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兴和一中高中自主招生语文科练习卷(二)第卷(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习家池的修禊习俗刘克勤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2、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 41 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
3、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 “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
4、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
5、,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逸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摘自楚天都市报文艺版,略有改动)1 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
6、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的。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主持者多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2 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可能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这里的修禊习俗便渐渐兴起。B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男巫掌望祀,旁
7、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D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禊活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等高雅趣事的习俗。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却成为了主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C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
8、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D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文人名士集会,此外没有其他的缘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杏花书屋记 明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
9、,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公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
10、,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志吾梦 记;记录。 B.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种植。C.公以言事忤天子 触犯,冒犯。 D.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揭开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因于园中构屋五楹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而士之得第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敢以烦执事D而人方望其大用 因人之力而敝之6下列关于本文内容和结构的
11、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然后抒发作者“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B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士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但仍有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C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有气节的表现;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能寄希望于未来,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的表现。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最后祝周氏子孙秀发。7
12、根据文意,翻译下面语句。(10分)(1)而回思公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5分)翻译: (2)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5分)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陈子昂,初唐诗人,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兰若:兰草与杜若。皆香草。芊蔚
13、:花叶茂盛的样子。朱蕤:红花。8.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得妙?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简要赏析。(5分)答: Z-x-x-k.Com9.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试作赏析。(6分)答: Z-x-x-k.Com Z-x-x-k.Com Z-x-x-k.Com(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在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行前所唱的脍炙人口的歌词是:“_,_!”(2)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中“ , ”两句,将南山的美景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乙 选考题请考生
14、从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停下就是故乡钱红莉多年前,站在老家中学的山坡上,就能望见九华山。清晨的九华山光芒四射,让一个少年充满向往。那时,我去过最远的地方不过是镇上,为看一场电影少林寺。整整三十年过去,才第一次去到九华山。虽有感慨,但处在这样的年龄,人世的风雨将整颗心一把兜住,只能习惯沉默。站在大天台上,终于跟自然对接上。风轻轻吹拂,白云游移不停,天蓝得跟梦一样。深秋的风有些寒凉,像
