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人的喉咙发音长短、高低,与人的呼吸有关。人不能不喘息,发音也就不能不间歇,语言也就不能不有所停顿。在说话时,不一定必到意思完整时才作停顿,而是在气力不能继续下去处即作停顿。在习惯中,语言完整处的停顿固然叫作“句”,而气力不济处的停顿,也叫作“句”,有时候后者被应用的次数,还远远多于前者。习惯有“上下句”之说。凡说到“上下句”,即意味着仅仅一个“上句”还不够,而须有“下句”接配才算完整。虽然如此,但绝不能因此便断定那个“上句”不算一“句”,或说不叫作一“句
2、”。顾名思义,既叫“上句”便是承认它是个“句”,只不过“上”而已。而五代时王定保在唐摭言卷六中记牛僧孺一事。牛携所作文章谒韩愈、皇甫浞。“其首篇说乐,韩始见题而掩卷问之曰:且以拍板为什么?僧孺曰:乐句。二公大欣赏之。”韩愈所说的拍板,当然不是仅指木板工具,而是兼指木板所具有的作用。而牛僧孺所答,则是侧重指其作用,也就是指拍打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既可名为“乐句”,那么语言的停顿,又有何不可称为“语板”?我们知道,音乐有板有眼。有板板连接的,有一板一眼的,有一板二眼的,有一板三眼的,都不出乎四拍。虽有的是五拍的,如昆曲常在三拍处叠一拍,这与军乐鼓点相同,但那紧叠的两拍,实仅占四分之一,合其前后,仍是
3、四节。为什么四节为止?从生活实际说来,再多就接不上气力了。人的气力有限度,那所发出的声音也必与之相应。我们反观汉语的现象,一个停顿之前,即一句之中,无论字数多少,都会在快慢速度上加以调剂,甚至切成几逗。即使争吵,仔细去听,总有节奏。节拍并不都与字数相应,念着容易上口也容易记忆的歌诀之类,最少的是三字句,如三字经。其次是四字句,不但“关关雎鸠”“天地玄黄”通行不绝,试翻开现在所编的许多成语词典中的若干成语,都以四字的为多。五言、七言更是诗句的常态。六言是两个三言成三个两言,八言常是两个四言。拍着板来念,快慢随人,但俱不会多到四拍以上。至于九言诗句,有二七字的,或四字五字的,都是复合句,并非真九字
4、句,而且读来麻烦,作者也少。不难理解,费气力的,行之必然不广。骈文以四言六言递相交替,又重叠又变化,念起顿挫流畅,所以曾流行千年,至于没有固定字数的散语句子,在说话和诵念中,也有轻重疾徐。常见初识字的小孩或识字不多的成年人,拿着报纸,每字平均力量去念,听者常会发笑。因为他们失却了句中的板眼,更不论句间的抑扬了。所以散语的句子,包括文言的或口语的,无论多么长,都必有中间的顿挫。(摘编自启功汉语现象论丛)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气力不济时的停顿也叫“句”,习惯上叫“上句”,要接配“下句”语意才完整。B. 音乐中的一板可切成几眼,一板二眼即二拍,一板三眼即三拍,最多不超
5、过五拍。C. 语言的停顿也可称为“语板”,即使争吵,仔细听,总是一板一眼的,颇有节奏。D. 古诗文中一句话无论多少个字,由于气力的原因,一句话始终要保持四个节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句的节拍为论述对象,阐明了语句停顿的生理原因与节奏原理。B. 文章引唐摭言中牛僧孺一事,论证了语言跟音乐一样都存在着节拍。C. 文章通过对三字句到九字句的分析,论证了节拍多少并不都与字数相应。D. 文章论述逐层深入,条理分明,使读者对语言停顿有了较深入的了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八句,既有气力不济处的停顿,也有语言完整处的停顿。B.
