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605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红对勾讲与练》2016届高三二轮新课标语文三维特训: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3-13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2015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徐冬冬:隐者归来春风乍起看四季。2015年初春,北京,乍暖还寒。徐冬冬刚刚创作完毕一套组画,名曰四季,放在了我面前。从2013年秋开始,他将色彩笔墨融进了那四季的宇宙中。他的四季,是对万物生死、善恶的探讨,表现的是人类自身在宇宙间灵魂跳动的轨迹。而隐在“四季”里的徐冬冬,曾经走过怎样的岁月?徐冬冬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醉心丹青绘事,遍访文化界前辈大家。年少时,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临摹宋、元、明、清各代艺术珍品,与古人神交。刘海粟、吴作人、刘开渠、王森然等诸位大师,都对他深有教导。徐冬冬一幅题为听闻残雪话春曲的作品被联合国永久收

2、藏,这是联合国第一次收藏中国画家的作品,他也成为第一个由联合国主办个人画展并收藏其作品的中国画家。徐冬冬没有移民海外。他的消失,不是避世,而是隐逸。他的隐逸,不是离开尘世,而是离开喧嚣的环境和浮躁的状态。这一隐,就是十来年。此时的徐冬冬,闪耀在多重荣誉的光环之下。然而,就是此后,他却远离俗务凡尘,留下的只是一个清清淡淡的背影。问道有悟“心造境”。早年在故宫研习古画时,徐冬冬便从古人笔墨中参悟到了做人之道,追求人心与宇宙之心共融的境界,所以他的画作具有平淡、天真而达物我两忘的文人情怀。1984年至1996年期间,徐冬冬两次对中国山脉进行了系统探求,足迹遍及数十座名山大川,“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

3、艺术的创意,便产生于山水之中。徐冬冬喜登高望远,对中国哲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纵览世界,阅思千年。具备了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的徐冬冬领悟到,当今世界出现的问题,来自于西方文明所固有的缺陷,它达到相当程度之后,需要另外的文化来补充与平衡,而中华文化的智慧正具有这样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对中华文化的考验。徐冬冬曾这样写道:“画者挥毫写物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致良知的参悟。”中国文化到底用什么来和世界与未来对话?2003年起,燃烧着使命感的徐冬冬动极归静,走入了隐逸的生活。他要让自己的身心沉静下来,脱离世俗的喧哗,去用心回应“天命”的呼唤。徐冬冬隐逸在京城东北郊的“云归处”。小

4、院深深,淡淡雅雅。徐冬冬从精研意象绘画、印象绘画而进入到抽象绘画,并创新性地探索了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这在中国当代画家中实属罕见。早年专攻中国意象绘画时,李可染等诸先生曾对他寄予厚望,“只要沿着此路,定能成为大家”。“我在学习中国绘画的同时,从未忘却对西方绘画的学习,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更是文化交流的规律,时代的需要。”徐冬冬说。20世纪70年代,徐冬冬从传统中国意象绘画起步,随后几年吸取了西方印象派中的色彩运用,并沿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将色彩与水墨相联系,探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笔墨情趣与西方光影相结合的境界。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抽象绘画至今,徐冬冬一直试图将中国哲学中蕴含的抽象

5、概念与西方抽象绘画的思维相结合。他希望能将抽象思维带入到中国的文化之中,融入在中国的绘画里。不过,徐冬冬并不想跟着西方抽象艺术亦步亦趋,他希望创立具有中国思想的中国抽象绘画。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徐冬冬“自找苦吃”,孑然独行,艰辛探索。“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在他看来,具体作画只是“小技”,构筑中国抽象绘画的思想基石才是“大道”。20世纪80年代,刚刚二十出头的徐冬冬深受宋明两代心学、理学大家的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心造境”的艺术思想,“心”指人心,“造”为创造,“境”指意境,强调作画要“用心灵去创造意境”。而立之后,徐冬冬对“心造境”的诠释,从美学范畴进入到了哲学范畴,从“身心合一”发展至

