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313KB ,
资源ID:50549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54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15:鉴赏诗歌的语言(练案)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15:鉴赏诗歌的语言(练案)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备战2016年高考二轮讲练测夯基础1(2016届辽宁大连八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析。(5分)【答案】句子含义:诗人彻底难眠,空有明月却无心欣赏。(2分) 作用:结构上承前面的“梦断”,暗示诗人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内容上,用皓月空明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2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含义及作用

2、的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应先解释诗句含义,然后分析其作用。首先要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分析结构上的作用: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其次,要注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比如,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这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

3、用、效果(意境、情感),最后分析对表达的主旨、情感的作用。本题诗句的含义很好理解;作用从结构上看,诗句处于颈联,是中间位置,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本句写景,起到借景抒情的作用。(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答案】“情”包括: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

4、念化作一声长啸。【解析】【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

5、诗歌的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本诗中的显情语如“远情”“梦断”“惭”“病”等,所用意象虽有花有月,却是异乡之落花,空明之月,映衬出诗人的愁情。2(2016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严羽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

6、欲上潮。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芜城:扬州的别称。京口:今江苏镇江。历阳:今安徽和县。(1)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1分)诗人客居异乡,登楼远眺,古城周围一片萧条,深秋时节,草木凋零,暮色降临,古城孤立荒原,渲染出一片冷落萧瑟的气氛。(2分)自然引出诗人的归思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2分)【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沧浪诗话认为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尾联加以赏析。(6分)【答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尾联写诗人极目远眺,但见长路漫漫,不见

7、故乡,把一片乡情融入“江南江北路迢迢”的画面中。【解析】试题分析:这首诗描写登扬州城所见的迷茫旷远的秋色,从而抒发思乡之情。首联以萧条的景象定下了忧伤情调和思归的主旨。中间两联对仗写登临所见,颔联写远景,境界开阔,“鸦外”“雁边”暗含羁旅之愁。颈联写近景,观察颇为敏锐,且能融情于景。这两联对仗都是上句强,下句弱,因为上句更富形象思维。尾联转为抒情,“惆怅”呼应“萧条”和“黯”;“路遥遥”以景结情,能够宕出远景,“言有尽而意无穷”。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2016届天津一中高三上零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

8、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4分)【答案】“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技巧。题干问的是“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考生应先点明两个词,然后解释其意思,最后代入句中分析其写景效果和表情效果。要分析诗句中的词或字用的最妙,首先要找准是哪个字或词,然后,就字或词的表达效果作一解答,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要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和所在句子的意思;二、分析其中

9、可能涉及到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主要是表现了一种什么状态,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等等。本题可据此分析即可。诗歌中使用精彩的词一般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4分)【答案】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1分)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1分)不同的

10、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2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2016届云南玉溪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 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 流落在丰城。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1)宋之问诗首联

11、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案】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 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2)同

12、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答案】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2分)【解析】试题分析:宋诗后四句接连用典。此诗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第三联用的是孙楚和屈平的典故。孙楚,西 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

13、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 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而眼下面临的却是一种逆境,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 足迹所到之处,抚今思昔,感慨系之。“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 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陈诗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借景抒情,承上文 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写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 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

14、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5(2015届天津武清区高三质量调查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商 山 麻 涧杜 牧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注】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

15、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1)“雉飞鹿过芳草远”中“远”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答案】传神,表现力突出;以距离写草场广阔、丛草浓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3分)【答案】示例1:描写景物层次分明,远近结合。写景由上到下:上景(云光、岚彩)描写空中的白云雾霭,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下景(垂柳、人家、雉、人)描写地上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美好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由远及近:诗人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由远处的云光岚彩、垂柳人家写到近处的雉飞鹿蹿、秀眉老父

16、和茜袖女子,让人如置身麻涧,心旷神怡。示例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诗中描写了垂柳、人家、牛巷、鸡埘、独酌老人等静景,栩栩如生,让人如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诗中还写了缭绕的白云和雾霭,雉飞鹿蹿,簪野花的女子等动景,形象活泼,让人心旷神怡,动静结合,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一幅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和美的生活图景。【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常见表现手法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例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这首诗歌中,描写了垂柳、人家、牛巷、鸡埘、独酌老人等静景,还描写了缭绕的白云和雾霭,雉

