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2.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364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2.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2.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2.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2.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2.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2.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2.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疏曰:臣闻君为元首,臣作股肱,齐契同心,合而成体,体或不备,未有成人。然则首虽尊高,必资手足以成体;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礼云:“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士康哉!”又云:“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然则委弃股肱,独任胸臆,具体成理,非所闻也。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昔周文王游于凤皇之墟,袜系解,顾左右莫可使者,乃自结之。岂周

2、文之朝尽为俊乂,圣明之代独无君子者哉?但知与不知,礼与不礼耳!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又微子,骨肉也,受茅土于宋;箕子,良臣也,陈洪范于周,仲尼称其仁,莫有非之者。礼记称:“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欤?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如之何?”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曰:“裂地以封之,疏爵而待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何也?”晏子曰:“

3、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谏而见纳,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不见纳,出亡而送,是诈忠也。”(选自吴兢贞观政要君臣鉴戒第六,有删节)【注】 丛脞:细碎,无雄才大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资手足以成体资:依靠,依赖。B非惟高位厚秩秩:秩序,顺序。C但知与不知知:知遇,相知。D仲尼称其仁,莫有非之者非:非议,批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秩”的正确解释为“官吏的俸禄”。答案B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

4、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B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C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D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句中“若”“宁肯”这两个虚词是明显的断句标志;“伊尹”和“韩信”两句是判断句

5、,“定王业于南巢”和“成帝功于垓下”两句是介词结构后置的倒装句,这几个特殊句式句子结构整齐,也是明显的断句标志。在大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以上所说的断句标志就能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答案A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将君臣关系比作脑袋与四肢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头脑与四肢协调一致,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国君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依靠臣子。B周文王在凤皇之墟巡游,袜子带松了,周文王见身边无可使唤之人,便自己系上,这是周文王对待臣下能够尽礼的表现。C微子是商纣王的同胞兄弟,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但都在周朝得到礼遇,此事因为得到了孔子的称赞,故后人没人敢于非议。D作者借子思的话,批评

6、了近代君主在用人之际待臣下以礼、辞退臣子时恨不得将其推下深渊的现象,这是魏徵对唐太宗的一种委婉的劝谏。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C项,“此事因为得到了孔子的称赞,故后人没人敢于非议”说法有误,孔子的称赞与后人的评议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此处强加因果。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委弃股肱,独任胸臆,具体成理,非所闻也。译文:_(2)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译文:_答案(1)既然这样,那么国君抛开大臣,按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独断专行,(还能)周密而有条理地治理国家,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听说过。(2)国君在内尽心尽力,大臣在外竭力辅佐,二者融洽得就像汤中

7、的盐和梅,坚固得就像金石一样。【参考译文】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书说:我听说国君就像是一个人的脑袋,大臣就像是一个人的四肢,只有同心协力地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既然这样,那么脑袋虽然高贵重要,但必须依靠四肢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国君虽然英明,但必须依靠大臣的辅佐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礼记上说:“百姓把国君看成是自己的心,国君把百姓看成是自己的身体,内心端正,身体才会舒畅健康,内心肃穆,面容才会恭敬。”尚书上说:“国君英明!大臣贤良!百姓安康!”又说:“国君无能!大臣懒惰!万事不成!”既然这样,那么国君抛开大臣,按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独断专行,(还能)周密

8、而有条理地治理国家,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听说过。君臣能够秉持公正的道义,让天下人才发挥各自的才能,国君在内尽心尽力,大臣在外竭力辅佐,二者融洽得就像汤中的盐和梅,坚固得就像金石一样,(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靠高官厚禄,而在于以礼相待罢了。过去周文王游凤皇台时,系袜的带子开了,他看了看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使唤的,便自己把袜带系好了。难道周文王的朝臣全都贤良,(而今天的)圣明时代倒没有君子吗?只不过是赏识不赏识,礼遇不礼遇罢了。所以伊尹是有莘国的陪嫁之臣,韩信是从项羽手下逃亡的大将。商汤给伊尹以礼遇,在伊尹的帮助下,在南巢成就了帝业;汉高祖请韩信登坛拜将,在垓下成就了帝王的功业。如果夏桀不嫌弃伊尹,项羽