6、“天人合一”:“心”即为“宇宙”;“造”通“易”,求宇宙变化之规律;“境”又为“致良知”,其意在表达的笔墨要含善爱之心与仁德境界。隐而非遁应“天命”。徐冬冬在笔墨丹青中自由自在地表达着自己的思考,文化的演变,国家的产生与消亡以及人类的精神状态,观其抽象绘画作品,犹如去探究一个生命的本质与发展,画面上好似受到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其实,述说的都是中国人富有质感的想象力和社会人生。四季组画将徐冬冬的中国抽象绘画推向了一个高潮。他说,这组作品使他对“天、地、人”有了崭新的感悟,“它不同以往,不再是人们感觉到的天地四季景色之嬗替,而是人类自身在宇宙间灵魂跳动的轨迹,它表现得如此的自在。四季往复不殆,万物

7、因气相连,气绕物而生气韵,物在气韵中而具神韵,人类之灵魂在这气韵之中神采非常,人和万物之神韵在浩瀚宇宙间交融和谐,这两者的神韵之和谐才是宇宙的最高境界。”手抚染霜的两鬓,徐冬冬微笑着回顾人生,“今日,懂得了克己,懂得了生命的善恶以及扬善去恶之道,悟得天命,晓得上天使命的赋予。将自己的生命融化在国家、人类和浩瀚的宇宙里,如水一样、像光一样臻于无我之境,此时我之内心充满着自由。徐冬冬仍将“隐逸”,也终将“归来”。(20150402 光明日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徐冬冬的画之所以具有平淡、天真而达物我两忘的文人情怀,完全得益于他早年在故宫研习古画时,便从古人笔墨中参

8、悟到了做人之道,追求人心与宇宙之心共融的境界,以及一些绘画大师对他的教育。B“心造境”的含义为:“在宇宙造化中发现、表达人类与万物生命的自然之完美以及蕴藏于变化中的真善美”。而今,“心造境”已不仅是徐冬冬的艺术思想,更成为他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心”为佛,是宇宙本体。C早年专攻中国印象绘画时,徐冬冬将色彩与水墨相联系,探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笔墨情趣与西方光影相结合的境界,并创新性地探索了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这在中国当代画家中实属罕见。D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抽象绘画至今,徐冬冬一直将中国哲学中蕴含的抽象概念与西方抽象绘画的思维相结合。刚刚二十出头的徐冬冬深受宋明两代心学、理学大家

9、的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心造境”的艺术思想。E徐冬冬在笔墨丹青中自由自在地表达着自己的思考,文化的演变,国家的产生与消亡以及人类的精神状态,观其抽象绘画作品,犹如去探究一个生命的本质与发展,画面上完全受到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但有时述说的都是中国人富有质感的想象力和社会人生。解析:C.早年是从精研意象绘画开始。D.是一直“希望”将中国哲学中蕴含的抽象概念与西方抽象绘画的思维相结合。E.“画面上完全受到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错。答案:BA2为什么徐冬冬会成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家?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答:_答案:徐冬冬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醉心丹青绘事,遍访文化界前辈大家,并得到大师们的指导。年少时,

10、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临摹宋、元、明、清各代艺术珍品,与古人神交。学习中国绘画的同时,从未忘却对西方绘画的学习,他很好地将中西方绘画艺术结合起来,又有自己的创新。3文中说:“隐在“四季”里的徐冬冬,曾经走过怎样的岁月?”请结合材料,从思想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他走过的岁月。答:_答案:醉心丹青,誉满天下;摒弃繁华,归于平淡;悟得天命,内心自由。4徐冬冬“仍将隐逸,也终将归来”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隐逸”和“归来”的理解。答:_答案:隐逸:离开喧嚣的环境和浮躁的状态。让自己的身心沉静下来。归来:懂得了克己,懂得了生命的善恶以及扬善去恶之道。将自己的生命融化在国家、人类和浩瀚的宇宙里,臻于无我之境。二、(20