15、一把把镰刀,顺路把沿途的晚稻一棵棵割下,稻谷晒在路边,抓一把稻草闻闻,还是童年的那个味道,植物的香气一直迷人,再被深秋的风一抚摸,更加渺然,无以表达,唯愿于稻草堆上长睡不醒是个处处认故乡的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在当下的中国已是稀有,若在一地遇见,我必心存感念,妄想留下住一阵。九华山间的云是女性的云,特别体恤人,是织锦的缎子,乳白色,一路铺到天边,我们走到哪儿,她都跟,从不多言,只用气场感染你。人与云之间,语言是最没用的东西。于是,我们也感动,就走一路,看它一路。向晚,月亮升起来,在飞速的车里看云月,宛如水墨,并非今人的,是古代的,可以望见岁月的风霜光阴的密脚,有些旧了。旧东西最考验人的眼力,
16、也是一团永恒不灭的火,但凡有一颗热烈的心,总会被点燃,是倪云林的,也是陈老莲的旧画,既诱人,也拒人。九华山的月亮陈旧又新妍,圆,亮,微微地泛红光。夜里睡不着,爬起来靠在窗边望月。月影下,偶尔几声虫鸣,远处竹影摇曳,会想起苏东坡以及水调歌头,如此辗转,如此高难度地把人生的悲欣苦辛悉数写尽。依然同一轮明月,照我如照苏东坡我不曾写出不朽名篇,是因为吃的苦没有他的多。这么想,就有台阶了,再一步步走下来,把白纱的窗幔合上,继续睡凌晨醒来,鸟声初出,衬得山更清幽。山里的鸟不比城里的鸟,一开口,便聒噪,招人烦,大约脱离自然的属性了。山鸟的叫声在溪水里洗过,一如初心,从树林里捧出来给你。可不能辜负了,起来跑步
17、。山边雾气重,一圈下来,头发尽湿。遇到一块菜地,顺便进去查看一下墒情掀开满畦稻草,芫荽、菠菜、茼蒿纷纷出芽了,青蒜葱茏一片。近处的几垄山芋藤尚绿着,等着时刻于锄头下献身;辣椒还在开小白花,丝毫不理会寒露已至;最好看的,要数篱笆上的红扁豆,在秋风下巍巍峨峨长风万里送秋雁的九月呀。站菜地中央,举目环顾,四野苍茫,九华山近在咫尺,红月亮落下去。我的一口气又跟金色的童年接上了曾经,清明回老家,一下车,走在满是小鸡草的田埂,整个身体被油菜包围,简直热泪盈眶。城里人永远不懂这里面到底深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什么也不说,只是啪啪啪掉眼泪似乎这么多年的苦,终于被油菜懂得并疼惜。海子有诗:“家乡的风家乡的云睡在
18、我的双肩”。是的,风、云也睡了,一切都安宁了,徒剩呼吸吐纳,再没有别的。是洗涤,也是还原。山水天地把人一点点地还原成稚子,快乐地在风里奔跑。跟山水玩了一天,也累,去九华水街上喝茶,并非半盏松萝,不过是一杯普通的绿,却也芳香怡人。此街有些秦淮河的意趣,要比秦淮河幽静,与河水、柳、草地为邻的是书院、禅室、茶馆、酒吧抬头低首,均见启功墨迹。好几棵大树,树下有风,有木桌长椅,烟灰缸是粗瓷碗。连平素异常矜持的同事都禁不住春心荡漾,不停地摆姿势拍照。站在水街尽头的荒野,西天有金子在泛光每当日暮,总会叫人想起童年、故乡,羊牛下山,鸡鸭入埘,甚至还可跟遥远的诗经对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此刻,在水街的荒野
19、上又遇着了这样的意境,衬着人的心事茫茫远远。除了九华河,水街旁还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一只小野鸭正孤单地自己跟自己玩,它跳出水面,学荷花仙子凌波微步,轻盈地要飞天,转而一头扎下,潜水而去;一只白鹭在菖蒲的绿丛中梳洗,王菲一般骄傲,夕阳的余辉照它如照一口井。荒野遍布青蒿的味道,是清苦的香气,远处的芦荻早已白头,一点点在风里摇荒凉的原野上相遇苍苍的芦荻,你可知,它就是诗经里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老的句子,一旦念起来就有些伤感,分明有淡淡的哀愁,是愁而不怨,伤而不悲,也是哀矜勿喜平凡的日子,因为愁伤,才有了份量。一个陌生读者为我的四季书写书评,取题目:一间屋两棵树三餐饭四季风景。我看着,在电脑前
20、默默感动。九华山脚下,也是适合我们停下来生活的地方,每天三餐饭,看尽四季风景。(选自散文2014年第12期)(1)根据段的内容,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5分)答: (2)第段语言富有特色,请选择两个方面加以赏析。(6分)答: (3)第段写得独特,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答: Z-X-X-K (4)“一间屋两棵树三餐饭四季风景”,作者为读者这样的书评题目所默默感动,作者感动的是读者对自己创作的理解和欣赏,请根据书评题目和文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谈谈你对读者如此取题原因的理解。(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
21、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 ,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 ,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 ,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
22、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
23、。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
24、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
25、,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是为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D
26、“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史记。(2)第五段“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一句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6分) (3)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4)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结合本文并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例谈谈你对“中国
27、脊梁”的理解。(8分)答: 第卷 (表达题 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3分)A沧茫 鲰生 陨身不恤 义愤填膺 B斑驳 愆期 喻之于怀 没精打彩C袅娜 宛然 好高骛远 委曲求全 D葱笼 谙熟 相与枕籍 揠苗助长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在南海的夜幕中。秋蝉的 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长;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_,无虞
