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二轮精选练习(岳麓版,含解析):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1、墨子、韩非子、商鞅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答案】C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皇权至上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A B. C. D. 【答案】A3、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
2、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C一治一乱的史观更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且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答案】B【解析】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根据“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可知作者是主张“治乱论”的。根据“所以从这
3、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可知作者反对进化论。ACD三项对材料的理解都不准确。综合起来, B项较符合题意。4、孙中山根据中国的实际和对西方的研究,对西方民主思想加以改造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将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结合提出民生主义实施“五权分立”的方案发展资本主义A BC D【答案】D【解析】民生主义和五权分立的提出,是孙中山对西方民主思想的改造和发展。两项都是对西方思想的继承。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斯宾诺莎材料二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
4、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洛克政府论材料三“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改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今以人民管理政权,便叫民权。”孙中山请回答:(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5分)(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10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怎样解释民权的?怎样实践了这一思想?(5分)【答案】(1)目标是伸张和捍卫资产阶级的自
5、由与民主权利。(2)关系:如果立法者违背了人民意愿,人民就没有必要再服从它,就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重新建立新的立法机构。(3)以人民管理政权。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思想家思想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需要结合斯宾诺莎思想产生的背景去作答;第(2)(3)问依据材料,再结合教材回答即可。6、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顺应的是当时世界的A政治民主化潮流
6、 B民族主义潮流 C社会主义潮流 D经济全球化潮流【答案】A7、下面对下图喻义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A.武昌起义后, 袁世凯疯狂镇压革命党人 B.袁世凯上后台, 独裁专制, 镇压革命C.袁世凯为当皇帝, 对革命人士进行大屠杀 D.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二次革命【答案】B【解析】此题是以漫画为材料, “猿猴”代表袁世凯, 他挥舞“专制”的大刀, 镇压革命8、2011年海峡两岸同庆辛亥革命100周年,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论准确的是( )A张扬民主意识 B实现民族独立 C结束专制独裁 D确立民主宪政【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是我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7、会性质, 因此也没有实现民族独立、结束专制独裁, 其所建立的民主共与也是徒有虚名, 并未真准确立民主宪政。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却是使民主共与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选A项。9、以下有关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的史实, 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修改总统选举法, 使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 废除临时约法 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 下令解散国民党A. B. C. D.【答案】C【解析】对选项进行辨析可知: 准确顺序是10、孙中山的“五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是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了()A.立法权和司法权B.立法权和考试权 C.考试权和监察权D.司法权和监察权【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孙中山在对西方民
8、主政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借鉴,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两项。11、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 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B.革命者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C.孙中山是否直接参加领导工作 D.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原因, 经辨析可知B、C、D三项都不是两者的主要区别。A项表述的群众基础是两者较大的区别, 二次革命没有什么群众基础, 而护国运动的群众基础较广泛。准确答案是A项。12、“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术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
9、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笔名。这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出现在19世纪末的中国,是维新变法思想的内容,已经不再是鸦片战争后的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潮,也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这一时期,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是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因此,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要在中国实行制度变革。13、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A B
10、 C D【答案】A 【解析】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A、B、C、D的作者分别是魏源、洪仁玕、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领袖。故答案为A。 14、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封建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答案】B【解析】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不可能实现自强目的。?15、下列斗争属于反对军阀统治的有()辛亥革命讨逆运动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A B C D【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是反对清政府的斗争,而维护辛亥革命果实的斗争基本上是反对北洋军阀的。16、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
11、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由“夷”到“洋”的态度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的加深。本题以中国人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的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的认识西方国家。故答案为A。17、“
12、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号召人们进行倒袁的二次革命,但迅速失败。二次革命失败的最大影响是()A资产阶级革命性减退B南方各省实现了独立,国家陷入分裂C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海外D袁世凯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答案】D【解析】A、B两项明显错误,C项不是最大影响,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为袁世凯搞独裁,复辟帝制开辟了道路,中国进入政治上最黑暗的时期。18、某通电摘录: “天祸中国, 元首谋逆, 蔑弃约法, 背食誓言, 拂逆舆情, 自为帝制要求惩治罪魁, 以谢天下。”通电所指的斗争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D二次护法【答案】B19、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西学东渐的格
