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322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经典版练习:专题二 短板快攻点8 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短板快攻点分析形象,理解感情要精准精准分析诊断诗歌往往通过塑造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感情。鉴赏古代诗歌就要把握其特征,品味其内涵,探寻其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考生在此类问题上常犯的错误是:分析概括不准,分析概括不全。原因主要还是掌握不了分析概括形象、感情的具体路径,不知如何在诗中寻找感情点和形象点。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找准诗歌中表达情感的字眼和熟练掌握分析概括形象、感情的具体路径。(201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

2、,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改编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1)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答: 答案错误。理由:“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诗人只是意识到孔子“忧道不忧贫”的思想不易实践,自己难以做到,才转而想要立志于长期耕作。而且从最后一句“聊为陇亩民”来看,所谓长期耕作只是诗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由此可见,他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其实他对孔子的“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是很认可的。(2)诗

3、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答: 答案正确。(3)“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答: 答案正确。(4)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答: 答案正确。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 答案描绘了一幅清新宜人又焕发生机的田野景象: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解析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合理联想,描绘画面即可。3“长吟

4、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答: 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解析“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聊为陇亩民”意为“姑且先做一个农民”,一个“聊”字表明隐居避世的思想并非诗人最真实的想法,且结合诗歌开头“先师有遗训”和引用的孔子让子路向隐士问路的典故,可知诗人在隐居之外,还有如孔子一般“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两种情感同时存在,复杂而矛盾。我存在的问题: 高效突破提升题型一形象分析类人物形象分析四角度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有的诗歌命题

5、者给出了必要的注释,这些都对分析人物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形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

6、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景物形象答题法概括景物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描绘景物画面描绘时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分析作者感情依据对景物的分析进行概括,切忌空洞,要答具体。(201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

7、,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 1审题规范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可知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要求描绘画面的意境。2思路规范第一,要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这要求我们平时多储备古典诗歌的意象及作用;第二,要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把每个意象综合起来提炼意境的特点;第三,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体会诗歌中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

8、境带给我们的感受;第四,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如幽深僻远、恬淡闲适,等等。“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山、江水、夕阳。其中还有关键字词,如远、寂寞、滋漫等。整个画面主要是景物,结合意象和关键词可以看出,画面是阔大壮美的,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由此对画面进行概括,然后再对诗句进行描绘。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

9、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 1审题规范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首联”限定了分析的范围,“什么样的性格”,即要求分析出诗人的性格特点,答题时要围绕性格特点组织语言。2思路规范这类试题,首先要在诗歌中找出对人物行为的叙述性描写,揣摩其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气质,然后找出人物所处的环境,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明确诗人的特点;再次找出诗人对人物评价的语言,通过诗人的语言分析人物;最后,

10、当然还要做到知人论世,结合人物的身世分析。关于诗人的性格,主要结合首联进行分析,如“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勉励弟弟不要因远别而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由此可知诗人的旷达。从诗歌的标题来看,是诗人送弟弟苏辙出使契丹,诗人作为哥哥,有对弟弟的担心,也有对弟弟的嘱托,如“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由此可见兄弟情谊的深重。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题型二思想感情类解答思想感情类试题四要求三看一确定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

11、、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指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词、句、联、片的情感,它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三看诗歌题材特点,不同题材的诗歌,有不同的情感流露,在明确题材的基础上联想知识储备分析情感。“一确定”指定题型,明确是概括题还是分析题、评价题、比较题。用好术语,因题思辨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规范用语,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过于口语化,总让人觉得突兀。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确切,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感情术语。答题多角度,多层面古诗情感中,

12、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变化)的。鉴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的内部层次来确定答题要点,如所给的是“一联”,一般有两个要点;如是“一片”,则可能更多。区分题型,确定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变式可只答感情基调)。(2)感情分析题答题模式: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概括分析:先概括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

13、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 1审题规范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尾联”指明了分析的范围,即局部设问,“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了问题指向。2思路规范解答鉴赏思想感情的题,需要遵循以下的思路:一是找出情语,即对能直接表现作者感情的字词加以分析;二是找景语,即通过作者所描写的意象解读作者的感情;三是找叙事,即通过作者描述的事情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四是找技巧,即通过用典、化用等手法,解读出作者的感情。解答这类试题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如果有表达技巧要一并写出。局部诗情需联系全诗揣摩。首联想象刘禹锡身在外郡的闲散为官生活。中间两联,

