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质量测评(一)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点分布表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回答12题。1就图中的区域来说,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D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图例可知,图示区域划分属于干湿地区划分。干湿地区划分标准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有关图中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B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孤立的答案D解析图中四大
2、区域属于自然地理区域,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相似,整体性突出,而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自然地理区域界线一般是模糊的,任何区域都不是孤立的,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项符合题意。下图示意南美洲部分区域地理分区状况。读图,完成34题。3图示地理分区可能为()A经济区 B人口区 C气候区 D农业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划分为气候区。4图中各地理区域之间具有()A显著的差异性 B,明确的分界线C明显的一致性 D,绝对的独立性答案A解析各地理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气候区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相互联系性,区域只是相对的独立。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
3、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5“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答案D解析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历史文化有关。“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D项正确。6“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C饮用水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答案C解析“
4、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有关,C项正确;爱吃醋与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无关,A、B两项错误;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不是自然地理背景,D项错误。华北平原农村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和“背阳”的说法,这里的“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据此完成78题。7该地区房屋“朝阳”主要是为了()方便日常出行避开冬季寒冷的西北风获得较好的光照增加用地面积A B, C D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朝阳”的房屋面向东南方向,可避开冬季寒冷的西北风,且光照较好,正确;对日常出行和用地面积没有影响,错误。8为了达到夏季遮阳的目的,当地农
5、村的院落前一般都会种植几棵树,则树种和种植的方位分别是()A落叶阔叶树东南 B常绿针叶树东南C落叶阔叶树西南 D常绿针叶树西南答案C解析华北平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且光照较强,种植方位应选择在西南,落叶林夏季可遮阳,冬季落叶有利于采光。下图是某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国局地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9影响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 B地形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答案B解析由图中降雪量分布分析,东北平原到长白山地区随海拔增高降雪量逐渐增大,所以影响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B项正确。10该时期()A甲地土壤温度
6、日变化较小B乙地春小麦干旱缺水C丙地作物受冻害最严重D丁河段发生凌汛答案A解析该时期正值冬季,甲地降雪量大,甲地积雪覆盖较厚,土壤温度受气温日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日变化较小,A项正确。乙地春小麦在春季种植,11月还没有播种;丙地纬度较高,农作物收获较早,11月已进入农闲季节;丁河流域全流域降雪,河流全段封冻,难以发生凌汛,所以B、C、D三项错误。11次年春季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解析甲、丙地区地处山区,春季积雪融水排水迅速不易积存形成洪涝,乙河段流向低纬,无凌汛现象;丁地地势平坦,城市、人口分布密度大,排水不畅,并且附近河流流向高纬,易发生凌汛,所以洪涝灾害最严重
7、,D项正确。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12假如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在阶段1时,其自然特征不包括()A沼泽广布 B地势平坦C水热充足 D土质疏松答案D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开发的早期,河湖沼泽分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处于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13关于该地区阶段1到阶段3的叙述,正确的有()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该地区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农业生产产值下降A B C D答案A解析图示地区由阶段1到阶段3,开发的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森林越来越少,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越来越大;该地区的总人口在增加,阶段3首次出现“中等城市”
8、图例,因而出现了城市化现象,乡村人口数量和农业生产产值图中并未体现。14影响该地区阶段3到阶段4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A B C D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花卉和绿化树、林地面积扩大。林地、绿化树面积扩大,可能受生态建设政策的影响,正确;市场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正确。读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回答1516题。15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A气候比现代寒冷B降水比现代丰富C受人类污染严重D水稻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宋元前期冬小麦种植北界比现代靠北,说明当时气候比现代温暖,水稻可种植的范围比现代