11、16甘肃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万里外甥忆万里父亲常和舅舅万里打网球,父亲曾悄悄告诉何凡说:“其实我能赢他,但老爷子脾气大,怕他赌气不吃饭,就让他赢。”外甥何平安在大连读书时,中途路过北京,去舅舅万里家里寄宿过几次,“印象中,舅舅特别和蔼、平易近人。”7月16日下午3时,万里同志的吊唁仪式在北京举行。吊唁厅里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很特别,它来自四川通江正文小学的全体师生。万里晚年奉行“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的“三不主义”。但在2005年,却“破例”为这所小学题写校名。“舅舅之所以破例,一是因为通江县是革命

12、老区,他有感情;二是他重视教育,心系山区的孩子们。”在外甥何凡的眼里,舅舅万里是一个和蔼、平易近人的人。和蔼的舅舅舅舅喜欢打网球 父亲悄悄让他“舅舅喜欢打网球,家里人也都跟着打球。”何凡翻着家庭的老照片,指着父亲何正文与舅舅一起打网球的合影照,“那之前,两个老人都爱打网球,也会比赛切磋。常常是舅舅第一,父亲第二。父亲曾悄悄跟我说:其实我能赢他(万里),但是老爷子脾气大,怕他赌气不吃饭,就让他赢。”何凡说,舅舅去世前一个小时,母亲万玲、大哥何协定、妹妹何妮妮还进行过探视,“我们都以为他能够活过100岁,哪知道”沉默了一会儿,何凡回忆起了关于万里的往事。何凡与何平安,是何正文将军之子。何正文将军是

13、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夫人是万里的胞妹万玲。何凡与何平安都在成都长大,与远在北京的万里见面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次见面,都让他们记忆犹新。何凡还记得初见舅舅时的场景。1966年末,17岁的他从成都来到北京,几经周折找到了位于东单船板胡同的舅舅新家,并寄宿下来。“那是一个阴冷的冬日,当我穿着绿军装,叩开一扇油漆斑驳脱落的木门,一位中年人开了门。”何凡说,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仍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舅舅。“我喊了他一声,并且作了自我介绍。他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热情招呼我快进屋。”何平安曾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读书,中途路过北京,去万里家里寄宿过几次,“印象中,舅舅特别和蔼、平易近人。”严格

14、的部长自责工作没做好 紧急调动车皮“对于舅舅来说,只要是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会不遗余力去做。”何凡还回忆起了当年自己作为铁道兵,向时任铁道部长的万里申请调配车皮的往事。1971年,何凡从插队的四川农村入伍来到铁道兵十师,进驻陕南山区修建襄渝铁路。1974年转战青海乌兰县,修建青藏铁路。1975年,当时何凡是师后勤部修理一连副指导员。一天,他接到了来自姜副师长安排的紧急任务。原来,当时正是高原施工的黄金季节,可是全师官兵却已经停工待料10天了。缺什么呢?水泥。铁道兵在四川江油有一个大水泥厂,专门供应铁道兵十师。库房的水泥已经装不下了,却没有车皮运输。唯一的办法只能请铁道部批专列运输,万里

15、当时正是铁道部部长。“全师官兵就盼着你把车皮给我们申请下来!”接到姜副师长交代的任务,何凡与物资科金科长一路从乌兰到西宁,后来又到兰州,乘飞机来到北京。到达北京第二天,何凡与金科长来到交道口南大街旁边的小院,见到了万里。金科长将二人此行的目的作了汇报。“当他看完申请车皮的报告后,说了一席话让我很感动:怪我们工作没有做好。你们铁道兵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修路架桥,说近是为我们铁道部修的,说远是为人民造福,不能让为人民造福的人为难啊!”何凡说,当时舅舅万里便在报告上做了批示,“请运输局克服一切困难,用最快的速度调专列送铁十师所需的水泥。万里。”何凡回忆,当他俩告辞并向万里表示感谢时,万里说:“应该谢谢

16、铁道兵同志。我这个铁道部长是为你们服务的。”后来,那次调拨车皮运来的水泥,都用在了青藏线哈尔盖至乌兰站一线。惜墨如金晚年恪守“三不主义”在何凡印象中,万里是个“惜墨如金”的人,从来不爱题字。据人民日报报道,万里唯一的女儿曾说:“我们刚到美国的时候生活艰苦,生活压力相当大,就在这种困难的时候,美国的一所大学找到我,他们提出,想请万里为学校题个词,他们愿意出4万美元酬金。但我知道爸爸不会题字,所以我就当面拒绝了。4万美元呀,多大的数啊!当时正是我们最穷的时候,但我不后悔,万里不允许这样做。”何凡看了报道,颇有感触。他说,由于舅舅万里的特殊身份,不少人和机构都曾想尽办法找他题词,但是都吃了闭门羹。“