14、具体描绘了朋友送客登临、流连风光的情景。联系刘禹锡的诗人身份,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中,“诗情”“更远”写刘禹锡在“连城白”“满郭青”中的自然美景中一定会写出更高水平的诗歌,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中,“有谁听”以一问句形式写出了无人能欣赏刘禹锡的诗作,刘禹锡也找不到知音,表达了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201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

15、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 1审题规范“人生态度”明确了分析的角度,即评价作者的观点;“诗歌后六句”明确了分析的范围。2思路规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地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

16、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一、(2019沈阳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辛弃疾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注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于上饶,曾任吏部尚书的韩南涧致仕后亦侨寓此地,两人往来唱

17、和频繁。夷甫:即王衍,西晋宰相,专尚清谈,不论政事,终致亡国。山斗:泰山、北斗。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愈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桐阴:韩氏京师第门多种梧桐,故世称“桐木韩家”。此句写其家世、生活。绿野、平泉:分别为唐名相裴度与李德裕所居住的别墅。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头两句运用反问,写宋朝南渡以后,没有几个人真正算得上是经略天下的人才。B“算平戎万里”至上片末,写词人认为抗金收复失地才是“真儒事”,既勉励友人又抒发自己的抱负。C“桐阴”“清昼”写韩公家世显赫,“堕地”“奔走”写其仕途坎坷,“绿野”三句写其归隐生活。D本词结尾表达的情

18、感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廉颇典故所抒之情明显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写其仕途坎坷”错。“堕地”是写韩南涧出生就不平凡;“奔走”指其壮年为国事奔走,崭露头角。2本词感情深挚感人,曲折回荡。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6分)(1)审题规范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全词”指明了分析的范围,即就全诗设问,“词人的情感”明确了问题指向。(2)思路规范解答鉴赏思想感情的题,需要遵循以下的思路:一是找出情语,即对能直接表现作者感情的字词加以分析;二是找景语,即通过作者所描写的意象解读作者的感情;三是找叙事,即通过作者描述的事情来分析作者的感情;

19、四是找技巧,即通过用典、化用等手法,解读出作者的感情。解答这类试题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如果有表达技巧要一并写出。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词作内容。开篇“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写宋朝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治理国家的仁人志士,以致偏安一隅,写出了对朝政腐败的斥责与不满。下片写“况有文章山斗”,称颂韩南涧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写出了词人对韩南涧才学的赞颂。上片后三句写御敌护边、建功扬名,是词人等爱国志士应尽的职责,下片后三句写等到将来,重整社稷、收复中原的大业完成后再来为友人祝寿,这些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也表现出词人对国事的关心,写出了与友人共勉的爱国情怀。据此组织答案即可。(3)整合

20、答案参考答案对朝政腐败的斥责与不满。上片用“几人真是经纶手”写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治理国家的人才,以致偏安一隅;又借西晋王衍的典故写朝中大臣不思恢复,也不能任用真正有才能和抱负的人。对韩南涧才学的赞颂。下片用“山斗”赞扬韩南涧的文才,将其比作韩愈,称其是当代文坛上的泰山北斗。与友共勉的爱国情怀(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用“真儒事”勉励友人,希望他能担负起“平戎万里”的重任;“待他年”三句意在激励韩南涧与词人共同完成恢复中原的夙愿。(每点2分,其中概括情感1分,分析1分)【白话诗歌】(教师独具)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以来,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往昔长安的父老乡亲翘首期盼王师,可惜今日偏安之

21、局依然像从前一样!王衍一样的清谈家们,面对国土沦丧,何曾把收复失地、统一国家放在心上!算起来,我平定金兵,戎马倥偬,已征战了万里之遥;建功立业,留名青史,这才是读书人真正的事业,你是否明白呢?况且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满庭清幽。你当年呱呱落地,就已不凡;今天再看,恰逢风云际会,更露头角。裴度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李德裕沉醉于平泉庄的草木,谢安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你此时因政治失意而退隐山林的境遇与他们是相似的。等到有朝一日,重整社稷、收复中原的大业完成后,再来为先生祝寿。二、(2019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22、和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注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C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

23、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错。由首联下句的“独凭幽几静尘劳”可知,应是诗人独坐房间。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答: (1)审题规范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全诗”限定了分析的范围,“形象特点”既要分析出诗人的性格特点,又要分析出诗人的形象,答题时要围绕性格特点组织语言。(2)思路规范这类试题,首先,要在诗歌中找出对人物行为的叙述性描写,揣摩其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气质;其次,找出人物所处的环境,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明确诗人的特点;再次,找出诗人对人物评价的语言,通