6、 “句”和“板”原本都是音乐专用术语,后来才被人们借用来指称语言停顿。C. 骈文的盛行与其句子的节拍密不可分,可见写文章需要追求句子的顿挫流畅。D. 无论多么长的散语句子,句中都有板有眼,所以在诵读时不能每个字平均用力。【答案】1. A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B项,理解错误,一板二眼是三拍,一板三眼是四拍,最多不超过四拍,见原文第一段“有板板连接的,
7、有一板一眼的,有一板二眼的,有一板三眼的,都不出乎四拍。虽有的是五拍的,如昆曲常在三拍处叠一拍,这与军乐鼓点相同,但那紧叠的两拍,实仅占四分之一,合其前后,仍是四节”;C项,“即使争吵总是一板一眼”错,“一板一眼”是表示2/4拍,而争吵的语句不可能总是2/4拍,原文第二段为“即使争吵,仔细去听,总有节奏”;D项,“一句话始终要保持四个节拍”错,原文最后一段为“但俱不会多到四拍以上”,而非必须四个节拍。故选A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8、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文章引唐摭言中牛僧孺一事,论证了语言跟音乐一样都存在着节拍”错,由文中“其首篇说乐,韩始见题而掩卷问之曰:且以拍板为什么?僧孺曰:乐句。二公大欣赏之。”韩愈所说的拍板,当然不是仅指木板工具,而是兼指木板所具有的作用。而牛僧孺所答,则是侧重指其作用,也就是指拍打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既可名为“乐句”,那么语言的停顿,又有何不可称为“语板”?”可知,牛僧孺一事论证的是音乐有节拍,不能证明语言也有节拍。故选B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9、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句”本身就是指语言的停顿,不是音乐专用术语,见原文第一段“在习惯中,语言完整处的停顿固然叫作句”。故选B项。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故乡的胡同史铁生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
10、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
11、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
12、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拉倒。那时,寺庙多已消失或改作它用。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
13、。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关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魄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
14、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很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重心不在写故乡,也不在写胡同,因此开篇作者对自己的故乡做了独特的界定,这有助于凸现胡同与“我”之间的联系。B. 作者以胡同为线索对自己四十年生命历程做回顾,其中用“小男孩”这样的称谓来指称自己,叙述中有种间离感和审视意味。C. 小男孩不停地看太阳,等候着母亲回
15、家,是因为他知道太阳落山后妈妈才能回家,小小年纪却颇为懂事,能够体谅母亲的辛劳。D. 作者回忆往事时保持着情感的克制,不做过多渲染,多选择有代表性的细节作描写,表现出超越生活悲喜、坦然面对命运的达观。5. 请根据“我”在胡同里生活的经历,简要分析胡同“构成了我”的具体内涵。6.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幼年时期,胡同里有亲人给“我”温暖的呵护。以及“我”第一次离家的痛苦;青少年时期,胡同给了“我”心灵的慰藉,也带给“我”心灵的伤害;成年以后,胡同给了“我”生活的希望,让我懂得了爱与坚强。 6. 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进出胡同后总说胡同“构成了我”,然后
16、分阶段叙述往事,最后用想象俯瞰胡同作结;按时间顺序继续,主体部分作者将自己四十年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进行叙述;首尾照应,文章开头写“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结尾写“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形成照应;行文转换自然巧妙;如第六段结尾写老太太“信教”,第七段接着写“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第七段结尾写“寺庙多已消失或改作它用”,第八段接着就写寺庙改成的校园。”【解析】【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
17、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题中,C项,“我”认为妈妈是从太阳那里回来的,是依恋母亲的温暖,不是认为“天黑后才能回家”“懂事”“体谅母亲的辛劳”。故选C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重要字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语言环境,联系情感或主旨理解其深层含义。第三四段,写“我”“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认为“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奶奶买一糖葫芦慰劳我”说起“我”出生时的事,可见胡同带给我亲情的温暖慰藉;当然,也有“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的
18、痛苦经历;“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胡同带给“我”温柔的慰藉;青春期“我的第一个校园”“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也带给我伤害;“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胡同带给我对未来的希望;“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魄从轮椅里站起来”“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
19、这块故土”让我懂得了爱与“让人放心”的坚强。【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谋篇布局等结构的特点分析;注意抓住文串联章的线索、前后伏笔照应、过渡等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文章开头写“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说胡同是“我”全部的生命,随后通过对“四十年前”“另一年”“有一天”“第一个校园”“成年后”“离开故乡三年”“合欢树长大了”“我的妻子来了”的种种描写,写出胡同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是总分结构,并可以看出明显的时间顺序;第二段写“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与最后一段“看
