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 第一学期 12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B. 高温使酶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C.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D. 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是生物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起催化作用,所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错误;B、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正确;C、酶是生物催化剂,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
2、,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即酶具有高效性,错误;D、酶是生物催化剂,在生化反应前后其性质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错误。故选B。2. 晋书车胤传有“映雪囊萤”的典故,记载了东晋时期名臣车胤日夜苦读,将萤火虫聚集起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 淀粉B. 脂肪C. ATPD. 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电能等。【详解】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一般不作能源物质。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
3、电能等。故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ATP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 细胞呼吸中,吸入的 O2最终形成了( )A. CO2B. H2OC. ATPD. 丙酮酸【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详解】有氧呼吸过程中,吸入的O2最终和H结合形成H2O,B正确,故选B。4. 下列可准确判断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是A. 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
4、B. 有无乳酸的生成C. 有无酒精的形成D. 有机物的消耗量【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不能产生乳酸,B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中无酒精,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有酒精,C正确;有机物的消耗量与温度,氧气浓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不能根据有机物的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D错误5. 在生产实践中,蔬菜和水果保鲜的最佳组
5、合条件是( )A. 低温、干燥、低氧B. 低温、湿度适中、低氧C 高温、干燥、高氧D. 高温、湿度适中、高氧【答案】B【解析】【分析】储藏粮食、水果和蔬菜时,要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氧气浓度、水分等。【详解】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水果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胞代谢旺盛,有机物消耗多;而在低氧高CO2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所以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适宜的湿度能保证水果水分的充分储存,从而保证水果肉质鲜美。因此在低温、低氧、高CO2、适宜的
6、湿度条件下,最有利于蔬菜和水果保鲜,是最佳贮藏条件。故选B。6. 下图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B. 保证了生命活动顺利进行C. 持续不断地在生物活细胞中进行D. 合成ATP的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ATP水解释放能量,ATP的合成储存能量,A正确;B、AT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B正确;C、ATP与ADP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进行的,使ATP与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C正
7、确;D、合成ATP的能力可以来自呼吸作用,也可以来自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点进行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7. 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红枫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低温造成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A. 叶黄素B. 花青素C. 叶绿素D. 胡萝卜素【答案】C【解析】【分析】树叶的绿色来自叶绿素。树叶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外,还含有叶黄素、花青素等其它色素及糖分等营养成份。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温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树叶中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胡罗卜素、花青
8、素就会表现出来。【详解】决定树叶颜色的是叶绿素和花青素,当叶绿素比较多的时候叶子是深绿色,比较少的时候是嫩绿色,花青素多了就会发红,发紫。叶绿素的形成主要与光照有关,而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说明叶的色素中最易受低温伤害而被破坏的是叶绿素,故选C。8. 把绿叶的色素提取液放在光源与三棱镜之间,在连续可见光谱中出现暗带,暗带在光谱中分布的区域是A. 绿光区B. 蓝紫光区C. 红光区和蓝紫光区D. 黄光区【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光源通
9、过三棱镜会被分散成连续的七色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因为绿叶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导致连续可见光谱中红光区和蓝紫光区明显变暗,C正确,ABD错误。故选C。9. 研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 B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 D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D. DE段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考查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的定量分析。A点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表示呼吸速率,图中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图中曲线代表表观光合速率曲线
10、,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表观光合速率。【详解】在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在B点即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B正确,据图可知,D点以后,CO2吸收速率不再变化,表示净光合速率不再发生变化且最大,根据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呼吸速率不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D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C正确;D点已经达到光的饱和点,因此D点以后即DE段的限制因素是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光照强度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温度、CO2浓度等,D错误。【点睛】植物“三率”间的内在关系:(1)呼吸速率:植物非绿色组织(如苹果果肉细胞)或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值单位时间内一
