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602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A. 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周朝“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的含义,古代“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也就是分封制,形成的是天子是君主,诸侯是臣民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A强调的是世世代代的继承,C也是一种继承关系,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D时间不符合,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诗歌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A.

2、 商周的宗法制B. 西周的分封制C. 秦汉的郡县制D. 元朝的一省制【答案】B【解析】 材料中“褒妃”的相关典故是“烽火戏佳人”。诗歌反映周幽王滥用天子权威,诸侯无端勤王,视国家大事为儿戏,可见材料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问题,故选B。宗法制是规定宗族内部的血缘等级并依之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排除A;郡县制度虽为地方管理制度,但郡县制下没有诸侯,时间也不符,排除C;行省制虽为地方管理制度,但行省制下没有诸侯,时间也不符,排除D。点睛:重要的典章制度除了要记住相关的硬性知识外,还要涉猎相关的典型历史时间,这样,历史知识就鲜活起来。本题的“褒妃”就是“烽火戏佳人”中的历史人物,而相关制度就是分封制。

3、3.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A. 分封制度被破坏B. 周天子权力至高无上C. 礼乐制度被破坏D. 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三家分晋体现了西周时期确立分封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分封的自主权已经从天子的手中旁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出现。故选A。B项错误,战国各国的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CD项错误,三家分晋并未否定等级制度和贵族的特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

4、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A. 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微子启虽为长子,但其母当时身份不是嫡妻,故大臣力争,以保证权力与财产的继承分配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A项虽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商朝时,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商纣王和长兄微子启都是贵族血统,C错误。5. 下图为孔子世家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实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制度密

5、切相关?A. 宗法制B. 分封制C. 君主专制D. 郡县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度。根据材料“孔子世家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谱与血缘有关,这体现了宗法制度。所以答案选A。B出现于西周时期,CD开始出现于秦朝,BCD都与题意无关。综上,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6. 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中央集权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独断性和随意性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

6、】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体现了避讳制度,避讳制度反映的是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尊,D项正确;中央集权主要体现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君权神授,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皇帝的决策不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信息,C项错误。7.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A. 宗法制、郡县制B. 分封制、郡县制C. 分封制、行省制D. 郡县制、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

7、】由材料中“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知,“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是分封制,秦朝废除分封制改而实行郡县制,故选B;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排除A;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D。8. 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A. 分封制度B. 郡县制度C. 行省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

8、,依据“优良政治制度”来完成大一统,并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千年之久而不败。可知是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A结束于秦朝,B出现于战国时期,C出现于元朝,但BC都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故D最为全面。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详解】9. 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 太尉B. 御史大夫C. 内阁D. 枢密院【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和北宋的通判均有监察职

9、权。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古代监察制度详解】10. “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句话反映了A.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B.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D. 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有叛国而无叛郡”意思是说有诸侯国会背叛天子而没有郡县会发生背叛,材料“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的意思是秦朝郡县制的积极作用就很明了了,体现了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有叛国体现的是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内乱,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分

10、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点,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国权力大,独立性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独立性不强,绝对服从中央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1. 有学者评价某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郡县制是改变过去分封制制度,B正确;A是改变的制度;C属于元朝地方制度;D属于科举制。12.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 郡国并行B. 中外朝制度C. 设置刺史D. 颁布推恩令【答案】A【解析】【详

11、解】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建立后继承秦朝制度,鉴于秦灭亡教训,汉初分封同姓王国,史称郡国制并行制,郡国制并行制借鉴西周分封制,故为“退步”,A项正确;B项,中外朝制度为汉代削弱相权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刺史为汉代地方监察官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推恩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进步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13. 公元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A. 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B.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 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D.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法令的内容“

12、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可知,这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其结果导致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选D。A属于经济方面,C属于思想方面,B错在“解决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14.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前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照搬B. 始终不利于中央政府的统C. 制度成效与制定者初衷违背D. 分封制复辟是历史必然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地图可以反映出是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此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但发展到后期王国势力强大,发动了

13、“七国之乱”,因此违背了初衷,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结合,不是照搬前朝的地方制度,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前期有利于中央政府的统治,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分封制的复辟,D项错误。15.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表现为,地方自主权和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和皇权的不断加强;同时国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不断加强和日趋严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完善发展,而监督检查制度不断完善

14、,国家对官员的控制也得到不断的加强。四个说法都是正确的,B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ACD三个,都有漏选,是错误的。16.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 秦、唐、明B. 秦、唐、元C. 汉、宋、明D. 秦、元、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蜀“郡”洪水,由丞相与诸卿拿方案,

