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二轮精选练习(岳麓版,含解析):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答案】D【解析】秦始皇建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表现之一,因此南海郡要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并不是郡守的封地,故选D。2、严格
2、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答案】B3、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唐朝的()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六部【答案】A4、下面两幅图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答案】A5、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答案】A【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鲁和晋”都是分封制之下的历史产物,本题关键在于是为学习中国早期政治
3、制度补充一些基本知识点。 6、下列先秦时期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夏 东周 西周 商A B. C. D.【答案】C7、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8、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认为汉朝制度不成熟、不完善,所以要进行变革B汉武帝欲变革制度以传后世C汉武帝变更制度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D汉武帝
4、认识到出师征伐将劳民伤财【答案】9、在周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项。A项和B项知识错误,D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绝对,故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
5、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运用比较论证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分封制。10、宋、明以来中国历史存在大量“官无封建,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有史料载,胥吏们“父以传子,兄以传弟,钱粮出入,尽归掌握”。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宗法制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实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C.导致国家组织能力被严重地削弱 D. 使得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往往阻力巨大【答案】A【解析】古代官吏分离,官以科举出身擅长经史辞章,财税经济司法方面却难有所长,只能委之于吏。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常升迁、调防官员,但吏却不升迁、无调防。地方财税经济司法实际上一向都操在吏的手中,吏往往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和利
6、益集团,一旦国家面向财政税收进行改革,就会触及“吏”的根本利益,遭遇巨大阻力。这一状态下的国家组织也很松散,难以形成强大合力,BCD正确。此现象不能反映分封制作为一种制度的实际存在,A不正确。11、一位史家指出:清朝平定台湾之后,一方面推行治台政策;另一方面也企图湮灭明郑时期的事迹。下列何者最能符合消灭明郑统治纪录的意图?A.改东宁府名为台湾府 B.移入官兵以分防台湾 C.划界封山以阻隔番汉 D.颁布条例以管理移民【答案】C12、历史学者郭蕴静认为:“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以下各项说法可
7、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明朝推行“海禁”政策 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德国颁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A.B.C.D.【答案】D13、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 )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B.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D. 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4、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指出: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
8、由全体人民掌握。最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答案】 D15、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答案】B16、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指出:“由于秦始皇完全彻底的改革,中国先秦时代的传统包括各种地方传统遗失大半”。这一“改革”指的是()A灭六国 B修
9、长城 C建立大一统体制 D称“皇帝”【答案】C 试题分析:为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与直道;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秦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夺九原河南,设置34县,建立九原郡。由此判断出这一“改革”统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7、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是因为( )A、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充任 B、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C、军国大事全凭皇帝一人裁决 D、解决了相权影响皇权的问题【答案】C18、如果沿
10、着下图的史实续写历史,那么下列史实你认为可采信的是( )A“临朝不理政”的君主出现B政府各部门独立平等、相互制约C首相由议会选出,但对皇帝负责D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代议制诞生【答案】D【解析】本题以历史绘画为材料切入,考查对德意志代议制的理解。解答关键需要理解观察图片判断反映的历史史实,然后结合题意解答。从图可以理解是德意志统一后,普鲁士国王加冕建立的德意志帝国,随后颁布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D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了英国代议制的特点;B项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特点;C项反映了法国代议制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19、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职的表述正确的是三公是指丞相、御
11、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负责监察百官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汉朝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 【答案】B20以下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答案】D【解析】禅让制于夏启时期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周代不可能实行禅让制,所以不选。故选D。【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
12、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
13、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答案】(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杯酒释兵权;设“三衙”
14、统兵,枢密院调兵,使统兵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看法:阻止了地方割据,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靖康之变,北宋被金灭亡。(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4) 职能:跪受(奏)笔录,将皇帝的旨意传达到中央各部门或地方大臣去执行 说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2、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
15、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
16、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
17、: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政治民主化逐步发展的过程。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主要有技术、资金、市场、劳动力和制度保障等。第(2)问从8世纪7080年代可以判断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而其保守根据材料二、三可知,虽然这一时期确立议会主权,但是仍然是贵族政治,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无法参与。第(3)
18、问由“1830”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是1832年议会改革,这一时期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向贵族政治发起挑战。第(4)问由上述材料可知,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进行又推动了政治民主化。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
