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选修6(人教版)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读下图,分析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20世纪90年代经常出现断流,其形成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地球自转速度加快,白昼时间变长黄赤交角缩小,太阳直射点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A BC D解析:河流水量的变化与河水的补给与支出有关。答案:D2图示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A毁林开荒,森林大量减少B草场退化C流水冲蚀,水土流失严重D生物多样性骤减解析: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会导致河水的补给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导致河水的支出增加。
2、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不合理的放牧极有可能造成草场的退化。答案:B读图,完成35题。3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物理风化 D化学溶蚀4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哪个区域()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B我国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5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解析:第3题,西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从图中也可看出,风蚀引起的土地退化所占
3、的比重最大,所以选B项。第4题,与西亚地区相似的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第5题,造成土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樵采所造成的植被破坏,所以为避免土地退化,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答案:3.B4.C5.C6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a位于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填图中代号)。工程所在区域的主
4、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建设防护林的条件。解析:(1)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防御洪涝灾害在河流中下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3)根据图中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的位置分布,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和,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4)、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
5、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cd(2)风力作用(3)土地荒漠化 (4)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1.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答案:C读以下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2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
6、原因是风力作用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 B C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活跃的地区A B C D解析:本题组全面考查了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后果,以及生态建设等知识。图中B、C区域都表示的是土壤侵蚀,其中B为山地丘陵地带,要更严重一些;A所在的云贵高原由于土层薄,水土流失易造成石漠化现象。D位于西北干旱区与东部耕作区之间,而E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区,环境问题不同,
7、两者生态建设的意义自然不同。结合图例可判断南方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较大,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多发区也是人类活动强烈区,说明人为原因是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答案:2.B3.C下面表格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46题。4下列四个地区及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连线正确的是()地区水土流失寒潮土地荒漠化酸雨A.浙江B内蒙古C广东 D重庆答案:D5下列措施中对治理类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积极作用的是()A沿海防护林工程 B南水北调C西电东送 D建青藏铁路答案:C6四种环境问题中,有一种基本不影响广东,其原因是()A森林覆盖率高B降水少C位于沿海
8、地区,降水量大D纬度位置低,重重山岭的阻挡答案:D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79 题。7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8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9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以及本区气候干旱(季节性河流)夏季蒸发旺盛,最容易出现盐渍化现象。第8题,从材料中所给的纬度及图例时令河等可以推出本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带,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水分条件是限制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
9、9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甲地位于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故A项错,乙地可能出现盐碱化现象故B项错,丙、丁两地位于下游地段水量减少,植被减少退化,产生荒漠化,故D项错误,C项正确。答案:7.D8.B9.C读以下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011题。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10、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比宁夏少点;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这是造成其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C11保护和恢复西北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 BC D解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了不易恢复,因此在开发建设中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减少对林草的开发,还可实行生态退耕,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不可能减少对资源的开发。答案:A12阅读下图,完成(1)(3)题。(1)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
11、发的次生环境问题。(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3)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解析:第(1)题,A位于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这里人口密集,过垦严重,降水丰富,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为石漠化或土壤贫瘠。第(2)题,两地都面临着土壤侵蚀问题,但B地更严重些,和这里的丘陵地形、城市密集、土地的生产力高有关。第(3)题,D区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的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E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易受侵蚀,该地的森林作用主要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答案:(1)土壤侵蚀。石漠化(或土壤贫瘠)。(2)
12、B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3)D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3近十年来,中国革命的“红都”志丹县,面对“群山恶水”,奋发图强,实现了由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题。材料一陕西省志丹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19972010年志丹县工业产值以及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变化示意图。(1)这里的“群山”是指_;“恶水”是指_。(2)志丹县自然带属于由_向_的过渡地带。(3)试指出志丹县从农业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并分析促使其转型的原因。(4)指出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的变化趋势,
13、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志丹县综合整治的措施。解析:本题是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作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群山恶水实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和黄河支流的反映,第4小题中读图归纳其波动趋势,得出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崎岖不平的丘陵只流沙,不流水的含沙量大的黄河支流(2)森林带草原带(3)转型时期:20022006年原因:石油资源的开采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4)发展趋势:总体波动、良性协调发展措施和方法: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建设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沙林;改变工业过于单一的局面,延长石油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其他产业;减少石油开采和加工对植被的破坏,加强治理三废,减少环境污染;开展河流治沙、治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