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434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北京市2016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7课时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WORD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第七课时文言实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言实词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积累重点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2能力目标掌握文言实词答题技巧,能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教学要点了解高考文言实词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掌握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技巧。三、教学难点把握高考文言实词命题规律,掌握并熟练运用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技巧。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明确考纲明确考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阅读了解考纲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典例导引1(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完成题目。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

3、,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至公也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答案】B 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第一小题“至公也”中的“至”的本义是动词“到”和副词“最、极”;本句从语法结构上来讲,“至”是修饰“公”,那自然应是副词,

4、这就排除了其他三项,AD都是动词,C是连词;另外可以联系前后的语境进行分析,前面说尧和舜自己有儿子却把王位传给外人,紧跟着“至公也”对他们进行了评价,“他们最公正了”,故可以选出答案。第二小题中的“忍”的本义是“忍耐”,先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可以排除A项,回归文本即可知道,前面说腹拒绝秦惠王的好意,杀了自己的儿子,紧跟着文章中又说“子,人之所私也”,意思是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其中“私”在“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过),“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这句话是评价腹大公无私,他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那自然不能把“忍”解释为“忍耐、容忍”,故排除AB两项,从CD两项的比较中,自然C项更符合句意。【名师点睛

5、】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比如本题中的第一小题中的“至”,因其在句中是修饰后面的“公”,“公”意思是“公正”,而“公正”是形容词,故“至”应解释为副词,这就可以排除其他三项。还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比如第二小问中的“忍”,如不看文章,似乎哪个词义都合适,但回归文本即可发现问题,腹把自己的儿子杀了,故“忍”肯定不是“忍耐、容忍”的意思。【参考译文】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

6、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

7、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黄享,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黄享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腹憞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爱的而推行大义,腹黄享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2(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

8、,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

9、子之作也,可以书矣。”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

10、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答案】B【解析】“覆溺之虞”,“ 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与上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参考译文】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请您

11、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谋划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湘潭、贵州和四川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津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远又累,而且常常恐惧风波,担心船翻人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我问这个堤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边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

12、千五百个工,如果不耽误时间可以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然后催促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看那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的险阻和不可测量的担心,恩惠当地百姓并且遍及于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

13、坏,那么滕子京太守对人或物的恩惠,难道是可以用数计算的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的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建造者用心,那么百姓到当前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暂时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任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事半功倍,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让后世的人效法,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

14、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为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写记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1独立完成典型例题2小组交流答案3推荐代表展示答案4总结纠错以近年北京高考本考点题目为典型例题,有助于考生迅速了解高考题型及命题规律,培养学生的积极应考意识。命题规律总结命题规律: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必考题目,而文言实词又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题型,考查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紧紧把握多义词这个重点,能力层级都稳定在识记(A)、理解(B)这一层面上,题型单一

15、,承续性好,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通常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或对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内容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2016年高考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1根据典例,自主分析总结命题规律。2对照规律,自主回顾历年高考题。考生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考点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技巧指导总结答题技巧:1转变文言文的阅读观念,增强自信。一些同学对理解实词含义和用法类题目总是心有余悸,其实,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实词考查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要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进一步

16、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再静止地考查句式的辨认,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做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熟悉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实词的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文言实词的考查热点、考查频率,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3夯实课本,注重积累。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 但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取自课本。所以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很重要,这更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4掌握文

17、言实词推断技巧:(1)利用汉字形义的联系推断实词含义借助字形推断释义。如“径造庐访成”,“造”的形旁为“辶”旁,联系下文“庐”是处所,前后推断,“制造”“成就”等不合句意,只能是“到,去”之意。借助字的本义推知它的引申义、活用义。当按本义解说不通时,可以试着从其他方面去解释。如“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中“鄙”词义是“边邑”,但这里显然说不通,此处“鄙”用如动词,应解释为“当作边邑”。(2)利用语法关系推断实词含义文言文句子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中的“应”该如何解释呢?依据词的结构,句中“应”与“对”连用,都处

18、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对”是“回答”之意,所以“应”可当“应答”解释。(3)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实词含义词语具有多义性,但是,在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是唯一的。实践证明,把握语境,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是明确词义的好方法。如“人灾,绝食者千家”中的“绝食”,现代汉语中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上文已交代“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下文又写苏琼“自从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就指水灾后断了粮食,是逼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4)利用句式特点推断实词含义文言文有句式整齐对称的特点,常常采用互文等修辞格。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具有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推