28、缺乏矣。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 。A消失 衰落 旁征博引 情谊 B消逝 衰落 旁稽博采 情意 C消逝 衰弱 旁征博引 情意 D消失 衰弱 旁稽博采 情谊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B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京剧音乐的风格鲜明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征服了现场观众。C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使皮肤美白细腻。D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
29、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16阅读文段,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恰当的语句,构成一组整句。(6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那些感人的诗篇,是作者生命的倾诉,是作者情感的跃动。这样的倾诉,这样的跃动,王维将之投射于清新静谧的空山森林中,徐志摩将之融化在柔美潋滟的康河水波里, , 。17下面是一幅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画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字。(5分)构图要素(3分): 寓意(2分): 五、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30、)在某综艺节目中,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表演结束后,一位青年评论员率先点评:“在这个艺术形式之中很难出现一个个人英雄。”为此几位青年评论员争论起来。唇枪舌剑中,陈道明老师对此讲了自己的看法:“我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有七年的时间在台上一句台词都没有。这场演匪兵,下场演伪军,再下场演特务,再下一场演八路军。我在想,人在各种职业当中应该有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准备。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很多群众演员没人注意他们,但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舞台上的孩子们含着泪听完了陈道明老师的话,脸上带着泪珠笑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
31、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Z-x-x-k.Co2016年永春一中自主招生语文科练习卷(二)参考答案1.D (“多为名士”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第 2自然段明确说“ 主持者皆为名士”)2.B(据原文第 5自然段“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可知“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并不客观,且开篇引述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是为了说明“修禊”传统的起源和祭祀有关,并不是襄阳习家池的修禊记录。)3.D (第 6自然段表述的很清楚“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 修禊活动”这次活动还有庆祝灌溉工程完工之目
32、的。)4.D(D项“揭”,本义是“举以标示”的意思,在这里可引申为“悬挂”。)5.B( B项“之”,前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第三人称代词,“它”;A项“于”介词,表处所, 意为“在地方”;C项“以”,介词,意为“用,拿”;D项“而”,连词,表转折)6.A(周孺允是杏花书屋的主人,但一、二段叙述的是周孺允的父亲玉岩公的事迹;第二段中抒发“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并非仅仅局限于作者本人。)7.(1)我们再回头想想玉岩公昔日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的情形(与现在的景象相比),真可谓是当时他一觉醒来见到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见的景象才是真实的。(5分,得分点:省略句、觉、妄、所字结
33、构、句意通顺各1分。)(2)如今距离玉岩公的亡殁,并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考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中就有现在不知在哪地方的。(5分,得分点:去、殁、曾几何时、向、句意通顺各1分。)8.“空”“冒”(1分)“空”突出了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2分)“冒”意为“覆盖”,不但描摹兰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冠纷披、繁盛的情态。(2分)9.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借指自己出众的才华。(3分)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3分)10.(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34、复还(2)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每空1分)11.(1)第段主要写“风”:有些寒凉。(1分)第段主要写“云”:乳白色,铺展,女性般柔情。(2分)第段集中写“月亮”:陈旧又新妍,圆,亮,微微地泛红光。(2分)(2)使用多种修辞格:对比,“山里的鸟”与“城里的鸟”对比,高下立显,喜厌分明。比喻,“在溪水里洗过”,生动地写出山鸟叫声的清脆、纯净、悦耳和婉转。拟人,“等着时刻于锄头下献身”,赋予“山芋”以人的感情,讴歌其生命勃发又富有奉献精神。引用,“长风万里送秋雁”引自李白的诗,文雅华美。多用短句,长短句交错,句式灵活,富于节奏感和参差美。语言风格平实清新,简洁明快,讲究文辞
35、,富于诗意。(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3)内容上,写金色童年、春天、老家、乡野、油菜,还引入海子的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充分地表达出眷恋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结构上,采用插叙,插入回忆,虚实相映,由秋景写到春景,由山上景写到山下景,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同时,将九华山所见之景与故乡之景相联系,呼应上文 “我是一个处处认故乡的人”,同时呼应最后一段的总结抒情。(6分,每点3分。)(4)读者理解和欣赏作品的情感主旨。作品表达了对金色童年、乡野气息、四季节序、洁净山川、草木食物这种慢生活(“停下来生活”)模态的深深眷恋之情。读者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写景朴实而生动,以独到的审美
