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47.50KB ,
资源ID:5039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39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 第0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 第0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 WORD版含解析.doc

1、必修2 第一单元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一、选择题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2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时间人口户数官民田地山塘夏税米农桑丝折绢秋粮米弘治年间

2、(1488-1505)148.7万户399270顷13亩余86600石余3970斤余3175匹余2560270石余嘉靖年间(1522-1566)130.3万户398566顷35亩余82965石余4264斤余3411匹余2576888石余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人口减少与税收减少成正比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经济数据变化非常小,所以,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和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

3、,农业衰退,说法都是错误的。数据只说了江西的数据,不是全国的。D.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说法不对。所以答案选A。3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 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在14001820年,重农抑商政策是贯穿中国古代的政策,所以重农抑商政策的确是这时

4、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资本主义萌芽不是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而是促进了商业手工业的发展,14001820年人口的增加的确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以及酿酒等消耗巨额粮食的产业的发展等原因,苏浙地区已经由粮食输出区逐渐转变成

5、粮食输入区,粮食已经无法自给,出现了“粮荒”,故答案选B。A不是主要原因;C说法错误;D发生在近代,排除ACD。5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其它三项说法错误。6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

6、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转向湖广C太湖流域取代江浙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D江浙地区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宋时期苏湖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则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棉纺织业,可以说明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其他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所以本题选A。7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开凿时间 河道走向 起止点 隋朝运河 隋炀帝时 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

7、形状 涿郡余杭 元朝运河 元世祖时 呈南北垂直形状 大都杭州 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重在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观察图表,可知图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中国当时政治中心的北移,所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突出的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D项正确。A项“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与图表主旨不相关。B项“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不符合题意。C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8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

8、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年间,浙西所产的米不足供应本地人吃,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A项错误;材料仅仅体现了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接济,但不能体现苏州是交通枢纽,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但体现不出开始,C项错误;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粮食作物的种植减少,经济作物增加,D项正确。故选D项。9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

9、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 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1819451114111隋(598618年)943111242唐(618907年)321132244151812442029471A、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布可以得出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如汉唐时期陕西与河南的治理次数一直都很高,唐朝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治理次数也很高,也反

10、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色,可知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根本,据此分析可知ABC均符合题意,而D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反映,故选D。10下面是摘自柳武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时期粮食亩产(公斤/亩年)人均占有原粮(公斤/人年)劳动生产率(公斤/劳动力年)战国中晚期180.0460.51659.0西汉末132.0495.51789.0唐170.6628.02262.0宋154.5579.52087.5明173.0559.02013.5清中叶183.5314.01131.0A整个古代农业处于停滞状态 B大一统时期农业发展较快C唐朝时经济发

11、展水平最该 D封建时期人们生活改善不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一直在发展,西汉、唐朝、宋朝和明朝这些统一的王朝,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比较快;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所以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古代王朝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都城及现今地名统计表。注释:商代商城原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把瑚蝴壮迁址殷。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隋唐两代均以洛阳为东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明代商嗡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12、清政府把高强郎氇归匕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阅读表格,从中分别提取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答案信息一: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受边患(少数民族威胁)影响。说明:东周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阳,受西部少数民族犬戎影响;明代将都城迁至北京,以巩固边防,抵御蒙古族的入侵。信息二:便于接受先进文化需要。说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便于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实现少数民族封建化;清代将都城从盛京迁往北京,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其它提示:地理环境交通因素;国家经济重心迁移;军事因素影响(凭借天然屏障,加强防卫需要)。【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原因分析,信息一,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受边患(少数民族威胁)影响,例如东周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阳,受西部少数民族犬戎影响;明代明成祖时期将都城迁至北京,以巩固边防,抵御蒙古族的入侵;信息二,便于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需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便于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清代将都城从盛京迁往北京,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