15、发生在实行三公九卿制的秦朝;唐代治理地方州县洪水,需要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和尚书省交由工、户部办理;阁臣按照皇帝的旨意,发诏书给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是明代的现象,A选项符合题意; 元代实行一省制,且没有阁臣,BD两项错误;宋代中书门下一起在政事堂办公,C选项错误。17. 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A. 大大削减了宰相的决策权力B.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 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D. 确保相权与皇权并驾齐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的主旨是三省六部制对皇权也有着制约作用,

16、能够促使决策合理化、科学化。A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相权削弱的内容。B符合题意。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权受到制约。D错误,不符合封建时代君主专制的特点。18. 汉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到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上述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A. 礼仪制度不断完善B. 地方权力不断加强C. 官僚制度不断完善D.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官员上朝奏事时方式的变化,说明在皇帝和官员之间的地位和权力变化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实质,排除。19. 西汉初年部分

17、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如下,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军功爵制D. 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详解】表中列举的人物出身低下,但官职很高,这和他们自身才能和政府实行军功爵制相关,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先秦,九品中正制在魏晋时期产生,由材料信息“西汉”就可以排除AD两项;由图表中这些人的出身可以判断,他们并非因为孝廉而跻身官场,故排除察举制,排除B项。20. 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 缩

18、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与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选拔的不仅有士族子弟,还是有寒族;B项说法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做官,而科举制依据成绩;C项说法错误,不是缩小了范围,是扩大了范围。因此ABC三项均不正确。从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拔的范围还主要是在士族阶层,还不完善,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实行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

19、科举制。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角度多样,题型众多,是高频考点和难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强化基础训练。21.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鉴五代藩镇之弊”可知是指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是指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而是中央政府收回财权,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与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无关,排除C;藩镇割据成为严

20、重的社会问题是在北宋之前,北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吸取藩镇割据成的血的教训,排除D。所以选A点睛:纵观材料不难发现,“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才是本题题眼,材料多次提到“收了”收到哪里去了?运用所学即可得出答案。22.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C.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导致各级官员人数比实际需要的多两倍以上,有时候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

21、职。官僚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故B项正确;人浮于事是因为官员多导致的后果,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的发展和吸取前代教训不是主要原因,故C、D项错误。23. “宋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 重用亲信B. 频换承相C. 废除宰相D. 分化事权【答案】D【解析】【详解】“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轩审刑院”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D项正确;A项应该是在汉朝时期,设立中朝,任用亲信,故排除A;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C项是在

22、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故排除C。24. 北宋时期在地方上派文官作知州,负责监督知州的是A. 郡守B. 御史大夫C. 通判D. 军机大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郡守是地方行政长官,拥有行政权,A错误。B出现于秦朝,拥有监督百官的权力。D出现于清朝雍正时期。通判是北宋统治者从中央派出的官员,它代表中央监督地方,牵制知州,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本题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25.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经济

23、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2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

24、识可知皇权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27.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官职,故应该是D

25、。历史上出现上述非法定或者制度外的官员,是依照皇帝的好恶来决定的,这恰恰说明皇权专制的加强。ABC中的几个官职都是当时正式设立的法定官职,故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掉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28.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雍正皇帝得以“以一人治天下”的措施是A. 恢复丞相制度B. 完善三省六部制C. 设立军机处D. 重用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根据所学知识,雍正皇帝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C。自明太祖废除宰相

26、制度后,明清没有恢复丞相制度,故A不符合史实,排除A。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在唐太宗时期,排除B。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它创建于皇太极时期,撤销于乾隆时期,故排除D。【点睛】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9. 下列制度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容易导致割据和分裂。故分封制不符合。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唐时期,它与加强国家统一无关。而郡县制与行省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27、,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30.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代指丞相)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和“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地方治权,讲的是政府权力分配,与皇权无关 。 故D正确。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政治方面存在两对基

28、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斗争的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消弱。【详解】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1)依次指出材料一三幅图片分别是哪些朝代的制度?材料二 英特尔高级院士C。ne Meicrar,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析,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浙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断.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维基百科(2)据材料二,指出“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表现?并概括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材料三 宋承唐制.抑又甚百焉。三师

29、、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时掌大政。天下材赋.内庭诸司.中外笼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扶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座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列,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3)据材料三概括抬出宋代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材料四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4)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

30、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答案】(1)秦、元、西汉(2)三省六部制。优越性:三省分工明确;加强君主专制;提高行政效率。(3)变化:三省六部有名无实,中书、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事、财政,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4)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达到新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1的内容:皇帝、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可知是秦的中央机构;图2的行省制可以推断出是元朝;图3的内外朝制度可以推断是西汉。(2)根据问题“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三省六部制。优越性: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负责草拟、审议、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因此削弱

31、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提高行政效率。(3)变化:“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时掌大政”可以得出,三省六部有名无实,中书、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事、财政,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4)明朝:“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表明政府的消失,完全由皇帝接管,在明朝是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达到新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32.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

32、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2)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解析】【详解】(1)从材料一“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说明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说明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2)材料二反映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