17、飞鹿蹿,簪野花的女子等动景,形象逼真的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以及因仕途曲折奔波而怅然失落的情感。举目遥望,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垂柳掩映下座落着十余户人家,路边野鸡飞起,獐鹿惊窜,暮霭中牛羊回栏,鸡鸭回窠,悠然自得的老翁对樽独饮,红衣村姑正在发髻上插着野花,一片“世外桃源”展现在诗人的眼前,不禁让诗人精神为之一振,喜悦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想到自己千里奔波,风尘仆仆,明天又要离开这里,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悠悠怅惘之情。【解析】考

18、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促提升1(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吴文英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注: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幽素:幽情素心。(1)“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答案】夕阳不肯轻易落山(1分),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1分)。切合

19、“除夜立春”的题意(1分),表达除旧迎新之意(1分)。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1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鉴赏能力。可根据对诗句的整体感悟,抓住关键词分析,“残日东风”两句转写除夕守岁。在岁暮的最后一天,连残日、东风都想挽留住将尽的年华。这两句写岁月匆促,时不待人,切合“除夕立春”之题意。“放”字用得尤其贴切,显示出词人的炼字功夫。要理解“岁华”即“年华、时间”。然后分析:“残日”和“东风”为什么“不放岁华去”?它们是用什么办法“不放岁华去”的?再结合试题和注释思考此句同诗题有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20、。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诗人的孤寂愁苦之情?(6分)【答案】(1)初春之美景,东风应期而来。(2)他人之欢乐,剪裁花叶,热闹守夜。(3)昔日之温馨,伊人擘柑。(每点概括加分析即可得2分)【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2016届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注:海畔:湖边 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星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古人

21、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惰现下预示敌人的败亡。(1)从军行诗的一二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极为严酷环境: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2分)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突出环境的恶劣,(1分)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景物形象。“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描写的意象有“海畔风”“泥”“桐叶”“枝梢”。特征分别是:“吹”“冻”“裂”“枯”“落”“折”,可以看出天寒风大,前两句的氛围描写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两句位于诗歌开

22、头,结合全诗可以得出: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写出了从军将士面对的极为严酷环境。对环境的描写,突出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写景句的作用每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时不仅是一种作用, 而是多种作用交织在一起, 所以在鉴赏诗歌或是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鉴赏分题过程中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鉴赏分析, 总结积累。答题要注意层次, 步骤。内容+作用(内容+情景关系+结构)明确写景特色(远近、 高低、 俯仰、 视听、 动静

23、、 虚实、 色彩对比等)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结合诗句,具体作答)分析作用(营造氛围、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作答这类题首先明确写景句的作用,如1交待时间、 季节及天气情况等2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以景结情。3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4营造氛围, 烘托心境。5含蓄蕴藉, 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6先言他物, 领起下文。(比兴)7前后照应, 铺垫过渡。(2)两首诗的第四句都是写“军”,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陈诗“红旗直上天山雪”运用借代的方法。(1分)“红旗”代指军队。不言人而自有人在。“红旗直上”写出冰天雪地中行军,队伍不乱,勇猛直

24、上,(1分)画面生机勃然,展现的是唐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1分)岑诗“角声一动胡天晓”运用象征的手法,(1分)号角将胡天惊晓,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实际上意味着只要一声号令,唐军便可决胜,一扫黑暗,使西域重见光明。(1分)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征抵抗取得胜利的美好祝愿。(1分)(如答比喻、夸张手法的,且分析的对,情感也对的给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手法。陈诗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

25、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岑诗“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

26、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

27、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

28、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3(2016届湖北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三岔驿杨慎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今

