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24.53KB ,
资源ID:5056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56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十一、必修Ⅱ模块综合检测 岳麓版 (教师用卷).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十一、必修Ⅱ模块综合检测 岳麓版 (教师用卷).docx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一)必修模块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氏春秋一书中有“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等描述,并提出“欲尽地利,至劳也”等重要思想。其想阐明的基本观点是A.只要爱惜民力就能缓和阶级矛盾B.与民休息才会调动农民积极性C.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D.在生产劳动中要注意劳逸结合解析:题干中“五耕五耨”“深殖之度”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

2、术中的精耕细作特点,而“欲尽地利,至劳也”也指出了这种精耕细作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爱惜民力”“调动农民积极性”“劳逸结合”等都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排除A、B、D三项。答案:C2.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分秋色的局面。当时人们根据瓷器产地分布的特点,将这一“局面”概括为A.“南青北白”B.“陶瓷并存”C.“官私并立”D.“远销海外”解析:由“唐代”“瓷器形成对峙局面”等信息,再结合“瓷器产地分布的特点”,可知与“平分秋色”局面相符的是“南青北白”,故A项正确。B项与唐代不符;C、D两项与“产地分布”要求不符。答案:A3.据战国策魏策三载:“夫存韩安魏而利

3、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A.国家分裂、割据混战的状况B.区域性商业交换的发展C.统治者加强对百姓的搜刮D.韩魏等国以商立国的政策解析:材料认为应把征收关税作为“存韩安魏”“富国”的一个重要途径,体现出当时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侧面说明区域性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关税收入相当可观,故正确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混战”信息,排除A项;C项对材料意思理解有误;材料认可了关税收入的重要性,但也不足以说明“以商立国”的政策,排除D项。答案:B4.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

4、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一观点认为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解析:材料中“精明的选择”反映了在集权国家里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不得不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因此B项正确。其他各项都不符合题干所强调的商业“不得不抑”的含义,所以A、C、D三项均应排除。答案:B5.下面是16世纪欧洲金银占有总量的变化情况表。这种状况导致了当时的欧洲项目黄金总量白银总量16世纪初期55万公斤700万公斤16世纪中期11

5、9万公斤2140万公斤A.金银价格上涨B.生产下降C.物价下跌D.物价上涨解析:殖民者的掠夺使欧洲金银大量增加,也导致了当时欧洲金银的贬值和物价的上涨。答案:D6.“15世纪末以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人口约有1500多万到4000多万,语言和方言达数千种之多,在美洲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然而这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了。”其言外之意是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各文明间的关系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D.西方殖民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而之前,印第安人“历史是独立发展”的,并“创造了灿烂

6、的印第安文明”。联系近代美洲发展历史可知,之后的“改变”是指在西方殖民的冲击下,印第安人独立发展的历史被打破,人口数量锐减,古文化中心也遭摧残,故正确答案是D项。A、B、C三项对材料意思理解不准确。答案:D7.“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下列事件准确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哥伦布的成功远航B.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C.蒸汽船的发明D.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解析:注意材料中的递进关系,“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贸易”,就“控制了世界”。基于这一观点,三次英荷战争中,英国打败了荷兰,控制了海洋与世界贸易,为后来控制世界创造了条件,B项可以印证材料观点。

7、哥伦布的远航,虽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并未让西班牙控制世界财富,并进而控制世界,排除A项;蒸汽船由美国人最早发明,但同时代,“控制世界”的是英国,排除C项;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是英国控制世界的结果,并非原因,排除D项。答案:B8.马克思说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是否廉价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取决于生产规模。因此,较大的资本战胜了较小的资本。结果总是许多较小的资本家垮台,他们的资本一部分转入胜利者手中,一部分归于消灭。”马克思此话强调的问题是A.工业革命使自由竞争加剧B.资本的集中是生产发展的结果C.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本性D.资本主义大多以规模来取胜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取决于生产规模

