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高二冲刺期末历史试题6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的法,是一种完全依附于礼的法。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
2、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书”产生的主要影响应是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C巩固了礼乐教化的地位 D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4秦汉史学家李开元认为:“汉初之政治结构,可以理解为宫廷皇权、诸侯王国和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所形成的三权并立的政治结构。而宫廷皇权实际上直到惠帝死后吕后当政时才真正形成。”作者在此主要强调汉初A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B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官僚政治发展缓慢 D王国势力十分强大3宋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其中,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
3、84人。这反映了当时A门第观念的淡化 B社会控制程度有所松弛 C社会阶层的流动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41854年夏,到访天京的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官员麦华陀指出:“(他们)构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体系的中坚,是大众舆论的领袖对于他们,叛军不是用心地争取其归顺,而是宣布他们的荣誉头衔无效和非法,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里的“他们”是指A封建官僚地主 B工商业者阶层 C知识分子群体 D驻华公使领事71896年中英滇缅续约第五款,“孟连、江洪不得割让与他国”。一年后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清政府又将江洪一部割让与法国,于是英国来相诘责。这表明A英法意在维护中国领
4、土主权 B英国视江洪为其势力范围C英法在江洪进行激烈的争夺 D法国无意在江洪攫取权益6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 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8毛泽东曾提出设想:“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
5、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基于这一设想,中国共产党A召开了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初步建立起政治协商制度 D提出了“一国两制”9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11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
6、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几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 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财产资格的限制已彻底打破 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23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律原理中提到:法律的精义在于条文的精神而并非在于其文字;法官对提到他面前的事件要抱合理的怀疑态度。这表明罗马法A蕴含了现代法治的某些理念 B十分重视法律条文的更新C特别强调法律证据的重要性 D增加了公平实用的新特点26巴黎公社委员会存在了
7、62天,在有记录的58次会议上,先后更换了28位主席,有时一天更换两次主席。这一做法体现了当时A外部形势极其紧张 B政治斗争的复杂性C领导体制存在缺陷 D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4有西方学者认为,“通过国际媒体传人的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政权的合法性”。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国际媒体”主要充当了A雅尔塔体制的捍卫者 B世界动荡的助推器 C苏东剧变的始作俑者 D西方和平演变的推手131941年6月,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演说,“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
8、都已黯然失色了。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它的悲剧,都已经一闪而过了。”该演说旨在A呼吁对苏联进行援助 B谴责德国的入侵行为C坚持意识形态的对抗 D批评英国的绥靖政策151992年,非洲、拉丁美洲、伊斯兰国家、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经济总值中的份额约为269%,较1980年增加68个百分点,较1970年增加103个百分点,较1950年增加134个百分点。材料说明A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B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 C欧美国家日益衰落 D新的国际秩序形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共计51分。16(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一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但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政治实体。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二 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等人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康熙帝六次南巡的活动之一就是到南京的明孝陵祭祀明太祖。他还专程前往曲阜瞻
10、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更是提出“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会通各族文字的书籍。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局面形成的表现与途径。(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朝前期为实现国家认同所做的努力。(7分)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国
11、情相结合的思潮,因其大力宣传排满光复,政治改革和复兴古学,所以在资产阶级各派及进步民众中有很大的市场。孙中山曾说“象满清的御史,唐朝的谏议大夫,都是很好的监察制度”,但鉴于“主持风宪”的御史台大抵成为“君主的奴隶”,因此执掌监察权的机构“定要独立。欧美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中所遇到的挫折,西方国家学者对三权分立及弹劾制度的一些新见解,也使孙中山萌发出增补三权分立的大胆想法。1906年底,孙中山形成了五权宪法思想,监察独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监察独立的思想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于监察制度以崭新的生命,但在实践中屡遭挫折而始终未能实现。摘编自马克敏、王波孙中山监察思想述略材料二抗战时期,国民党推行“溶
12、共”政策,对共产党干部拉拢腐蚀,根据地出现了腐败现象。为此,根据地通过为人民服务等经典篇章以及整风运动等对党员干部进行反复教育。还在政权建设中积极践行“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主张,并按照“三三制”原则组建各级政权,发挥党外民主人士的监督作用。各级政府还陆续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等相关法规,惩治腐化变质、规范权力运行。根据地还进行了“以俸养廉”的尝试,并通过“于部考绩”和“行政督察”的探索,以“发扬民主政治,提高行政效率”。上述措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摘编自陈东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
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监察独立的思想提出的历史原因及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实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7分)此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东亚秩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典型的“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一东亚大陆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及毗邻的朝鲜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卵翼下的东亚沿海地区(主要包括韩国和泰国等沿海国家及地区,以及日本和东南亚岛屿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还涵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政治上,中国主导的东亚大陆地区与美国卵翼下的东亚沿海地区在意识形态上相互对立,外交上互不承认;经济上,美国对新中国实
14、施经济禁运和贸易封锁,中国与东亚沿海国家的传统经济联系也几乎割裂;安全上,美国在东亚沿海地区建立起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对新中国进行军事包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这一“陆海分离型”秩序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政治和解、经济融合的积极势头。 韦宗友二战后东亚秩序:历史演进与转型瓶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东亚秩序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应对这一“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而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最后三十年促使这一秩序“出现了政治和解、经济融合的积极势头”的主要因素。(4分)1
15、9.(15分) 材料 自1871年以来,法国人就已经懂得他们不能单独地同德国对抗。一战中,英美不断地向法国输送新军火工业必需的煤、焦炭、生铁、钢和机床,向法国提供了总数超过36亿美元的贷款,还向法国供应急需的粮食。同样,当福煦(法国元帅,1918年5月任协约国军总司令)在1918年9月组织最后的反攻时,可供他使用的兵力有102个法国师、60个英国师、42个美国师和12个比利时师。只有这些国家的军队联合行动,才能最后把令人生畏的德军赶出法国领土,使这个国家再次获得自由。 摘编【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概括英美援助法国的具体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再次获
16、得自由”的原因。(6分)16(11分)(1)表现:民族交融;局部统一。(每点1分,共2分)途径:战争;会盟;改革;和平交往。(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2)评述:强调清朝统治正统性与合法性,以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治认同;秉承儒家思想,奉行“崇儒重道”,用儒家思想文化治世,构建了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入关后,满族实现了汉化,树立了华夏一家的民族意识,强化了各民族一家的民族认同。(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这些努力巩固了清朝专制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构建了一个各民族认同的国家体系。(3分。每点2分,答出
17、其中两点即得满分。)17(12分)(1)原因:中西合璧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吸取西方监督体制的教训。(3分)影响:丰富了中国的监察思想体系;推动了辛亥革命及政权建设的进程;为后世监察制度提供了借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下,作用极其有限。(3分)(2)特点:强化廉政思想教育;推动廉洁政府建设;健全廉政法规制度;探索新型廉政措施;发挥党外人士的监督作用。(4分,回答出其中4点即可)意义:提高了党员的廉洁自律;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为今天党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借鉴。(3分,回答出其中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8(12分)(1)
18、历史背景: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冷战”格局逐渐形成;朝鲜战争爆发。(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2)重大政治举措:积极开展外交,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实施“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3)主要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中美战略和解与中日建交;苏东剧变后,冷战结束;全球化背景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中国改革开放与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等。(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19(1)具体内容:新军火工业必需品;巨额贷款;粮食;军队。(9分)(2)原因:保卫国家;国际社会的援助。(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