11、定量组织的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2)净光合速率:植物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测得的值单位时间内一定量叶面积所吸收的CO2量或释放的O2量。(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0. 用14C标记CO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中( )A. 光反应的条件B. 暗反应(碳反应)的条件C. 能量的转换过程D. 由CO2合成糖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暗反应阶段,首先,一分子的二氧化碳和一分子的五碳化合物合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下和ATP与H的协助下,一部分逐渐生成五碳化合物,另一部分生成糖类等有机物用14C标记CO2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中C的流动途径
12、。【详解】A.光反应必须需要光照、酶和色素参与,但不需要二氧化碳,A错误;B.暗反应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但需要能量、酶、ATP,二氧化碳只是原料,B错误;C.光反应中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与二氧化碳无关,C错误;D.二氧化碳中C首先固定在三碳化合物中,之后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可以用14C标记CO2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中CO2合成糖的过程,D正确。故选D。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11. 血管紧张素受体是一种膜蛋白。当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与该受体结合时,可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2+等,进而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例如使血管
13、壁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这所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 )A. 分隔细胞与环境B. 信息交流C. 控制物质的进出D. 具有流动性【答案】B【解析】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与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可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2+等,进而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例如使血管壁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所以选B。【考点定位】细胞膜的功能【名师点睛】解决本题一要注意细胞膜的功能具体有那三个(分隔细胞与环境、信息交流、控制物质的进出);二要注意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的区别;三要注意信息交流与控制物质进出的区别。12. 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以下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14、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需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详解】层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它容易挥发,因此用橡皮塞塞紧瓶口,A错误;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B错误;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并没有触到层析液,则滤纸条上分离出四条色素带,C正确;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失败,D错误。【点睛】抓住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判断本题的关键。13. 用有机溶剂提取、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不能证实的是A. 叶绿
15、体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B. 在层析液中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是不同的C. 分离得到的4种色素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D. 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用有机溶剂能提取色素,说明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A正确;用纸层析法能分离各种色素,说明色素在层析液
16、中的溶解度不同,B正确;分离得到的4种色素中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说明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C正确;该实验的结果能说明色素的种类及各种色素的溶解度大小,但不能说明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4. 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 降低室内CO2浓度B. 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C. 增加光照强度D.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答案】A【解析】【分析】在提高大棚作物
17、产量的过程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有机物的消耗;或白天的时候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室内CO2浓度等均有助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可以提高产量。【详解】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作用面积、增加光照强度、增大CO2的浓度、合理保持昼夜温差、适当提供充足的无机盐供应等等,A正确。故选A。15. 图表示某动物体内参与催化同一生化反应的两种酶所催化的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两种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不同B. 两种酶的催化功能均受到环境pH的影响C. 酶B能有效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A则不能D. 当环境pH为5时,两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相等【答案】C【
18、解析】【详解】A、据图可知,酶A适应的pH是4,酶B的最适pH是6,所以两者的最适pH不同,A正确;B、两种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不同,所以pH影响实验的反应速率,B正确;C、所有的酶的反应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D、两条曲线在pH=5时相交,所以两种酶在pH=5时的催化效果相同,D正确。故选C。【定位】酶的反应原理,酶的反应条件。【点睛】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需要适宜的pH,需要适宜的温度,在高温和强酸强碱条件下,酶会失活,一般酶的最适温度是37,最适pH为中性,除胃蛋白酶为152,胰蛋白酶是弱碱性,但是酶的温度过低时,酶不会失活,活性降低。16. 近年来,建设温室大棚来种植草
19、莓农户越来越多,既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也提高了收入。下列相关措施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的是A. 加盖蓝膜,阻止紫外光伤害植物B. 增施有机肥,缩小大棚内昼夜温差C. 薄膜上全天覆盖草帘,防止低温冻伤D. 增设日光灯,延长光照时间【答案】D【解析】加盖蓝膜,会导致光合作用可以利用的光照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A错误;增施有机肥,增大大棚内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薄膜上全天覆盖草帘,会阻断光线的进入,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C错误;增设日光灯,可以提高光照强度,提高光合速率;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D正确。17. 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与内质网B.
