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宁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阶段检测政治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选择题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第II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第I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奥运会举办期间,旅游、商贸、交通、通信、传媒、住宿、餐饮等是受益行业,旅游、商贸等活动拉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是因为()A.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B.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C. 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D. 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C符合题意,材料中“,旅游、商贸、交通、通信、传媒、住宿、餐饮等是受益行业,旅游、商贸活动将进一步拉动广州市经济增长”可体现。D不符合题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考点:消费的反作用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消费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
3、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规定()A. 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B. 确认了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 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D. 有利于发挥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增加农民收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农村土地是集体经济,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A错误;B不符合题意;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C正确;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
4、处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D错误。考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点评: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识是该题考查的内容,依据对课本内容的识记和理解,首相要排除错误选项,再排除与题意不符的选项。难度适中。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A. 使公有资产的绝对数量增加B. 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 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D. 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公有资
5、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并不是绝对的数量增加;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所以A、B、C三项说法错误,D正确。故选D项。4.关于产品的设计,“苹果之父”乔布斯曾说:“根据大众的需要去设计产品其实是非常难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需要你去展示给他(她)看。”这一观点体现了()A. 市场调研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环节B.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C. 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D. 消费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需要你去展示给他(她)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把新产品
6、生产出来,就会使消费者有购买的欲望,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CD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B。考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对于考查生产和消费关系的题目,考生一定要根据材料来判断强调的是生产的决定作用,还是强调的消费的反作用,从而锁定正确答案。5.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摊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扩大政府调控范围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不符合题
7、意,个体经济是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扩大政府调控范围。符合题意,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低收人群体的就业。符合题意,个体经济的发展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保留,选择D。考点:个体经济的作用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个体经济的作用,可解决低收人群体的就业,并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6.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它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坚持“不限比例看发展,不限成分看贡献,不限速度看效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8、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将取代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选项错误,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取代公有制经济,且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题目中,浙江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坚持“不限比例看发展,不限成分看贡献,不限速度看效益”,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经济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D。【点睛】易错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
9、能说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各种经济成分,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7.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某村将闲置多年的20亩村办企业用地的使用权入市交易,并从交易收益中拿出615万元入股某商旅综合公司,使村民每年获得了分红。这告诉我们()A. 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形式B. 深化改革能够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C. 只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才能实现共同富裕D. 按土地要素贡献分配成为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入市改革,使得村民收入得到了
10、增加,说明深化改革能够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B项符合题意;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合作为基础,吸收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材料中从交易收益中拿出钱来入股某公司的行为属于投资行为,并非属于股份合作制,A项观点错误;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但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选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观点错误;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分配的主要方式都是按劳分配,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点睛】正确认识各种收入。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
11、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收入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只有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8.中石化油品销售业务重组引资工作中,国内外25家投资者以现金认购增资后持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2
12、9.99%的股权,其中私营资本投资占比35.8%。中石化的这一改革()使国有资产部分地私有化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竞争力有效提高了公司运行效率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选项错误,中石化的改革没有将国有资产部分地私有化。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中石化进行业务重组,以现金认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29.99%的股权其中私营资本投资占比35.8%。中石化的这一改革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B。9.2017年年底,赵某一家人盘点一年来的家庭收入,乐不可支。赵某自己承
13、包了五亩责任田,收入3万元。赵某的妻子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吃店,收入4.5万元。赵某的儿子是水利局职员,除工资、奖金、津贴收入8万元,还投资债券,赚了2万元。赵某的女儿在某国企担任工程师,除了工资收入9万元,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收入3万元。赵某一家按劳分配和按技术要素分配的收入各为()A. 20万元5万元B. 17万元4.5万元C. 17万元3万元D. 20万元3万元【答案】D【解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赵某自己承包了五亩责任田,收入3万元;赵某的儿子是水利局职
14、员,工资、奖金、津贴收入8万元;赵某的女儿在某国企担任工程师,工资收入9万元,这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共20万元;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收入3万元,这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故本题选D。【点睛】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1)按劳分配收入和劳动收入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而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是劳动收入,但不是按劳分配收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工人的工资收入是劳动收入,也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但不是按劳分配收入。(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二者存在的范围不同。前者存在于