29、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1)“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这两句写得极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5分)【答案】对比。用“朝”与“暮”、“来”与“去”等对比,描写了诗人当年看到的某些官员极盛时的洋洋自得之态和衰落时的落寞清冷、颓丧之气。(3分)叠词。用“扬扬”“寂寂”表现某些官员宦海沉浮的状态,生动形象。(2分)【解析】试题分析:“北去南来”的“北去”,指升官北上京师;“南来”谓谪迁南返;“几朝暮”极言时间短暂,形容宦海升沉,变生瞬息。“朝见”“暮看”两句说: “当那些官员升官内调时,车盖如云,前呼后拥,意气扬扬,不可一世;不料很快又贬官南归,坐着车无声无息地回去。他们北去南来,都要经

30、过驿站;这驿站便成了此辈宦海浮的见证人。诗题三岔驿诗用“三岔驿,十字路”发端,立刻使人联想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十字街头,使读者从一个小小的驿站推想到辽阔的人生旅途,具有深广的象征意义。再看结构,落笔写“三岔驿”,眼前自然出现“十字路”;因为是“十字路”,便看得见“北去南来”的宦游者;这些宦游者浮沉变幻,朝升暮逐,下面便紧承“朝见”“暮看”两句,诗句似顶真续麻,一气贯串,勾连紧密,形成了一种快节奏,越发显得转瞬升沉,变生倏忽,加快了宦海沉浮的速度感。再看声情契合,“扬扬拥盖来,寂寂回车去”,形象鲜明,写出了“北去”时的得意与“南来”时的寂寞;而且“扬扬”二字开口呼,发音响亮;“寂寂”二字齐齿呼,

31、其声哀切,这就是在词语的意义之外,加了一层随采赋声的音乐效果,使声情配合,相得益彰。【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诗的末尾两句“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有着丰富的意蕴,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古往今来,无数追名逐利之徒,升降沉浮,荣辱变化,不变的是那流水绿树。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宦海沉浮、遭遇坎坷的辛酸自白,更是诗人推己及人、对古今文人官场沉浮的概括。表现

32、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明了名利不过是一时之荣,繁华只是瞬间,只有时空才是永恒的哲理。表现了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共6分,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 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 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

33、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4(2016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三上入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采桑子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1)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阙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

34、静、淡远的春景。(3分)【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句总领全词,接下来三句分别写美好的春光,有逶迤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处处的隐隐笙歌。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答案】下阙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得手法(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

35、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2016届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恨 别杜 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案】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写满

36、3点满分,少点扣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感。本题考查情感。题干问的是“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诗歌中情感的表达主要有如下方式:一是直接抒情,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三是用典抒情,四是托物言志。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草木变衰”“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兵戈阻绝”“思家”“忆弟”;“闻道河阳近乘胜”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

37、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标题是“恨别”,诗歌的四联全部围绕“恨”与“别”而写,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第三联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

38、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2)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通过细节(动作)描写(2分),刻画出一个深切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诗中以“步月”“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2分),以“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2分)【解析】【名师点睛】应该审清题意,由“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确定答题范围,再由“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抓住“手法”“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形象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39、。侧面烘托又叫间接描写,这种手法不直接对人物进行描写,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环境、外物等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人物,以使其鲜明突出。这种手法主要包含以人烘托人、以物烘托人和以环境烘托人三种情况。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思家忆弟(思乡念亲)的行为和情态,属于细节描写,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冲高考1【2014年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

40、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意境特点,答题时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先抓住关键意象,概括出诗句意境的特点,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自圆其说。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

41、遐思。(4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2014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 自乐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了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解析】每句都用了“山”

42、,即运用反复,强调了内容,表明山多,无处不在。突出了情感,在艺术富有情趣。注意谈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入手,还要注意反复手法的运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2014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43、)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解析】从出题角度看,是诗词鉴赏中的“一字领全诗”的

