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二轮精选练习(岳麓版,含解析):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1、武昌起义后至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期间,立宪派所起的作用有( ) 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壮大了革命声势分化了革命力量促使革命党人妥协 ABCD 【答案】B2、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
2、的大势所趋【答案】【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西方列强在辛亥革命后先是支持清政府,转而支持袁世凯,B项错误;清政府驻荷兰一国的代办不能代表清朝全部的驻外大臣,C项错误。3、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在设计辛亥革命在福州展览时,计划分为四个板块: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与革命前夕的福州黄花岗上的英烈_中山莅榕、八闽生辉。下列符合第三板块主题的应该是()A四川保路风云激荡 B武昌首义福州光复C约法颁布民国荣光 D提倡国货福州先行【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词辛亥革命在福州,福州为福建省省会,而保路运动发生在四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在南京,地点不符,故A、C项错误;始于民国初年日本向
3、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武昌首义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故B项正确。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D5、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历史事件()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历史材料、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武汉义旗”中的“武汉”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于武汉地区;“天下应”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各省
4、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因此可知该事件指的是武昌起义。6、“五四运动比较准确的表述就是:这是一场志在革故鼎新、走向自由民主的社会运动,然而,在国际时局和学生运动中激发出来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推动下,这场运动最终是失败的。”材料意在说明A.爱国主义改变五四运动的走向B.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五四运动的爆发具有多种因素D.五四运动实现了自由民主的宣传【答案】A7、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历史上许多伟大事件彷佛是一块又一块路碑,它们记载着社会发展的里程、前驱者的劳绩和继续行进的去向,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这样一块丰碑。”此言论主要基于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
5、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经济结构巨变 促进了社会生活近代化A B C D【答案】B8、武昌起义之后,广州地方商绅要求光复广东的请愿活动被两广总督张鸣歧驱散,革命党则暗杀满族将军并组织民军向广州进发,广州商绅再集会选举张鸣歧为新政府都督,不料张鸣歧已逃出广州。广东光复的过程说明()A商绅斗争目标不同于革命党人 B革命党暴力活动得到了商绅支持C当时封建统治的支柱是商绅阶层 D各阶层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相同【答案】D9、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
6、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题干反映在谣言的背景下,致使汉族士兵加入革命,说明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A、B、C各项无从反映。10、辛亥革命的性质是()A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B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A11、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C革命缺
7、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答案】C12、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答案】A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它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20世纪初,孙中山阐发了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的内容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故二者的共同任务是推翻清政府,选A。13、1901年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
8、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C14、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铲除了封建帝制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D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答案】A15、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是( ) A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B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C政府内部有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D没有
9、采取措施扫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 【答案】D16、将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相比,正确的表述是 A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都改变了国家的政体C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D变革社会的方式基本相同【答案】B17、下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者形象地说明了清政府 A挽救统治,改善民生 B鱼肉百姓,洋人朝廷 C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D官逼民反,统治崩溃【答案】B18、“共和”、“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对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
10、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 B C D【答案】D【解析】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故应排除,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故不属于该时期的原因。也要排除。19、五四运动中,在北京领导学生运动的是()A毛泽东 何叔衡 B周恩来 董必武C李大钊 陈独秀 D王尽美 邓恩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史实。五四运动中,在北京领导学生运动的是李大钊、陈独秀,故选C。20、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中指出:“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这表明其根本目的是()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答案】
11、D【解析】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尊孔复古,并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其“尊孔”的根本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做好舆论准备。21、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材料二 那时(1894年),中国遭受列强侵凌,国势疲弱,面临“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险,孙中山有感于此,呼吁国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重建辉煌孙中山期望:四万万人一切平等,人民之事,人民共同治理。在这个新的社会里,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官吏都是人民的
12、“公仆”创造出一种“各种制度上所未有”“学说上也不多见”的“破天荒的政体”,成为世界上的“头等民主大共和国”孙中山期望,既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的“善果”,又要避免其“弊端”和“恶果”,消灭贫富悬殊,实现民生幸福,共富、均富,不仅国家富强,而且家给人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安乐园”。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
13、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10月9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时期 “中国梦”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当时的“救国梦”。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他的“救国梦”。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时期 “中国梦”产生的原因。 (3)用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史实论证“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14、”这一论断。【答案】(1)梦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大同社会。原因:小农经济初步成长;封建国家一统局面基本形成;儒学主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2)孙中山的“救国梦”:振兴中华;民主共和;民生均富。原因:民族危机和封建专制造成的中华文明的衰落;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评价:孙中山的“救国梦”集中体现在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中,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望,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是爱国的、进步的;但其“救国梦”仍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是无法实现的。
15、(3)抗战胜利前: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保障;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根据地以“三三制”为原则建立民主政权,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l945年,中共七大召开,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抗战胜利后:参加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反映了全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愿望;进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之路。22、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答案】从领导力量看,辛