15、公有制经济中,后者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二者性质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分配,后者是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10.2017年5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指出,2017年居民医保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新增30元,达到450元。此举措属于()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发挥财政的作用,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A. B. C. D. 【答案】C【解析】各级财政增加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属于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16、障水平,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项符合题意;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以完善社会保障,并不能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项说法错误;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属于加大再分配力度,不属于初次分配,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调节过高收入, 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11.据人社部2017年7月通报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1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0.8%,6个地区发布了工资
17、指导线,基准线平均在8%左右。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客观上有利于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再分配更加强调公平的体现A. B. C. D. 【答案】B【解析】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不只是针对公有制范围内,不能说它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不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客观上有利于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正确;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确;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领域的问题,不属于再分配范畴,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点睛】本题需要明确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区分。初次分配主要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
18、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如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报酬,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个人投资理财所得收入等都属于初次分配范畴。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它是国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12.近年来,智能家居在我国悄然流行。消费者身边只要有一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家电、照明、安防等,即时监测、管理家居环境,使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简单。由此可见,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消费观念更新和消费方式转变决定着人们家居消费的种类、质量和水平能够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资料消费需求,
19、提高生活质量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决定着人们家居消费的种类、质量和水平,能够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适合题意;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颠倒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智能家居不是生存资料消费需求,排除;故该题答案选B。考点:生产决定消费13.“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说是最近最为热门的民生话题之一。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点,并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之所以重视个人所得税改革,是因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
20、保障中低收入者的收益有利于减轻社会各群体的税收负担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选项“各群体”的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点并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之所以重视个人所得税改革是因为个人所得税是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保障中低收入者的收益,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A。【点睛】易错点-个人的全部收入都要征收个人所得税该观点错误。所得税又称收益税,是以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收益额一般指纳税人的纯收入。按我国目前的征税标准,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
21、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租赁经营所得在年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之后的余额部分开始征税。对个人工资、薪金月收入扣除起征点后的余额部分开始缴纳税款。显然,并不是对个人的全部收入都要征收个人所得税。14.某公司通过其控制的多家公司虚设贸易环节,逐步虚增二极管等商品的价格,并在此过程中将套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品名由CPU转换为二极管等商品,虚报出口价格。从税法的角度来讲,该公司的这种行为属于()A. 偷税 B. 欠税 C. 骗税 D. 抗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欠税是欠缴税金的简称,指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应
22、缴未缴的各项收入。骗税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抗税是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题中公司采取非法手段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此行为属于骗税,故C入选。其他选项观点与题中公司行为不符,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税收15.财政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图中a、b、c处依次应该填入()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政府财政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就业,故选项应该排在第a的位置;企业利润增加,劳动者收入增长,企业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
23、长,故选项应该排在b的位置,生产和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引起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故排在c的位置。故本题正确答案C正确;ACD错误。考点:财政的作用16.“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科学谋划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把“精准扶贫”比喻为“滴灌”,不能“喷灌”“大水漫灌”。从财政角度看,这意味着()加大财政对特定对象的扶持力度财政收入将会小幅减少财政的支出结构得到优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实施A. B. C. D. 【答案】A【解析】“精准扶贫”就要加大财政对特定对象的扶持力度,正确;“精准扶贫”可能会使
24、财政支出增多,但不会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多少,不选;“精准扶贫”会使财政的支出结构得到优化,正确;“精准扶贫”会加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支出不属于紧缩型财政政策,不选。17.小吴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他把自己研发的一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从中获利30万元。这30万元的收入()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A. B. C. D. 【答案】C【解析】小吴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他把自己研发的一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从中获利30万元。这30万元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项符合题意;这30万元的收入属
25、于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不属于这30万元的收入,与共同富裕没有关系,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18.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
26、利于()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优化资本配置减少对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宏观干预,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改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有利于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流动和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说法正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上的完善和发展,并不会减少对企业的宏观干预,说法错误;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C。考点:本题考查
2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9.经济学家成思危在谈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时讲过一则寓言:著名科学家牛顿为养的一大一小两只猫在墙上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有人笑话他。牛顿说,如果两个猫同时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猫占住了,小猫就无路可走。这启示我们,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时要()A. 营造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B.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C.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 发挥国有企业主导作用,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答案】A【解析】大洞被大猫占住,小猫就无路可走,启示要公有制和非公有制要平等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需要营造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