8、”“较大的资本战胜较小的资本”等信息,可知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出现了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的趋势,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与这种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该排除。答案:B9.“在中国历史上,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二十年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在西方挑战的持续冲击下,在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人开始自觉地通过体制创新来谋求国家富强。”下列可作为这些“中国人”代表的是A.林则徐B.李鸿章C.孙中山D.毛泽东解析:由“中国历史上,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二十年”“自觉地通过体制创新来谋求国家富强”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所述应是甲午战败、洋务运动“自强”的美梦破灭之后,有识之士

9、如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开始了新的探索,那就是用变法和革命的方式,进而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因此C项正确。A、B两项与“体制创新”条件不符;D项与材料所给时间段不符。答案:C10.下面是烟台开埠10年后港口从业人员统计表。表格中出现的这一状况表明烟台港口从事工商业的总人数是3万人类型舢板、港口装卸工人较大商业服务客栈服务海关和衙门雇员洋行雇员小摊贩占比40%29.6%7.6%1.1%0.7%16.9%A.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达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刚刚兴起C.洋务民用企业的大力发展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解析: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使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很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10、,他们走向港口城市的工厂或洋行,而成为这些资本主义性质企业的雇员、工人或小商人等,材料体现的正是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都比较片面,都不能充分表明这种复杂形态的出现,所以均应排除。答案:D11.下图是1863年英、法、美成立的“上海工部书信馆”发行的明信片和邮票。专家指出:从社会发展角度观察,这些“洋玩意”的出现是有较大贡献的。材料所说的“贡献”具体是指A.有助于中国通讯近代化开展B.改变了城市传统生活方式C.标志着民族通讯产业的起步D.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解析:这些“洋玩意”的出现对当时我国的通讯与信息交流都起到了一定的便捷作用,因此A项正确。这些书信馆是西方国

11、家设立的,不是我国自主的民族通讯业,C项错误;B、D两项表述错误,有夸大之嫌。答案:A12.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中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其意在说明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有吸引力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程度C.时代背景差异影响到文化的转型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过程较相似解析:材料指出了西方学习中国文化具有主动性的特点,而中国在近代接受西方文明是被迫的,是西方列强用暴力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局面,中国才不得不汲取西方文明,这两者之间差异性明显,因此C项正确;

12、而A、B两项说法片面,不是题干的主旨含义,D项与题意相反,所以均应排除。答案:C13.十月革命后的土地法令规定: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所有的土地和地下的宝藏都是全民的财产。此后,土地的主人是贵族国家人民皇室A.B.C.D.解析:由“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全民的财产”,可知土地的主人是人民或国家。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14.列宁在1918年的多次演说和报告中,大力宣传和鼓励实行共耕制,并认为“分土地只在开始的时候是好的。这表明土地离开了地主,归农民所有。但这是不够的

13、,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这一认识和实践A.满足了农民发展经济的需求B.不利于团结地主为革命服务C.为苏俄开展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解析:由“列宁”“1918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俄国正面临一战后协约国对其进行武装干涉的严峻形势。由“归农民所有。但这是不够的,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可知,与这一认识相关的实践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而这一政策适应了战时的需要,保障了战争的胜利,但其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超越了俄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造成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15.根据右图中的数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危机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B.苏

14、联的工业化建设离不开西方大国支持C.苏联经济实力强大有助于缓和国际局势D.外来技术输入推动了苏联工业化开展解析:根据图示中的时间“1931年”“1932年”,可以联想到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中苏联的机器进口数量较多,说明苏联较好地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使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因此D项正确;而“先决条件”“西方大国的支持”均不符合客观事实,“缓和国际局势”也与题意无关,所以A、B、C三项均应排除。答案:D16.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市场机制如何能够把追求各自目标的个人自由,同提供衣食住行等经济生产活动中所需的合作和协作结合起来。所有人都能通过协作获益,而这种协作并不需要来自