9、广泛,当时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图中没有反映降水变化。16从图中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 mm年等降水量线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亚热带北界与纬线不平行,故A项错误;中世纪亚热带北界比现代偏北,因而中世纪亚热带的部分地区在秦岭以北,故B项错误;中世纪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均比现代纬度偏高,故C项正确;现代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 mm年等降水量线,故D项错误。下表为江西赣南地区2010、2015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
10、积数据(单位:km2),其中耕地转化为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分别为3 176,06 km2、542,70 km2。完成1718题。17赣南地区在2010年至2015年的五年中,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类型是()A草地 B耕地 C林地 D未利用地答案D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变化的幅度,未利用土地变化幅度最大,减少了47,8%,D项正确;同理,计算可知,草地用地面积在减少,减少了12,5%,A项错误;耕地用地面积减少了8,8%,B项错误;林地用地面积增加了3,2%,C项错误。18造成赣南地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城镇建设生态建设A B C D答案B解析围湖造田和毁林开
11、荒耕地面积会增加,但赣南地区耕地面积在下降,错误;随着城市发展,未利用土地和耕地等被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成为居民及工矿用地,所以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在减少,正确;生态建设政策影响,实行退耕还林,耕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正确。南华礁(845N,11413E)为南沙群岛中部的一个珊瑚环礁(环礁内一般有厚达1 000余米的造礁石灰岩,其基座为玄武岩质海底火山,呈环状或马蹄状),是中国固有领土,自2015年4月11日至12月下旬,越南非法造陆活动在礁盘两侧填出了共0,03平方千米的陆地。下图为南华礁西航道2015年8月28日与2015年12月31日对比图。回答1920题。19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
12、监测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其使用的技术是()北斗导航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A B C D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两幅图是前后不同时期的比照图,是通过遥感获得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加以处理后得到。20获取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地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ISCGPS DBDS(北斗导航系统)答案A解析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图是遥感卫星在太空对地球夜半球拍摄的照片,故A项正确。安徽省南部黄山市“贡菊”是生长在高海拔山地的一种菊花,以色白、蒂绿、花心小,均匀不散朵,质柔软,气芳香,味甘微苦,被“中国药典”誉为“菊中之冠”。据此回答2123题。21黄山市成为我国“贡菊”主要种植区的优势条件之一的
13、是()A机械化水平高 B肥沃的沙壤土C低洼积水地 D日照时间短答案B解析“贡菊”是生长在高海拔山地的一种菊花,因此机械化的水平较低,A项错误;海拔较高的山地,排水方便,不易积水,C项错误;海拔比较高,光照条件好,D项错误。山坡地区,土壤颗粒较大,矿物质丰富,因此具有肥沃的沙壤土,B项正确。22某地目前菊花烘干大多用干柴,势必会造成植被的破坏,若长此以往,此种烘干方式不加以改进,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暴雨时坡面径流流速减缓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答案C解析由于菊花烘干利用干柴而造成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直接导致该区域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
14、大。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暴雨时坡面径流流速增大。植被面积减少导致蒸腾作用减弱,使小范围内降水量减少。23近几年,该省的某些优势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加大,实时监测农作物长势的最佳手段是()AGPS BGISCRS D设瞭望塔答案C解析遥感技术可直接获取地表信息,实时监测农作物长势。2018年1月下旬,申华从家乡重庆出差去华北地区某市,顺便到该市一公园游玩,该日阳光明媚。下图中的甲图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乙图为申华上午11时(北京时间)拍摄于此路口的照片。读图,完成2425题。24申华利用手机上的软件导航步行去公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GPSRSGIS数字地球A
15、B C D答案A解析利用导航步行去公园,一方面利用GPS进行定位,另一方面需要利用GIS对道路信息进行分析,因此正确,选A项。25据图推测,申华去往甲图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乙图中的()AA方向 BB方向CC方向 DD方向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该时间是1月下旬上午11时(北京时间),此时日影朝向为北偏西。根据图乙中的日影,可以推断B线路为西北方向;而根据图甲的信息,洗手间在路口的西南方向,乙图中C方向为西南方向,故选C。第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在我国流传深远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
16、是对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恰当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材料二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1)在我国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简析其原因。(2分)(2)“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沪宁杭地区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2分)(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现象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
17、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4分)(4)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时段古城衰落的原因。(4分)答案(1)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复杂;多民族聚居,生产和生活方式多样。(2)该地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人们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且新鲜蔬菜不易储存,过去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现在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们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18、(4)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京杭运河因泥沙淤积,通航能力下降);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减弱。解析第(1)题,可从自然因素(环境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和社会经济因素(少数民族众多,生产与生活方式多样)两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地形、地势、交通、用水等方面分析。第(3)题,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形成的原因主要从东北地区蔬菜不能越冬生长,新鲜蔬菜不易储存等方面分析。现在少见的原因可从种植技术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交通