28、环境,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不涉及发展公有制经济,B项不合题意;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不涉及发展国有企业,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点睛】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1)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占主体地位。(2)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20.我国正在推出一系列针对“放活”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
29、,推动国企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逐步扩大民间资本参与力度。这一举措旨在()鼓励各种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优先发展的机会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公有资本自身的竞争力和控制力A. B. C. D. 【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国有经济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让民间资本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平等竞争,这体现了鼓励各种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促进各种所有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符合题意;在市场经济中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是平等的,因此让非公有制经济优先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30、而不是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因为能够具有控制力的经济是国有经济而不是公有制经济,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名师点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约束,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但是,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不能说是平等的,必须明确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居于次要地位。21.有专家认为,网购市场已通过“税收红利”做大,并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现有零售业为代表的流通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从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而言,应该全面试点并推行电子商务发票,对电商征税。推行电子商务发票()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能够降低税
31、收征管成本,促进资源节约可以为网购维权提供凭证,杜绝网购侵权现象可以减轻实体经济税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选项中“杜绝网购侵权现象”的表述过于绝对。选项错误,该观点夸大了推行电子商务发票的作用。题目中,从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而言,应该全面试点并推行电子商务发票,对电商征税,推行电子商务发票能够降低税收征管成本,促进资源节约,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A。22.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下列属于财政收入的有张先生上缴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李女士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8000元工资国有企
32、业的月纯收益额1000万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罚款收入10000元A. B. C. D. 【答案】D【解析】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因此选项属于财政收入的形式,符合题意;选项说法错误,工资收入和国企收益不属于财政收入,但和工资相关的个人所得税部分属于财政收入,国企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才会形成财政收入,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
33、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消除收入分配差距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
34、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适合题意;中“确保”“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4.近五年来,某公司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改变这种状况要求企业()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健全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整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减少国家税收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工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促进初次分配公平的措施。近五年来,某公司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平均
35、每年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是改变该公司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现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适合题意;中机制的健全要依赖政府而不是企业,排除;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5.漫画两代人的变化给我们的经济启示是,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进行改革增强综合国力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选项错误,只有进行不断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漫画两代人的变化启示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36、,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D。26.中央财政下达2017年度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49亿元,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省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及孤残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这主要体现了财政促进()A. 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B. 资源合理配置C.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D. 国家长治久安【答案】A【解析】中央财政拨付160.3亿元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省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表明了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促进教育公平,保证社会和谐稳定,这主要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37、【考点定位】财政及其作用 【方法技巧】快速辨别财政的三个作用的技巧:凡是看到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如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基本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类的材料,基本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7.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并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环保税,由此成为我国的第十八个税种。据此可知()环保税强有力的调控是基于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等特征国家运用行政命令
38、强制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我国通过税收杠杆引导企业积极履行治污减排的社会义务应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第一要义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知识。环保税,由此成为我国的第十八个税种。据此可知环保最强有力的调控是基于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等特征,我国通过税收杠杆引导企业积极履行治污减排的社会义务,符合题意;材料中,国家运用的是法律手段,不是行政手段,错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故错误。故选B。【点睛】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
39、的。(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公民息息相关,国家的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28.“曾经有一笔税单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去缴。到税务稽查时,我才追悔莫及如果再给我一次纳税机会,我会说四个字:诚信纳税!如果要给它加个期限,一定在每月15号之前。”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下列对这则短信的认识正确的是()它反映的是欠税现象它反映的是偷税漏税现象它提醒我们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它要求公民增强对税收征收机关的监督意识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正确且符合题意,欠税是
40、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题干中所反映的情况符合欠税的行为;错误,题中引文所反映的是纳税人的欠税违法行为,而不是偷税漏税违法行为;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的行为人因为欠税受到处罚而后悔莫及,提醒纳税人应该自觉履行纳税义务;错误,不符合题意,题中的行为人因为欠税受到处罚而后悔莫及,提醒纳税人应该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而不涉及公民增强对税收征收机关的监督意识。故本题答案为A。29.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提高经济效率就要放弃公平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财富增加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A. B. C. D. 【答案】D【解析】
41、【详解】选项表述错误,效率与公平二者是统一的,提高经济效率不是要放弃公平。选项不是二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财富增加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D。30.“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这是较为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要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社会公平A
