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80MB ,
资源ID:50319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31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统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统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1、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何为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环境问题是如何分类的?特别提醒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

2、别与联系 (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短缺等。(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问题成因表现后果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和破坏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破坏

3、,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容有哪些?阶段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社会早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处于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境地很肤浅农业革命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增大,出现各种环境问题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各自核心思想有哪些?时间人地关系理论主要核心思想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

4、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20世纪初可能论人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二战”以后和谐论(人地协调论)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及目的是什么?(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有哪些?(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

5、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3)目标:既要使人类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4)基本观念五、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控制人口规模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地位: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

6、境压力和资源耗竭特别提醒经济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别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说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已。(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等(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协调人地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

7、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目的。(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 环节。(3)成语“涸泽而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和 原则。答案(1)生态经济社会(2)人的管理调控(3)公平性持续性2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产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

8、;B表示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 C表示 ;D表示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滥采滥用石油等资源燃油产生的烟尘工业“三废”过度抽取地下水植树造林,调节气候酸雨水利工程环境保护A ;B ;C ;D 。答案(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人类作用于环境(3)环境污染(4);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

9、回答(1)(2)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图示主题是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中显示城市大气PM25华东地区大多数时段大于东北地区,都在10时后下降;SO2浓度是东北地区大多数时段大于华东地区。第二步:调用知识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

10、境的自净能力,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由信息可知,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主要是因为此时段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第(2)题,由信息可知,SO2浓度大多数时段是东北地区高于华北地区,从资源状况看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是以煤炭为主,SO2排放量大;华东地区煤炭资源少,我国为其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其能源消费是以油气为主,SO2的排放量少。尝试解答(1)C(2)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

11、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的关系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箭头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3掌握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环境问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材料为线索,以社会关注的

12、环境问题为主线,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判断(类型、表现及分布)、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治理的措施等。考查角度关键词答题思路类型、表现及分布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类型及其表现特征和分布等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后果与危害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生命财产损失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解决措施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治理污染、节约资源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

13、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再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考向一解读漫画,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2020福建厦门模拟)读下面漫画,回答12题。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

14、、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1D2D第1题,漫画反映植被破坏引起沙尘危害,说明植物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植被破坏会引起沙尘暴现象,故选D项。第2题,森林资源破坏引起的风沙危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这些地区风力作用明显,A对;由图可知,这种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破坏植被导致的,B对;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风沙危害均较严重,C对;保护环境并不等于全面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而是选择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D错。故D项符合题意。考向二联系社会热点,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近年来,焚烧秸秆已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

15、之一。10月下旬以后,吉林、黑龙江等地也将陆续进入秸秆焚烧多发高峰期。2017年11月14日,黑龙江村民烧秸秆被拘,家人想不明白:不烧还能怎么办?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禁止焚烧秸秆标语图片”与“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B CD4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引起大气污染AB CD5农田大量焚烧秸秆的危害有()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产生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不利于土壤

16、肥力的恢复AB CD3D4C5A第3题,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 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秸秆直接燃烧不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这种做法不可取;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符合题意。做法虽然比的做法合理,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第4题,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仅向大气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第5题,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的危害直接带来大气污染,产生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秸秆还田利于补充土壤有机肥,而秸秆有机质因燃烧而使土壤表层失

17、去肥力,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考向三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6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某地区人口密度图2某地区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1)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2)图2中地和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两图对比观察,能看出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与生态环境极危急区有对应关系。这是因为人口多,必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第(2)题,从轮廓和经纬度可看出,这是我国东北地区,则地区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地区在大兴安岭西侧,

18、降水较少,为传统草原区,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而造成土地荒漠化。答案(1)该地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以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2)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2019全国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

19、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需要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图示主题是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图中显示,厨余垃圾先经过分拣,之后再进一步进行分类处理。第二步:调用知识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

20、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由信息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生产沼气等,说明厨余垃圾是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第(2)题,结合信息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最后剩余废渣,利用提取的生物油脂可以生产工业油脂。尝试解答(1)B(2)C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

21、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2)实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

22、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向一解读关联示意图,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020贵阳市一中三模)某日本合资公司引进日本先进农业技术,有效利用“循环农业”,构筑从农作物的栽培到物流、销售(公司超市消费者)的一条龙食品系统。该公司种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甚至不除草,一亩地的产量仅是当地其他耕地的一半。5年后,该公司生产的牛奶价格是国内的15倍,草莓每千克定价120元。这些昂贵的农产品仅有10%供应国