24、过诗人的语言分析人物;最后,当然还要做到知人论世,结合人物的身世分析。本诗首联,写诗人在宿鸟惊飞和孤雁哀号的环境中独坐幽静的房间。颔联,写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颈联,写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尾联写诗人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诗歌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性格和安贫乐道的精神。由此,诗人倦于尘劳、淡泊超然,悠然豪迈、安贫乐道,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乐享宁静、珍视友情的形象跃然纸上。(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悠然自得。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

25、,不废诗书,情趣高雅。乐享宁静,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白话诗歌】(教师独具)夜晚归巢栖息的鸟儿受惊飞翔,天上的孤雁哀号;我独自倚靠着幽静的房间中的几案,没有了尘世间的烦劳。寒风呼啸着拍打北面的窗户,霜露浓重;乌云压在南山山头,眼看着就要下雪。我睡得很少,才知道饮茶的功效;天气严寒,应该痛饮几杯酒驱除寒意。砚台中的墨已经结冰,油灯也结了厚厚的灯花;但我依然坐拥破旧的衣袍看书。配套作业一、(2019重庆市九龙坡区三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拟古诗南朝鲍照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

26、烦宿。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注鞬(jin):弓袋。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雕绘的箭囊。“石梁”句:文选李善注中引的阚子记载:宋景公让工人制成一个弓,他登上虎圈之台,引弓向东面射去,箭越过西霜之山,直到彭城之东,余力很大,一下子竟射进石梁里面。诗中即用此典故。据帝王世纪载:“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抑而愧,终身不忘。”此句即用此典故。白羽:箭名。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携左符。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7、3分)()A“幽并”,指我国古代北方的幽州和并州,二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诗人借此烘托少年英雄的形象。B“飞鞚越平陆”,鞚,本意为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指代马。这里间接描写了少年英雄的形象。C“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这两句交代背景,写出了外寇未灭,边城被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紧张形势。D诗人通过幽并少年的形象寄托自己收复北方失地及以身许国、立功边陲的爱国情怀,是一曲时代的慷慨之歌。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B项,“这里间接描写了少年英雄的形象”错误。此句正面描绘英雄在兽肥草短的畅好春色背景下跑马如飞,度越平川的威武雄

28、壮形象。2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少年英雄的形象。(6分)答: 答案来历不凡:来自幽并,豪侠尚武。英姿飒爽:携弓负箭,装束不凡。骑射精妙(或武艺高强):能朝游雁门,暮还楼烦;箭入石梁,臂力大;能射鸟目,射术精。理想崇高:渴望奋战疆场,杀敌立功。(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依据诗句明确对象,再依据诗句的内容概括其特点。“幽并”,指我国古代的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和山西一带,二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所以鲍照借托出自幽并的少年英雄,以表现其来历不凡;“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此二句说此少年的毡制腰袋上系着两只弓袋,雕花的弓袋上插着用象牙装饰的

29、弓,这是任武少年装束的主要特征,表现此少年英雄的飒爽英姿,也暗示了他的勇武强健;“飞鞚越平陆”,此句正面描绘英雄在兽肥草短的畅好春色背景下跑马如飞,度越平川的威武雄壮形象;“朝游”二句则更具体夸饰英雄的骑术神速精妙;“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这里借以形容少年英雄有景公般的强劲膂力和劲硬锐利的弓箭;“惊雀”句,这里借以表明此少年有后羿般的精妙射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是说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愿分符而为郡守,立功杀敌,奋战疆场,表现少年渴望建功立业,奋战疆场的形象特点。【白话诗歌】(教师独具)幽并之地自古就重视骑射,少年尤其喜好骑马驰逐。毡带上系着双鞬弓袋,象弧弓插在鞬中,雕服箭囊里插着

30、箭。野兽肥春草短,飞马奔驰越平川。早晨游马雁门山,晚上就还宿于楼烦。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少年要射飞鸟的眼睛就必然射中。汉虏时战时和,边城你争我夺反复无常。誓请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二、(2019重庆高等学校三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34题。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陆畅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其二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注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谢公:南齐诗人谢朓,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31、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C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B项,难以入眠不是因为天凉,而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4两首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3分)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