44、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方法是,要先总述诗中是“如何体现”的,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意象来体现的,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从本诗的内容看,首联“灯残”表明诗人酒醒时天还没有亮,但“已携孤剑事离程”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诗人已然在路上冒雪而行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本来就是寒冷的季节,又加上出发的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以上这些内容都能体现早。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45、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解析】从出题的角度看,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方法是,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独向长空背雁行”是说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背的方向前行,大雁向南,诗人向北,如今南方温暖,而诗人所在北方正在飞雪,这就形成了对比,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旅途中的悲苦之情和艰辛之意,另外似乎也暗示了一种思乡之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46、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答案】常字一词充分表达了诗人在官场动荡的政治中, 已经非常习惯,他一直寄情四方游历,然而偏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强力不满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技巧。解答炼字炼句题的方法步骤:1、解释本字或翻译本句诗; 2、答出本字

47、或本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3、答出本字或本句在全诗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案】此诗寄情于景色,通过对萧条的现实风景的的描写,和自己内心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除了诗人对现实的政局的不满情绪,和自己内心世界的空虚惨淡。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2013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48、。【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案】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答案】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解析】本题侧重了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赏

49、析能力。题目的发问角度是一句诗,但是分析的范围是整首诗。这一句,应该说是全诗深化思想情感表达的一句,诗句中涉及了分别时的“苏堤”,还提到了“皱眉”这一最能展示诗人内心感受的一个细节。结合全诗,无疑是要联系整首诗所表现的思乡愁绪,把分别时的惜别和现实的乡愁结合起来去分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2013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平原:即平原君,赵国

50、重臣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古诗的内容,要注意四点:一是题目,它往往是诗歌的眼睛,概括着整首诗的内容;二是诗人,也就是联系诗人的风格和背景,诗人论诗;三是诗中的关键意向,这些意象往往揭示着诗歌的思想感情;四是注释,关键处的注释能帮

51、助读者准确把握诗意。联系李白和诗中的意象,结合注释,本诗的大意是,齐国有个风流倜傥的后生叫鲁仲连,他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中最高尚奇妙的人物。鲁仲连又叫做鲁仲连子、鲁连子、鲁连。他的高妙就像明月刚从海底升出来,一个早上的工夫就把光茫照耀到了世间。鲁仲连“义不帝秦”,理由是,秦是一个弃礼义而尚首功的国家。作者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自认为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依据上述大意,“后世仰末照”句应指后代的人都仰慕鲁仲连的光彩,而不是说会被后人所遗忘。所以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理解有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52、价D。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答案】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201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 江 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解析】首先要能读出这是一首闺怨词。由“恨极在天涯”可以看出,这里是

53、因为思念之人远在天涯而恨。这“恨”是思妇的离愁别恨,是爱极而生的恨,这“恨”字包含了深深的爱和思念而不得见的惆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解析】结句写景,意为“天边的碧云,

54、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思妇在百无聊赖之中,再凝望碧蓝的夜空,朗朗月光之下,白云缭绕。随着时光的流逝,它在一点点地、缓缓地斜移,似动非动似的。这里借景物的描写将对远人的思念和心绪的不宁表现得淋漓尽致。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2012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 城 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

55、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杨柳”即柳树,这是在离别诗词中常用的一个传统意象。“杨柳弄春”,杨柳青青,除了写景之外,还交代了离别的季节,也就是借指初春。联系上片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人“忧”含“泪”,感情悲伤,情绪低沉。表现了离别之人的愁情别绪。下片中“飞絮”“落花”则是暮春的典型景象。联系注释中对“韶华”的解释,可以对下片内容作进一步的解读,即“飞絮”也暗喻了青春流逝。睹此景,词人怎不生万般愁情?考点

5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案】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比较异同要注意从选取的意象、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露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析“同”:两首词都是写愁的,李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个生动鲜明的比喻,用一江春水喻愁,何其愁;秦词“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用一江春水喻泪,用泪来言愁,愁之深,愁之重,生动鲜明。析“异”:首先要从知人论世角度理解愁的内涵。李煜,五代亡国之君,虞美人是他沦为阶下囚后所做,所写之愁含亡国之恨;秦观,北宋婉约词人,多写儿女之情,此词表达的是离别之苦。然后再析词句内容,从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效果。李词用江水直接喻愁,而秦词则予以新意,先用江水喻泪,再用泪水言愁,更有意蕴。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