20、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相互照应,构成首尾回环的结构;在文章叙述过程中,转变描写角度的过渡也很自然,如,“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下一段开头就是“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写“那时,寺庙多已消失或改作它用”后,下一段接着是“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衔接巧妙而不着痕迹。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由北京市信办指导、首都互联问协会主办的2018年度第三次评议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20172018年首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写作业仍是占用青少年课余时间最多的活动高达43.5%同作为
21、课余时间主要活动的青少年只占总体数量的16.0%,青少年上网目的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玩游戏、聊天交友、查资料学习,分别占比47.5%、45.0、372%同时,在对青少年上网的主要行为进行调查时发现,休闲娱乐类活动依然占比较大,是使用互联网学习、查资料、看新闻人数总和的近四倍之多。(摘编自刘婧20172018年首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发布,北京青年报2018年7月20日)材料二城乡青少年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差异类别网络应用城镇农村城乡差异信息获取搜索引擎87.60%84.20%3.40%网络新闻76.20%69.90&6.30&网络娱乐网络游戏67.80%63.10%4.70%网络视频78.00%
22、68.60%9.40%网络音乐81.70%76.50%5.20%网络文学46.80%38.90%7.90%(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材料三听音乐因为其伴随性的特点,是青少年网络娱乐生活中频率最高的活动,几乎总是在听音乐的青少年占比达到29%还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迅速崛起,和音乐一起成为青少年娱乐休闲生活的新方式,就频率来说,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其次依次为电影/电视、游戏类,接触频率则主要集中在“每周一次”上,占比分别为41.68%、38.95%,而从不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的占比则分别为15.56%、
23、26.8冫%,可能是由于电影电视的时长原因以及家庭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所致。换言之,青少年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热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摘编自2018年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材料四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沉迷游戏、过度用网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于今年6月份,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为了解决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网游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
24、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监管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无法成为令人尊重的企业,漠视责任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摘编自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人民日报2018年9月28日)7. 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5、 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网络娱乐”,城镇青少年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农村青少年,但是差异并不算大,最大的差距也没有超过一成。B. 在网络游戏方面,城乡青少年使用率都只有60%多,可见青少年打游戏的热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高,这与家庭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有较大关系。C. 网络视频包括电影、短视频等,在青少年网络娱乐中,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仅次于网络音乐,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崛起,网络视频的使用率有可能跃居第一。D. 听音乐具有伴随性,受到青少年青睐,故在网络娱乐类别中,网络音乐的使用率最高:而文学阅读的娱乐性相对较弱,因而网络文学的使用率最低。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26、首都青少年在课余时间写作业的占比达43.5%,在课余时间上网的只占16.0%,可见大部分青少年并未过度依赖网络,学习仍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主体。B. 首都青少年上网目的中排名前三的都是休闲娱乐类活动,其中玩游戏占比接近50%:这些休闲娱乐类活动占比几乎是其它主要上网行为总和的四倍。C. 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这不仅会损害他们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列入精神疾病。D. 虽然近年来管理部门下了很大的决心,多次出台规定来集中整治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以及调控网络游戏总量等,但从现状来看,监管还不够到位。9. 针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7、表达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7. B 8. D 9. 材料一侧重于对青少年课余时间上网行为的比例和目的作分析;材料三侧重于对青少年各种网络娱乐活动的频率和占比作分析;材料四侧重于提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措施。【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强加因果,打游戏的热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高是从接触频率得出的。故选B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