17、有一次,我母亲(万玲)去深圳,有一个山东老板建了一个万家庄。想让我母亲请求万里题词,结果母亲把这事一说,立即遭到了万里的拒绝,锦上添花的事情我不做。他们这么有钱了,不需要我再为他们题词。”何凡说,万里晚年给自己“出台”了三条具体规定: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离休以后,他严格遵守着自己规定的“三不主义”。 _(5字以内)_(10字以内)2005年,为了四川贫困县的一所小学,万里唯一一次破例了。何凡说,在听说老区的贫困、学校的艰苦后,舅舅即刻挥笔为小学题写校名。时隔10年,当日的情景已经日渐模糊。由于万里的去世,何凡的母亲万玲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对题词的细

18、节一一回溯。何凡说:“一向惜墨如金的舅舅之所以这么爽快地挥笔,是因为通江县是革命老区,他有着情感在里面。而且他出身师范重视教育,关心山区里的孩子。这层层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让他破例。”从2010年起,何正文的家人每年都会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学校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如今,学校分为小学和幼儿园两部分,共计1000多位学生,60名老师。“这个办学规模,现在在全县来说,可以跻身前20。”17日,通江县正文小学校长曾庆超告诉记者。缅怀老人惊闻万里去世全校师生致哀“听闻万里去世,全校师生十分悲痛。”通江县正文小学校长曾庆超说,他曾给何协定(何正文大儿子)发短信,“请转达我们对万里爷爷逝世的深切哀思,请万玲奶奶保

19、重寿体!请万里爷爷的家属节哀”曾庆超说,他希望以全校师生的名义为万里敬献一个花圈,为此,万玲的亲属做了不少努力。7月17日,在万里同志的吊唁厅,这个花圈终于被摆放上去。曾庆超说,万里的题词对于这所学校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份题词特别珍贵,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小学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他代表了万里同志对于贫困山区孩子的关切,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曾庆超说,学校常常以万里的题词来激励学生和老师,大家都很受振奋,也增强了凝聚力。“现在他逝世了,谨以这个花圈,表达我们全体师生对他的敬意和缅怀。”(节选自华西都市报2015年7月20日,有删改)相关链接:“要吃米,找万里”,这是曾在安徽流传的一句民谣。1977

20、年6月,万里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来到安徽后,万里走访乡村,实地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邓小平曾说,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万里是有功的。万里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闯将。后来,小岗村这个曾经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中国新闻网)“老爷子告诉我们,过春节不要回来,要跟劳动人民在一起,要跟坚守在祖国荒岛的伟大战士,坚守在交通战线执勤的交通民警同志,坚守在高炉、炼铁的工人同志们一起过春节,这不仅不是一种遗憾,而是一种自豪”。万伯翱说。(网易新闻)万里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

21、了重大贡献。改革闯将,壮士暮年。(百度百科)5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从外甥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插叙为大家刻画了一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而又固执伟大的官员形象,语言华丽却又不乏质朴。B结构上文章采用小标题式,使得全文内容和结构更为清晰,主旨传达更为鲜明。表达外甥对万里同志的敬意和缅怀。C因为内心怀着对革命老区的深沉感情,所以惜墨如金、晚年恪守“三不主义”的万里才会破例给一所小学题名。在16日吊唁厅里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很特别,来自四川通江正文小学的全体师生。D小岗村这个曾经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与万里的实

