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框题能力提升(十六)一、选择题1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是()A税收是由税务机关征收的B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C税收是根据税法征收的D向纳税人征收的是货币和实物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显然是B项。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将“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写入立法宗旨,也为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提供了法律依据。征收环境保护税所产生的影响是( )A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B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财政赤字减少财政支出下降经济平稳运行C企业纳税负担增加生产规模减小产品
2、价格上涨企业利润提高D企业生产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提高生产规模扩大解析:选AB项错误,此税法实施未必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项错误,企业的生产规模减小,但是不意味着产品价格上涨。D项中“企业生产能耗降低”的表述错误。3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的重要税种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会不断调整。从中可以得出()税收的固定性得到改变这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个人所得税是我国影响最大的税种A B C D解析:选C税收的固定性没有改变,故不选;均为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可选;说法错误,个人所得税是我国影响很大的税种之一。故正确答案是C项。4
3、2019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开始施行。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 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此举()导致税款流失,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增加居民收入,体现初次分配注重公平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A B C D解析:选C个税起征点调整及专项扣除,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符合题意;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施行不
4、一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错误;税收调整属于再分配注重公平,排除。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开店和网上购物,却没有人为网上经营缴税。网店经营者的行为属于()A抗税 B骗税 C欠税 D偷税解析:选D网上经营者不为网上经营缴税,属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隐瞒方式不缴应纳税款的行为,这是偷税行为。6央企向国家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俗称“红利”。自我国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来,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在不断提高。央企上缴红利通常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C股票收入 D债务收入解析:选B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利润收入主要指国有企业上交的
5、利润和分红,故本题选B项。7湖南常宁的一位村主任以一名普通纳税人的身份将常宁市财政局告上法庭,要求法院认定该市财政局超出年度财政预算购买两辆轿车的行为违法,并请求将违法购置的轿车收归国库,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从该事件中我们能感受到的积极意义是()使纳税人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有利于纳税人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体现了纳税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 B C D解析:选C本题强调的是纳税人的权利,故舍去;纳税人当然有权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但这种表述与题干没有关系,故舍去;所以选。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九大将环保进一步提升到一个新的
6、高度。为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国2018年1月1日颁布施行环境保护税法,环保税取代排污费,环境保护正式由费改税。相较于排污费,环保税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为目的,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环境资源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税法从税收杠杆入手,企业多排污就多交税,少排污则能享受税收减免,通过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制体系,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税法将能够起到更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征收环保税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解析: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可从税收调节市场主体活动、引导绿色消费和绿色发展等角度分析说明。答案: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杆杠,能有效引导和调节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环保税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纳入企业成本,能增强企业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将环保税内化到市场价格中,能通过价格机制倒逼促使企业节能减排,引导绿色消费。将纳税额和排污量结合起来,能够激励或约束企业更好实现低碳、节能、绿色发展。将排污费改为环保税后,依据税收法定原则,能够显著提升征收依据的法律地位、刚性及规范性,对实现绿色发展起到更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