28、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原文的意思是将写作业和上网作为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不是在课余时间写作业和上网。B项,“首都青少年上网目的中排名前三的都是休闲娱乐类活动,其中玩游戏占比接近50%”错,文中是“青少年上网目的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玩游戏、聊天交友、查资料学习,分别占比47.5%、45.0、372%”;“这些休闲娱乐类活动”缩小了范围,原文是“休闲娱乐类活动”。C项,是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不是将“网络成瘾”列入精神疾病。故选D项。【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29、。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本题中,材料一结合“在对青少年上网的主要行为进行词查时发现,休闲娱乐类活动依然占比较大,是使用互联问学习、查资料、看新闻人数总和的近四倍之多”可知,侧重于对青少年课余时间上网行为的比例和目的作分析;材料三结合“其次依次为电影/电视、游戏美,接触频率则主要由于电影电视的时长原国以及家庭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所致。换言之,青少年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热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可知,侧重于对青少年各种网络娱乐活动的频率和占比作分析;材料四结合“解决青少年冋络成瘾这个难题,监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对于企业来说,追
30、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无法成为令人尊重的企业,漠视责任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可知,侧重于提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措施。【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
31、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读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
32、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初,勔、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劼又以文显。劼早卒。福畤少子劝亦有文。福畤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
33、癖何多耶?”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B. 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C. 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D. 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
34、当诛/会赦除名/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策,古时人才选拔考试的一种形式,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答策出色者,可以评为“第一或“高第”。B. 剑南,即剑南道,唐朝行政区划之一,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其行政长官为剑南节度使等。C.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等:此处的序是临别赠言,后由王勃写成,即膝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同赠序。D. 尚书,儒家“五经”之一,最早就叫书,“尚”即“上”,“尚书”即“上古的书”,有今文和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勃聪颖早慧,少年得志,他六岁便善于文
35、辞,九岁就写文章指出了汉书错误:不到二十岁就在对策中获得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又担任沛王府修撰。B. 王勃年少轻狂,恃才凌人。皇子们斗鸡,他写了一篇“檄文”,触犯了皇族忌讳:在虢州他倚才欺凌同僚遭到问僚厌恶:后又擅杀官奴,差点因此丢掉性命。C. 王勃抱负远大,英年早逝。客居剑南时,他曾登葛愦山追思诸葛亮功绩,赋诗抒怀:被革除官籍后去交址探父,在渡海时不幸溺水,惊悸而亡,终年二十九岁。D. 王勃文思敏捷,极负盛名。他写文章援笔成篇,滕王阁序便是宴会上即兴而作:他不仅与兄长有“三珠树”的美誉,更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井称“初唐四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勃戏为文檄英
36、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2)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可夸也。”【答案】10. B 11. C 12. A 13. 王勃开玩笑地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发怒说:“这将挑起纷争。”把王勃逐出王府。王福畤让王助拿出他的文章,韩思彦说:“生儿子像这样,值得夸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先排除断句一致处,再判断不一致处的正确断。本题中,“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虢州多药草”是主谓句作“闻”的宾语,应该在“药草”后断开,排除A项;“参
37、军”是官职名,作“求补”的宾语,在其后断,排除AC项;“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抵罪”和“匿”都是“官奴曹达”的谓语,其中“勃所”是“王勃居住的地方”,作“匿”的宾语,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CD;整句译为: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故选B项。【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
