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开区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TP、RNA和DNA中均含有核糖B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葡萄糖是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
2、正确的是()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5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这种细菌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
3、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D该菌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7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表中数据为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其单位为Lg1h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植物器官呼吸速率(O2)植物器官呼吸速率(O2)胡萝卜根25大麦种子(浸泡1
4、5h)胚715叶440胚乳76苹果果肉30叶266果皮95根9601480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的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8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C艾滋病患者比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大D癌症病人的体细胞中没有抑癌基因9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B细胞内有些酶活性
5、降低C细胞内水分减少D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增殖过程均会出现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B细胞分化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时会有大量细胞的衰老D只有癌变的动物细胞中才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1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同时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2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
6、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13对图1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A图2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下列关于水稻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
7、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B将不同品种的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二倍体杂交水稻C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D二倍体水稻幼苗经秋水仙素或者低温诱导,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15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4:1:4B4:4:1C1:4:4D1:2:1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细菌在接触
8、抗生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个体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1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与特定抗原结合D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18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只要接触过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就可能长时间记住该抗原的特征C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免疫过弱引起的19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
9、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二者均可以存在内环境中20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结构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D当以适宜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正转负21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下列关于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而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B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合成都不需要核糖体C与乙烯利相比,生长素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D生长素
10、和乙烯利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22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23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
11、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4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4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25研究人员在不同光照和含水量条件下,对番茄叶肉细胞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C3的最大消耗速率及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C3的最大消耗速率(umolm2s1)有机物含量(gL
12、1)正常光804.4631.71.9403.9725.41.6弱光804.0711.21.2403.7311.81.4(1)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分布 上,测定光合色素含量时,常用(试剂)提取光合色素C3的消耗发生在(场所)(2)弱光下叶肉细胞中(色素名称)的相对含量有所升高,但是C3的最大消耗速率却明显降低,究其原因是弱光下产生的(填物质名称)减少限制了暗反应依据上表,为了减少弱光下番茄产量的降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3)除表中所列条件之外,影响番茄产量的外界因素主要有(至少列举2条)26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请回答相关问题:(1)正常机体中,若甲状
13、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调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的同时(激素)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作用(2)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属于反射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3)若抗体结合到自身红细胞上,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并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4)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
14、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填“兴奋”或“抑制”)27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未分解叶与半分解叶),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
15、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处理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最为喜好(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28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基因组合D、H同时存在(D_H_型)D存在、H不存在(D_hh型)H存在、D不存
16、在(ddH_型)D和H都不存在(ddhh型)花纹颜色野生型(黑色、橘红色同时存在)橘红色黑色白色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乙:橘红色橘红色F1:橘红色、白色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2)乙组后代F1中既有橘红色无毒蛇又有白色无毒蛇,说明乙组亲本的基因型是(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条(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白色个体的亲本组合为,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29阅读如下资料:资料甲:科学家将
17、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了转基因烟草资料乙:T4 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资料丙:植物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 和B 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资料甲属于基因工程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的方法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 和在培养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
18、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2)资料乙中的技术属于 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 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 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的肽链的 序列发生了改变(3)资料丙属于细胞工程范畴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酶去除细胞壁,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这种杂种植株也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开区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
19、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TP、RNA和DNA中均含有核糖B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葡萄糖是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根据能否水解或水解产生的单体的数量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中的核糖是RNA、ATP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纤维素、淀粉、糖原属于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细胞膜上的糖,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
20、成糖脂【解答】解: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错误;B、有的糖类是结构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B错误;C、细胞膜上的糖,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D、纤维素、淀粉、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区分识记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
21、析】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另外还含少量的糖类,脂质中以磷脂为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解答】解:A、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承担,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错误;C、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C正确;D、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因此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
