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5重庆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
2、,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
3、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
4、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作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
5、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
6、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7、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C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题目,而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
8、方式,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解析:选AE。B项“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错误。C项“否定了前一个题目”错误,王瑶教授建议作者把“第一个题目”“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D项“侧面描写”理解有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呈现王瑶对学生尤其是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属于正面描写;另外,文章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不具体,只是说“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都包括“清峻”
9、和“通脱”两方面,而王瑶恰巧具备这两个特点。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文革”中,当其他知识分子因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感觉窘迫、难堪时,王瑶却能泰然处之。(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平时放任不管:从来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或:无为而治,一入学只开一个书单,任学生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点醒学生: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的指点。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给人以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
10、迪(或“告诫学生要厚积薄发;教诲学生要抵制诱惑,学会拒绝”等)。(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潜”作用的理解。答:_答案:“沉潜”是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必经之路。“沉潜”有助于排除外在的干扰,静心做学问,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沉潜”有助于蓄势,对好的论文选题,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急于完成,酝酿几年,才能做好;“沉潜”有助于厚积薄发,作者牢记导师沉潜的教诲,并身体力行。从1960年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到1985年开始源源不断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是沉潜二十五年的必然结果。“沉潜”有助于抵挡诱惑。沉潜于学术深处,生活深处,才能心无旁骛,潜心钻
11、研,远离浮躁虚华,避免诱惑。2(2015呼和浩特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中国第一大法官 武原陈伟德能成为出任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第一人,在一般人眼中,是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而对于1946年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梅汝璈来说,则更多地意味着艰难和挑战。当时国民党政府正忙于内战,对这场国际审判并不重视,在庭审准备、证据提供、国际沟通等很多方面表现并不积极;国际方面,由于美苏冷战的对峙局面已经形成,东京审判中国际力量的对抗形势异常复杂,使审判受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内当时许多有名望、资历深的法学名家都不愿接这个“烫手的山芋”,生怕审判不顺利,不能让日本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而
12、成为民族“罪人”。重任落在梅汝璈的肩头,他没有退缩。临行前,他慷慨陈词:“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决勉力依法行事,不负政府和国人瞩望。”4月,十一国法官齐集东京,开庭审判的日子就要到了。法官在法庭上的座位将按什么顺序来排列?按照惯例,庭长应居中坐首位,但是,第一、二把交椅由谁坐?为此,美、英、苏等国法官各执一词,互不退让。就在闹得不可开交时,梅汝璈神态平和地说:“个人坐次,本人并不介意。”见大家惊讶,他才神情郑重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只因与各位同仁一样,是代表了各自的国家来的,因而不能不慎,我觉得应按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大多数法官表示赞同,但仍有人反对。英国法官说:
13、“那就是说让中国法官坐第二把交椅,这怎么行?”一向温文尔雅的梅汝璈正言回敬:“怎么不行?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主战场,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的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次,实属顺理成章。”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幽默地接着说:“当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赞成,我们不妨找个体重测量器来,然后以体重之大小排座次,体重者居中,体轻者居旁。这样,纵使我被置末座亦心安理得,并可以此对国家有所交代,一旦他们认为我坐在边上不合适,可以派另一名比我肥胖的人来替换我。”诙谐之言使各
14、国法官忍俊不禁,有人甚至拍手叫好。开庭前一天,开庭“预演”,庭长突然宣布入场顺序为:美、英、中、苏、法、加面对这种不公道的行为,梅汝璈怒不可遏地脱下法袍,拒绝参加“彩排”,并要求庭长就自己的提议进行表决。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等国法官当即表示支持。面对梅汝璈的强硬态度,庭长只好召开紧急磋商会议。最终,入场顺序和座次都按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中国法官坐稳了第二把交椅。这把椅子,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也为中国在审判中赢得了主动。审判进入尾声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这些罪大恶极的战犯如何量刑。由于不同法律体系的影响,加上各国受日本侵害程度不同,在是否对东条英机等战犯判处死刑的问题上,法官们发