22、地走访密切相关。没有万里,就没有小岗村。E作为国家领导人,万里始终和劳动人民在一起,他在春节期间也不回家,而是与工人民警一起过节。当得知库房的水泥已经装不下后,他下令紧急调动车皮来进行忏悔。解析: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本文语言并不华丽,同时本文主要表现和蔼为民的老人形象,A错误;除了内心对革命老区的深沉感情,还有万里心系孩子,所以万里破例给小学题名,C原因分析欠佳;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万里、邓小平是有功的,“没有万里,就没有小岗村”无中生有,D错误。答案:EB6小标题格式应用于本文中。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小标题,注意横线后面括号内的字数要求。 “改革闯将,壮士暮年”用在万里身上

23、是否合适,简述理由。_答案:示例:破例题词 心系贫困山区小学合适,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离休以后,他严格遵守着自己规定的“三不主义”同时心系祖国复兴伟大事业。7当万里看完申请车皮的报告后,他说了一席话让何凡十分感动。万里的话为什么能感动何凡?结合“严格的部长”一段文作简要分析。_答案:他作为部长,严于律己,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他自责自己;他放下自己的身段,知道铁道兵的艰辛,体谅和安慰兵人;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会不遗余力去做,不求回报。87月16日下午3时,万里同志的吊唁仪式在北京举行。来送这位伟人最后一程的人络绎不绝。从

24、万里的形象方面探讨为什么万里能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_答案:形象: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亲力亲为;恪守正义,清正廉明。事例:略,结合文章事例即可。三、(2015宁夏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王小谟:75岁不失棱角邱晨辉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大会上,无数闪光灯照亮王小谟的那一刻,他半个世纪以来的科技成绩更是被人们反复传颂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媒体赋予他的诸多头衔“中国预警机之父”、著名雷达专家等等。然而,近些年来,王小谟倒是经常放出些“得罪人”的话,甚至会因为“有个性”“直爽”惹来一些“争议”。8年前,在十届全国人大

25、三次会议的北京代表团中,时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的王小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建议要克服在科学研究上的浮躁情绪,切勿追求短期效应。值得一提的是,王小谟当时话锋直指科技体制,称“要从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入手,才能推动科研健康发展。”在两院院士中,就是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中也不乏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但王小谟的履职方式却颇具个性。至少,与绝大多数科学家只在科技领域谏言不同,这位“学问最高”的代表群体中的一员,还会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并颇有“个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10年前的一次两会上,王小谟揪住“两院”报告就是一连串的问责,他称报告里面列举出很多数字,说明“两院”做了很多工

26、作,具有说服力,但是,“要做的工作不能仅限于此”。王小谟发言道,对于人民关注的大案要案,要加大审理透明度和报道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实情并受到警示教育。当然,这样的“敢言”和“个性”,也让王小谟尝到舆论的苦头。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让人们看到了国家装备预警机的紧迫性,预警机研制又一次提上了日程。王小谟主动请缨,与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要求自主研制预警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想法一经提出,迎来的不是技术上的挑战,而是受到了一些质疑。“我们当然可以从国外买,省时省力,但是一旦战争真的爆发,国外只要卡住几个配件,我们买回来的预警机就用不了!”王小谟据理力争。这句话后,王小谟不再发声,了解他的人都

27、知道,他“干活儿”去了。再一次公开露面,已到了2009年。在10月1日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分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有人看到,看台上的王小谟“流泪”了。王小谟选择的逻辑很简单,他只想要属于科学的答案,却从不愿意随波逐流。1987年5月,当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轻型飞机直入苏联领空,突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之一的地面雷达防空网后,苏联被吓到了,中国同样震惊了。低空防御雷达成了一个必须拿下的科技。那时,已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所长的王小谟跃跃欲试。然而,国家并没有把低空雷达的研制任务交给38所。王小谟没有就此放弃。“不让我们做,我们针对国外出口行不

28、行?”看似不合组织口味的这一招,却用成果打败了美国、俄罗斯的雷达,并以国际价格卖给了不少对技术要求很“刁”的国家。王小谟和团队也因此收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今天,他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人民大会堂里,面对前来采访的年轻记者,他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微笑着握手。王小谟总是对年轻人青睐有加。这位曾经的中国预警机系统总设计师,先后培养出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在这一重要领域的事业传承有望!王小谟,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50多年的科技生涯中,先后主持研制了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为我国国土防空网的建设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节选自中国青年报)相