19、断出实词的含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字与“用”字在对称的位置上,“以”也当“用”(被任用)讲。再如“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中的“隙”当什么讲呢?句中的“周”是“周密”,就可反推“隙”是“不周密”、“粗疏”的意思。(5)利用课文联想推断实词含义如“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中“讽”的意思,联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可以推断是“劝告”义。再如“齐人追亡逐北”,联系课文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一句,可推知“亡”“北”都是指“败逃者”。(6)利用成语推断实词含义成语中的许多词带有古代汉语的本义,借助熟悉成语的词义,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实词的含义。如“势拔五岳掩赤城”可联系成语“出类

20、拔萃”,想到“拔”的“超出”意义。又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速”字,我们可联系成语“不速之客”中“速”的意义,可以推断出文言文中的“速”为“邀请、招致”之意。1结合自己平时复习情况,自主总结答题技巧。2小组交流答题技巧,取长补短。3推荐代表展示自主总结答题技巧。4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技巧。考生掌握高考答题技巧,可以有效消除畏难情绪,提高答题正确率。迁移训练展示下列习题:(说明:可重点做实词题目,其他题目酌情完成)1(2016届甘肃会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

21、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领众十余万

22、,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

23、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注】刘崇:后汉的开国帝王。继元:后汉末代帝王。托逻台:在山西朔州宁武山处。(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张:埋伏B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购:购买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 缘:沿着D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引:掉转(2)下列对原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为左右翼以援/ 俟业转战至此/ 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不然/ 无遗类矣 B诸君于此/ 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 以援俟业转战至此

24、/ 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不然无遗类矣 C诸君于此/ 张步兵强弩/ 为左右翼/ 以援俟业转战至此/ 即以步兵夹击/ 救之/ 不然无遗类矣D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为左右翼/ 以援俟业转战至此/ 即以步兵夹击/ 救之/ 不然/ 无遗类矣(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

25、明自己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2(2016届兰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俄授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特进魏征甚礼之,将以侄女妻之。辞不取,俄而征薨,义方竟娶征之侄女。人问其然,告人曰:“昔不附宰相之势,今感知己之言故也

26、。”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蛮俗荒梗,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之礼;清歌吹籥,登降有序,蛮酋大喜。贞观二十三年,改授洹水丞。时张亮兄子皎,配流在崖州,来依义方而卒。临终托以妻子及致尸还乡。义方与皎妻自誓于海神,使奴负柩,令皎妻抱其赤子,乘义方之马,身独步从而还。先之原武葬皎,告祭张亮,送皎妻子归其家而往洹水。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

27、按其事。正义自缢。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日:“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上奏。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总章二年卒,年五十五。门人何彦光、员半千为义方制师服,三年丧毕而去。大理:官名,掌管刑法,此处指掌管刑法的地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謇:忠诚,正直B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 交通:交往,交游C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 系:牵涉,关联D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 按:追究,查办(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28、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B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C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D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义方出身低微,知恩图报。去京城应试的路上,毫不犹豫地帮助陌生人;魏征想把侄女嫁给他,他先因不愿攀附权贵而拒绝,终因感激魏征的知己之言而娶之为妻

29、。B王义方善于祭祀,教化有方。被贬前往儋州,渡海时,他认为祭祀重在明德,而黍稷没有香味,因而酌水致祭;到达吉安后,以诗书礼乐教化人民,成效显著。C王义方受人之事,忠人之托。张亮哥哥的儿子张皎流放崖州,临终前把妻子儿子托付给王义方。王义方历经艰难,最终安葬了张皎并护送其妻子儿子返回家乡。D王义方忠诚正直,不阿权贵。李义府徇私枉法救出喜欢的妇人淳于氏,高宗已经原谅李义府的罪过,但王义方坚持正义,询问了李义府的母亲后勇敢上奏弹劾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5分)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30、(5分)3(2016届广东省实验附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共19分)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

31、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

32、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3、)(3分)A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争:争论B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蹇蹇:同“謇謇”,忠正耿直C渐渍邪恶所习 渍: 沾染D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 翕:安定(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B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C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D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

34、争得减死髡为城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龚遂刚毅有节操。曾多次劝谏行为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引述经义,陈说祸福,声泪俱下,即便刘贺即位当了皇帝,也没有停止劝谏。B龚遂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声名远播。汉宣帝一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他虽然身材矮小, 但才思敏捷,与皇帝对答如流,皇帝很高兴,赏赐黄金、加官晋爵。C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发告公文命令官吏停止追捕盗贼,一人独自乘车来到郡府,安抚百姓。改变当地的奢侈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D龚遂很受宣帝器重。担任渤海太守不辱使命后,又被任命为水衡都尉,宣帝很器重他,最后龚遂在官任上以寿终。(4)把文中的句子