42、.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选项表述错误,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题目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要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A。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题为31、32、33三道大题,共40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1.“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6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以阿里平台1207亿元的交易额落下帷幕,再创全球在线交易新纪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消费乃至中国经济发
43、展的新增长点,提升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丰富了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方式。与此同时,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带动和影响包装、物流、快递等多产业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实现了农民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精准对接,使“互联网+”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新引擎。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发展“互联网+消费”的积极作用。【答案】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互联网+消费”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互联网+消费”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新的
44、消费热点的出现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互联网+消费”能够带动多产业快速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互联网+消费”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新引擎。【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发展“互联网+消费”的积极作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发展“互联网+消费”的积极作用,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角度来分析说明:具体可结合材料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
45、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等方面来组织答案。32.材料一:20132017年某市城乡居民收入与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变化如下表所示。注:该市的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达到50%,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10%。材料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有利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助力农村脱贫。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某县探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的发展方式,坚持和完善相关分配制度;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与公司效益共赢;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双轮驱动”,对
46、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网。(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20132017年,该市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城乡居民收入所占比例偏低,政府财政收入占比偏高,分配不合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精准脱贫提供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
47、同步提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与公司效益“共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政府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相结合,健全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再分配调节机制。【解析】【分析】本题材料一以20132017年某市城乡居民收入与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图示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详解】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数据表格作为考查考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一种载体,是表达信息、反映当前经济工作变化发展趋势的一种重要
48、形式。一般由表头提示语、表格材料、表脚注解、解答要求和设问五部分组成,可以说能否找出问题的答案就在于能否对各种文字和非文字信息源进行准确解读。本题通过对表格数据的横向与纵向解读,主要说明20132017年该市城乡居民收入下降,财政收入上升以及收入分配不尽合理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措施类”主观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材料信息一般是某地、某事存在一系列问题,设问要求回答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等;或者材料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做法,设问要
49、求回答某某做法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考生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则主要可以从坚持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初次分配中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以及再分配中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健全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再分配调节机制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如何维护和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解答此类题目,可从生产力发展、我国分配制度、两个重要举措、效率与公平关系、财政的作用等多方面思考。具体包括:(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证;(3)把握两个举措,一是提高居民
50、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33.当前,经济领域重点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是党和国家对2018年经济工作作出的总体部署。未来,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仅是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更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材料一201
51、22017年东中西地区农村贫困状况表时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东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万人136711781003797490300中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万人344629412506199015941112西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万人508641303508278822511634材料二2017年,H省省级财政资金重点向脱贫攻坚战场倾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全力支持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创造了全国精准脱贫“省级样板”:该省省级财政下达易地搬迁扶贫工程资金近200亿元,为落实全年50万人搬迁任务提供资金保障;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80亿元
52、,重点支持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扶贫;下达“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资金达200亿元,着力改善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条件;统筹教育精准扶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等专项资金。(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H省是怎样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近6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果。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2)省级财政通过易地搬迁扶贫,统筹教育精准扶贫,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制度,
53、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物质保障。通过加强省级财政对各类产业调整的支出,加大对各类产业调整的投入力度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持续动力。省级财政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倾斜扶持,提高贫困地区的消费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确保脱贫攻坚落到实处。【解析】【分析】本题以经济领域重点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是党和国家对2018年经济工作作出的总体部署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财政的作用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一反映
54、了什么经济现象,属于图表类试题,要求考生将表格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考生在解读时注意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又要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看成效,横向比较看差距。材料一反映了近6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果。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2)本题考查“国家财政”的知识,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说明H省是怎样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财政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二中H省的具体做法分别从财政保障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等角度具体分析。【点睛】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