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24MB ,
资源ID:50672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672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2019年3月我国南方某校地理社团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地区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考察途中道路两侧树木苍翠,风景宜人。当社团成员行至甲处时,忽然清风袭来,落叶缤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甲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A. 亚寒带针叶林B. 温带落叶阔叶林C. 温带落叶与针叶混交林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 在图示四地中,河流水位最高的地点是A. 地B. 地C. 地D. 地3. 当地政府打算在乙地修建一座坝顶海拔300m的水库,若水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达到最高水位前,则乙水库水位变

2、化为A. B. C. D. 【答案】1. D 2. C 3. A【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题详解】3月我国南方地区为春季,树木出现落叶,应是常绿阔叶林季节性换叶,D正确。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都是秋季落叶,故ABC不符合题意。2题详解】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地海拔最高,但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没有河流,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有河流,且海拔最高,水位最高,故选C。【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呈口袋形,越高水面越大,故蓄水前期较快,随着水位升高,水面增大,蓄水速度逐渐减慢,乙水库水位变化与A相符。图a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示意图,图b

3、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 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 受暖流影响C. 受寒流影响D. 受陆地影响5. 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答案】4. C 5. B【解析】【4题详解】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结合洋流的分布规律,主要原因是受寒流影响,C对。南半球大陆西海岸没有暖流,A、B错。陆地不是影响海域温度的主要因素,D错。【5题详解】根据右图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右

4、图所示地区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干湿季变化,是热带草原气候,气温和降水特征与乙地相符,B对。四地中,甲是热带沙漠气候,丙是印度沙漠,C错。丁是热带雨林气候,A、C、D错。点睛:结合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受寒流影响。该地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干湿季变化,是热带草原气候。丁位于亚马孙平原区,是热带雨林气候。下图是某区域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6. 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山脉B. 河流C. 交通线D. 民族分布7. 图中森林公园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可采用的合理手段是()A. CPS技术B. GIS技术C. RS技术D. 数字地球【

5、答案】6. A 7. C【解析】【6题详解】从题中县界的走向分析,沿河流水系的分水岭分布,分水岭多为山脉山脊线,故A项正确。沿县界无交通线与河流分布,故BC项错误。民族分布边界较模糊,县界较清晰,二者不易重合,故D项错误。【7题详解】因为发生病虫害植物和健康植物的特殊波段反射率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范围的检测,速度快、效率高,故C项正确。确定三维定位用GPS技术;数据分析比较、决策、规划用GIS;数字地球是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三维地球。所以ABD项错误。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

6、 km2。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8. 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A. 地形为平坝B. 位于背阴坡C. 土壤为酸性D. 人口很稠密9. 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A. 手工炒茶,经验丰富B. 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 地理环境,独特形成D. 知名品牌,产品形象10. 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 km2的叙述,错误的是()A.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B. 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C.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D. 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答案】8.

7、 C 9. C 10. A【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区位分析,区域特征。【8题详解】仔细读图,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地形平坦和较为陡峭处均有,A错误;背阴坡和阳坡均有分布,B错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土壤为红壤,土壤为酸性,C正确;人口分布状况难以确定,D错误。故选C。【9题详解】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地理环境独特而形成,C正确。故选C。【10题详解】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km2,并不说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西湖龙井茶生产区域的自然环境属于自然条件,自然区域往往具有过渡

8、性,界线不明确,A错误;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B正确;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C正确;根据区域特征可知,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A。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1. 图中从I到阶段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 B. C. D. 12. 从到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政策B. 交通运输C. 劳动力D. 市场【答案】11. C 12

9、. D【解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从阶段到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我国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故正确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也在增加,城镇由无到有,到发展成大城市,说明出现了城市化。故正确错误。故C()正确。故选C。【12题详解】阶段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花卉、蔬菜用地数量增加,是城市发展,对花卉、蔬菜市场需求增大导致的。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故D正确。【点睛】关注图例,分析图中地理事物的变化。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地形平坦;距河流1千米范围内。下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

10、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平方千米(该区面积共16平方千米);“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下列小题。13. 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14. 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下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A. 甲、丙B. 甲、乙C. 乙、丁D. 乙、丙【答案】13. B 14. B【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存储数据的形式,在解答题目

11、时,要注意根据材料要求的条件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厂址要求“距河流一千米范围内”,且“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每一小方格代表1平方千米”根据这三个条件,在方格内左侧的两竖行都是符合条件的,都应该标”1”,则只有符合条件,不对,排除。答案选B。【14题详解】根据材料,丙处是坡地,且距河流超过1千米的范围,不符合工厂的选址,排除AD;丁据河流1千米范围之外,不符合工厂选址要求,排除C;甲和乙是平地,且在距河流的1千米范围之内,B符合要求。答案选B。西藏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角,介于城市和草地的过渡地区,是国内最