35、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4(2016届广东仲元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

36、,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别为一镇。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九月,王虔

37、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唐纪五十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 诣:指使。B吾与乃公厚善 善:交好。C令王延贵权知军事 知:主持。D趣缄赴东都 趣:催促。(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

38、/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侯,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石定蕃也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D德宗颁诏任命元

39、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明确答案:1(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B项可联系“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项羽本纪 “购”为“悬赏、征赏”之意。【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

40、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二种办法,从语境上辨析。A 项“张步兵强弩”,“张”的宾语“步兵强弩”,根据语境,译为“埋伏”是对的。B项的“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中的“购”的意思可以联系课内;C项“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可采取成语迁入法,“缘木求鱼”,“缘”意思是“沿着”。D项“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可采取课内回顾法,“引车避匿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解释为“调转”是准确的。可采取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

41、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名词,比如“诸君”“业”,谓语动词“张”“为”“援俟”“转战”“夹击”“救”“无遗”。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2、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

43、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

44、“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杨业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危;B项用鹰犬逐雉兔只是杨业比喻;D项杨业出战并不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勇敢。【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

45、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4)【答案】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他们交战,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素”“逗挠”“得非乎”各1分,句意通畅2分)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却反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求生呢!(“厚”“致”被动句各1分,句意2分)【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句中,也应先找出名词,比如“君侯”“敌”“他志”,其他的内容再逐一对译。第二句中,应先

46、找出名词,比如“上”“奸臣”“王师”“面目”;同时要依据语法关系补充省略的成分,“不(与之)战”“(君)得非有他志乎”“(我)期讨贼捍边以报(之)”“(我)何面目求活耶”。第一句中的重点,“素”向来;“逗挠”逗留徘徊;“得非乎”莫非吗?第二句中的重点,“厚”对恩宠;“致”致使;“为所”被动句。【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

47、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

48、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

49、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然而,监军王亻先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临出兵

50、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

51、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中的“系”如解释为“牵涉、关联”与前后的语境不合;从注释可以知道,“大理”是指掌管刑法的地方,前面说“坐事”,意思是“因事获罪”,获罪了下一步自然是被囚禁

52、,故此处的“系”应解释为“拘囚”。【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

53、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回归文本,弄懂句子的大意,“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这句话是说“高宗认为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任期届满也没有调回来。王义方就客居昌乐,招募学生教学。母亲去世,就不再入世为官”;再到句中寻找断句的标志,先抓人名、官职、地名等专有名词,“高宗”“义方”“莱州司户参军”“昌乐”;再依据动词,明确事件,即可断开。【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54、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

55、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

56、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询问了李义府的母亲后勇敢上奏弹劾他”错误,选项对应的文中句子是“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中的“其”代指王义方,而不是李义府。后面“母曰”的话可以佐证。故选项张冠李戴。【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

57、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4)【答案】自称父亲是颖上县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关键点:“为”是,“笃”严重,“倍道”兼程,各得1分,句意得2分。)从前王陵的母亲以剑自刎来成全儿子的义节,你能尽忠立名,正是我所希望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关键点:“伏剑”,以剑自刎;“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

58、”判断句,“恨” 后悔;各得1分,句意得2分。)【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抓句式,“父为颍上令”是判断句,意思是“父亲是颖上县令”;再抓重点词,“为”是,“笃”,严重,“倍道”,兼程。第二句中,先抓句式,“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判断句,意思是“你能尽忠立名,正是我所希望的”;再抓重点词,“伏剑”,以剑自刎,“恨”,后悔,“虽”,即使。【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

59、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人,幼年孤苦贫寒,侍奉母亲非常恭谨,精通五经,并且正直高傲,特立独行。当初考明经科,于是到京城去,途中遇到一个步行的人,自称父亲是颖上县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王义方解下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不久,王义方被授予晋王府参军一职,在弘文馆当值,特进魏征十分器重他,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不久魏征去世,王义方却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

60、别人问王义方这样做的原因,王义方说:“我先前不这样做是不依附权贵,现在这样做是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不久,王义方因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而获罪,张亮犯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王义方行至海南之时,看到当地渔民准备用酒和肉祭奠海神,便说:“黍稷不是用来祝福祈祷的最佳祭品,更重要的是要彰明德行。”于是酌水祭奠。当时正值盛夏,海面上风大浪急,随后天气慢慢转为晴和,王义方的船才得以向南渡海安全抵达吉安。吉安处在蛮夷之间,荒凉闭塞,王义方招集地方首领,逐渐地挑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为他们开设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他们都十分高兴。贞观二十三年,王义方调任洹水县县丞,当

