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A)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占优势解析: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2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B)A黄土高原 B东非大裂谷C桂林的岩溶地貌 D风蚀蘑菇解析: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黄土
2、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桂林的岩溶地貌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形成的。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34题。3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D)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解析:结合板块划分,亚欧大陆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4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B)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解析:红海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56题。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D)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
3、自A向B由老到新解析: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6图中长腰山是(B)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读下图,回答78题。7图示地质构造为(D)A背斜构造 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 D褶皱构造解析: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Q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P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故P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图中岩层无明显的断裂。
4、因而图示地质构造为褶皱构造。8若图中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B)A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岩层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丰富解析:P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但不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由图可知,P地顶部岩石被侵蚀,岩层缺失,故在P地钻探不可能找到岩层所含的资源。Q地为向斜,不利于油、气的贮藏。但在其地下有岩浆岩的侵入,使靠近岩浆岩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其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的分布。读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回答910题。9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C)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非
5、洲板块解析: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10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B)A BC D解析:之间为板块的生长边界,处的箭头应向右。下图甲中数字为海拔,不同符号为不同年代的沉积岩层。图乙中的数字为不同的地质作用。据图完成1112题。11图甲中甲地的地貌为(D)A向斜山 B向斜谷C背斜山 D背斜谷解析:读图甲,根据岩层年龄判断,中间老,两翼新,应是背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判断,中间低,周围高,应是谷地。所以是背斜谷。12图甲中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乙中的(B)A1 B2C6 D3解析:图甲中地貌
6、形成是外力侵蚀形成。图乙中根据三类岩石的转换关系分析,a是岩浆,b是变质岩,c是沉积岩,d是岩浆岩。所以2、5是外力作用,B对。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甲、乙、丙、丁四处,属于背斜的是丁,属于向斜的是丙,属于地垒的是甲,属于地堑的是乙。丁处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被侵蚀。(10分)(2)如果在丙、丁处开凿隧道,应选丁处;若找丰富地下水,应选丙处。(4分)解析:解答该题重点是区分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的概念。第(1)题,丁处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甲处属于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叫地垒;乙处
7、属于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叫地堑。第(2)题,开凿隧道应选在背斜处,原因是牢固性强且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寻找地下水一般在向斜处,因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地下水易在此汇聚。14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26分)(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处的地形属块状山地。(12分)(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4分)答案:绘图略。(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选)(4分)
8、(AC)A渭河平原 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答案: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向斜构造利于两翼的水往中间汇集。所以,此处地下水丰富。解析: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为背斜;反之则为向斜。背斜和向斜在形成初期侵蚀不明显,往往表现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而形成年代久远的背斜和向斜,由于差异侵蚀的缘故则往往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图中处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形成地堑。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