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453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 1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11. 阅读下面一组唱和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梦微之 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州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注】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谪江州,元稹贬通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难通音问。(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4分)(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

2、哪种情况?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2)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暑旱苦热 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这首诗想象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试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2)有人认为诗中“屠”字

3、用得怪而异趣,试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1)说明:解答此题能结合诗句两处作分析即可。诗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暑热的难耐,表现作者伤时忧民的情怀。“落日着翅”以新奇的比喻描写夕阳一反西下的常态,而是高悬天空,不肯落山,极写骄阳毒如火。三四句写害怕江海枯竭,担心银河干枯,想象大胆奇特,以奇旱衬酷热,震撼人心。五六句联想丰富而出人意料,人间难以避暑旱苦热,索性上昆仑仙山,下蓬莱仙岛,去寻找清凉世界。“手提天下”更是极度的艺术夸张,天下在手中,似是荒诞,实写天下在心中,作者心怀黎民,伤时忧民之情蕴含期中。(2)切合诗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屠”字用得异趣,使人联想到“

4、杀”,以拟人手法形象面会,清风满怀仇恨,视暑气为敌,只可惜力不足兮难以将其斩除,此字确实奇妙,表现了作者对暑旱酷热的极度怨恨,以此衬托热之烈。“屠”字可谐音“涂”,意为“涂盖”“清除”,清风似乎视想以己之绵力将这逼人的暑热涂抹掉、清除掉,怎耐心有余而力不足,如火的灼热之气瞬间就将清风吞噬掉,表现了作者的愤懑、无奈与苦闷。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

5、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孝祥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被谗落职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词。(1)请说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中的“妙处”所指代的内容,并简要分析。(4分)(2)请说出本词所使用的三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参考答案】(1)“妙处”是指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或“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2分,意思对即可。答“洞庭风光之妙”的不给分。”)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而“表里俱澄澈”,不仅仅是写洞庭湖景色的透明,还标示了胸怀坦荡、表里如一等极其高尚的思想境

6、界。洞庭湖月下景色是澄澈的,词人的襟怀也是旷达、豪迈的,天人自然融合。(2分)(2)比喻:“玉鉴琼田” 比喻湖面澄澈明净。(“肝胆皆冰雪”,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夸张:“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以西江之水为酒,以北斗星为杯,写出了词人的豪情。对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写出了洞庭湖湖天相映,上下交融的景色。(只写手法不给分)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分)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 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泉州军:唐末一支军阀部队,据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请结合诗句谈一谈首句中的“自”和最后一句中的“空的艺术效果。(4分)有人评

7、价“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立意相仿,但在角度和写法上又有不同,试结合诗句分析。(6分)【参考答案】A描绘出了泉州军洗劫后,村落一切自生自灭,渺无人迹的荒凉萧条的景象。B“自”与“落”不是前后对仗却在首尾呼应,使得整首诗都呈现一种空落之感。借以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相仿之处:同是描写战乱过后残破的景象。不同之处:A杜诗从大处着笔,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写出国家残破的景象;而韩诗写的是“村破”从小处着笔,以一个村落作为整个国家的缩影,以小见大。B杜诗直接写出有什么,不说无什么,有草木而无人烟的空落荒凉之意令人思而得之;韩诗既写有什么又写无什么,将有的景色“鸣

8、鸦”“花”与没有的景色“鸡犬”“人烟”进行对比,更鲜明的表现出了千村万落正常生活已如同“寒食”一样萧索的荒凉破败。(答衬托也可)5. 阅读下面两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1)请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4分)(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4分)【参考答案】 (1)(4分)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之情。诗歌

9、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2分);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2分)(答出思想感情计1分,具体分析计1分,共4分) (2)(4分)都是以乐景衬悲情(2分)。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1分);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1分)(如果只答到“以乐景衬悲情”而无分析,计1分)6.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7分)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杨冠卿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

10、,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注】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椽,又知广州,以事罢免。(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评价贾傅的?(4分)(2)试赏析“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一句所蕴含的词人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政治上,正视社会现实,奋笔直陈民生疾苦;文学上,表现写作才华,作品流传千古。(2)同情贾谊的怀才不遇。抨击统治者的不用贤才;以此自况,抒发对被罢官的愤慨。7.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山雨 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注离坡:散乱的样子.(

11、1)诗人是以一个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山雨的,诗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变化?(3分) (2)请对诗中的“任”和“放”字进行赏析。(4分)【参考答案】 (1)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雨中,他流露出喜雨之情。雨后,直抒了目睹奇景的惊奇和赞美之情。(3分,每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2)遇雨时诗人任由雨水打湿自己的衣巾也不躲避,“任”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轻松、自由的心态,委婉地表达了遇雨而喜雨之情。经山雨的洗礼,雨过天晴时的山峰更为青翠, “放”字把山雨写活了,仿佛是山雨把山峰囚禁了,现在才放它出来一样。(4分,“任”“放”各2分;大意相同即可)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湖口