38、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错误,本序是宴集序,原文“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可见它并非临别赠言。故选C项。【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错误,“九岁就写文章指出了汉书错误”错;原文“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指出的是颜师古所注的汉书的错误。故选A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
39、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句,戏:开玩笑;檄:声讨;且:将要;交构:引起争端。第句中,出:拿出;若是:像这样。【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
40、考译文: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时便善于写文章,九岁时得到了颜师古注的汉书,阅读过后,做了一篇指瑕以指出颜氏的过失和疏漏。麟德初年,刘祥道在关内巡视行察,王勃上书自陈志向,刘祥道便把这件事上表朝廷,召见王勃入朝对策,夺取高第。年龄尚未到二十岁,便得朝散郎这个官职,数次在朝廷上觐献颂词。沛王听说了他的大名,召他来王府担任修撰,对平台秘略这本书作出评论。书修成后,王爷很是喜爱重视王勃。当时,诸位王爷斗鸡成风,王勃做了一篇游戏文字檄英王鸡,高宗大怒,道:“这将图谋结党营私。”就把王勃逐出了王府。王勃被废去官职之后,客居剑南。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丛生,想到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41、听说虢州多产药草,于是请求补职虢州参军。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嫉妒。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父亲王福畤,因为王勃的缘故从雍州司功参军降职至交阯县令。王勃前往交阯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淡淡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
42、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再大量饮酒,拿一床被子过来蒙头而卧,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养了很多门客。曾经创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做古尚书的续篇,后来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王勃将缺失的地方补充完整,最终定稿二十五篇。曾经说身为人子不能不懂得医术,当时长安曹元有治病的秘方,王勃跟从他与他交游,尽数得到了他医术的要领。王勃的哥哥王剧,弟弟王助,都考上了
43、进士。当年,王勉、王剧、王勃都以才名著称,所以杜易简称他们为“三珠树”,后来王助、王劼又以文才显赫于世。王福畤曾经向韩思彦表示过惊异,韩思彦开玩笑说:“练武的人有夸耀坐骑的癖好,你有夸耀儿子的癖好,王家的癖好怎么那么多呢?”让王助把自己的文章拿来,韩思彦(读后)说道:“生了这样的好儿子,确实值得夸耀。”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以文章齐名,天下人称“王、杨、卢、骆”,称作“四杰”。古代诗歌阅读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44、项是A. 诗歌开头两句浓墨重彩地夸写居室之华图,并用“海燕双栖”暗作比兴,反衬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处境。B. “十年”突出夫妻分离时间之久长,“辽阳”表明他们空间距离之阻隔,从而加重了“忆”字所表达情感的分量。C. “音书断”明写征人杳无音讯,“秋夜长”暗写思妇彻夜难眠,二者构成因果,凸显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担忧。D. 尾联描写了女主人公满腹愁思、独立窗前望月的情景,而末句在抒情方式上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相同。15. 请简要赏析“九月寒砧催木叶”的妙处。【答案】14. D 15. 融情于景,通过砧声、落叶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主人公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视听结合,砧声阵阵是所闻,木叶潇潇是所见,二者结
45、合写景更丰富。造句奇警,明明是潇潇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断,诗人却故意主客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里反响,无理而妙。【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独立窗前”无中生有,在抒情方式上也与李白并不相同,李白是直抒胸臆,而该诗是以景结情。故选D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鉴赏的能力。
46、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看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特点,使用了什么技巧。赏析诗句的妙处要从诗句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入手,本句情景结合,从情和景的关系来看,木叶萧瑟,砧声预示家家户户在为游子赶制新衣,声音凄凉,一年快到头了,丈夫却未归家,烘托出主人公对丈夫的相思之情;从写景手法入手,砧声是所闻,木叶是所见,视听结合;另外诗人故意将主客体颠倒,本是潇潇落叶催人为游子捣衣而导致砧声不断,但诗人却说是砧声催落叶,收到了更加奇妙的效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_,_”两句,用比喻来劝告女性不要沉溺于爱情。(2)庄子逍遥游中指出列