15、外部的强制。”这一观点实际上就是A.阶级斗争学说B.无政府主义C.法律至上的观点D.自由放任主义解析:根据材料中市场机制“不需要来自外部的强制”等信息判断,这是近代西方流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答案:D17.经济运行总有一些规律,比如:一个国家的汇率下跌,其出口成本就可以降低,进而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资本流入也会增加,流出会减少;反之亦然。基于这一认识,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A.美元贬值B.整顿银行C.货币紧缩D.回笼货币解析:要想“汇率下跌”,就得大量发行货币,实行通货膨胀。罗斯福新政所实行的美元贬值,是为了刺激出口而转嫁危机,就是遵循了上述规律,故A项正确;B项与汇率无关,C、D两项与题意

16、相反,所以均应排除。答案:A18.美国商业周刊在界定“新经济”这个名词时说:它不意味着股票市场必将摆脱自我调整而永远上升,就像(神话中所说的)豆梗将直上云天。自然,它也不意味着亚洲金融风波不会影响美国。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经济”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B.“新经济”不能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C.“新经济”打破了经济周期性规律D.“新经济”不再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新经济并不能完全消除资本主义的矛盾,并不是单纯强调抑制通货膨胀、股票上涨,因此A、D两项是错误的;新经济也不能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性规律,所以C项也应排除。答案:B19.有文章指出: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

17、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这种不得已且苏联已经使用过的战略。这里的“战略”是指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大力吸引外资和技术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新中国成立初,由于“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中共“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也是苏联建设的经验,因此B项正确;而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生产关系的改造,“大跃进”是1958年以后实行的,吸引外资更是改革开放所采取的措施,都不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应排除。答案:B20.1984年4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总结江苏常州市城

18、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经验以后,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是为了A.变更分配方式B.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C.增强企业活力D.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解析:1984年颁布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因此C项正确。材料所述不是单纯分配方式的变动,也不是为了突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A、D两项错误;B项是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目标,所以也应排除。答案:C21.2008年,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一文中写道:对于企业来说,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既能有效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

19、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能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推动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可见,这里“走出去”的含意是A.积极对外投资,拓展国际合作的新渠道B.充分利用外资,积极研发自主品牌C.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相结合的新模式D.扩大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解析:“引进来”主要是吸引外资、技术和管理等,“走出去”主要是对外投资和探索国家化的合作渠道等,设问限定是后者,因此A项正确;B项是“引进来”的角度,C项是两者结合,D项是内部改革问题,都不符合题意,所以均应排除。答案:A22.目前中国互联网将面临如下转变:由网络娱乐到电子商务的转变,由可用

20、网络到可信网络的转变,网络速度向高速互联网转变,接入设备由PC到移动终端的转变,网络普及将会达到“随时、随地、人人”的程度,等等。由上述“转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网络的安全性得到重视B.网络提供的娱乐内容减少C.网络覆盖将遍布全世界D.网络将提供更低廉的服务解析:由“可用”到“可信”的转变,反映了网络的安全性和信任度得到了重视,因此A项正确。由“网络娱乐”到“电子商务”的转变,并不能反映B项结论,排除B项;C、D两项与上述转变不符,排除。答案:A23.2012年,“金砖五国”准备建立联合开发银行。金融时报对此评论道,“金砖国家的这家开发银行最终可能挑战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的影响力”。上述现象反

21、映出A.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待继续完善B.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已失去作用C.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已经丧失D.政治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解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解体,但其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A、B、C三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新兴经济体组成的“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迅猛,并要进一步加强合作,这表明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D项正确。答案:D24.历史学家钱乘旦指出: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下列组织最能体现这种“越位”思想的是ABCD解析:根据“超越

22、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这些限定,可以判断这是指各国加强合作,尤其是在某一区域内实行联合,也就是区域集团化趋势,而其中最好的实例就是欧洲的一体化,欧盟符合这一设定,D项正确。答案:D25.文汇报有文章指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市场竞争的自由化,它的平等性体现在竞争过程的平等,而不是竞争结果的平等;是竞争规则的平等,而不是规则制定的平等。这些话的中心含义是A.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特点是竞争更激烈B.市场竞争的完全自由化很难达到C.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以平等合作为基础D.发达国家制定的经济规则不合理解析:题干中“竞争过程的平等”“竞争规则的平等”体现了应该以平等合作为前提,因此C项正确;A、B