29、关链接:1969年,王小谟接到了一个新的调令:到三线去。跟王小谟一起从14所去贵州的有八九百人,他们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王小谟带领一批技术骨干,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三坐标雷达研究。以前的雷达车上没空调,四五十度的高温,人在里面就算只穿一个小裤头,也热得汗珠直冒。经常待在里面做试验的王小谟深知其中的辛苦,于是,他提出在雷达机里装空调器。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挑战了当时“以苏联为师”的顽固理念,需要巨大的勇气。果然,这一理念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王小谟斩钉截铁:“人是第一战斗力!人都不行了,你那设备有什么用啊!”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后来我国预警机的设计中,也得到了贯彻,比

30、如在预警机上装厕所、减噪等。1986年,王小谟担任38所所长。此时的38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暴露了很多问题,253名技术人才“南飞”。地处边远山区,每年分配来的大学生不仅数量少,而且报到率低。怎么办,对此,王小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工资和住房采取按贡献分配。对技术尖子给予浮动两级工资的重奖;对长期不干工作的人先是黄牌警告,如不改正就请出所。经过改革,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38所逐步走向国内一流水平。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撷取王小谟人生的若干片断,叙述了他献身科技、关心国事、关爱青年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B王小谟是中

31、国国产预警机的研制者,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被媒体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然而,他因“有个性”经常得罪人。C王小谟独自开发研制的预警机曾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准确地飞过了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预警机首次公开亮相。D王小谟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所长时,积极主动研制低空防御雷达,并以高价把雷达卖给了国外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国家。E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轻型飞机飞入苏联领空,突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地面雷达防空网,此事坚定了王小谟向低空防御方面探索的决心。解析:B.原文中说王小谟因为“有个性”惹来一些“争议”,但他的这种“有个性”是关心国事的“直言”,并非B项中所

32、表述的“因有个性经常得罪人”。C.“王小谟独自开发研制的预警机”与原文不一致,原文是“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D.“并以高价把雷达卖给了国外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国家”与原文不一致,原文是“以国际价格卖给了不少对技术要求很刁的国家”,国际价格并不等同于高价。答案:AE10王小谟为什么主动请缨自主研制预警机?请简要分析。 答:_解析:第一步,先在文章中找到王小谟主动请缨研制预警机的相关语句,这在文章第4自然段中。第二步,从这段文字中寻找表示其原因的语句,从中提取答案要点。“海湾战争让人们看到了国家装备预警机的紧迫性”一句涉及两个原因: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巨大;国家急需装备预警机。“一旦战争真的爆

33、发,国外只要卡住几个配件,我们买回来的预警机就用不了!”一句指出非自主研制的预警机易受国外控制。第三步,将这三点内容整合起来,分点阐述,形成完整的答案。 答案: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巨大。国家急需装备预警机。自主研制预警机可以在技术上免受外国的控制。11王小谟在科技工作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答:_解析:王小谟在科技工作上的贡献,文章开头提到了一点: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文章第7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分别提到了他成功研制了中国的低空防御雷达,主持研制了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这两点可整合为一点。文章第9自然段提到他培养出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

34、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把这三点结合起来就是本题的答案。 答案: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主持研制了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包括成功研制了中国的低空防御雷达。培养出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12王小谟的“不失棱角”常常“得罪人”“惹争议”,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_解析:探究题目,紧扣文本材料,以此为依据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答题要规范,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看法,然后有理、有据、有层次地进行分析论述。答案:人们常说做人需要“外圆内方”,而王小谟的“不失棱角”并不与此相悖;一个有良知的科技工作者,最为可贵的品质就是坚持原则,坚持真

35、理,敢想、敢说、敢干,超常脱俗,不怕“得罪人”“惹争议”。关心国是,敢于直言。作为人大代表,建议科学研究切勿追求短期效应,建议要从体制与机制改革入手推动科研发展。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对于人民关注的大案要案,要加大审理透明度和报道力度),提出自己的“个性”想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实情并受到警示教育)。这种“不失棱角”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表现。 痴迷科研,敢为人先。主动请缨,与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要求自主研制预警机,并能在受到质疑时据理力争,然后付诸行动,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的预警机。主动研制低空雷达,用成果打败了美国、俄罗斯的雷达。这种“不失棱角”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