12、大的城市湿地,具有显著生态效益。读拉鲁湿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5. 拉鲁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其成因是A. 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大B. 纬度低,气温低C. 大气降水是主要来源D. 地势相对低洼,易积水16. 下列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可调节气候、防洪蓄洪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不能降解污染物A. B. C. D. 【答案】15. D 16. A【解析】【15题详解】拉鲁湿地形成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主要是湿地区域地势相对较低,易积水,高山冰雪融水注入;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小,故D项正确。【16题详解】湿地有广阔的水域面积,

13、可以调节气候、防洪蓄洪,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湿地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围湖造田会影响其生态效益的发挥;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错,故A项正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a中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A. 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 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 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 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18. 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正确的是A. 河流径流量增加B. 土地荒漠化加剧C. 水土流失严重D. 洪涝灾害多发19. 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A. 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B.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C. 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D. 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答案】17. A 18.

14、 B 19. D【解析】【17题详解】读图b,图a中的区域内,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面积变化幅度为负值,表明面积减少,而旱地面积增加,A正确,BCD错。故选A。【18题详解】根据小题(1)可知,区域旱地增加,读图a,该区域河流发源于祁连山,相比而言,区域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旱地增加,表明耕地增多,对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加大,导致区域水资源数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不会加剧,但土地荒漠化加剧,AC错,B正确;该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洪涝灾害相对较少,且区域河流径流量减小,洪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D错。故选B。【19题详解】若在上游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河流下游地区水资源急

15、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不利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D错;其他选项均是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故选D。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属于天堂雨林(世界三大雨林区之一)的一部分,现正以每小时50个球场的速度被毁。下图为满目疮痍的雨林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有修建穿越雨林的公路 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换取外汇收入A. B. C. D. 21. 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引发世界性的人

16、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 B. C. D. 22. 为拯救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应A. 减少载畜量B. 采育结合,实现综合开发利用C. 扩大耕地面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所需D. 禁止砍伐,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答案】20. A 21. C 22. B【解析】【20题详解】修建穿越雨林的公路,直接破坏植被,占用热带雨林地,分割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之一,符合题意;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直接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原始林,是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之一,符合题意;一直以来,由于当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当地平原地区水灾频繁,旱灾也时有发生,但目前当地水旱灾害发生

17、的频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不是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滥采乱伐现象严重,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换取外汇收入,这是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之一,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1题详解】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当地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符合题意;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食物链破坏,使得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符合题意;印尼热带雨林区全年多雨,气候湿润,且离沙漠远,很难产生风沙和沙尘暴天气,不符合题意;印尼热带雨林区,

18、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会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且这不是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引起的环境问题,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2题详解】苏门答腊岛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规模小,当地热带雨林的破坏与载畜量无关,因此减少载畜量对拯救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没有什么影响,排除A。为了做到有效地保护热带雨林,应该保护与开发结合,做到采育结合,实现综合开发利用,B符合题意。扩大耕地面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所需,则会占用和破坏更多的热带雨林,不利于拯救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排除C。禁止砍伐,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不利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当地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

19、需求相悖,排除D。故选B。【点睛】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之上,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南中国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北面为安达曼群岛。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屿。人口5018万,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但降水有分明的季节变化。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西部为巴里散山脉,东部是低地平原。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地区被热带森林覆盖,属热带雨林带。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3. 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防风固沙 净化水质 涵养水源 塑造地貌A

20、. B. C. D. 24. 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 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 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 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答案】23. B 24. C【解析】【2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沙灾害,错。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对。湿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错。所以B对。A、C、D错。故答案选B项。【24题详解】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A、B错。C对。出水量大,

21、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含量减少,D错。故答案选C项。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下列小题。国家印度中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土库曼斯坦埃及受土壤盐渍化危害的灌溉面积(百万公顷)7.06.74.22.41.71.00.9占总灌溉面积比重(%)1715266030803325.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A. 高寒地区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C. 耕地分布区D.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26. 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A. 夏季、春季B

22、. 冬季、夏季C. 秋季、夏季D. 冬季、秋季27.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A. 气温高B. 降水丰富C. 地下水贫乏D. 植被茂盛【答案】25. D 26. A 27. B【解析】【25题详解】气候高寒地区气温低,蒸发微弱,不易出现土壤盐渍化,A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降水丰富,不易出现土壤盐渍化,B错误。耕地分布在各气候区,并不是所有耕地地区都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C错误。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累,D正确。【26题详解】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中国华