47、子是有所依靠的,然后紧接着说“_,_”。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才是无所凭借的。(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两句,表明英雄人物、英雄业绩随风雨而去。【答案】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若夫乘天地之正 (4). 而御六气之辩 (5). 舞榭歌台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嗟、葚,正、御,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48、,完成下题自从数字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新闻出版传播领域以来,阅读的碎片化以及浅表性问题就不断地招致各种严肃批评。然而,这些批评并未阻拦住碎片化阅读的发展。如今手机出版物可谓_17_,微博、微信铺天盖地。举目望去,忙于看手机的“低头一族”比比皆是。欧洲人惯于在旅途中捧读大部头经典著作,这是我们经常拿来教育国人要热爱读书的例证。现在,国人在旅途中捧读大部头者尚属_18_,但阅读状况也有改观。过去我们的同胞在国际航班上往往_19_,如今捧读手机与平板电脑者则渐渐增多。有人说如此还是不行,这还不是正经读书。可是,凡事不妨往好处去想,对于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用这类便捷的方式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
49、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特别是对于许多上班的年轻人而言,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捧读手机实在要比捧一本书方便得多,能在碎片时间里读一些值得一读的碎片文字,也是一番难得的用功,( 20 )更是相得益彰的事情。目前,移动互联网阅读在中国_21_,也许这就是最适宜的中国式阅读。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五花八门 吉光片羽 侃侃而谈 蔚然成风B. 五花八门 凤毛麟角 高谈阔论 方兴未艾C. 琳琅满目 凤毛麟角 侃侃而谈 方兴未艾D. 琳琅满目 吉光片羽 高谈阔论 蔚然成风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50、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用这类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B. 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来说,用这类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这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C. 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用这类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这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D. 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来说,用这类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
51、之甚少到读之较多,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倘若有些人发现了一本好书,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引起了兴趣,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B. 倘若有些人发现了一本好书,引起了兴趣,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C. 倘若有些人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发现了一本好书,引起了兴趣,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D. 倘若有些人引起了兴趣,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发现了一本好书,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答案】17. B 18. D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
52、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五花八门: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琳琅满目:意思为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第一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手机出版物很多,并非指其珍贵。故“五花八门”最恰当。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旅途中捧着大部头书目的游客很少。故“凤毛麟角”最恰当。侃侃而谈:意思是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对过去人们喜欢大发议论现象的一种否定。故“高谈阔论”最恰当。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
53、种风气。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中国的移动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在发展。故“方兴未艾”最恰当。本题应依次填入“五花八门”“凤毛麟角”“高谈阔论”“方兴未艾”,与B项相符。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成分残缺,应: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来说。B项,“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偷换主
54、语,应: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这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赘余,删去“这”。C项,“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成分残缺,应: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来说;“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偷换主语,应: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这也许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赘余,删去“这”。故选D项。【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倘若有些人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
55、承接“能在碎片时间里读一些值得一读的碎片文字,也是一番难得的用功”,话题保持一致,应在前,按照逻辑先后顺序应是“发现了一本好书,引起了兴趣,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排除ABD。故选C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