22、考查细胞膜的相关知识,对细胞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只有乳酸内质网是脂质等有机物的“合成车间”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胰岛素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其转录场所是细胞核【解答】解:A、乳酸是无氧呼吸产生的,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
23、、雌激素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B错误;C、血红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D、胰岛素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其转录的场所的细胞核,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和场所、识记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功能,掌握胰岛素基因的存在部位,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
24、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苯酚品红染液常用作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形态的染色剂,所以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A正确;B、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错误;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而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因此不适宜用于该实验,C错误;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但不
25、能用于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和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这种细菌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26、质和细胞核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D该菌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
2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解答】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B、该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错误;C、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D、该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
28、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促反应的原理【分析】读题干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影响因素、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然后梳理基础知识,最后分析选项,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解答】解:A、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B、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错误;C、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D、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
29、故选:B【点评】此题酶的作用本质、影响因素等知识,综合考查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难度适中7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表中数据为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其单位为Lg1h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植物器官呼吸速率(O2)植物器官呼吸速率(O2)胡萝卜根25大麦种子(浸泡15h)胚715叶440胚乳76苹果果肉30叶266果皮95根9601480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的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
30、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分析,要把握住实验的结果是由于变量导致的【解答】解:A、胡萝卜的根和叶的呼吸速率不同,苹果的果肉和果皮的呼吸速率不同等,得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A正确;B、根据表格种子胚的呼吸强度比较高,说明种子胚代谢比较旺盛,需要能量比较多,B正确;C、呼吸作用需要水的参与,而且生化反应也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C正确;D、呼吸速率的大小可反映某生物体代谢活动的强弱,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的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也与功能有关,比如种子胚和胚乳就不一样,并且呼吸作用是由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所以温度对
31、呼吸作用有很大影响,还有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也是影响呼吸速率的条件,D错误故选:D【点评】实验的把握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导致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就是那个变量,本题的变量是不同植物器官8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C艾滋病患者比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大D癌症病人的体细胞中没有抑癌基因【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此外,患癌症
32、的几率还与年龄、免疫能力等因素有关【解答】解:A、癌症不是传染病,接触癌症病人不会增加细胞癌变的几率,A错误;B、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是致癌因子,此外还与年龄等因素有关,B错误;C、艾滋病患者比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大,因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差,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癌细胞,C正确;D、癌症病人的体细胞中也有抑癌基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不仅要求考生识记引发细胞癌变的外因和内因(根本原因),还要求考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理解细胞癌变除了与致癌因子有关外,还与人的心理、年龄及免疫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9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33、()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B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C细胞内水分减少D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癌细胞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解答】解: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而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是癌细胞的特征,所以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衰
34、老和癌细胞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增殖过程均会出现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B细胞分化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时会有大量细胞的衰老D只有癌变的动物细胞中才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
35、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解答】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不会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B错误;C、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是机体内细胞普遍衰老导致的,因此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时会有大量细胞的衰老,C正确;D、正常动物细胞中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和细胞增殖等知识
36、,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同时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
37、: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A错误;B、应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B错误;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D、
38、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因此该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12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本题是对基因的转录和反应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该图中多肽链合成的特点是边转录边翻译,一条mRNA链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并进行翻
39、译【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并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A正确;B、RNA中无碱基T,而含有碱基U,因此在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U配对,B错误;C、由题图可知,mRNA翻译可以得到多条肽链,C错误;D、由题图可知,该题图显示的肽链的合成过程是边转录边翻译,是原核细胞内的转录、翻译过程,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由核膜分开,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RNA与DNA在碱基组成上的区别,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区别,准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3对图
40、1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A图2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本题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关键图中4号个体为患者,双亲均正常,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1号个体正常,则进一步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逐步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即可解题表格中只有编号C缺少条带1,因
41、此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解答】解:A、由图4号为患者,其父母1和2号正常,可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图2:a、b、c、d中a、b、d都具有条带1和2,c只有条带2,图1中1、2、3号正常,4号患病,可知4号对应的应该是C,A正确;B、4号个体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没有该病的正常基因,并且只有条带2,因此条带2DNA片段有致病基因,B正确;C、根据图一可知,设正常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那么1号和 2号的基因型均为Aa,4号为aa从7号(aa)可以推知5号和6号的基因型均为Aa,那么8号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A()或Aa(),由图2条带判断,3号基因型为Aa,因此8号个体的基因型
42、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C正确;D、9号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A()或Aa(),他与一个携带者(Aa)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学生对遗传知识的理解能力,及在较复杂情景中综合运用相应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的能力14下列关于水稻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B将不同品种的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二倍体杂交水稻C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D二倍体水稻幼苗经秋水仙素或者低温诱导,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