12、送友人 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1)从全诗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2)“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参考答案】(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通过画面显示特定的意境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这样,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个人情致,达到了情

13、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分)(2)此联表现了诗人的自伤之意,同时也表现了念友之情。(2分)“零落梅花”是诗人自况。诗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完全是由友人的别离引起的,这种自伤正是对友人的依恋。(1分)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千秋岁引 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楚台风: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楼月:世说新语容止中说:

14、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请概括说明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写景的,表达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5分)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说明。(5分)【参考答案】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出了一幅凄清哀婉、岑寂冷隽的秋光图。(2分,只要答出两个角度即给2分)表现了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2分)反衬或对比。(1分)。 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寄寓人在旅途的感叹;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历经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一点2分,三点全答到得5分,意思对即可)10.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15、然后回答问题。(6分)舟中见猎犬有感二首(其一) 清宋 琬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樯边饱饭垂头睡,也似英雄髀肉生。简注隼(s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逐禽兔。樯:桅杆。髀肉生:语本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九州春秋曰:“备往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入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因用“髀肉复生”为自叹久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之辞。髀(bi):股部,大腿。从“猎犬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参考答案】这是只本该驰骋原野,却被养在舟中,吃饱了倒头就睡,白白羡慕鹰隼立功成名的猎犬(

16、猎犬的形象:2分)。诗人在这里托物言志(或答借物咏怀、借物抒怀等也给2分,以猎犬自喻或用典等,给1分)(2分)来表明自己像猎犬一样处非其境,用非所长,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虚度人生的感慨。(感慨:2分)1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注:此诗为作者罢官闲居乡里之作。(1)此诗中,作者夏日所居村落的环境有何特点,请用诗中的文字作答。并请结合全诗,概括说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该特点的。(4分)(2)吴之振宋诗钞说,张耒诗效白居易,“近

17、体工警不及白,而蕴藉闲远,别有神韵”请以本诗颈联为例,分别找出这两句中最能表现“蕴藉闲远,别有神韵”的一个字,并作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4分)(1)清。(1分)(2)第二联写了环境的清净第三联写了心境的清闲。(3分,答1点得1分,答全得3分)(2)(6分)邀、纳。(2分,每字1分)。月透疏帘而入,仿佛邀来婆娑的月影;溪声传至耳边,似被奇妙地纳入了枕函之中。环境之清虚寂静可见(1分)。“邀”“纳”二字,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把月影写成有情之物,把溪声写成似可装纳起来的实体,透露出诗人对于月影、溪声的欣赏(1分)。这种月影、溪声本已带清凉之感,而诗人又于枕上感受到这一切,则心境之

18、清,更不言而喻(1分)。(学生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分)(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参考答案】“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分);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2分)。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虚写、想象任何一个即得分)(1分)。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1分)。诗歌表

19、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2分)。送魏二鉴赏: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

20、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亿”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关于猿声的描写:

21、“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13.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各题。(8分)霜天晓角 陈继儒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注】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字

22、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剉(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陈仲,战国著名思想家。名定,亦称陈仲子,山东邹平人。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1)上片详细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2)“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了作者_的个性。(1分)(3)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4分)【参考答案】(1)(3分)强调居住环境清幽而又朴陋的特点(1分),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洁之志,表达返朴归真的隐士情怀(2分)。(2)(1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3)(4分)语言风格l分,分析2分,表达l分。要点:率真朴素、平易质

23、朴(质朴无华、多用口语);语言与人物形象(作品内容)相吻合。14. 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罗浮 翁方纲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 半面尽斜晖。【注】钓矶:钓鱼台。罗浮山有大小峰峦四百多座。这里用“四百”,是称峰峰有飞泉。半面:山的西面。“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被称作是描写瀑布的“神来之笔”,请就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技巧进行赏析。【参考答案】诗句从远望的角度写罗浮山飞瀑,“四百层”、“三千丈”,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飞泉之多、之高;“翠飞”则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写出了瀑布的色彩之美。两句绘形绘色,多角度表现了

24、罗浮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7分。每一划线处1分。1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别 滁 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些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旌阳,山名。 (1)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说理由。(2分)【参考答案】(1)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

25、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以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2)答案有两种。喜欢欧诗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喜欢黄诗的结句。结合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16.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 好事近 渔父词

26、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19年辞官离开朝庭,长期隐居浙江嘉兴。(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趣?(4分)(2)请结合全词简析下片的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词人坚决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及处于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的安然心态。(2)下片写景动静结合、以静显动、以动衬静。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静,上下天光,表里澄澈。作者用洗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比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