15、生了激烈的争执,主张判处死刑的人是少数。怎么办?“若不能严惩战犯,惟蹈海而死,以谢国人。”梅汝璈暗下决心。为了伸展正义,在审判过程中,梅汝璈根据收集到的日军罪证,舌战群雄,据理力争,坚决主张对东条英机等战犯处以死刑,最终,以六票对五票的微弱优势判处东条英机等战犯死刑。耗时两年7个月,开庭818次的漫长而艰难的审判终于结束了。经商议,判决书由11章构成,有法官主张“判决书应统一书写”,但是梅汝璈坚持认为,中国人受害最深,最有发言权,日本侵华罪行部分理当由中国人来写。法庭再次接受了他的提议。为了尽快完成工作,梅汝璈和他的两个助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个月,向法庭提交了近300 页、总计10万多字的判决
16、书的第五章。这也是全部判决书中撰写的最快部分。“那些日子,我们就像钻进成千上万件证据和国际法典的虫子,每天在里面爬来爬去,生怕遗漏了重要的东西。”审判结束后,梅汝璈在日本朝日新闻上发表了告日本人民书,他写道:“经过这次审判,日本军界首脑的暴虐行为和虚假宣传已昭然天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最后宣判,清除了中日两国间和睦相处的绊脚石,对于今后中日和平合作,相信必有贡献。”梅汝璈曾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节选自远东审判:为了迟到的正义,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17、()A对于梅汝璈来说,在国内外动荡不安的形势下,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更多地意味着艰难和挑战,必然遇到很多困难。B梅汝璈性格温文尔雅、谦和平易,本不愿与人相争,但因为代表国家参与对战犯的国际审判,他才不得已在法庭上力争座次。C本文记叙了梅汝璈参加东京审判的经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再现了他热爱祖国、不惧困难、维护正义的人物形象。D如果不是梅汝璈据理力争,以大量不可辩驳的事实舌战群雄,最终说服部分法官,东条英机等罪大恶极的战犯就不会被处以死刑。E梅汝璈之所以要发表告日本人民书,是为了安慰和开导战败国人民,以免审判结果对日本民众造成不必要的刺激,给中国带来麻烦。解析:选AD。B项
18、,“不得已”显得梅汝璈所做之事是违背自己本性的,不当;C项,还有“心理描写”;E项,发表告日本人民书是为了澄清事实,化解仇恨,宣传审判的历史意义。 (2)为什么称梅汝璈为“中国第一大法官”?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答:_解析:解答此题不难,但要注意: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加工。答案:他代表中华民族第一次站在审判国际战犯的军事法庭上。他参与的这次审判耗时长、难度大、国际影响深远。在国内、国际形势很复杂的情况下他慨然担负重任,在审判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伸张了正义,维护了民族尊严。作为一个国际法官,他目光远大,超越了狭隘的
19、民族主义,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充满大义和大爱。(3)当时的舆论界曾评价梅汝璈“精通法学理论,善于雄辩而又头脑冷静”,请根据文中“力争座次”的相关内容,对其辩论技巧加以分析说明。答:_解析:此题有一定难度,涉及口语交际中的论辩技巧。不过文中“力争座次”的相关内容可分三个阶段(三层),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还是可以概括出来的。答案:以退为进,故意低调应对,吸引注意后才郑重亮明观点。据理力争,面对蛮横的英国法官,义正辞严,有理有据地加以批驳,阐明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巧用幽默,矛盾激化之时,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提出新的却是荒唐而不可能实现的建议,既轻松了气氛,又反证了受降顺序乃是最佳座次
20、的合理性。(4)梅汝璈在东京审判未果时就立下了“若不能严惩战犯,惟蹈海而死,以谢国人”的悲壮誓言,这种爱国热忱似乎违背了“司法独立”“法官中立”的原则,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从“法与情”的关系这一角度加以探究。答:_解析:此题要结合时代背景与事情的性质作合理的解析。答案:作为法官,的确应该坚持“司法独立”“法官中立”的原则,不应该感情用事,以确保给罪犯以公正的裁决。从这个角度看,他悲壮誓言中表现出的爱国热忱似乎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但无论在古代还是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今天,法与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兼容的,应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民情、民意,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
21、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东京审判如果不能给东条英机等战争狂人以严惩,就会伤害热爱和呼唤正义的世界人民的情感。所以,梅汝璈并没有违背原则,反而极大地维护了司法公正。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申泮文:一生两个“主题词” 陈建强马超主题词:化学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年毕业留校任教,此后70余年时间里,申泮文从未离开过南开和自己钟爱的化学教育事业。1996年,申泮文已80岁高龄。这一年他开始着手“干一件大事”“出版一部赶超国外教科书水平的教材”。早在20世纪50年代,申泮文就翻译出版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化学教材普通化学。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主导着全国高校一年级本科生化学教材的建设工作。
22、然而,随着对国外高等化学教育的深入了解,他发现自己一直行进在“错误的道路上”:国外高校本科一年级的化学课程一般被称为“General Chemistry”,自一百多年前我国引入高等化学教育起,就将其译为“普通化学”。“实际上,普通一词并不准确!其正确的含义,应该是把一级学科化学的概貌讲授给刚刚进入化学殿堂的学生,所以称为化学概论更为合适。”申泮文认为,“这门面对一年级新生的课程,应该由那些对化学学科整体发展有着深刻把握、经验丰富的教授亲自授课。”在申泮文的坚持和努力下,南开大学成立了“近代化学教材丛书编委会”,启动新教材的编写工作。4年之后,近代化学导论刚一出版,即被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3、”。与此同时,南开大学也正式将本科一年级化学课程“General Chemistry”定名为“化学概论”。“你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给我变到电脑里去。”如今已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的车云霞,仍清晰地记得当年跟随申泮文读博士时他给自己指定的“博士论文”题目。那一年,申泮文开始接触计算机,钻研多媒体编程技术,并萌发了“研制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软件”的念头。于是他率领一批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以往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造。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系终于在2000年底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随即获得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这套包含60多万汉字、4 000多幅图片和