36、。理念超前,以人为本。不论是“文革”期间,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王小谟作为科研工作的领导,不忘“人是第一战斗力”的理念,向顽固的理念挑战,不论是在雷达机里装空调器,还是在预警机上装厕所;不论是重奖技术尖子,还是对“懒汉”亮黄牌,这些科学求实的做法就是对“人本思想”的最好的注释。四、(2015云南省部分名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吴冠中访谈录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

37、、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公者(以下简称张):就请您谈一谈“经典”(古典)和“流行”的关系。吴冠中(以下简称吴):艺术品的来源、创造与冲动,都与感情有关。当时的画家都是有感而画,当然有些是奉命画的。到后来,不是任务的,不是画院里的,多半都是很市民的。艺术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感情的冲动。画家要主动地画,冲动地画,是用形式表达一种感情。他有话要说,有感情要传达。真正好的作品是传达感情、流露感情的。技法各异,是因为感情各异。超越技法,才能突出感情。感情所产生的能量比技法所产生的能量还要大。比如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虽然画有很多,但是流传下来的却不多。有些被淘汰掉的画家画得也很好,和那些名家拉斐尔、达芬奇

38、等人的技法都差不多,但是为什么却没有留下来呢?同样的技法有的留不下来,主要就是一个情感问题。情感的深度、广度以及所产生的反映,对后代的影响、延续等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就是说,当时的感情与后代的感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张:您是说有感情的作品才可以流传下来,可以成为经典。我想不管是前人还是后人,他们在创作的时候,都会投入自己的感情的,应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充满着创作者的感情,那为什么很多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呢?吴:这个感情也有真假之分。当然不是说他们没有感情,有些感情比较虚伪。张:怎么来区分作品所流露的作者感情的真假呢?吴:应该在作品上看。行家在作品上应该能看得出的。比如说陈老莲画的梅花是非常有性格、

39、有性情的。还有王冕的梅花,都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真性情、真感情。感情这个东西是可以跨代的,跨越前代后代的,人情一代代传下来,虽然有发展,但是相通的是情。技法在变,古代的技法和现代的技法差异很大,而感情却有连贯性,真正的人性和感情是相通的。所以我觉得艺术作品流传久远的,依靠的是它的感情,真正的人性被抓住了。文学作品更是这样,唐诗宋词元曲留下来的都是比较动情的,包括李清照等都是“情圣”。李清照留下来的作品不多,但是她的情永远是打动人的。张:具备真感情的人也很多,但是具备真感情的不一定具有绘画的技法。吴:技法不具备,那他也成不了大画家。技法是最起码的创作基础,没有技法的话,诗人成不了家,画家不能画画。技

40、法好的人比较多,但是感情的素质每个人都不一样。要改变一个人的素质很困难,但要改变一个人的技法,这个却相对比较容易。张:您曾经说过:“文盲不等于美盲。”那么作为一个创作美的画家,需要很多的情感积淀和修养;而对于欣赏者来说,是不是有没有这方面的积累都可以去欣赏?吴:对。为什么呢?因为作家、艺术家要具备普通人的感情,要有群众基础。就是说作家、艺术家那种高尚的感情应该包容了普通人的感情,起码应该要有普通人的感情。如果他和一般人都没有共同语言,作品也不可能感动人。至于美盲的问题,它有专业的东西,因为绘画、造型艺术要用眼睛看美丑,它是一种另外的感觉,这种感情要通过视觉来呈现,绘画就是这样的。有些人本身接触

41、到的美就很少,他看过很多传统的诗词等文学作品,文学量可能很广、文学积累很丰富,但是他的美术素养却不一定行。国外的很多作家同时也能欣赏、创作绘画,这与他们的形象思维有关。不是说你学得多了懂得多了就不是美盲了,美盲和文盲是两个性质。有些人本身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很高,但是他美丑却分不出来,一样属于美盲。张:美的创造者需要具备相当高的文化素养。那么您怎么看待中国古代很多的画匠?吴:古代的画匠他就是一个雕刻(画)匠,一辈子都在搞那个东西。他没文化,但他身外有很多有文化的人。他知道这个东西美与不美,但是他说不出道理来。他只是感觉这儿好看那儿好看。没文化一样可以发现美,但是有了文化则当然更好。匠人就是匠人,