32、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与表现手法。第一首诗中“不妨秋月城头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表现诗人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第二首“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把月人格化了,只有明月知道“我”和“谢公”是一同吟诗品酒之人,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多年漂泊的辛苦和郁闷。【白话诗歌】(教师独具)其一北楼高踞黄河之上,在楼上向四面眺望,群山环绕,如宾客满座;微风清爽,水泛凉气,面对这样的美景,谁忍心入眠?军州的漏刻声传来,已是人定时分,夜深人静,却不妨碍秋月从城头漫步而过。其二

33、一别陕府三四年,再次来到这里,你应该会笑我风尘依旧吧?昨晚上只有楼前的明月,还认得我是曾和你一起吟诗品酒之人。三、(2019合肥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常州张卿养素堂欧阳修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

34、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之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朝廷”“闾里”分别描述张卿退休前后的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也并未表达同情,而是表达了赞美之情。6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宠荣之前保持戒慎警醒,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2分)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2分)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解剖自我,能够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题目指明这是一首酬赠诗,是从诗的功用角度来命名的

35、,分析时,要从酬赠方面入手,结合诗意,体会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首联通过反问,写出张卿能在家风传承风气衰落的背景下独振家风,充满对张卿的赞赏之情。颔联分述张卿在朝中和归乡之后的不同情状,突出他一直追求高尚的品行。颈联通过对“志”“身”两方面的描写,写出其老当益壮的风采。尾联前一句以环境烘托,后一句以“我”反衬,既表达了对张卿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有对自己的反思。对以上内容进行整合即可。【白话诗歌】(教师独具)江东地区原来的缙绅、士大夫们世代有名,今天还有几个人能重振家风?(张卿)在朝廷之中独自坚持其纯洁高尚的操守,回到家乡时已经是白首之人。他志向仍在,言谈依旧慷慨;身体闲下来了,却更加耳聪目明。长松

36、之风、荒野之水和谁相伴?回头看看自己贪恋尊宠真觉得羞愧。四、(2019郑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注别业:别墅。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发出浩叹,“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B首联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C颔联两句上二下三,每一句前后并列,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D颈联

37、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走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C项,“前后并列”错,应为“前后转折”。8请从结构与情感两个方面赏析诗歌的尾联。(6分)答: 答案结构方面:前后照应。尾联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首“流落”语意相呼应,使全诗意脉连贯。情感方面: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抒发了诗人对李中丞凄凉流落、老而无依的伤感与同情。(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结构和思想感情。赏析结构需关注全篇。前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

38、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在结构上,末尾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首“流落”语意相呼应。感情上,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的疑问,“欲何之”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与同情。【白话诗歌】(教师独具)你是老了流落的征南将军,当年曾经带领过十万雄师。罢官返乡后没有任何产业,年老还留恋着贤明的圣主。你曾独自镇守三边的疆土,舍生忘死只有宝剑才深知。面对着汉水渺渺无边无垠,垂暮之年的你将要去何处?五、(2019郑州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温汤客舍刘长卿冬狩温

39、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注刘长卿:唐代诗人,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考途中。冬狩: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秦镜: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它能鉴别人心邪正,后用“秦镜”代指明镜。春官: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出了皇帝“冬狩”的时间、地点,展现了宫城气象之美,暗含对君王的赞美。B颔联运用对比,“千旗暖”与“万井寒”等描绘,使宫中与民间的情形构成鲜明对照。C“君门”一句借司马相如献赋的典故,暗示自己无人引荐,寄托了怀

40、才不遇的无奈。D“客舍”一句写诗人囊中羞涩的窘况和仍能自安的心态,其中或有无奈与自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暗含对君王的赞美”错误。古代帝王冬天狩猎,跃马扬鞭,勇猛威武,而唐玄宗却耽于享乐,常在华清宫温泉沐浴。故首联暗含诗人对君王的讽刺。另外,从颔联宫中与民间的对比,也可判断出是对君王的讥讽。10诗歌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与李白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6分)答: 答案尾联意思:令人高兴的是礼部科考公正严明;我要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考官,让他来评判优劣。(2分)情感相同点: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美好前景的期待。(2分,答出任意一

41、方面即可)情感不同点:刘诗表达了对科考公正的信任,而李诗没有这种情感;刘诗相信自己会科考高中,李诗相信自己必定能实现政治抱负。(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尾联的意思,需结合注释对诗句进行理解。第二问要求分析尾联与李白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需要在理解两首诗最后两句各自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仔细比较。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他必定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高度自信;而刘长卿的最后两句表达了相信科考公正、自己一定能科考高中的信念。对比可知相同点是:都有对个人才华的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不同点是:刘诗表达的