61、时张亮的侄子张皎,从流配地崖州回来,投靠王义方。张皎快死的时候,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王义方让家奴背着灵柩,让张皎的妻子抱着孩子骑马走,自己步行跟着。王义方先到原武安葬了张皎,告祭完张亮,又把张皎的妻子儿女送回家才离去前往洹水县。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当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掌朝政,有个妇女淳于氏姿色过人,因事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很高兴,委托大理寺寺丞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监狱。高宗皇帝下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理淳于氏这个案子,毕正义自缢身亡。高宗特意要赦免李义府的罪过。王义方认为李义府奸邪害政,将要弹劾上奏,拿这件事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

62、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就儿子的大义,你能尽忠心成就美名,这是我的心愿,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义方于是上奏皇上。高宗认为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任期届满也没有调回来。王义方就客居昌乐,招募学生教学。母亲去世,就不再入世为官。总章二年王义方去世,享年五十五。学生何彦光、员半千为老师服丧,三年以后才离去。3(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时注意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A项中,争:通“诤”,规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本题,应重视那些在所学课

63、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根据文本内容说龚遂为人忠诚宽厚,刚直坚毅,情操高尚,后面把“争”理解为“争论”,与皇帝争论显然是不同的。应该是“入宫时对昌邑王劝谏,出朝堂外责备批评太傅佐相”。(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文意,联系上下文语境。正确的断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

64、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可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曰”“也”“于是”“为”“即”等。(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宣帝初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一句表述有误,依据原文“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一句可知,汉宣帝初见龚遂时并不喜欢他,更谈不上赏识。另外“加官晋爵”也错。【考点定位】

6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依据原文“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一句可知,汉宣帝初见龚遂时并不喜欢他,更谈不上赏识。(4)【答案】当面指责邑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捂着耳朵起身离开,说:“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昌邑王让左右侍从回避(后),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

66、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面”当面,“刺”指责,“愧”羞辱。“辟”通“避”回避,“所以”的原因,“为”做。【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龚遂字少卿,

67、山阳南平阳人。通过明经考试做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言行举止多有不当,龚遂为人忠诚宽厚,刚直坚毅,情操高尚。入宫时对昌邑王劝谏,出朝堂外责备批评太傅佐相,引经据典,陈说祸福,甚至泪流满面。从不阿附。龚遂当面指责刘贺的过失,以至刘贺掩耳起身离开,说:“郎中令善于羞辱人。”直到国人都害怕他。刘贺曾长时间与骑马的侍从、膳食官吃喝玩乐,赏赐无度,龚遂进见刘贺,痛哭流涕以膝行走,左右侍从都流出眼泪。刘贺说:“郎中令为什么哭?”龚遂说:“我哀痛国家将要灭亡!希望您赏赐清闲让我说出我的愚见。”刘贺让左右的人回避,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刘贺说:“不知道。”龚遂

68、说:“我听说胶西王身边有个阿谀的臣子叫侯得,胶西王所作所为和夏桀、商纣差不多,可侯得认为胶西王是尧舜。胶西王对他的阿谀奉迎很高兴,经常和他一同起居,只因侯得的谗言,才使胶西王到这种地步。现在大王您亲近众小人,逐渐染上邪恶习气,存亡的关键不能不慎重。我请求选拔侍郎通晓经术有品行有道义的人和您相处,坐下来就背诵诗、书,站起来则学习礼节法度,这对您应该有益。”刘贺答应他。适逢汉昭帝驾崩,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继皇位,旧时官属也都征召入朝。昌邑王即位仅二十七天,因骄奢放纵被废。跟他入朝的那些官吏也因犯有陷君王于奸恶的大逆不道之罪,全都被处死,只有龚遂和中尉王阳因多次进谏而得以幸免,被剃去头发服劳役。汉宣

69、帝即位,过了一段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而郡守却不能将他们捉拿制服。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宣帝召见,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觉得龚遂与所听说的名声不符合,心里有些轻视他,宣帝问龚遂:“渤海郡饥荒作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来满足我的心愿?”龚遂回答说:“海滨遥远,未蒙圣上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困扰而当地官吏不悯恤。所以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耍弄耍弄罢了,并非有意为乱。现在您打算让我以武力制服他们呢,还是让我用德化安抚他们呢?汉宣帝听到龚遂的回答,非常高兴,回答说:“选用有德行的人,本来是打算用德化安抚他们。”龚遂说:

