意;D
9、强调良法的产生,与题意无关。8.针对随意执法、抗拒执法等情况,我国将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确保“阳光政府”严格执法、不枉不纵,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这表明我国法治政府是()A.职能科学、权责法定、廉洁高效的政府B.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守法诚信的政府C.严格公正司法、惩罚犯罪、化解矛盾的政府D.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的政府【解析】选B。针对随意执法、抗拒执法等情况,政府严格执法、不枉不纵,做到了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守法诚信,B符合题意;确保严格执法、不枉不纵,不是强调职能科学、权责法定,A不符合题意;司法机关严格公正
10、司法、惩罚犯罪、化解矛盾,政府没有司法权,C错误;严格执法不是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D不符合题意。9.政府奉行法治,就要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要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解决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作为、失职渎职以及暴力执法等问题。这表明 ()A.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行政权在法治范围内运行B.政府诚实守信,与公民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维护公平正义D.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解析】选A。健全依法决策机
11、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表明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行政权在法治范围内运行,A符合题意;依法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没有体现与公民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政府奉行法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与司法机关无关,C不符合题意;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D不符合题意。10.2019年7月20日,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司法部认真履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全力做好新时代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监督工作,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提
12、高行政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互信互助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国家立法权发挥政府监督其他机关的作用,促进公平正义A.B.C.D. 【解析】选A。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互信互助,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国家立法权,政府履行行政权,错误;政府无权监督其他机关,错误。11.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施行以来,在提升诉讼效率、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戾气、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办案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这表明()A.法律得到社会每个人的一
13、致公认和遵从B.社会治理依法展开、公共生活和谐有序C.社会纠纷都能得到有效处理、实现公平正义D.法律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唯一有效的手段【解析】选B。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施行,提升诉讼效率、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戾气、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表明社会治理依法展开、公共生活和谐有序,B符合题意;A太绝对,不符合现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能够有效处理社会纠纷,但不是社会纠纷都能得到有效处理,C错误;法律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D错误。12.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
14、这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在于 ()A.发挥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B.保证人民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C.完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D.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解析】选B。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B符合题意;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是发挥社会规范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是完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C不符合题意;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D不符合题意。13.民法典被称为“
15、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的两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全国人大代表行使了决定权和表决权全国人大有决定国家和社会重大事项的权力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A.B.C.D.【解析】选C。表述错误,题目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表述与题意无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的两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三次向社会公
16、开征求意见,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这表明了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正确。14.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体代表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看,这体现了()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解析】选A。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法律,是一个立法过程,因此体现的是科学立法,A正确;其他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不符合题意。1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仅仅止于鼓与呼。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科学立法,就意味着,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
17、意,延长立法链条,让走出“闺房”的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所熟悉。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科学立法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促进国家法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公民提高法治意识、法制水平,维护法律,依法决策A.B.C.D.【解析】选A。科学立法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确;科学立法要求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正确;人大代表不行使决定权,决定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选;提高法制水平,依法决策不是公民能做的,不选。16.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要拿
18、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这表明()以法定责任治理政府权力的越位和缺位深化改革,从有限政府向全能政府转变以法治精神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这是区别有权威政府与无权威政府的标志A.B.C.D.【解析】选B。“三个清单”是从法治的角度提出的对政府和企业的要求。“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可治理政府权力的越位和缺位,正确;“负面清单”和“权力清单”主要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符合题意;应该是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错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
19、接受是区别有权威政府与无权威政府的标志,错误。17.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确立了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制度,规定部门规章涉及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时,应当进行论证咨询。新条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公民依法行使权利 有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有利于政府倾听民意、凝聚民智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A.B.C.D.【解析】选D。新条例的实施有利于政府倾听民意、凝聚民智,有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正确;与材料无关。18.任何事都不能没有规则。如果没有程序正义,那么,实体正义也就不复存在。下列关于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如同鸟之双翼,缺