42、是对科考公正的信任和对自己科考高中的信心,而李诗表达的是对政治抱负必定实现的自信。【白话诗歌】(教师独具)在这一年将尽的时候,皇帝本应冬狩而今常到华清宫温泉沐浴;宫城风光美丽,最适宜晚上观看。宫中仪仗千旗竖立,由于热水熏蒸,显得很温暖;远处白雪映照大地,山旁的千家万户显得分外寒冷。我想向君主进献文赋,可是谁能帮忙送达呢?现在只能居住在这客舍里,虽然无钱,却也心态安然。令人高兴的是礼部科考公正严明;我要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考官,让他来评判优劣。六、(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112题。【中吕】朝天子探梅张可久水西,探梅,隔岸香风细。五云仙子六铢衣,邀我花前醉。幺凤双飞

43、,瑶阶如水,吹箫月下归。剡溪,路迷,雪夜重相会。【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注六铢衣:即天衣,衣有六铢重,形容轻盈飘逸。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11下列对两首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小令均以寻梅为主线,抒情言志,典雅工整,其间所生发的情景之语,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自抒个性之别。B探梅“隔岸香风细”一句,“细”指极小极微,这里诗人形容梅香幽微淡远,给人“暗香浮动”的遐想,而“隔岸”二字勾勒出画面的

44、立体空间。C寻梅前三句不厌其烦地铺叙了寻梅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展现了一幅踏雪寻梅图。D两首曲子在风格上都显现出典雅清丽的特点,清旷飘渺,格调高雅,但也雅不避俗,可雅则雅,可俗则俗,体现了散曲的本色。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D项,“两首曲子在风格上都显现出典雅清丽的特点,清旷飘渺,格调高雅,但也雅不避俗,可雅则雅,可俗则俗”理解有误,“清旷飘渺,格调高雅”的是张可久的探梅,“雅不避俗,可雅则雅,可俗则俗,体现了散曲的本色”的是乔吉的寻梅。故选D。12试分析两首元曲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6分)答: 答案同:

45、两首曲子都写了冬夜月下寻梅梦醒的经过:探梅遇梅美梦破灭。都写出了诗人寻梅的急切和坚定、遇梅的惊喜和陶醉、梦碎后的悲伤感叹,情感起伏转折。都以梅花寄寓诗人高洁的人生理想,写出了对理想人生的孜孜寻觅,以及对现实的清醒认识。(4分)异:面对现实的态度不同,探梅以“雪夜重相会”作结,一洗低落的情绪,达到“哀而不伤”的境界;而寻梅由梦想破灭后,眼前所见的昏黄的月色,可以看出诗人的悲伤苦痛。(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能力。相同点可从写作的内容以及梅花的意象两个角度来答。不同点可从两首词结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来答。探梅,一开篇便点出了地点和事件水西探梅,又接以“隔岸香风细”,以细腻之笔引

46、出了梅花仙姿飘渺的动人情态,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禁陶醉其中;然而结尾以“剡溪,路迷”,才点出词人的真正处境,先前探梅赏梅如痴如醉,却原来只是场梦幻泡影,其彷徨失路之悲叹油然而生。但词人在痛苦之中,并未完全沉溺于悲伤难以自拔,而是以“雪夜重相会”自我安慰,对未来充满希望,舒展了眉头,消解了悲伤。寻梅开篇写了寻梅的时间、地点以及过程,又以“两履霜”生动地描绘出词人寻找的时间之久以及艰难,以“忽相逢缟袂绡裳”写出了乍然相逢的喜悦。然而“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这一突如其来的转折,将词人单纯热烈的喜悦忽然推入了深渊。【白话诗歌】(教师独具)朝天子探梅我在水西探梅啊,隐约闻到对岸的梅花香气。(

47、闻香让我如痴如醉,)五色祥云的仙子身着六铢天衣,邀请我在花前吃酒。幺凤儿在结伴双飞,玉石的台阶光洁如水,在吹箫声中我踩着月色回来。行至剡溪,路途迷失,心情忧郁。没关系,雪夜我们一定能再次相会。水仙子寻梅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树丛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俏然而立。我顿时如遇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到来时,梅花也会片片凋落,实在令人苦闷、忧伤,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