24、1 000多幅动画的软件,采用人机对话方式,以元素周期表为主菜单,将各种元素结构通过三维动画进行生动的演示,显示了丰富活泼的教学内容。北京大学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这套软件自学,从而使一年级的化学课时减少一半。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评价说:“这一成果代表了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此后,申泮文又把这套软件译成英文出版。在“化软”之后,申泮文又组建了分子科学计算中心,他的想法是要“打造一个教学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担任中心主任的周震教授由衷地赞叹:“实验、理论、计算,申先生用活了拉动化学学科发展的这三驾马车。”那段时间,人们总能看到这位白发先生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校园穿梭。
25、许多人感叹,这位耄耋老人哪来这么旺盛的精力?因为他们都知道,77岁那年,申泮文罹患癌症,切掉了五分之四的胃。主题词:爱国“如果在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个身份中选择,我宁愿做一名教育家。”申泮文这样说。抗战胜利后,申泮文受命承担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复员返校的公物押运工作。历经一年波折,跨越3 500公里路途,他和同伴将300多吨公物运回平津,为西南联大的历史画上最后一个句号。2005年,申泮文以“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的评语,入选“中国10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那一年,他90岁。90岁那年,申泮文还开通了博客,成为最老的博主,博客的名字开门见山“申泮文教育家博客”。“我最关心的是教育,我们教育
26、工作者要增强危机意识,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提供意见。教育改革可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在申泮文的博客中,对“石头”有所阐述,他认为的“石头”有二:一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成功案例,如西南联大和张伯苓创立的南开教育体系;二是国外先进教育的规律和经验。每年新生入学,南开大学的很多院系都邀请他开办“铸我南开魂”系列校史讲座,对于这样的邀请,申泮文不论多忙都从不拒绝。他说:“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我们教师最崇高的责任。”“要问我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一生的时间就干了这两件事!”申泮文倚在病床上,捻着胡子悠悠地说,神情怡然。(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20世纪5
27、0年代,申泮文就翻译出版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化学教材普通化学,但后来他发现“普通化学”并不准确,称为“化学概论”更为合适。B申泮文接触计算机,钻研多媒体编程技术之后,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以往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造。C南开大学的所有院系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会邀请申泮文开办“铸我南开魂”系列校史讲座,对此邀请,他不论多忙都从不拒绝。D90岁那年,申泮文开通了博客,博客的名字开门见山“申泮文教育家博客”,由此可见申泮文在开朗的同时也有一些自负。E申泮文认为教育改革可是要“摸着石头过河”,这里的“石头”应是指中国教育史上的成功案例和国外先进教育的规律和经验。解析:选AE。B项,
28、“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错误,原文是“并萌发了研制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软件的念头”;C项,“所有院系”错误,原文是“很多院系”;D项,“有一些自负”错误,于文无据。(2)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评价申泮文的化学元素周期系说“这一成果代表了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请简要概括原因。答:_解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明确题干要求,注意找准答题区间,答题时注意概括,摘录文中的重点词语,不要照抄原句。答案:内容丰富,这套软件包含60多万汉字、4 000多幅图片和1 000多幅动画;形式活泼,采用人机对话方式,以元素周期表为主菜单,将各种元素结构通过三维动画进行生动的演示;效果明显,实践
29、证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这套软件自学,从而使一年级的化学课时减少一半。(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申泮文在化学教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答: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立足全文,提取关键的信息。注意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答案:出版了一部赶超国外教科书水平的教材近代化学导论,被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出版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系,获得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组建了分子科学计算中心,打造了一个教学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4)2005年申泮文入选“中国10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解答本题应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文中找到依据即可。答案:任教时间长:1940年毕业留校任教,此后70余年时间里,申泮文从未离开过南开和自己钟爱的化学教育事业,他是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之一。成绩卓越:出版近代化学导论化学元素周期系,组建了分子科学计算中心。热爱教育事业、勇于坚持: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爱国、爱校:抗战胜利后,承担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复员返校的公物押运工作,跨越3 500公里路途,将300多吨公物运回平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提供意见;开办“铸我南开魂”系列校史讲座。与时俱进:紧跟世界潮流,把先进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晚年还开通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