20、一不可只要有程序的正义就一定能产生实体正义程序是否正义不重要,只要能实现最终的实体正义就行既要看结果是否正义,也要看过程是否正义A.B.C.D.【解析】选A。是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关系的正确认识;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都非常重要。19.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确保司法过程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统一将司法活动纳入程序公正的轨道,摆脱任意性的支配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A.B.C.D.【解析】选D。全面落实司
21、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必须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将司法活动纳入程序公正的轨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20.必须坚持依法办理原则,司法行政机关等提请特赦,人民法院审理特赦案件,人民检察院监督特赦实施,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办。为此需要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公正司法严格遵循程序公正,平等对待当事人司法公平正义能促进社会和谐司法过程无所谓,但结果要合法、公正A.B.C.D.【解析】选A。必须坚持依法办理原则,人民法院审理特赦案件,人民检察院监督特赦实施,这要求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2、严格公正司法,严格遵循程序公正,平等对待当事人,正确;与设问要求不符;说法错误,司法过程和结果都要合法、公正。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1)结合材料,回答我国走什么样的法治
23、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10分)(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立法、行政、司法方面应怎样推进法治建设?(10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法治建设的相关知识。第(1)问,根据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可以看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2)问,我国在立法、行政、司法方面推进法治建设,运用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从立法、行政、司法三方面分析回答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法律的作用;行政机关建设法治政府;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24、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答案:(1)我国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
25、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22.(10分)2019年6月11日,司法部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召开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高度重视法治乡村建设,加快涉农立法、强化乡村执法监督、持续推动乡村普法守法,为法治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会议强调在依法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上下功夫;要加大乡村普法力度,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养成自觉守法习惯上下功夫;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在推动法治精神进村入户到人上下功夫。结合材料,运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知识,分析司法部是如何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解析】本题考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知识。结合材料中“持续推动乡村普法守法”“加大乡村普
26、法力度”“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养成自觉守法习惯”等信息,运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措施,从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农村树立法治意识。司法部高度重视乡村普法守法,推动法治精神进村入户到人。(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高度重视法治乡村建设,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养成自觉守法习惯,支持自我约束、自我管理。(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努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
27、里”。(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在依法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上下功夫,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养成自觉守法习惯,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23.(10分)2019年6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加强行政裁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强调,行政裁决工作要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裁决工作体制,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做好行政裁决工作的重要性。【解析】本题是意义类试题,可以结合材料提到的
28、行政裁决工作要实现的目标,分析行政裁决工作的意义。答案:做好行政裁决工作:有利于坚持公平正义,维护当事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有利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等级性考试】(30分钟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24.法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表明()A.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C.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法是在人们的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形
29、成和发展的 【解析】选B。法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B符合题意;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A错误;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不符合题意;法是在人们有目的地、自觉地创制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的,D错误。25.政府系统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觉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履行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法律专业素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这表明建设法治政府能够 ()督促
30、政府更好地依法行使权力,实现善治消除以权谋私、权力滥用等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水平,实现廉洁高效保证政府依法行使职能,服务社会公众A.B.C.D.【解析】选B。政府自觉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履行责任和义务,表明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依法行使权力,实现善治,符合题意;增强法律素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能够保证政府依法行使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符合题意;建设法治政府能够减少和防止违法犯罪行为,但不能消除,错误;依法行使权利、履行责任和义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与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实现廉洁高效无关,不符合题意。26.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
31、起草工作。1月16日,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再次讨论审议报告送审稿。1月17日印发到141个单位征求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吸收了500多条重要意见。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这表明()党依法执政要通过民主执政保证实施中国共产党执掌并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A.B.C.D.【解析】选D。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说明中国共产党担负坚持依法执政,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正确;说法错误,科学
32、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说法错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二、非选择题(共14分)27.2019年7月27日,“中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启动大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宗旨是:高举基层普法教育的旗帜,探索基层普法教育新模式,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的中国法治乡村先进单位样板,并在全国实施推广,以此带动法治中国万里行走进基层单位的普法教育活动顺利展开,从而促进全国法治乡村、法治乡镇、法治县区、法治市、法治省的法治建设工作,为构建法治中国、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中国法治乡村建设,是2019年全国普法教育的重点工作,也是全国基层普法工作的突破口和亮点工程。请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结合材料信息“高举基层普法教育的旗帜,探索基层普法教育新模式”可从法治社会的内涵的角度分析,结合材料“促进全国法治乡村、法治乡镇、法治县区、法治市、法治省的法治建设工作,为构建法治中国、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可从建设法治社会的角度分析。答案: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带动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