20、高尔基体与中心C. 线粒体与叶绿体D. 中心体与叶绿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详解】线粒体能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叶绿体把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高尔基体,内质网和中心体与能量转换无关故选C18. 正常情况下,液泡内pH比液泡外低,H+进入液泡的方式为A. 主动运输B. 协助扩散C. 自由扩散D. 被动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比较: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
21、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详解】由“正常情况下,液泡内pH比液泡外低”可知,H+进入液泡的方向是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实际例子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19. 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模糊不清,此时应该()A. 移动玻片标本B. 调节反光镜C. 调节细准焦螺旋D. 调节粗准焦螺旋【答案】C【解析】【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
22、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详解】A、换上高倍镜后,物像应存在于视野中,因此不需要移动玻片标本,A错误;B、调节反光镜可调节视野的亮度,不能调节物像的清晰度,B错误;C、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D、高倍镜使用的过程中,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D错误。故选C。20. 郁金香花朵的颜色十分鲜亮夺目,其亮丽的颜色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结构决定的()A. 叶绿体B. 液泡C. 线粒体D. 细胞质【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郁金香花朵的颜色十分鲜亮夺目,其颜色与细胞中含有的色素有关,而细胞中含有色素的
23、结构有叶绿体和液泡。【详解】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使得叶片呈现绿色,A错误;液泡中含有多种色素,使细胞显现不同的颜色,B正确;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色素,C错误;细胞质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范围较广,D错误。21. 如图中 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被称为动力车间,所有类型的细胞均具有B. 结构具有双层膜C. 核仁与的形成有关D. 结构和都仅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为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存在于动物细胞或者是低等植物细胞内;为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参与形成植物
24、细胞的细胞壁;为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详解】A、原核细胞和部分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A错误;B、结构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B错误;C、核仁与某种RNA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D、结构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中,核糖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D错误。故选C。22.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B.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C. 动物细胞融合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 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5、、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生物膜主要有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正是由于丰富的生物膜系统上附着着多种多样的酶,各种化学反应得以有序而高效的进行。在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方面,生物膜系统也发挥重要作用。【详解】A、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A正确;B、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B正确;C、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
26、误;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D正确。故选C。23.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B. RNA 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只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C. 高温可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但蛋白质不会变性失活D. 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1、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为核酸,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核糖核酸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7、高温、强酸、强碱均能使蛋白质空间结构被改变从而失活。【详解】A、蛋白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错误;B、RNA 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主要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少量分布在细胞核中,B错误;C、高温可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从而变性失活,C错误;D、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仍存在肽键,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D正确。故选D。24. 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答案】D【解析】【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
28、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3、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29、【详解】DNA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其完全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碱基(A、T、G、C)、磷酸,D正确,故选D。25. 在对离体的蛙心进行试验时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过程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盐溶液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A. 是细胞中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部分B.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 对维护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D. 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
30、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故选B。二、非选择题26.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如图所示的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过程,图中的物质 GTP 具有与 ATP 相似的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问题:(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囊泡膜的结构特点是_。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_系统。(2)由