43、多倍体【分析】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可阻止染色体的分离,从而得到四倍体,相对于二倍体而言,四倍体的果实种子都比较大;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其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但单倍体植株一般都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稻穗、米粒【解答】解:A、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不能形成正常配子,高度不育,A错误;B、将不同品种的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细胞中含二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杂交水稻,B正确;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得到的后代为含三个
44、染色体组的三倍体水稻,C正确;D、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四倍体水稻幼苗;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知识15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4:1:4B4:4:1C1:4:4D1:2:1【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1、由题意中,该
45、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因此具有繁殖能力个体的基因型是Aa和aa,且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2、解决自由交配问题,可以先计算出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然后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法计算【解答】解:由题意知,具有繁殖能力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Aa:aa=2:1,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A:a=1:2,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A:a=1:2,因此自由交配后代AA=,Aa=2=,aa=,因此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1:4:4故选:C【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先弄清题意,AA没有繁殖能力,具有繁殖能力的基因型是Aa、aa,然后注意自由交配和
46、自交的计算方法不同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个体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答】解: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
47、正确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C、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前就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抗生素对其起了选择作用,C错误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做这题首先要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1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
48、于特定的靶细胞C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与特定抗原结合D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的【解答】解: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在非细胞条件下不能发挥作用,酶在非细胞条件下能发挥作用,A错误;B、激素和抗体
49、一般具有一定特异性,其中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抗体只能作用于特定的抗原,但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B错误;C、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错误;D、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激素和酶作用的特点及神经冲动的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8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只要接触过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就可能长时间记住该抗原的特征C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D系
50、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免疫过弱引起的【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此时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2、当抗原侵入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快速进行免疫应答;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外来物质,也可以是自身的组织细胞;3、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免疫反应过度,当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叫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解答
51、】解:A、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A错误;B、记忆细胞具有对相应的抗原较长时间的记忆功能,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快速进行免疫应答,B正确;C、机体自身衰老、癌变的细胞可以成为抗原,C错误;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过度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D错误故选:B【点评】对于人体免疫的过程和免疫失调症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9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二者均可以存在内环境中【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突触的结构
5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特点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释放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解答】解:A、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相应的酶分解而灭活,A正确;B、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释放之前储存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B正确;C、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具有调节作用,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53、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意在强化学生对激素与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20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结构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D当以适宜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正转负【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析图: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2、结构是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兴奋部位
54、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解答】解:A、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B、结构是突触,结构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兴奋能够传到效应器,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正确;D、当以适宜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应该是:由负转正,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和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1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下
55、列关于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而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B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合成都不需要核糖体C与乙烯利相比,生长素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D生长素和乙烯利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如生长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対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乙烯利【解答】解: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而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A正确;B、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化学成分都不是蛋白质,故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合成都
56、不需要核糖体,B正确;C、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体内没有分解乙烯利的酶,它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C错误;D、生长素和乙烯利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是解题的关键22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5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3、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解答】解:A、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故A选项正确;B、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
58、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故B选项正确;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故C选项正确;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
59、一整体23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消费者的同化能的去路一般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解答】解:A、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鲈鱼,A错误;B、食物网中第
60、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920100%=25%,B正确;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357Jm2a1,C错误;D、该食物网与分解者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的理解与运用24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
61、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解答】解: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A正确;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C、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
62、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再结合题图选出正确的答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4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25研究人员在不同光照和含水量条件下,对番茄叶肉细胞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C3的最大消耗速率及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C3的最大消耗速率(umolm2s1)有机物含量(gL1)正常光804.4631.71.9403.9725.41.6弱光804.0711.21.2403.