42、虽知美丑,但是没文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对美的感觉应该是首要的,没有美的素质和基础,经过再多训练也培养不出来。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通过访谈形式表现了吴冠中先生视艺术为生命的真情,以及他用心血来绘画,用真诚来创造美,把生命赋予艺术的人生信仰。B毫无疑问本文的每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他对艺术深刻思考的结果,也说明了他是一位充满真诚,痛恨虚伪但对画匠有一定偏见的老人。C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在绘画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要打动读者,只要具备真感情和对美的感觉就可以了,绘画的技法可以慢慢培养。D本文思路清晰,一个个问题环环相扣,给我们展示了吴冠中教授对“经典”和“流行”的关系

43、的理解和认识。E古代的画匠他就是一个画匠,一辈子都在搞那个东西。他没文化,但他知道这个东西美与不美,只是他说不出道理来。这个例子说明吴先生不认可画匠对美的感觉。解析:A项,整篇文章可以看出“吴冠中先生视艺术为生命的真情”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进而说明他“把生命赋予艺术的人生信仰”从文中找不到根据,推出这样的结论也过于牵强。C项,根据文中对应区间的理解,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在绘画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要打动读者,不仅要具备真感情和对美的感觉,还要有绘画的技法。而不是绘画技法慢慢培养。E项,“这个例子说明吴先生不认可画匠对美的感觉”属于错误理解。原文“匠人就是匠人,虽知美丑,但是没文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

44、对美的感觉应该是首要的,没有美的素质和基础,经过再多训练也培养不出来。”说明认可画匠对美的感觉。答案:BD14请根据文意理解 “文盲不等于美盲”这一观点。答:_解析:解答这道试题,要“遵循句不离断,段不离篇”的原则,找到句子的答题区间,认真分析文盲与美盲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答案:没文化属于文盲,但是他们一样可以发现美。比如文中提到的,匠人就是匠人,虽知美丑,但是没文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本身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很高,但是他美丑却分不出来,一样是美盲。真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包容了普通人的感情,既有高的文化素养,又有呈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而美盲和文盲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 15在文中,吴冠

45、中先生对“经典和流行的关系”是怎样看待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吴冠中先生说:“艺术品的来源、创造与冲动,都与感情有关。”从此可以看出“经典”的主要标准是有情感同时得以流传下来的决定因素,从而成为了“经典”作品,而吴先生反对的是虚伪的感情和带着任务创作的作品。情感的深度、广度以及所产生的反映和后代的影响、延续等等,都是“经典”区别于流行的重要的因素,而“流行”则是和“经典”有同样的技法但是欠缺的是真情感的投入。答案:经典和流行都与感情有关,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情感的深度、广度以及所产生的反映,对后代的影响、延续。经典的作品是传达感情、流露感情的,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真性情、真感情。流行的作品多

46、半都是很市民的,有些感情比较虚伪。16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美的创造者需要具备相当高的文化素养。”结合全文,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文化素养是美的创造的核心因素。要想创造出美的作品,我们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欣赏美的妙处,在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归纳概括出本题的答案,同时通过“古代的画匠他就是一个雕刻(画)匠,一辈子都在搞那个东西。”说明文化素养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匠人之所以是匠人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素养不高,如果有了文化则当然更好。作为美的创造者对美的感觉应该是首要的,没有美的素质和基础,经过再多训练也培养不出来。答案:文化的提升也有助于美的提升,需要文化来丰富它。一个真正的作家,如果他文化水平不高,对美的欣赏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就像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就很难发现美;我们生活中匠人之所以是匠人,是因为他们只知美丑,却没文化。正是匠人没有文化,所以他们很难成为美学家或者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美的素质和基础,经过再多训练也培养不出来;文化素养能增加感情积淀,它所产生的能量比技法大,但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再好的作品终究会被淘汰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