31、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_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 T-SAN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细胞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_性,且需要 GTP提供_。(3)唾液腺细胞在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且不含核酸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答案】 (1).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 生物膜 (3). V-SNARE (4). 特异 (5). 能量 (6).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解析】【分析】图示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详
32、解】(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生物膜组成。(2)由图可知,囊泡上的V-SNARE蛋白和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特异性,需要GTP提供能量。(3)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唾液腺细胞在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中,参与囊泡运输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点睛】本题结合囊泡膜与靶膜融合
33、过程示意图,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识记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7.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中 A-C 表示某些物质,a-d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2)图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方式是_(用字母表示),若对该细胞施加呼吸抑制剂,图中受到抑制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用字母表示)。(3)图中能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用字母表示)。【答案】 (1). B磷脂双分子层 (2). bc (3). ad (4). b【解析】【分析】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糖蛋
34、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细胞;b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细胞;c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出细胞;d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详解】(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2)图中b和c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若对该细胞施加呼吸抑制剂,会减少能量的供给,抑制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图中ad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3)C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氧
35、气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及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28. 如图为人体细胞呼吸代谢途径示意图。请回答:(1)葡萄糖通过细胞膜上的A_协助进入细胞,在_中生成丙酮酸、H并释放少量能量。(2)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丙酮酸进入_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成B_。(3)正常细胞中的 P53 蛋白可以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途径。癌细胞中的P53 蛋白功能异常,使细胞呼吸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产生大量B。据此推测癌细胞中_(填写序号,多选)。a无氧呼吸速率增强b积
36、累了大量的丙酮酸c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增大d有氧呼吸速率增强【答案】 (1). 载体蛋白 (2). 细胞质基质 (3). 线粒体 (4). 乳酸 (5). a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经酶催化成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经酶催化成二氧化碳、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和氧气经酶催化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1)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进入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H并释放少量能量。(2)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丙酮酸
37、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而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3)癌细胞中的P53蛋白功能异常,不能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使细胞呼吸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产生大量乳酸,说明癌细胞中无氧呼吸速率增强,有氧呼吸速率减弱;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丙酮酸没有大量积累,该过程中不释放能量,而细胞代谢需要能量,所以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增大,即ac正确,bd错误。【点睛】人体细胞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经酶催化成丙酮酸、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H经酶催化成乳酸,无能量产生。29. 为了从三种微生物中获取
38、碱性淀粉酶,某兴趣小组制备了三种微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实验(溶液中酶浓度相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所示:试管1试管2试管3pH=8缓冲液(mL)111甲提取液(mL)0.8乙提取液(mL)0.8丙提取液(mL)0.8淀粉溶液(mL)222各试管放入45的恒温水浴中保温适宜时间取出,上述三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颜色深浅程度+-+(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无关变量有_(写出两种);(2)本实验应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PH=8的缓冲液1 mL 和_,对照组的颜色变化深浅程度为_(用+或-表示);(3)根据上述结果,三种淀粉酶活性最强的是_;(4)本实验还可
39、以用_试剂检测生成物来判断实验结果。【答案】 (1). 淀粉酶的种类(不同来源的淀粉酶) (2). 各组间 PH 、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 (3). 蒸馏水0.8 mL、淀粉溶液2 mL (4). + (5). 乙 (6). 斐林【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的种类(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因变量是淀粉的剩余量,用滴入碘液后颜色变化的深浅程度表示。【详解】(1)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的种类(不同来源的淀粉酶);无关变量有各组间的pH、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2)本实验应增加一组对照试验,对照组应加入pH=8