19、运输条件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即可。27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赤霞珠酒葡萄(以下简称赤霞珠)原产于法国波尔多的砂质土地。我国辽宁省喀左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曾引种这一品种,虽长势良好,但不结果。喀左县地带性土壤为黄土,颗粒细小,县产业办采用嫁接技术也未见效,引种失败后该县招商引资的葡萄酒生产厂家全部倒闭,经济损失惨重。材料二下图为喀左县和波尔多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三下图分别为波尔多和喀左县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比较法国波尔多和我国辽宁省喀左县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2)分析喀左县赤霞珠引种失败的自然原因。(3分)(3)从地理角度出发,谈谈喀左县赤霞珠引
20、种失败给我们的启示。(4分)答案(1)波尔多降水总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冬季降水略多,夏季降水略少。原因:深受大西洋影响,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季受来自大西洋暖湿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偏多。喀左县年降水总量较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原因: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来自亚洲内陆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2)喀左县与波尔多气候差异显著,喀左县年均温偏低(冬温更低),热量不足,植物生长期短;降水集中但总量偏小;土壤条件差。(3)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农作物的种植要因地制宜;引种农作物时,应加强原产地和引入地自然条件的对比研究,若两地自然条件相差悬殊,应停止引种
21、行为,以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对农作物品种的研究。解析第(1)题,降水差异从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年际变化等方面考虑,据图即可判断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两个方面的差异。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波尔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喀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大。第(2)题,引种失败说明喀左县种植赤霞珠存在诸多不利条件,据材料可分析喀左与波尔多相比存在冬季寒冷、降水较少、土壤条件不同等不利因素。第(3)题,引种赤霞珠失败告诉我们不能盲目引进其他地区的农作物,必须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
22、的差异,考虑某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图一为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图二为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1)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4分)(2)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8分)答案(1)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2)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23、;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解析第(1)题,据图二可判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状况。第(2)题,由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可知,耕地增加最多,草地减少最多;由此可知,由草地转化为耕地,即过度开垦导致。西辽河流域地理位置具有过渡性,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易导致森林和草原植被的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农业生产过度利用水资源,大水漫灌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问题。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钦查群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
24、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鸟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了至少3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从那时起,秘鲁雇佣契约华工和黑奴挖鸟粪,在40年的时间里,出口了1 300万吨鸟粪,是秘鲁经济快速增长的“鸟粪时代”。但到19世纪后期,鸟粪出口出现衰败现象,政府随后开始限量控制鸟粪的开采。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1)说明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4分)(2)分析19世纪40年代以来,促使秘鲁大量出口鸟粪的条件。(5分)(3)推测19世纪后期秘鲁鸟粪出口衰败的原因。(2分)答案(1)鸟类众多,生存时间长,鸟粪积累的时间长;钦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燥
25、少雨,寸草不生,鸟粪不易分解;干旱少雨,鸟粪不易被雨水冲刷;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鸟粪受到外界的干扰少。(2)当时没有化肥,鸟粪是优质的天然肥料;欧洲人口增多,农业发展对鸟粪的需求量大;政府政策的支持;海运交通便利;雇佣的国外劳动力价格低廉。(3)化肥等肥料的出现,替代了鸟粪;长期开采,鸟粪资源日趋枯竭。解析第(1)题,依材料可知,该地鸟类众多,生活时间长,鸟粪积累时间长;鸟粪长期保留还要考虑物质的分解作用、外力的冲刷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鸟粪的分解、外力的冲刷均与降水有关;依材料可知,该地早期基本没有人类活动,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第(2)题,据材料信息“鸟粪做肥料”“人口激增”“雇佣契约华工和黑奴”可总结主要原因;岛屿临海,海运便利。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化肥出现以前”可知,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结合出口量可知,鸟粪资源日趋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