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2KB ,
资源ID:5101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101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专题版练习:第二部分 模块五 专题十五 全国卷25分大题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专题版练习:第二部分 模块五 专题十五 全国卷25分大题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跟踪检测(十五)全国卷25分大题突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充当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

2、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材料二1933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外汇价。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朝至元朝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

3、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11分)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从材料一“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得知货币形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从材料一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流行”到秦朝“以圆形方孔铜钱充当本位货币”得知货币形状由杂乱向统一演变;从材料一“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得知货币铸造权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从材料一“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可以得知货币币文由文书重量向通宝演变。第二小问原因,从“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得知民间交易多用白银;从材料一“嘉靖初,钞久不

4、行,钱大已壅”得知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从材料一“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得知政府的政策出现了变动;根据“一条鞭法”的内容可以得知赋役征银促进了白银的流通;再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的大量流入也是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的因素。(2)第一小问变化,通过材料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得知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从白银变为纸币(法币)。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和不足之处分析。答案:(1)趋势: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由文

5、书重量向通宝演变。原因:民间交易多用白银;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政府政策的推动;赋役征银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2)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从白银变为纸币(法币)。评价:适应了世界货币发展的规律;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和物价有一定作用;刺激了生产复苏;但官僚资本借此敛财聚富,导致通货急剧膨胀。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

6、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

7、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并简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14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趋势,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可知,从对地方政权的认同发展为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由材料一“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得出从政治上的认同

8、到意识形态的认同;由材料一“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得出从上层统治者的认同逐渐向社会下层百姓的认同扩展;由材料一“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得出,对本朝的认同逐步强化。第二小问主要原因,从材料一“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得出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从材料一“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得出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从材料一“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得出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根据所学得出客观社会环境因素(如民族对立、政权并存等)的推动。(2)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二“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可知认同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由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

9、民”得出突出主权在民;由材料二“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得出强调对不同族群利益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各民族。第二小问评价,从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得出立足于救亡的现实需要;从材料二“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得出代表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从材料二孙中山“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得出推动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从材料二“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得出强化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保证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答案:(1)趋势:从对地方政权的认同发展为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从政治上的认同到意识形态的认同

10、;从上层统治者的认同逐渐向社会下层百姓的认同扩展;对本朝的认同逐步强化。原因: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或“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统治者强化集权统治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因素(如民族对立、政权并存等)的推动;等。(2)发展:突出主权在民;认同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强调对不同族群利益的尊重;平等对待各民族。评价:立足于救亡的现实需要;代表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或“推动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强化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保证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历朝都把对官员的考

11、课(考核)作为治国治吏的重要措施。唐朝时考课制度得到完善。唐朝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勤,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按官员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等。四品以下官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据“善”“最”综合考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唐中期以后,考课渐流于形式。摘编自高元庆中国古代官员政绩考课制度等材料二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

12、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作用。(12分)(2)近代欧美文官制度借鉴发展了中国古代考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较于唐朝制度,美国文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分析发展

13、的原因。(13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得出品德与绩效、才能考察并重;由材料一“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四品以下官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得出统一要求与分类考核相结合(根据职务、职责实行差异化考核);由材料一“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得出全员考核,由中央定期实施;由材料一“综合考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得出按考核等级确定升降和赏罚。第二小问作用,由材料一“中国古代历朝都把对官员的考课(考核)作为治国治吏的重要措施”得出有利于改善吏治,提升官僚队伍素

14、质;由材料一“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得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维护中央集权;由材料一“据善最综合考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官员考核制度为唐朝前期出现“治世”局面提供了制度保障;由材料一“唐中期以后,考课渐流于形式”得出逐渐流于形式,作用有限,制度本身也并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等现象。(2)第一小问发展,由材料二“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得出实行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权益;由材料二“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得出明确规定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由材料二“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得出注重考

15、核的民主性和公平性,由材料二“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得出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由材料二“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得出考核内容全面,突出对文官工作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的考察。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二“1883年”得出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民主进程加快;由材料二“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得出政府主管社会事务增加,对文官素质要求提高;由材料二“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得出两党轮流执政导致行政动荡、政府效率低下、腐败盛行问题。答案:(1)特点:品德与绩效、才能考察并重;统一要求

16、与分类考核相结合(根据职务、职责实行差异化考核);全员考核,由中央定期实施;按考核等级确定升降和赏罚。作用:有利于改善吏治,提升官僚队伍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维护中央集权;为唐朝前期出现“治世”局面提供了制度保障。逐渐流于形式,作用有限,制度本身也并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等现象。(2)发展:实行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权益;明确规定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注重考核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突出对文官工作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的考察。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民主进程加快;政府主管社会事务增加,对文官素质要求提高;两党轮流执政导致行政动荡、政府效率低下、腐败盛行问题

17、。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之初,中国社会仍然遗留着传统而丰富的古代儿童观,譬如“男璋女瓦”“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等。在络绎不绝的出洋考察之后,国人才发现西方近代社会则是“男女并重”“强迫教育”“生子女皆报官”“国中男女皆入学”等。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的时代。摘编自陆克俭发现与解放中国近代儿童观研究材料二近代以前,把儿童视为双亲所有物,以及中世纪以来贯穿基督教的“原罪说”依然占据主动地位,体罚、鞭挞的教育习俗依然存在。此后英国洛克在教育漫画中倡导“白板说”,声称儿童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后天的一切观念都是经验在心灵上刻下

18、的痕迹”;卢梭则在爱弥儿中提出“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的价值,让儿童按自然的进程去发展”,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工业革命以来,各国政府纷纷立法并颁布措施,建立各级学校、博物馆、公园等,切实推动儿童的健康发展。摘编自杨佳等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西方儿童观发展的特点。(15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西方儿童观发展出现重大变革的相似背景及主要影响。(10分)解析:(1)中国方面从传统观念、西方影响、政府主导等角度分析,西方则从宗教影响、体罚的习俗、主导者、新教育观念等角度分析。(2)第一小问背景,近代中西方

19、儿童观发展出现重大变革的相似背景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科技方面的近代化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影响,近代中西方儿童观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有: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有利于儿童的解放和发展等。答案:(1)中国:带有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色彩;初步转向男女平等的西方近代化儿童观;民国后受西方影响开始重视儿童新式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西方:受基督教影响具有神学色彩;体罚、鞭挞为主要教育习俗;政府重视制度建设,推动教育逐步形成系统的近代教育观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开展教育工作;重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背景:经济上近代经济、工业化不断发展;政治上民主政治的进步、政府的重视;思想上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传播;近代自然科技的进步;等。影响: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有利于儿童的解放和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