9、施恩于韩信,难道会丧失已成之国而做亡国之虏吗?还有微子,他是商纣王的骨肉同胞,(武王灭商以后)受封于宋;箕子是位良臣,为周武王陈述洪范,孔子称赞他的仁德,没有人不赞成。礼记上说:“鲁穆公问子思:(被放逐的朝臣)仍为原来的君主服丧,古来有这种情况吗?子思说:古代的君主,用人时以礼相待,辞退时也以礼相待,所以(虽不在朝)仍有为君主服丧的礼仪。然而现在的君主,用人时恨不得搂在怀里,辞退时恨不得推下深渊。不兴兵讨伐他就不错了,还谈得上什么为旧君服丧之礼?”齐景公问晏子:“忠臣是如何对待君主的?”晏子说:“君主有了灾祸不以身殉主,君主流亡不去送别。”齐景公说:“君主为臣子分封土地,加官晋爵,为什么臣子要

10、这样对待君主呢?”晏子说:“忠臣的建议被采纳,君主就会终身没有灾祸,忠臣还为谁而死呢?忠臣的规劝被接受,君主就终身不会流亡,臣子又去为谁送行呢?如果忠言不被采纳,有了灾难而死,这是妄死;如果臣子的良言不被采纳,等君主流亡了去相送,那是虚伪的忠诚。”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

11、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

12、,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篡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注】 王母:指刘殷的曾祖母王氏。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诗赋靡不该览该:完备。B遂以女妻之妻:嫁给。C优诏遂其高志遂:于是。D蠲其徭赋蠲:免除。解析遂:成全。答案C6对

1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B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C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D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解析句中的“文章诗赋”是“靡不该览”的主语,不能拆开,所以排除A项。“性倜傥”是说“刘殷性情洒脱”,中间也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项。“博通经史”和“综核群言”是结构相同的句子,应该从中间断开,可排除D项。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殷七岁丧父后的表现,受到人们的赞赏。大家竞相赠

14、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而不表示感谢,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B刘殷成年后,他的才学受到乡人的称赞。但他为人至孝,当郡中和州中征召他为官时,他都以家中无人供养曾祖母为由,推辞不就任。C同郡人张宣子非常赏识刘殷,认为他的见识高远,非同一般,敬佩他的孝心和才华,不顾妻子的极力反对,把女儿嫁给了刘殷。D刘殷很有政治才能,在调任新兴太守时,他刑罚明察,表彰善美,政绩十分突出。后来官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解析A项,错在“刘殷都接受而不表示感谢”,“殷受而不谢”的“谢”应解释为“推辞”。答案A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译文:_(2)吾方希达如榱

15、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译文:_答案(1)(刘殷)节俭而不浅薄,清正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2)我正希望像架屋承瓦的榱椽一样显达,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参考译文】刘殷,字长盛,是新兴人。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刘殷七岁丧父,居丧哀伤超出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刚成年,就精通经史,综合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性情洒脱,有济助世人的志向,节俭而不浅薄,清正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乡人亲族没有谁不称赞他。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

16、。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吏,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参与军事,都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识见、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两人是晋的栋梁。我正希望像架屋承瓦的榱椽一样显达,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就是我的老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姓,家中富有财产。他妻子生气地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像这样的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的事。”告诫他女

17、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飞黄腾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张氏性情也很温婉柔顺,侍奉曾祖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太傅杨骏辅政时,备礼聘请刘殷,刘殷以母老为由坚决推辞。杨骏于是将他的事上表,皇帝下褒奖嘉美的诏书成全他的高志,允许他完成奉养母亲的孝道,敕令地方上供给他衣食,免除他的赋役,赐布帛二百匹,粮食五百斛。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向来看重刘殷的名望,以散骑常侍之职征召他,刘殷逃奔到雁门。到齐王司马冏辅政时,被任命为大司马军谘祭酒。到任后,司马冏对刘殷说:“先王一心想征召您,您不来。现在我征召您,您为什么能委屈自己呢?”刘殷说:“现在殿下凭着神武聪慧,除凶暴复帝位,所以不敢不来。”司马冏认为他很奇特,改任他为新兴太守,明察刑罚,表彰善美,很有治理能力。适逢永嘉之乱,落到刘聪手中。刘聪欣赏他的才能而提拔他,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最后高寿而终。 -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