36、眼光摄取有意味的片段,变形处理,融入感情,好像把零散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读者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语言风格。作品语言平实清新,简洁明快;看似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实则精心锤炼,讲究文辞;多用修辞,引用化用,富于诗意。读者理解和欣赏作者的创作态度。作者潜心阅读,静心写作,锤炼文字,掌控力强,语言精致,灵气逼人,别具张力,读着有种寒冽过后温暖来临的感受。读者理解和欣赏作者的创作意图。世风浮靡、人心浮躁的当下,困在城市、囿于生存的处境,洁净江川食物日渐消逝的困窘,引起作者哀叹顿首,惋惜眷恋。(任选其中两个方面作答。)(8分,每个方面4分。)12.(5分)(1)CE(2)(6分)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
37、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3分)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3分)(3)(6分)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2分)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2分)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2分;骨气、血性,良心2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4)(8分) “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2分)举例。两弹一星功勋专家邓稼先,数学家
38、陈景润,著名作家朱自清、老舍,经济学界泰斗陈岱孙、于光远等可谓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他们对民族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深厚情怀,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历程和思想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还有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的在各自工作岗位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等也可以说是“中国脊梁”。(5分)(答题要点: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应举出恰当的例子并加以理解。)13.C (A.苍茫, 殒身不恤 B.没精打采 D葱茏, 相与枕藉) 14. D 15. A(B项,改为“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使前后短语结构相同;C项,“改善”缺少宾语“的状况”;D项,“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妇孺”即指妇女和儿童,再在其后加上“孩童”赘余。1
39、6.曹操将之体现在何时可掇的皎洁明月中(3分),陶渊明将之寄托在恬静幽美的远村深巷中(3分)(再如:杜甫将之体现在汹涌磅礴的滚滚江水中,李清照将之沉浸于凄切冷清的梧桐细雨上)17. 构图要素:排污管及其排除的污水、河中的游鱼及其尸骸、剪刀与“剪掉”的字样。(3分)寓意:污水排到河里导致游鱼死亡,代表环境污染。污水图案上打开的剪刀正要剪断污水和“剪掉”字样,预示着环境治理。(2分)18.作文题目是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考生来说,写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立意上看,可以从材料里分析出两个角度:其一、一个人无论是否
40、能成为英雄,都要有甘于寂寞的精神准备。其二、要尊重平凡人,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附:文言文翻译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已去世的父亲玉岩公担任御史之职,在玉岩公谪戍沅、湘一带时,曾经做梦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去。嘉靖初年,玉岩公重新起用后升任宪使,于是他的家从故居迁到县的东门,孺允如今居住的宅子就是新迁到的地方。玉岩公曾经指着宅子后的一片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金陵。玉岩公死后,孺允兄
41、弟多次被人欺侮,家族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能够获得安居。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堂,于是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即以“杏花书屋”命名),在房梁间悬挂着这个题名,花果竹木种植在了院落的四周。当春天的时候,杏花灿烂鲜艳,整个院落恍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我们再回头想想玉岩公昔日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的情形(与现在相比),真可谓是当时他一觉醒来见到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见的景象才是真实的。走进书屋,想起玉岩公,怎能没有这样的感慨呢?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作是一件大事。如今考
42、察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要想得第,大多以梦见杏花作为得第的前兆。这是世俗不忘追求荣华和功名的人造成这样的。玉岩公因为直谏之事触犯了天子,发配到道路艰险的岭南地区辗转转移十几年时间,所谓铁石心肠,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是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以科名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但鞠躬尽瘁;并且对于他的后代,仍然希望他们世世享受祖荫并能无穷无尽地贡献国家啊。玉岩公良苦用心的原因大约就是上述这样吧! 如今距离玉岩公的亡殁,没有多长时候,但以前和他同时考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在哪地方的。(玉岩公诸子)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得以重用。并且玉岩公诸孙皆才华出众,可以凭此知道诗书传家的恩泽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继承。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这种情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