13、局逐渐形成。下列不属于西学东渐内容的是()A“中体西用” B“耕者有其田”C“君民共主” D民主共和【答案】B【解析】西学,即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逐步向中国传播。“耕者有其田”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中提出来的。20、新三民主义发展了三民主义的主张,主要表现是(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答案】D21、【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致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致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
14、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延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15、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答案】(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 背景: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 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第(1)问注意看清题意,是“政治主张”,主要从君主立宪反对专制制度角度作答;历史背景从“新政”和“论战”两个角度根据基础知识作答。第(2)问既要看到其
16、积极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积极性从宣传民主制度,推动民主运动及为推翻清朝统治创造有利政治条件角度作答,局限性从立宪派的妥协性角度作答。22、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探索经历从“西学东渐”到“走自己的路”。阅读材料 材料一: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 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 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 产生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材料二: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三: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继承与发
17、扬毛泽东思想, 从而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首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现代史请回答问题: (1)结合听学知识指出: 孙中山的主要救国理论与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毛泽东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其创造的民主革命道路指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继承与发展”分别指什么? 【答案】(1)救国理论: “三民主义”。主要贡献: 创建民国维护共与; 促成首次国共合作。(2)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3)继承是指继承毛泽东思想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坚
18、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发展是指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3、阅读下列材料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请回答问题:(1)简要解释材料一中所述的“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2)用史实说明“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道理。(3)针对民国初年“树墩”萌发的“复古文化”,人们是如何处置的?【答案】(1)洋务运动初步改变了人们旧观念,公开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19、”。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封建传统文化依然保存。(2)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封建文化依然存在,袁世凯推行复辟帝制得以进行。(3)针对“复古文化”,陈独秀、李大钊等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砸烂孔家店”口号,进行猛烈批判。【解析】应该借助“大树”来理解“枝叶”、“树墩”,理解“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的意思。结合辛亥革命后一些相关史实加深这一理解。24、90年峥嵘岁月,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探究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
20、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材料二 1945年8月28日,当毛泽东等走下飞机时,山城重庆沸腾了,举国上下无不对中共真诚谋求和平的行动大加赞赏。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的行为是“弥天大勇”。 材料三 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几次合作?(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次事件的结果是签订了什么重要文件?(3)依据材料三,党和政府按照什么伟大构想
21、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谁?【答案】(1)西安事变;第二次。(2)重庆谈判;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3)一国两制;邓小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党的奋斗历程。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材料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的结果是双十协定。党和政府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25、振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抱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兴,清朝灭;总统兴,皇帝灭
22、;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1)模仿材料一体例续写这场革命在其它方面还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2)材料二中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判断依据是什么?革命为什么尚未成功?(3)举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密切的合作者。20世纪50年代初实现了孙中山先生什么抱负?【答案】(1)民主共和思想兴,专制思想灭;鞠躬握手兴,磕头作揖灭;民族资本
23、兴,自然经济灭。 (2)依据:中国依然处于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或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或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力量强大。(3)合作: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或开展国民革命或发动北伐战争或推翻孙传芳、吴佩孚军阀统治或见黄埔军校。抱负: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或实现了平均地权(民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在其它方面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兴,专制思想灭;鞠躬握手兴,磕头作揖灭;民族资本兴,自然经济灭。材料二中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判断依据是中国依然处于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或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共
24、和国,或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革命为尚未成功的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或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力量强大。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密切的合作者的表现: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或开展国民革命或发动北伐战争或推翻孙传芳、吴佩孚军阀统治或见黄埔军校。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了平均地权。26、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
25、道远。(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抉择与奋斗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目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材料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 发展与富强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
26、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3)材料三所述,“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收获与拓展(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材料二中“正确革命道路”指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等重大事件。材料三所述,“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理: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