40、的缓冲液1mL和蒸馏水0.8mL、淀粉溶液2mL,对照组没有淀粉酶,淀粉不会被水解,对照组的颜色变化深浅程度为+(或多于+)。(3)根据上述结果,只有乙组淀粉被分解完,三种淀粉酶活性最强的是乙。(4)淀粉被淀粉酶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本实验还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来判断实验结果。【点睛】本题以淀粉酶为素材,考查实验设计及分析,意要考查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30. 草莓是盐敏感植物,盐胁迫会影响草莓产量。科研人员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利用盆栽法分别研究钙盐和钠盐对草莓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
41、下,请回答: 不同盐胁迫对草莓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处理叶绿素a(100 mmol/L)叶绿素b(100 mmol/L)对照组1.2760.678NaCl1.1100.551CaCl21.0780.536 (1)草莓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_上。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_不同,因而扩散的速率不同。(2)表中结果显示,两种盐胁迫会使_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为碳(暗)反应提供的_减少。(3)根据图中显示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分析,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_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阶段。其中_溶液的影响更大。(4)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盐胁迫影响了_,使光合作速率下降,进而影
42、响草莓的产量。【答案】 (1). 类囊体膜(基粒) (2). 溶解度 (3). 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叶绿素) (4). ATP和H(NADPH) (5). CO2的固定 (6). 碳反应(暗反应) (7). CaCl2 (8). 叶绿素含量和CO2的吸收量【解析】【分析】草莓是盐敏感植物,盐胁迫会影响草莓产量。图示为钙盐和钠盐在不同盐浓度下对草莓气孔导度的影响;表格为为钙盐和钠盐在不同盐浓度下对草莓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详解】(1)草莓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其原理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而扩散速率不同。(2)根据题中表格可知,两种盐胁迫会使
4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下降,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减少。(3)根据图中显示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暗反应阶段,根据图像可知, 随着浓度的增加,CaCl2溶液实验组的气孔导度越来越小,所以CaCl2溶液的影响更大。(4)综合以上研究可知,盐胁迫影响了叶绿素含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使光合速率下降,进而影响了草莓的产量。【点睛】光合作用速率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1)光强度: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光饱和点后,即光强度再增加光合速率也不会增加。(2)温度:光合作
44、用是化学反应,其速率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光合作用整套机构却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高则酶的活性减弱或丧失,所以光合作用有一个最适温度。(3)二氧化碳浓度: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会使光合速率加快。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31. 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等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原因,没有关注到胃内细菌的作用。1982 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和马歇尔发现并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他们尝试用能杀菌的抗生素治疗这些胃病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由此他们指出,感染幽门
45、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但是他们的这一结论并未得到认可,因为人们一直普遍认为,胃内的酸性环境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胃内是一个无菌的环境。1984 年,马歇尔自己以身试菌,喝入幽门螺杆菌菌液进行实验观察。此后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观察充分证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沃伦和马歇尔的研究及其结论终于得到认可,他们因此获得了 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目前,13C 呼气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之一。其做法是:让病人服下一定量的 13C - 尿素,约 30 分钟后收集待检者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13C
46、O2 。为了研究 13C 呼气检测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同时用在胃镜下取胃粘膜活组织样本检测的方法和 13C 呼气检测法,对 82 例胃炎患者进行了检测。胃镜活检的结果是:82 名患者中有 48 人感染幽门螺杆菌。13C - 呼吸检测的结果是:82 名患者中共有 35 人 13C 检测为阴性,即未感染幽门螺杆菌;47 人 13C 检测为阳性,即感染幽门螺杆菌。同时,这 47 人胃镜活检结果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请回答:(1)从细胞的结构上分析,幽门螺杆菌和人体细胞最主要区别是_。(2)马歇尔进行自身人体实验,以证实胃炎或胃溃疡的病因,他的研究思路是: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性胃溃疡,则说明幽门螺
47、杆菌可以_,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3) 13C -尿素呼吸检测的原理是:患者消化道细胞内_(填有或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 13CO2 仅来自_(物质),该反应过程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体细胞的呼吸过程。(4)和胃镜活检方法相比,13C - 尿素呼吸检测的准确率为_(用分数表示),说明该检测方法是可靠的。【答案】 (1).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 在胃中生活 (3). 无 (4). 口服的 13C -尿素 (5). 不属于 (6). 47/48【解析】【分析】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以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拟核,也
48、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详解】(1)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人体细胞是真核细胞,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胃炎或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而杀菌,所以沃伦和马歇尔最初尝试用抗生素治疗胃炎和胃溃疡,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性胃溃疡,则说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中生活,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3)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原理是:患者消化道细胞内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13CO2仅来自口服的13C-尿素,该反应过程不属于人体细胞的呼吸过程。(4)和胃镜活检方法相比, 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准确率为 47/48,说明该检测方法是可靠的。【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