63、7311.81.4(1)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上,测定光合色素含量时,常用(试剂)提取光合色素C3的消耗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场所)(2)弱光下叶肉细胞中叶绿素b(色素名称)的相对含量有所升高,但是C3的最大消耗速率却明显降低,究其原因是弱光下产生的H和ATP(填物质名称)减少限制了暗反应依据上表,为了减少弱光下番茄产量的降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3)除表中所列条件之外,影响番茄产量的外界因素主要有CO2浓度和温度(至少列举2条)【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也有差异光照强度、温度
64、、水、二氧化碳等因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解答】解:(1)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C3的消耗发生在叶绿体基质(2)根据表格中结果可知,随着光照强度变弱,叶绿体a和叶绿体b的比值不断变小,这表明叶绿体b的含量相对增多,从而能更有效地吸收弱光环境中含量较多的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作用下C3发生还原而被消耗,在土壤含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弱光处理C3被消耗速率较少,说明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较少表格中显示,在弱光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越高,有机物含量越少所以在弱光、土壤含水量为60%的条件下,
65、可以通过适当减少浇水提高番茄产量(3)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如光照强度、温度、水、二氧化碳等故答案为:(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无水乙醇 叶绿体基质(2)叶绿素bH和ATP 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3)CO2浓度和温度【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6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请回答相关问题:(1)正常机体中,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
66、泌起抑制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负反馈调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的同时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协同作用(2)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属于反射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立毛肌(3)若抗体结合到自身红细胞上,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并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4)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
67、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填“兴奋”或“抑制”)【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2、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
68、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解答】解:(1)正常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负反馈调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
69、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表现为作用协调作用(2)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立毛肌(3)若抗体结合到自身红细胞上,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并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4)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故答案为:(1)负反馈 肾上腺素 协同(2)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立
70、毛肌(3)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4)神经递质 抑制【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识记人体体温调节过程;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几种基本的类型;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27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未分解叶与半分解叶),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
71、g/(gd)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或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树半分解叶最为喜好(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
72、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蚯蚓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解答】解:(1)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据表可知,半分解叶的量比未分解叶的量多,说明蚯
73、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表格中,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多,说明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2)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计算平均值蚯蚓能改良土壤的成分,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因为蚯蚓对杨树的半分解叶最喜好,所以种植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故答案为:(1)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灭菌高于(或大于) 杨树半分解叶(2)(生物)群落 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蚯蚓(答分解者
74、不得分)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实验的原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8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基因组合D、H同时存在(D_H_型)D存在、H不存在(D_hh型)H存在、D不存在(ddH_型)D和H都不存在(ddhh型)花纹颜色野生型(黑色、橘红色同时存在)橘红色黑色白色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
75、答下列问题: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乙:橘红色橘红色F1:橘红色、白色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1:1:1:1(2)乙组后代F1中既有橘红色无毒蛇又有白色无毒蛇,说明乙组亲本的基因型是Ddhh和Ddhh(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80条(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白色个体的亲本组合为DdHh与Ddhh,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表格: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_H_,橘红色的基因型为D
76、_hh,黑色的基因型为ddH_,白色的基因型为ddhh甲:野生型(D_H_)白色(ddhh)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ddhh),说明亲本中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dHh乙:橘红色(D_hh)橘红色(D_hh)F1:橘红色,白色(ddhh),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Ddhh丙:黑色(ddH_)橘红色(D_hh)F1:全部都是野生型(DdHh),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解答】解:(1)甲组中白色个体为双隐性纯合子,因此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是验证演绎推理的常用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野生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白色的基因型是ddhh,其测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77、(3)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组中双亲的基因型都是Ddhh(4)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组中F1的基因型均为DdHh,其自交后代中橘红色个体(D_hh)所占的比例为,黑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又已知后代中表现为橘红色的个体有120条,则后代中表现为黑色的个体也有120条自交后代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HH、ddHh,因此黑色的杂合子有120=80条(5)若想使野生型个体与橘红色个体杂交产生白色个体(ddhh),则双亲中都必须含基因d、h,因此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DdHh,橘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Ddhh,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故答案为:(1)测交 1:1:1:1 (2)Ddhh和Ddhh (3)80(
78、4)DdHh与Ddhh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格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进而判断三组杂交组合中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应的计算29阅读如下资料:资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了转基因烟草资料乙:T4 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资料丙:植物甲、乙是染色体数
79、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 和B 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资料甲属于基因工程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和DNA连接酶在培养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入到受体细胞中(2)资料乙中的技术属于蛋白质 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 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 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的肽链的氨基酸 序列发
80、生了改变(3)资料丙属于细胞工程范畴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酶去除细胞壁,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这种杂种植株也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据题干分析,资料甲表示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资料乙表示蛋白质工程,即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
81、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解答】解:(1)基因工程中,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在培育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2)资料乙中可以看出,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提高T4溶菌酶的耐热性,该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蛋白质的技术在该实例
82、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3)为了培养新型药用植物,可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即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化学诱导剂(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长成完整植株这种杂种植株也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故答案为:(1)显微注射技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入到受体细胞中 (2)蛋白质 基因修饰 新的蛋白质 氨基酸(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相关概念;从资料甲、乙、分析中不难判断出,资料甲属于基因工程范畴,资料乙属于蛋白质工程,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