16、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起初抱有幻想,希望帝国主义赞助中国革命,当革命取得某些胜利时,又立即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既得一切特权。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但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实行。“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从运动的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来看,辛亥革命虽然有很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革命派惧怕工人、农民不敢发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
17、众去进行的革命斗争。而“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全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男女老幼都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巨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上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从结果和影响方面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度,但让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作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23、文明碰撞与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意大利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
18、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材料二 18世纪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海国图志 民报及孙中
19、山题词 新青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中西文明的碰撞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答案】(1)变化: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中西文化交融)。(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影响:给中国带来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中国的近代
20、化进程。(3)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中西碰撞带来的影响。这主要从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带来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方面的影响来回答。第(3)问,主要考查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与态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即可。它的趋势要从人们认知的角度来回答。24、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中国现代化历程是始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还是
21、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观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1)你认为中国现代化开始于哪一时期?你的依据是什么?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它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自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根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进步性。史料研习是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技能,分清原始史料、史料解释
22、、历史评价等三类内容在历史研究中很有必要,请按这三类标准对材料中数字序号标示的内容进行分类。材料三 1933年7月申报月刊在创刊周年纪念之际发行特大号,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针时这一问题,编者明确写道:“须知今后中国,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当时各种现代化思想相互碰撞,其中以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原因以及表达对其向往的较为醒目。-申报月刊第2卷第7号(3)材料表明,1933年对现代化的讨论出现新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倾向的世界原因。材料四 对于中国现代化探索道路问题,毛泽东很早就有思考,在1937年6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
23、,明确谈到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1期(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答案】(1)任选其一说明依据。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世界,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创办洋务企业,近代工业起步。维新变法:提出改良政治,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四运动:民主、科学观念不断发展,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说明:只提出观点,没说明依据
24、的不得分。)(2)进步性:以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3)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4)政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经济:新中国处理后,把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收归国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1919年5月18日)中提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
25、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事实上讲,试问这几年以来哪一件不是借着国民意思四个大字不受法律制裁才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因此,他说:“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材料二反对梁漱溟的意见很快占了上风。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点:一是北京晨报刊发文章学生事件和国家法律问题,认为法律应该为正义事业服务。文章说:“我们人类现在既已承认学生运动是合乎正义的,国家和法律也应该跟着我们人类往一条路上走。那些道德上承认,法律上不承认的话,是野蛮时代的法律,专以维持秩序作目的的这种法律观,单是救济人治之弊的,在现在的国家内实在没有什么功用。”二是蓝公武发表
26、题为评梁漱溟君之学生事件论的文章,认为群众的正义行动可以侵犯个人自由。蓝公武在文章中说“梁君说无论什么人,有他的自由,不许他人侵犯,这话本来极是。可是侵犯人的,要是出于群众的行动,那就不能有这样的说法了。法国在欧战初起的时候有个极有名的社会党领袖,因为主张和平,被群众打死,后来并没有发生法律上的问题。这种事情实例不知有多少。”(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选择材料中某一方的观点作为主题,结合史实简要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答案:(1)焦点:是不是性质正义就可以不择手段;如何处理国民公意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8分)(2)评述:略【解析】第(1)题抓
27、住“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借着国民意思四个大字不受法律制裁才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即可解答。第(2)题答题思路:观点一,爱国也须守法。应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公民道德的建立角度入手论述。观点二,救国不拘小节。可从反帝反封建任务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入手论述。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28、。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 民报发刊词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康有为说:“吾用法国责任内阁之制,则总统、总理日相争轧,黎宋卿、冯华甫、徐菊人之与段祺瑞,至于之战德国、战湖南。甚至于军事二十一条与日本为争具,前几亡国,后起争裂,幸而德败美胜,日本解约,否则中国亡之久矣。此法国共和制之不可行也。瑞士七总裁制广东行之,岑、伍、孙、唐争祸至今,瑞制又不可行矣十二年来号称共和,而实共争、共乱、共杀,以召共管而已。”因此,他认为民国是以“
29、秦始皇专制之戮,而冒称共和”。材料四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90周年诞辰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材料五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论断,明确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犹如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在中国上空飘浮着的“左”倾阴霾。(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和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孙中山为解决
30、民生问题先后提出了哪些主张。 这些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中国共和制度无法实现的原因。(4分)(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原因。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4分)(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答案】(1)主题: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主张: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3)实施责任内阁制,导致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矛
31、盾,内战不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七总裁制”实践最终失败;北洋军阀打着“共和”旗号,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与材料相关,言之成理即可)(4)原因: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都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表现:完成了民主革命,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5)主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即可作答。第(2)问,孙中山在民生方面的主张要依据历史阶段(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作答,根本原因从中国社会性质方面思考。第(3)问,紧扣材料三,从责任内阁制、列强的侵略、仿行瑞制等方面回答即可。第(4)问,“原因”从两者的共同的任务,即反帝反封建这个角度来分析,“表现”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5)问,要联系所学知识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