70、“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丞相和御史暂且不要用常规的法令条文来拘束我,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他,另外赏赐黄金,还为他增派了驿车。龚遂来到渤海边界上,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太守到任,派兵迎接,龚遂让他们都回去,接着发告公文命令所属各县官吏全部停止追捕盗贼。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善良百姓,官吏不得审问,手持兵器的人才是盗贼。龚遂一人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就安定下来,盗贼也都罢手。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选任贤能官吏安抚百姓。龚遂看到齐地风俗喜好奢侈,崇尚工商业,不耕种田地,于是他亲自带领大家俭省节约,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

71、生产。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富裕殷实,不再有诉讼之事。几年后,宣帝因为龚遂年老不能任公卿,就任命为水衡都尉,宣帝很器重他,最后龚遂在官任上以寿终。4(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诣:往,到去。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

72、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语境分析推断。本题中,A选项从语境来看,李缄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前往王武俊处借用钱财,由此可推断出“诣”为“往,到去”的意思;B项,“善”由课本中“素善留侯张良”可推知解释正确;C项,“知”可由语境推断其解释正确;D项,可由语境“守进召来王延贵,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推知其解释正确。(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前三项都有“破句”,句读标错。结合上下文来看

73、,上文说第五守进告诉李缄朝廷已经知道他的父亲去世了,让他为父亲服丧守孝,下文说第五命令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据此可推断出画线句子含义为李缄惊讶不已,出来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军中事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根据文意可正确断句。【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

74、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再断句就轻而易举了。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证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75、、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本题可根据文意断句,也可根据句中一些词语的特点断句,如,“缄”人名,“诸将”“朝廷”“监军”“诸君”皆是名词,可作主语和宾语;“谓曰”“如何”固定结构,“发丧”专有词语;“使印”“管钥”器物名词,依据这些信息考生便可正确断句。(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石定蕃也不满王虔休”无据。原文只是说,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州。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

76、,马正卿撤退而还,并没有提到石定蕃不满王虔休的意思。【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

77、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4)【答案】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解析】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直译为主,争取做到字字落实。本题中下面这些字是踩分点,要特点加以注意:听说“乃”,你的;父亲已经去世,你“乃敢”,竟敢;“俟”,等待;“自立”,擅自继位;“告我”,告诉我。“谕”,晓示他,“不从”,不肯听从。【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

78、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闻”“遣”可组词,“听闻”“派遣”;“乃公”“自立”“告我”古今异义,应换为现在的说法“你的父亲”“擅自继位”“告诉我”;“况有求也”“不从”省略句,

79、应补出相应内容,“况且有求于我”,“他不肯听从命令”。【参考译文】六月,壬寅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李抱真的表外甥元仲经谋划,先不将李抱真去世的消息公告于众,伪造李抱真的表章,请求将节度使的职务授给李缄,还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前往王武俊处借用钱财。王武俊生气地说:“我与你父亲深深交好,是为了共同辅助朝廷而已,怎么会与你狼狈为奸呢!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是汝州梁地人氏,平素以见义勇为知名。德宗知道李抱真已经去世了,便派遣中使第

80、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将要把军中事务交付给王延贵。第五守进来到上党时,李缄声称李抱真重病在身,不能接见。过了三天,李缄才全副武装地去见第五守进,第五守进告诉他说:“朝廷已经知道李相公去世了,已命令王延贵暂且代理军中事务。你最好还是将消息公之于众,为你父亲服丧守孝吧。”李缄惊讶不已,出来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军中事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守进召来王延贵,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元仲经外出逃走。王延贵把罪责全部加给元仲经,便逮捕并斩杀了他。德宗颁诏任命王延贵暂且代理昭义

81、军中事务。秋季,七月,壬申朔(初一),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说王虔休担任了留后,心中愤慨不满,上表请求将磁州、邢州另外组成一个节镇。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山东,元谊给与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临的守城将领夏侯仲宣率领全城归顺了王虔休,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州。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马正卿撤退而还。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1自主完成迁移训练习题。2小组交流答案。3展示答案。4对照标准答案纠错反思。 选择全国百强校有代表性的最新模拟题,及时进行迁移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强化落实。布置作业展示如下作业要求: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2强化练习,落实课内所讲方法技巧。按要求完成作业文言实词积累不是一日之功,布置这个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勤于积累,尽快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