19、“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尽管这种现象是局部地区的情况,但它表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也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上)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79年,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
20、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第二年,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采取来料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吸收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后来,在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下)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近代史上中国是怎样加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2)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世界市场外的最主
21、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二,1978年后中国加入世界市场和前次相比,在方式上有何不同?这两次加入世界市场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两次加入世界市场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答案】(1)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得侵略特权。向中国倾售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2)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禁运政策。(3)主动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逐步加入世界市场:而前者是被迫开放,多为城下之盟。区别;前提不同,前者清政府丧失独立和主权的前提下加入;后者是在国家独立、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加入。
22、(4)近代加入国际市场影响:促进然经济解体主权遭到破坏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现代加入国际市场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的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24、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张学良与国民政府开始接近以来,关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逾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此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未超过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他任何国家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1932年11月20日日本政府发表的意见书材料二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是内忧外患相通之时,一方面内有狂暴的土匪,天天拼命地杀人放火;另一方面
23、外有日本帝国主义,天天向我们猛烈地侵略,日寇敢来侵略我们的土地,甚至公然要灭亡我们整个国家,就是我们国内有土匪扰乱,不能统一。 -1933年5月蒋介石的文章请回答:(1)材料中的“土匪”指的是什么? (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日本与蒋介石各是怎样的解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解释?(3)你认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答案】(1)指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2)日本认为事变是因张学良与国民政府“对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迫使日本“自卫”而发生的; 蒋介石则认为是由于“国内有土匪扰乱,不能统一”,使日寇趁机侵华。两者都极力用言辞掩盖事实真相,前者为侵略行径狡辩,后者为其不抵抗政策辩护。(3
24、)转嫁国内阶级斗争的视线,通过掠夺中国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的创伤,实现其“大陆政策”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真实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日本与蒋介石各是怎样的解释?材料已经有详细的讲解,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解释?主要从他们的目的来考虑。第(3)问,原因主要从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分析。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871 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10岁的)詹天佑报了名,并以出色的成绩,通过了选拔考试(1872年)横渡太平洋,远赴美国1873 年
25、,詹天佑进入康涅狄格州的“海滨男生学校”补习,主要课程是学习英语和了解美国的风俗习惯。校长夫人玛莎诺索普是詹天佑十分尊敬的一位美国教师经常鼓励詹天佑,建议詹天佑进入耶鲁大学读理工科。后来詹天佑听从了她的劝告,进入耶鲁大学攻读理工科,为他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78年)他以全班第一、全校第二的优异成绩结束了高中的学业。同年,詹天佑通过极其严格的考试,考入了耶鲁大学的雪非尔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专科学习。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詹天佑成绩依然是名列前茅 面对着西方高度的物质文明,詹天佑的心被强烈地震撼着,他更感到自己肩上承受着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期望,更坚定了他学好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振兴中华的
26、信念和决心。1881 年5 月,刚满 20 周岁的詹天佑,完成了耶鲁大学本科的学业,获得学士学位。他用半年多时间写出来的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的研究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1881 年8 月,120 名留美学生,除在美病逝 3 人,先期归国若干人,其余 105 名学生全部启程返回祖国,其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两人获得了学位。张寿武詹天佑 材料二 (1903年),十四岁(的李四光)由黄冈到武昌投考当时按新学制开办的高等小学堂,学习两年,成绩优异,由湖北省选派去日本留学。到达日本后,李四光先到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结识了宋教仁、马君武等。1905年夏,孙中山来到东京,联合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宋、马、李
27、三人都参加为首批入盟会员。李四光年龄最小。孙中山见他年轻,赠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孙中山的勉励,对李四光此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有深远的影响。1907年7月,李四光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机械。他原意在回国后为中国制造船舰,一雪甲午战败耻辱。1910年7月毕业回国,愿望一时不能实现,被派到武昌昙华林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员。同时还与当地革命团体保持联系。按当时清政府规定,留学生归国后还必须到北京参加由学部主持的考试。1911年秋,李四光来到北京,参加考试完毕,尚未发榜,正值辛亥武昌起义爆发,湖北成立军政府。李四光迅即赶回武昌,被军政府委任为理财部参议。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
28、府成立。李四光被推选为湖北实业司长。他率领当时实业司人员,为接管、恢复、调整和筹划武汉工业厂矿建设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李四光于7月毅然辞去实业司司长职务。此时他感到中国革命一时还难成功,“不如趁自己年龄还不大,再读十年书,为将来建设中国准备一份力量”。他得知临时政府稽勋局有公费派革命党人出国留学的消息,他也提了申请。经北京临时政府同意派去欧洲留学。1913年,李四光到达英国,进入伯明翰大学。预科一年中他主要集中精力学好英文,并加强数理基础。一年后入采矿系。随后感到采矿必先找矿,找矿要懂地质,再转入地质系。1917年地质系毕业,留校继续进行地质研究。1918年6月获得伯明
29、翰大学授予的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到阔别七年的祖国。黄孝葵、张祥光李四光上述材料反映出詹天佑和李四光两人在经历上有何相似之处?体现了哪些相同的精神品质?李四光又有哪些明显不同于詹天佑的经历? 【答案】相似之处:少年时期即以优异成绩考取官派留学生;都有在国外长期学习、生活的经历;学习上都有很强的目的性,都选择了理工科作为自己的专业并获得学位;留学期间都碰到了对自己一生影响深远的长者;最后都选择了学成回国报效国家。精神品质:刻苦求学,追求卓越;尊重科学,勇于探索新知;立志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不同:先留学日本学习造船机械,后继续到英国深造,进行地质研究并获得硕士学位;除专注学业外,还受到资产阶
30、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从事革命活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答案可从材料中直接获得,解题时注意文字的简洁明了并依据设问逐一作答。26、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答案】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守旧贵族的反扑,商鞅枉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解析】本题涉及到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问题。方法之一是将变法者的个人命运与变法本身分离开来。不以个人成败作为判断改革效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