56、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下面是一张请假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请假条张老师:在你的悉心指导下,我在“传承家风”的征文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应组委会邀请,明天要莅临颁奖大会并发言,不能到校上课,特请假一天,请务必批准!此致敬安学生:李小明2019年1月16日【答案】“你”改为“您”;“斩获”改为“获得”;“莅临”改为“参加”;删去“务必”;“敬安”改为“敬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
57、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出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本题中,对老师应用敬辞,“你”改为“您”;“斩获”,指在比赛或竞赛中获得奖章、奖牌等,与“一等奖”不搭配,改为“获得”;“莅临”,敬辞,来到,用于上级对下级,不用于自己,改为“参加”;“务必”,命令语气,不合语境,删去;与“此致”搭配,应是“敬礼”,“敬安”改为“敬礼”。21.评书和相声均是我国传统的曲艺节目,也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利用所给材料,组成一副关于评书的对联、一副关于相声的对联,要求用完材料。材料:吹拉弹奏 惟妙惟肖
58、 悲欢离合 古往今来 重新说起 有板有眼 说学逗唱 再叙从头(1)评书:(2)相声:【答案】(1)评书:古往今来重新说起,悲欢离合再叙从头。(2)相声:说学逗唱惟妙惟肖,吹拉弹奏有板有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及对联的拟写规律及样式。首先按照“评书”和“相声”的特点将材料进行分类,“评书”谈论古今的悲欢离合,所以选择的材料是:“悲欢离合”、“古往今来”、“重新说起”和“再叙从头”。“相声”要求演员掌握的技巧多,能够吹拉弹唱逗大家开心,所以选择的材料是:“吹拉弹奏”、“惟妙惟肖”、“
59、有板有眼”和“说学逗唱”。根据对联词性结构相对的要求,“古往今来”对“悲欢离合”,“重新说起”对“再叙从头”,“说学逗唱”对“吹拉弹奏”,“惟妙惟肖”对“有板有眼”。注意语言连贯,注意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写作。冬天,无情地用利剑斩断我的双臂,我不怨你,你是为了让我在来年夏天更加茂密。要求:综合诗歌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破旧立新,引领未来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
60、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
61、可取的。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
62、,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
63、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诗歌中“无情地用利剑斩断我的双臂”指去掉冬天树木枯老的枝干,来年再长新枝,突出类似去除腐肉长新肉,展示出一种新生活,延伸到人的身上,如改正不好的习惯,去除不良的风气,也可以延伸到社会中,如去除不良陋习,崇尚新的生活方式,增强美好的生活雅趣,如政治上的改革,需要破旧立新;“你是为了让我在来年夏天更加茂密”这是结果,从这一角度来看,突出的是一种美好,展现出一种新的方向和力量,可以延伸为实现美好愿景,考生可以结合这些角度具体立意。参考立意:1、改掉不良习惯,养成新的良好习惯。2、破除陈规陋习,迎接社会新风尚。3、破旧立新,传承美好。4、磨砺意志,成就未来。可用素材
64、:1、教育方式的破旧创新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当课堂上玩手机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习惯时,某大学老师尝试用微信发红包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习。虽然有人认为把红包和神圣的课堂联系在一起,有点“不太严肃”,但这种很潮的方式,比起那些没收或者打砸摔坏学生手机的暴力管理,更显温情,而难得的是背后的坚持与真诚,着实让学生们醒悟,而他的学生在这门课上也确实表现得更加积极与专注,这便是教育方式创新的魅力所在。2、创新与突破几乎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俗话说“不破不立”还是很有道理的。在科学界类似材料中所说的海森堡大胆突破经典力学旧框架,建立全新矩阵力学的例子,并非绝无仅有,每一项新的发现几乎都需要与旧的传统进行一场斗争,甚
65、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3、1918年前后,风靡一时的玻尔原子理论出现了濒临灭亡的早期征象:理论预言和实验数据令人不安地一致。尽管玻尔曾求助于所谓对应原理,也未能使他的原子理论渡过难关。正当这个时候。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大胆突破了经典力学的旧框架,从独立发现矩阵算法开始,自己设计相当自然的规则,建立了全新的量子论矩阵力学,使理论力学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因为这一非常出色的工作,海森堡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4、笛卡尔主张破旧立新,他在谈谈方法中说:“由于我们在长大成人之前当过儿童,对呈现在我们感官面前的事物做过各种各样的判断,而那时我们还没有充分运用我们的理性,所以有很多先入的偏见阻碍我们认识
66、真理,因此我们要摆脱这些偏见的束缚,就必须在一生中有一次对一切稍有可疑之处的事情统统加以怀疑。”5、凤凰涅槃中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那种敢于毁弃旧我、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表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决心与气概。气吞日月的“天狗”也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一个形象。6、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利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参考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第二段谈创新,列举事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第三段谈盲目创新会弄巧成拙,如:邯郸学步,如此包装最后谈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二者结合会相得益彰。【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