23、内市场,其余全部供应日本市场。下图为该公司的循环农业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关于该公司循环农业说法正确的是()A栽培副产物主要是用于土质改善B农作物秸秆是奶牛的饲料C牛粪堆肥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D农地施肥主要是采用化肥2该公司农产品得以远销海外、供应日本市场主要是因为()A价格高,国内市场需求小B距离日本近,运费成本较低C销售渠道通畅,费用低D农产品品质优良,清洁无污染3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将会()A实现清洁生产,给环境带来零污染B彻底解决因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C有效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加农业生产投入,使成本大幅提高1B2D3C第1题,根据示意图可知,农作物秸秆是奶牛的饲

24、料。第2题,根据材料“该公司种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可知,该公司农产品品质优良,清洁无污染,这也是得以远销海外、供应日本市场的主要原因。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循环农业中,农作物秸秆成为奶牛的饲料,有效利用了生物资源,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考向二结合区域景观图,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哈尼梯田部分地区开始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将养鱼、种稻、养鸭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甲图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乙

25、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图片。读图,回答46题。甲图乙图4梯田多位于山地阳坡,乙图中景观图片的拍摄地点最可能位于()A点B点 C点D点5农民改用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的直接目的是()A节省劳动力 B提高经济收入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土壤质量6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起步较晚,反映该农业生产模式()A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B不具有在当地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受当地传统生产习惯的影响4C5B6D第4题,梯田多位于山地的阳坡,在甲图中点位于阴坡,A项错误;点位于山顶,B项错误;点位于山地阳坡,C项正确;点位于山谷,D项错误。第5题,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需要更多的劳动力,A项错误;这种

26、模式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不是直接目的,C、D项错误;这种模式生产出的产品种类多,人们的经济效益提高了,B项正确。第6题,当地生产方式一直比较落后,人们习惯传统生产方式。蓝天保卫战蓝天保卫战是李克强总理于2017年3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同2013年相比,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北京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微克降至58微克。蓝天保卫战的提出,旨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1大气环境质量防控的主要措施

27、(1)源头防控、重点防治:在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等产能,提高过剩产能淘汰标准;集中力量推进散煤治理;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等。(2)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加强监管,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严格环境执法督察等。2大气环境治理的意义(1)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2)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3)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020广深珠三校第一次联考)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进行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图中圆圈越大,说明黑炭含量越高)。据

28、此完成(1)(3)题。(1)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油气资源开发B交通运输发展C牲畜粪便焚烧 D工厂废气排放(2)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3)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A吸收强,会加速冰雪消融 B吸收弱,会加速冰雪累积C反射强,会加速冰雪消融 D反射弱,会加速冰雪累积(1)B(2)D(3)A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框是东北西南走向,呈条带状贯穿青藏高原,再结合我国主要交

29、通线的分布状况可推断,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与青藏线的位置与走向基本一致,应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导致大气中黑炭含量偏高,B正确;青藏高原的油气资源开发集中在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且油气资源开发导致的高含量黑炭区应呈团块状,A错误;以牲畜粪便为主要能源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传统的农牧区,且牲畜粪便燃烧产生的黑炭很少且非常分散,C错误;青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形成高含量黑炭带,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进行扩散。青藏高原东南部夏季降水多,黑炭随雨水沉降,导致空气中黑炭含量较低,D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这与黑炭的分解关系不大,A错误;夏季气压带、

30、风带位置偏北,此时青藏高原东南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大,不受西风影响,B错误;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冬季高,但气温高不会导致大气层中黑炭自燃,C错误。第(3)题,运用关联思维进行推理分析可知,黑色物质具有吸光(热)强、反光(热)弱的特性,因此,以灰黑色为主的黑炭对太阳辐射吸收强、反射弱,表层的黑炭吸收太阳辐射,会加快冰川融化。环境治理类试题正成为高考中的高失分率题,其原因,一是内容庞杂,知识点琐碎,常与自然地理相关原理、规律相结合,考生难以理解;二是区域或事件的选取常立足于生态脆弱区,考生的认知经验不足;三是试题切口越来越小,答题要点越来越细化,且更多地源于素材本身。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首先要对相关内容足够重视,抓准主干、重点及常考点;其次研究近年高考的命题趋势及答题要点的细化方法;再次要注意搜集和积累环境保护及生态治理方面的素材,有意识地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素材建立关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