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检测(三十五)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9泸州模拟)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D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解析:选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统一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时代对李贽的评价是不同的,对历史
2、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故B项正确;还原历史人物要根据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史料来进行,而不是根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故C项错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信性的程度要根据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所处时代的远近,故D项错误。2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解析:选B材料体现不出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君
3、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与明清之际的政治环境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解析:选B权力制衡与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学校是“权衡利弊的场所”(监察机构)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得出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故B项正确;“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在材料
4、中“既是还是”强调的是学校作为监察的作用,故D项错误。4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思想是唯物思想,符合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的是李贽,故A项错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是黄宗羲,故B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说明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
5、可循,故D项正确。5(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与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解析:选B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并不涉及对宋明理学的挑战,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唯物思想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6明清时期,儒家
6、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解析:选C抗清斗争是民族矛盾激化的表现,与民主思想的形成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是早期民主思想所批判的对象,故B项错误;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民主思想产生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渐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7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7、A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解析:选D王夫之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其与近代先进人士的关系,未体现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依旧属于儒家思想的自我革新,故C项错误;材料“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说明王夫子对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5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
8、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摘编自周易大传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语言、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
9、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8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注意提炼材料信息,依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概括那个时代的精神所在。第(2)问
10、,据材料可知,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张载强调“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据此来概括二者思想的特点。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的“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从批判与继承的角度来思考。答案:(1)时代精神: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2)特点: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认识: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