23、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所以土壤盐渍化最严重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对。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B、C、D错。故选A。【27题详解】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B对。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错。印度地下水丰富,C错。故选B。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28. 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5中的A. aB. bC. cD. d29.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A. 生物残体分解快B. 植物生长速度快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

24、的植物体内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30.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提供大量的居住环境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A. B. C. D. 【答案】28. A 29. C 30. D【解析】【28题详解】据图分析a为生物,b为土壤,c为供给养分,d为雨水淋溶作用。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即生物为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故该题选A。【29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大部分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如果雨林一旦遭到破坏,生态

25、系统就难以恢复。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30题详解】热带雨林系统生物循环旺盛,生产力极高,对维护全球碳氧平衡、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极其重要。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居住; 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不是生态效益。故错误。二、综合分析题31.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1)监测山火需要运用了 技术。(2)该地区山火易发于 (填季节)与水土流失易发于 (填季节)。(3)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答案】(1)遥感(RS)(2)夏季冬季(3)过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

26、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解析】【分析】本大题美国西部森林火灾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理信息技术、森林火灾和水土流失的季节分布、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山火地区的反射率和辐射明显与未发生山火地区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遥感技术(RS)监测山火发生的地点和火灾范围。(2)图中显示,美国西部山火频发的地区大致位于3040N大陆西部,属地中海气候,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该地区山火易发于夏季,冬季多雨,地表径流多,流水侵蚀力强,因此水土流失易发于冬季。(3)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应植被、径流

27、等方面进行分析。过火林地,植被被山火烧掉,地表植被覆盖低,缺乏植被保护的地表容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加剧水土流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雨水下渗减少,则地表径流增大,流水侵蚀力加强,从而加剧水土流失。32.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气候干旱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作用。 (2)说出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并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3)为了防止Q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

28、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2)Q地盐渍化、 R地沙漠化 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和风沙;由于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R地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大,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喷灌、滴灌等以节约用水;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宁夏北部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洪荒漠化类型及成因、荒漠化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题

29、意表明,气候干旱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作用应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气候干旱,大陆性强,温差大,导致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丰富的地表碎屑物质,形成大片戈壁、沙丘,为荒漠化提供物质基础;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植被稀少,植被的防风固沙功能弱,容易导致荒漠向周边侵袭;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蒸发强,砂质沉积物疏松,活动性强,容易向非荒漠区移动,导致荒漠化面积加大;气候干旱,温差大,容易产生局部空气环流,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2)说出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并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2)图中显示,Q地地处贺兰山东侧的宁夏平原,由于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当地受风

30、沙影响较小,出现沙漠化可能性相对较小;图中显示,Q地为大量灌水渠,农业生产中常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大量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水位上升,由于当地势相对低平,地下水流动缓慢,加上当地降水少、蒸发强,容易直接蒸发地下水,导致盐碱在地表积累,使得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的发生,因此当地主要荒漠化类型是盐渍化。图中显示,R地临近沙漠,气候干旱,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大,容易出现土地沙漠化现象,因此当地主要荒漠化类型是盐渍化。(3)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Q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盐渍化,当地还有水资源紧张、农业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防止Q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的采取的措施主要围绕治理这

31、些问题来展开思考作答。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农业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从而减轻盐渍化、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污染;改变原有的大水漫灌的灌溉形式,发展喷灌、滴灌等形成,即节约用水,又可以减轻盐渍化危害;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恢复当地植被,用生物措施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等。33.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同时受到工业污染,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的“灭湖”威胁。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1)分析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灭湖”威胁的原因。(2)推断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答案】(1)流域内人口增长、工

32、农业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导致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2)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立法保护水资源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巴尔喀什湖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湿地破坏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题意中的“灭湖”有两层含量:主要是湖泊面积减小;其次是湖水生态破坏。因此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灭湖”

33、威胁的原因应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大量使用注入巴尔喀什湖的河流水,使入湖径流量不断减少,当地蒸发较强,导致湖水越来越少,湖泊面积缩小,有“灭湖”危险;材料信息表明,巴尔喀什湖受到工业污染,水体污染浓度增加,影响湖泊生态;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盐度增加,破坏湖泊生态平衡,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2)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应从湿地功能方面进行梳理推断。湖泊有调节气候功能,巴尔喀什湖“灭湖”后,气候变化将加大,使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湖泊为当地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巴尔喀什湖“灭湖”后,空气更加干燥,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巴尔喀什湖“灭湖”后,没有了湖泊的气候调节功能,当地气候可能更加异常,出现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湖泊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当地生态系统会受到极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会锐减等。 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应从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向思考提出。根据环境承载力,规划合理的农业和工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和生态用水,保证有足够的水量注入巴尔喀什湖;限制耗水量大的产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完善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