23、、D三项所述与题意明显不符,所以均应排除。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清张履祥补农书总论(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相关的

24、土地制度,并分析其特点。(4分)(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探究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5分)(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1)土地制度:井田制。(2分)特点: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上为周王所有。(2分)(2)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2分)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3分)(3)方式:租佃经营方式。(2分)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2分)27.有学者指出:货币经济是强者的经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是它的基本机制,尤其是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货币主导下更是如此。阅读

25、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金子银子,缺什么就直接买了,何必造呢!于是贵金属流向了邻国和中国等,没能给西班牙带来任何真正的益处;相反,这些黄金白银腐化了它的王室,摧毁了它的产业,彻底地动摇了这个帝国的根基。西班牙因何衰落?材料二中国在瓷器生产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在丝绸生产方面也几乎没有对手。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一篇关于白银的论文中指出,它“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材料三正如亚当斯密说的:“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相隔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

26、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1)材料一想要表达的主旨含义是什么?其中所说的“邻国”主要指哪几个国家?当时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前提是什么?(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提到的“流到中国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白银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答案:(1)含义: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大量白银流入别国,没有转化为资本,后来西班牙逐渐衰落。(2分)邻国主要有英国、法国和荷兰等。(2分,答出两个国家即可)前提:新航路的开辟。(2分)(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的发展;西欧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扩大;中国自然经济占主

27、导地位,对外国产品需求量不大,导致白银流入中国。(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3)作用:充当世界贸易的媒介,有利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分)28.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只有如此,经济才有活力和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推行余粮收集制是“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而不是急于按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迈向社会主义的自觉步骤,早在余粮收集制之前,列宁就提出了粮食税的思想。赵理富关于列宁余粮收集制两个问题的辨析材料二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必须倒退

28、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列宁全集第43卷(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余粮收集制是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这句话?(4分)(2)材料二中的“围攻”是指什么政策?结合该政策关于流通和分配方面的内容,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对列宁经济政策的理解,谈谈你的认识。(2分)答案:(1)理解:余粮收集制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应对国内战争而采取的,虽然是必要的,但也造成了国内的经济困难和严重的政治危机,所以说这一政策是“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4分)(2)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积极作用:恢复商品贸易,能搞活市场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废除实物分配,能调动劳动者的

29、积极性。(4分)(3)认识:经济政策必须根据形势和国情而制定,并要适时地进行调整;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列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等等。(2分,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61年以后,因为饿死了很多人,就解散了大食堂,不再是几个生产队一起吃饭,而是以生产队为单位。从那时起,小岗就一直是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队”,衣食住行都靠国家。据“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的讲述整理材料二1978年秋天,严俊昌当了队长。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他偷偷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村里的老人们为严俊昌等几个干部担心,万一出了事,坐了牢

30、,孩子和老婆谁来养?小岗人决定开会盟誓。腊月的这个冬日,傍晚,严立华一家就着微弱的天光,刚刚埋头喝完稀饭。队里没有公房,会议一般都在他家开。18户人家,18条汉子,情绪激动,七嘴八舌。会计严立学只顾闷头往纸片上记,没有标点符号,错别字也不少:“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18岁。”后面,各家各户挨个写下姓名,按下手印。材料三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话时明确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

31、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这些地方将来会怎么样呢?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三靠队”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2)材料二中“18条汉子”所签协议追求的“分田到户”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相比有何异同?(6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所反映史实有何密切关系?(4分)答案:(1)当时农村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分)(2)异:材料一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形势下农村生产关系限制了农业经济的自由发展,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二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实行自主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富裕起来了,解放了农业生产力。(4分)同:两者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2分)(3)材料三旗帜鲜明地支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解决了材料二中小岗村主张实行包产到户者的顾虑。(4分)-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